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体迅速发展,已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密切相关。随着新媒体日益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愈来愈大。本文针对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主要介绍了新媒体和微博的定义、新媒体特征以及新媒体和微博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以微博为例,阐释了新媒体对社会的经济方面发展造成积极影响以及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微博;社会影响
一、新媒体的概述
(一) 新媒体和微博定义
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微博(Weibo),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簡称,也即是博客的一种,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关注机制分为可单向、可双向两种。
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微博客更能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而博客则更偏重于梳理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感。因微博而诞生出微小说这种小说体裁。
2014年3月27日晚间,在中国微博领域一枝独秀的新浪微博宣布改名为“微博”,并推出了新的LOGO标识,新浪色彩逐步淡化。
微博包括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等等,但如若没有特别说明,微博就是指新浪微博。
(二)新媒体构成要素
不管人们如何定义新媒体,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相对于旧的媒介形态,新媒体形态是不断变化和延展的,在现阶段其核心是数字式信息符号传播技术的实现。一般而言,新媒体的概念包含以下要素:
1.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新媒体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卫星网络、移动通讯等作为运作平台的媒体形态,它包括使用有线与无线通道的传送方式,比如互联网、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电子报纸等。如果说传统媒体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那么新媒体就是信息社会的产物。
2.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新媒体的信息往往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响等复合形式呈现,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可以进行跨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还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动性等特征。
3.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受众接收新媒体信息,大多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制约,受众可以随时通过新媒体在电子信息覆盖的地方接收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
4.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新媒体不仅是技术平台,也是媒体机构。与传统媒体相比,变化的不仅仅是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有商业模式的创新。
5.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现在媒体变得个性化、移动化、参与性和无处不在。小微力量崛起,内容分发渠道重塑。例如,微博上的自媒体发布一个讯息内容,通常会被迅速的大量转发和评论,并能產生令人惊叹的传播活力。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并且内容具有海量性。受众的数量也随之上升,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
(三)新媒体和微博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形式比较单一,互动性和共享性较差,现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使受众更喜欢高效和便捷的了解信息,传统媒体已渐渐让很多人不再满足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新媒体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击破了这一壁垒,并且在目前来看,微博这种新媒体依靠新的科学技术,呈现迅速上升趋势,受众在不断增长,活跃度以及现在微博开放化和移动化的趋势不断上升,微博促进了新旧媒体的融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应该尽快实现相互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
二、新媒体的正面影响——以微博为例
现阶段,新媒体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并且受众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大幅提高,这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下面以微博为例,从经济方面论述新媒体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的正面影响。
1、微博营销
在今天看来,微博的火热程度还在不断上升,微博营销已不在是新名词。微博营销是指通过微博平台为商家、个人等创造价值而执行的一种营销方式。该营销方式注重价值的传递、内容的互动、系统的布局、准确的定位,微博的火热发展也使得其营销效果尤为显著。微博营销涉及的范围包括认证、有效粉丝、话题、名博、开放平台、整体运营等。
微博营销使微博作为营销平台,每一个听众(粉丝)都是潜在的目标市场,每一个企业都可以在网易,新浪等注册一个微博账号,并用它们来更新自己的微博,向用户传播企业、产品的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每日通过内容更新来跟大家沟通,或就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讨论,进而实现营销的目的。
2、微博营销的优势
成本低,操作简单,高度互动。对公司而言,实现低成本宣传推广,并带来带来很好的效果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如果操作可以简化,并且可以立即获取用户的反馈,就再好不过了。因此,使用微博营销,对于公司而言好处就在于低成本、操作简单、高度互动这些方面。并能提高企业和品牌的亲和力。一个公司或组织改变自身的公众形象,用微博的推广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例如,肇庆市,广东省开设了第一家公安微博,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此举极大提高了在普通人眼中的警察部门的形象,大大拉近了警民之间的关系。如果公司希望其产品理念和价值观传达给用户,使用户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方方面面,可以使用微博这个平台。
三、新媒体的负面影响
随着网络日益深入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社会也将逐渐过渡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社会。电子商务、E-mail、家庭办公等都会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与网络有关的犯罪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近几年因为受虚假短信诱惑而上当受骗的案件数量在大幅上升,犯罪分子借助网上群发短信,将一些恭贺用户在某活动中获奖之类信息发送到用户那里,让用户按其要求将钱财寄送后领奖,乘机骗取钱财;利用短信隐蔽、安全、到达即时准确的特性,制假售假,向用户兜售各种假文凭假证件。由于一些人好贪小便宜这种诈骗行为屡屡得手,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人还没有足够的防范意识,落入了短信诈骗的圈套。新媒体的先进性,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先进,更隐秘的犯罪渠道,也给社会的安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概述了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的构成要素,分析研究了在当前形势下,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且在此基础上,以微博为例,分析了新媒体给社会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本文着重研究分析了微博对社会经济的正面影响。现阶段,新媒体出现失范,网络诈骗也屡见不鲜,本文就此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产生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杨继红.新媒体与数字电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喻国明.传媒影响力[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3]吴飞.大众传媒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4]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5]于德山.当代媒介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6]杨继红.谁是新媒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徐胜男(1992-),女,汉族,山东德州人,聊城大学文学院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媒体。
