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创新的根本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改革与创新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但终究没有非常显著的成效。大部分的教学改革只是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程度,减少教师讲授的内容。这其实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真正的教学改革是能够将教师与学生课堂参与度有效结合,最大程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目前的大趋势,传统讲授式课堂的不足之处已经充分体现出来,“翻转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喜欢怎样的课堂?我们的课堂应该怎样改革?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思考并着手进行实施的工作。为了让课堂更加高效,许多同行已经开始着手改革,可是,改革的根本是什么?在进行翻转课堂中。我观摩了好多次课程后发现,大家都把“翻转课堂”这一模式理解为从“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改为 “学生分享——老师听”,这样一种完全翻转课堂角色的改革真的有用并适用吗?我认为要进行改革首先需要思考“教学的根本是什么”, 在这一基础之上再思考“改革的根本是什么”。
  教学的根本是什么?这不是一个新问题。大多数教师会说是“学生”,而我认为“教学的根本”即“人与课堂的相互作用”。每一堂课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在课堂中能够通过“人”与“课堂”的相互作用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具有难度的一件事。“人”即“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即“教师”—— “课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交流的结果,而这样的交流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并不是之前那样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我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一点。一堂课进行的整个过程可以比作一棵正在生长的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一个灵活而生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学活动越丰富,学生参与的程度越高,这棵树吸取的养分就越多,自然就生长得越快,课堂结束时这棵树从一颗小树苗长成了一颗枝叶茂盛的大树。怎样才能让每一堂课都成长为“一棵茂盛的大树”,这取决于整个课堂的内容设计。
  本人自己的教研项目中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非在课堂中教师参与得越少,学生参与得越多,课堂就会越活跃。学生与教师参与度的提高应是成正比的。“翻转课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东西,需要我们多方位多层面地进行研究与探索。
  本人在研究与探索中得出几点关于教学改革的心得。第一,关于“翻转课堂”,其实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翻转的课堂,而是多样化。
  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翻转后的课堂应有大量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来达到学习目标。这些活动不应局限于“小组讨论”“课堂展示”“角色扮演”以及“回答问题”。教师应着眼于教学目标的综合特性,比如说我们的课程是阅读,但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考虑将听说类活动加入阅读,英语语言的学习本来就需要综合的课堂。多样化课堂即体现课堂设计的多层面、多角度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拿教材的使用来举例,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于教材本身的内容,教材内容是不变的,但在说明教材中所要呈现的主题时,教师应从学生自身情况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用教材中的例子,还是使用另外的学生更易理解的例子来说明。在举例子说明时,又应该考虑展现方式的多样化。虽然用游戏来展示有效果,但不可能每次都用游戏,技能的练习只是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侧重点。PPT也不应该是唯一可用的媒体教学方式,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和设计的动态图也是一种可替代的方式。我认为更应该使用传统的板书作为主要展示内容的方式,PPT只是穿插其中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不能取而代之。
  第三,分析学生的学习经历与学习习惯。教学改革的对象不仅是课堂,更应该包括我们教学研究的方式与内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效果大部分由他们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来決定,而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又由他们的学习经历来决定。作为教师,要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与效率,研究学生的学习经历,将此作为改革研究的重点之一,才能找到教学开展的最有效的方式。
  第四,分析学生的心理因素。我们应该把教学对象的研究作为教学改革的主题,多层次研究他们学习习惯形成的雏形。应该把这样的研究衍生到家庭以及成长环境,从而了解学生学习方式形成的最终因素,从根源分析,能更好地找到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方法。如果能把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多样化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起到教学改革的作用。
  教学改革的根本就是教学的多样化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这需要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的多层面研究,大量阅读与观摩,让学生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参与课堂,而不是单纯地从学生学到学生讲。更多关注语言教学领域最新动态与改革,将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与可利用的新的教学法结合,以学生为主,以达到教学最好效果为目的,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达到理想的改革效果。
其他文献
在2017年的炎炎八月,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刘岗庄中学的刘月升老师正带领学生们参加在杭州举办的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本次比赛中,208位参赛科技辅导员共同参与,刘老师凭借“飞控相对平衡控制演示无人机”的优秀作品独占鳌头,在众多专业评审的综合测试和检阅下,公开问询、测试、审查和演示,最终取得了该项目的全国一等奖,并收获了全国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的荣誉。令人欣喜的是,本次比赛的学生创新发明项目一
随着国家对学校美育工作的全面推进,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而有效提问是提升音乐课堂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改变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有助于“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提问是师生交流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有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直观、高效地获取知识,建立知识体系为数学教学尤其是几何数学的教学提供了有效和科学的方法。本文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科书中《角的度量》一课为例,分析总结了电子教学设备在课堂中的运用,体现了电教设备在数学教学尤其是几何知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教设备;小学数学教学;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传统教学方法基本上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造成学生出现“死读书”的现象,这与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出现很大的背离,因此新课程改革建议变“单一的教师讲”为“师生一起讲”,甚至是“学生多讲,教师少讲”,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实现这一转变,本人有幸参加了由宁德市进修学院主持开展的“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在近两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导学案开展了对“学教做互动”教学
【摘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可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小学时期正处于行为习惯成型的阶段,一旦形成了不良习惯是很难纠正的。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学生习惯的培养要坚持正面引导,家校结合,有计划,分阶段,持之以恒,从小培养。要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与具体、生动的活动相结合,督促学生思想行为的转化,真正
【摘要】幽默艺术是当下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究的新内容,可以极大程度地缓解沉闷的课堂气氛,也能够燃起学生以往的参与热情,释放出其潜能,使幼儿全方位地成长。新时期下的高中语文课堂已凸显出诸多不足,教师应巧用幽默艺术来实现切实有效的趣味教学,使学生在新的环境下打开思维空间,提升授课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幽默教学;趣味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93-2099(2
阅读是形成英语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那么,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对于小学生而言,绘本阅读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绘本阅读探寻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层次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贯穿阅读起点和终点的“针线”,无形中指导了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因而,教学目标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极其重要。但是,目前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都过于笼统,不能有效指导阅读实践,不能
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党组织机构基本健全,如福州某民办高校设立了校级党委、二级院系党总支及基层党支部,基本实现了组织建设的全覆盖。由于民办高校性质及领导体制的特殊性,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  党务工作干部队伍素质不强  ( 1 )年龄结构严重失衡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是由专职教师、外聘教师和公办院校离退休教师三部分组成,党务工作干部队伍主要是党组织关系在本校的专
【摘 要】《大学物理》是所有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对本科生后续学习方法的形成、科学素养的提高、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多年一线教学经验,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像麦克斯韦一样做推理-预测-证明”的方法。通过多次在课堂上使用该方法,发现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求欲。  【关键词】大学物理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与核心素养的提升息息相关。借助《交换律》教学的主题实践,学生透过“不完全归纳法”的体验,经历了科学推理验证的全过程,使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落实,也提升了推理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严谨思考,反复验证,发散求异,有效激发其探索欲望,为合情推理能力培养打下基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推理能力;小学数学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