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更为详尽地解读,其中明确规定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课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我发现在新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图像题,在有关探究问题的解决中明确要求用坐标图处理科学信息,同时纵观全国各地的生物高考题,坐标图像题也占有较大的比重。我认为高考题中常出现图像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图像题信息容量大,用语言文字表述繁琐的内容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
能很好地体现高考对生物学科考试能力和要求,生物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了以下的能力要求:
1.理解能力:(1)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罗结构。(2)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获取信息的能力:(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3)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培养学生化抽象为形象的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探究能力。
可见,生物图像问题不仅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也是我们在探究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了生物图像题的一般解题思路:o审准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找准所考查的知识点。
解决坐标曲线题的方法,可概括为:“一识标”、“二明点”、“三析线”三个基本步骤。
一、识标
坐标曲线,实际上是“横坐标”对“纵坐标”的影响结果,“标”不同,曲线的含义就不同,形状也不同。所以,认真识别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之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前提。例如,蛙胚胎发育的过程中,“标”不同,就得出形状不同的曲线(如下图)
绘制图像中也应注意此问题
例如:在不同季节或一天不同时间,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一般不同,其 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外界温度影响光合作用进行,请利用所示装置和计时器,设计实验证明温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实验步骤:
①将装置放置在阳光下;②调节自动控温器,将水温调节到15℃,
观察记录此温度下____,重复测3次。
③再将温度分别控制到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
请在直角坐标图中表示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采用的坐标物理量不同,得到的坐标曲线就会不同。
二、明点
曲线是满足一定条件的点的集合,这些点中,有些点特殊,如: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与纵横坐标以及其他曲线的交叉点等,往往隐含着某些限制条件或某些特殊的生物学含义,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题的基础。
例如,下图曲线中,特殊点就有A、B、C、D四个,而这些含义往往就是试题考查的内容。
三、析线
正确分析曲线形状,如何时开始上升,何时趋向平缓,何时出现转折,其原因是什么等等,这是解题的关键。例如:
如图所示,我们要在“一识标”、“二明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得出:A点为光合作用面积的饱和点;OA段表明叶面积指数从O6时,光合作用实际量随叶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当叶面积指数大于6时光合作用的实际量不再随叶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因为有很多叶子被遮挡在光补偿点以下;OB段表明该物质随光合作用的增加而增加;由于A点以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加,而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其呼吸量也不断增加(直线OC),所以干物质积累不断降低,如BC段;植物叶面积指数不能超过10,即C点,如果超过C点,植物将入不敷出,无法生活下去。
解题技巧:技巧一,利用曲线的斜率
坐标曲线题是通过数学中坐标的形式,考查学生观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因此解题时充分利用数学中曲线的知识和原理,如斜率等。例如:
曲线的斜率即为增长率tgα= , 在K/2时斜率最大,即增长率最大。
技巧二 借助题目中辅助的虚线解决问题
例如: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列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指出A、B、C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
A是 ,B是,C是 。
(2)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3)乙醇、CO2、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
思路分析:图C中有一辅助线表示细胞外
浓度(如右图分析),也就是说t时刻后,
细胞内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浓度,而此时的
物质还是从细胞膜外进入细胞膜内,即从
低浓度进入高浓度,而能够逆浓度差进行运输的,
只能是主动运输,所以C是主动运输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针对高中生物图像题的一点思考和体会,老师和同学们在实际应用中认真体会,我想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发现更好的方法和规律,提高个人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一中)
图像题信息容量大,用语言文字表述繁琐的内容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
能很好地体现高考对生物学科考试能力和要求,生物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了以下的能力要求:
1.理解能力:(1)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罗结构。(2)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获取信息的能力:(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3)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培养学生化抽象为形象的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探究能力。
可见,生物图像问题不仅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也是我们在探究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了生物图像题的一般解题思路:o审准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找准所考查的知识点。
解决坐标曲线题的方法,可概括为:“一识标”、“二明点”、“三析线”三个基本步骤。
一、识标
坐标曲线,实际上是“横坐标”对“纵坐标”的影响结果,“标”不同,曲线的含义就不同,形状也不同。所以,认真识别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之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前提。例如,蛙胚胎发育的过程中,“标”不同,就得出形状不同的曲线(如下图)
绘制图像中也应注意此问题
例如:在不同季节或一天不同时间,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一般不同,其 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外界温度影响光合作用进行,请利用所示装置和计时器,设计实验证明温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实验步骤:
①将装置放置在阳光下;②调节自动控温器,将水温调节到15℃,
观察记录此温度下____,重复测3次。
③再将温度分别控制到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
请在直角坐标图中表示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采用的坐标物理量不同,得到的坐标曲线就会不同。
二、明点
曲线是满足一定条件的点的集合,这些点中,有些点特殊,如: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与纵横坐标以及其他曲线的交叉点等,往往隐含着某些限制条件或某些特殊的生物学含义,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题的基础。
例如,下图曲线中,特殊点就有A、B、C、D四个,而这些含义往往就是试题考查的内容。
三、析线
正确分析曲线形状,如何时开始上升,何时趋向平缓,何时出现转折,其原因是什么等等,这是解题的关键。例如:
如图所示,我们要在“一识标”、“二明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得出:A点为光合作用面积的饱和点;OA段表明叶面积指数从O6时,光合作用实际量随叶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当叶面积指数大于6时光合作用的实际量不再随叶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因为有很多叶子被遮挡在光补偿点以下;OB段表明该物质随光合作用的增加而增加;由于A点以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加,而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其呼吸量也不断增加(直线OC),所以干物质积累不断降低,如BC段;植物叶面积指数不能超过10,即C点,如果超过C点,植物将入不敷出,无法生活下去。
解题技巧:技巧一,利用曲线的斜率
坐标曲线题是通过数学中坐标的形式,考查学生观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因此解题时充分利用数学中曲线的知识和原理,如斜率等。例如:
曲线的斜率即为增长率tgα= , 在K/2时斜率最大,即增长率最大。
技巧二 借助题目中辅助的虚线解决问题
例如: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列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指出A、B、C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
A是 ,B是,C是 。
(2)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3)乙醇、CO2、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
思路分析:图C中有一辅助线表示细胞外
浓度(如右图分析),也就是说t时刻后,
细胞内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浓度,而此时的
物质还是从细胞膜外进入细胞膜内,即从
低浓度进入高浓度,而能够逆浓度差进行运输的,
只能是主动运输,所以C是主动运输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针对高中生物图像题的一点思考和体会,老师和同学们在实际应用中认真体会,我想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发现更好的方法和规律,提高个人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