【摘要】: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体迅速发展,已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密切相关。随着新媒体日益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愈来愈大。本文针对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主要介绍了新媒体和微博的定义、新媒体特征以及新媒体和微博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以微博为例,阐释了新媒体对社会的经济方面发展造成积极影响以及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微博;社会影响
一、新媒体的概述
(一) 新媒体和微博定义
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微博(Weibo),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簡称,也即是博客的一种,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关注机制分为可单向、可双向两种。
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微博客更能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而博客则更偏重于梳理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感。因微博而诞生出微小说这种小说体裁。
2014年3月27日晚间,在中国微博领域一枝独秀的新浪微博宣布改名为“微博”,并推出了新的LOGO标识,新浪色彩逐步淡化。
微博包括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等等,但如若没有特别说明,微博就是指新浪微博。
(二)新媒体构成要素
不管人们如何定义新媒体,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相对于旧的媒介形态,新媒体形态是不断变化和延展的,在现阶段其核心是数字式信息符号传播技术的实现。一般而言,新媒体的概念包含以下要素:
1.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新媒体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卫星网络、移动通讯等作为运作平台的媒体形态,它包括使用有线与无线通道的传送方式,比如互联网、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电子报纸等。如果说传统媒体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那么新媒体就是信息社会的产物。
2.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新媒体的信息往往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响等复合形式呈现,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可以进行跨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还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动性等特征。
3.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受众接收新媒体信息,大多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制约,受众可以随时通过新媒体在电子信息覆盖的地方接收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
4.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新媒体不仅是技术平台,也是媒体机构。与传统媒体相比,变化的不仅仅是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有商业模式的创新。
5.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现在媒体变得个性化、移动化、参与性和无处不在。小微力量崛起,内容分发渠道重塑。例如,微博上的自媒体发布一个讯息内容,通常会被迅速的大量转发和评论,并能產生令人惊叹的传播活力。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并且内容具有海量性。受众的数量也随之上升,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
(三)新媒体和微博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形式比较单一,互动性和共享性较差,现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使受众更喜欢高效和便捷的了解信息,传统媒体已渐渐让很多人不再满足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新媒体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击破了这一壁垒,并且在目前来看,微博这种新媒体依靠新的科学技术,呈现迅速上升趋势,受众在不断增长,活跃度以及现在微博开放化和移动化的趋势不断上升,微博促进了新旧媒体的融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应该尽快实现相互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
二、新媒体的正面影响——以微博为例
现阶段,新媒体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并且受众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大幅提高,这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下面以微博为例,从经济方面论述新媒体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的正面影响。
1、微博营销
在今天看来,微博的火热程度还在不断上升,微博营销已不在是新名词。微博营销是指通过微博平台为商家、个人等创造价值而执行的一种营销方式。该营销方式注重价值的传递、内容的互动、系统的布局、准确的定位,微博的火热发展也使得其营销效果尤为显著。微博营销涉及的范围包括认证、有效粉丝、话题、名博、开放平台、整体运营等。
微博营销使微博作为营销平台,每一个听众(粉丝)都是潜在的目标市场,每一个企业都可以在网易,新浪等注册一个微博账号,并用它们来更新自己的微博,向用户传播企业、产品的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每日通过内容更新来跟大家沟通,或就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讨论,进而实现营销的目的。
2、微博营销的优势
成本低,操作简单,高度互动。对公司而言,实现低成本宣传推广,并带来带来很好的效果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如果操作可以简化,并且可以立即获取用户的反馈,就再好不过了。因此,使用微博营销,对于公司而言好处就在于低成本、操作简单、高度互动这些方面。并能提高企业和品牌的亲和力。一个公司或组织改变自身的公众形象,用微博的推广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例如,肇庆市,广东省开设了第一家公安微博,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此举极大提高了在普通人眼中的警察部门的形象,大大拉近了警民之间的关系。如果公司希望其产品理念和价值观传达给用户,使用户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方方面面,可以使用微博这个平台。
三、新媒体的负面影响
随着网络日益深入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社会也将逐渐过渡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社会。电子商务、E-mail、家庭办公等都会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与网络有关的犯罪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近几年因为受虚假短信诱惑而上当受骗的案件数量在大幅上升,犯罪分子借助网上群发短信,将一些恭贺用户在某活动中获奖之类信息发送到用户那里,让用户按其要求将钱财寄送后领奖,乘机骗取钱财;利用短信隐蔽、安全、到达即时准确的特性,制假售假,向用户兜售各种假文凭假证件。由于一些人好贪小便宜这种诈骗行为屡屡得手,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人还没有足够的防范意识,落入了短信诈骗的圈套。新媒体的先进性,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先进,更隐秘的犯罪渠道,也给社会的安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概述了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的构成要素,分析研究了在当前形势下,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且在此基础上,以微博为例,分析了新媒体给社会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本文着重研究分析了微博对社会经济的正面影响。现阶段,新媒体出现失范,网络诈骗也屡见不鲜,本文就此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产生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杨继红.新媒体与数字电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喻国明.传媒影响力[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3]吴飞.大众传媒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4]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5]于德山.当代媒介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6]杨继红.谁是新媒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徐胜男(1992-),女,汉族,山东德州人,聊城大学文学院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