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网络评出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感人之“最”,其中有以下感人事迹:
1. 最美的老师:汶川震灾发生时,袁文婷所在的民主中心小学的校舍也遭遇了严重的破坏,袁文婷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三层的教学楼轰然倒塌……媒体用这样的语言美丽地记录了袁文婷最后的时光——“青春定格在26岁”。
2. 最小的幸存者:救援人员从一位女性遇难者的身下抱出被小被子裹着的孩子,约三四个月大,娃娃毫发无损,还在安静地睡着。被子里有一部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妈妈留给娃娃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3. 坚持时间最长的幸存者:2008年5月21日下午2点半左右,被困废墟下,靠一个梨子、蚯蚓、野草和尿液维持生存达216小时的崔昌会被成功救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4. 最令世人动容的捐赠者:在募捐现场,一个依靠一块装有滑轮的木板在地上匍匐前行约莫十来岁的残疾乞讨儿童掏空他的口袋和手里的破碗,捐出了几十元钱。
汶川地震带给人民生命财产巨大的损失,带给人们巨大的心灵创伤。然而,在这场灾难面前,许多生动的细节让我们感动,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在这场灾难中,我们也看到人性的光辉得到了极大的展现。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生命的礼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写作引导
这是一道多材料话题作文。所给材料,都来自汶川地震。这些材料都是活生生的事实,都体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生命脆弱而伟大,生命柔软而坚强,灾难带给了我们苦难,但人们面对灾难时的勇毅和坚韧以及彰显出的人性光辉却深深地震撼着国人的魂灵。材料中表现出的无私、勇敢、信念、责任、爱心都可以成为礼赞的内容。
思路设计
[之一]记叙文
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在困难(灾难)面前人类的大智大勇大爱,从而礼赞生命,讴歌人性之真善美。写作时可以记叙一件或几件感人的事例,突出人物在灾难面前的勇毅,也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感慨人们在困难(灾难)面前平凡而伟大的生命张力,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体贴关爱,赞美我们社会的温暖和谐。
[之二]散文
可以“大爱无疆”为题,礼赞生命。结构示例:
大爱无疆,生命的礼赞献给英勇顽强的灾区人民。
大爱无疆,生命的礼赞献给13亿中国人。
大爱无疆,生命的礼赞献给充满爱心的国际友人。
[之三]议论文
中心可确立为“生命铸就不朽”。汶川大地震中,许许多多的老师、家长、民警等等,临危之际,首先想到的是他人,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人间大爱!当成千上万间房屋倒下去的时候,他们用爱撑起了整个世界!他们用生命铸就了不朽的魂灵!写作时可从多角度选择典型材料作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典型素材
1. 2008年1月19日,湖南省长沙市915路公交车行至城南东路与韶山北路交会的十字路口红绿灯前时,车上38岁的司机周泽良突然猝死在方向盘上,死前残留的意识让他坚持着踩稳刹车,留住了车上50多名乘客的生命。
2. 地动山摇。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水泥板块纷纷坠落到他的身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4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该校教师谭千秋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被震撼、落泪。
3. 2008年5月14日11时47分,以李振波大校为首的15名中国伞兵,从4999米的高空,向着汶川大地、向着妈妈们流泪的眼神、向着祖国的召唤,面无惧色地跳了下去,为的是执行共和国总理的命令,为的是让10万群众早日脱险。
4. 汶川,一个曾经陌生的中国地名,牵动全球无数善良人们的心。截至21日21时,国外拟通过外交渠道捐赠的资金约4.92亿元人民币。国家不论大小,捐助不论多寡,每一份支援都是一份浓浓的情谊。在长长的捐助名单上,有一些国家自身并不富裕,却尽了最大的努力:老挝向中国捐助了价值50万美元的木材;阿尔及利亚捐助了100万美元;莫桑比克捐助了4万元人民币。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驻华使团个人总计向灾区捐赠10万元人民币;古巴驻华大使佩雷拉带来了使馆全体外交官捐的8719元人民币现款。
5. 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6.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努力。——温家宝
二、阅读下列提示,按要求作文。
法国作家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你了解“生存”与“生活”的关系吗?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引导
引导学生对人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应成为语文教学的常态。这道作文题显然担当了此项任务。从命题特点来看,审题立意的要点有三。
其一,两位大师的名言凸显了一个共同的意思:“生存”是物质层面的东西,是人类最低等的需求;“生活”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根本标志。
其二,从命题要求来看,要谈的话题是“生存”与“生活”的关系,属于关系型命题。此类命题通常要求论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不是偏废一方,作直线型的阐述。那么,“生存”与“生活”应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按马思洛心理学,“生存”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自我实现”(即“生活”)的需要是更高层次的需要。依据这一理论,我们认为,人类首先应保证“生存”,追求没有“生存”的“生活”只能是乌托邦式的;但是,人类又不能仅仅止于“生存”,在“生存”之外还应追求更高的“生活”。
其三,在现实生活中,“生活”的外延有哪些?按两位大师的意思,有思想、有理想无疑是“生活”。
此外,“爱的奉献”、“真情的流露”、“寻找尊严”、“诗意地栖居”等等,又何尝不是高尚的“生活”呢?据此,可将本文立意定为:“生活”是对“生存”的升华。
思路设计
[之一]记叙文
通过记叙两代人因为生活观念上的差别而产生的诸多矛盾,具体展示“生存”与“生活”的区别,从而折射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比如,爷爷勤劳简朴,却视钱如命,一辈子都不曾走出自己的出生地;而父亲总喜欢在节假日带全家去旅游,在游山玩水中体味生活的乐趣。
[之二]议论文
总论点:我们需要生存,但我们更应追求生活。分论点一:生存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人类得以繁衍的基础。分论点二:生活应成为人类更高的追求。分论点三: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需要有博大的胸怀和执着的精神。
典型素材
1. 有人问三个年轻的泥水匠在干什么,一个答道“在砌砖”,第二个答道“在挣钱”, 第三个答道“在建造一幢漂亮的大楼”。后来,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2. 广东省中医学院副院长、防疫研究所所长李国桥同志,他带领防疫研究所的全体同志,十年如一日,在边远的海南岛、云南一带为病人治病,为研制出治疗、防疫恶性疟热型疾病的特效药“青蒿素”而不惜拿自己的身体作试验。他们为的是什么?是为了穿西装,吃西餐,住洋房,开小车吗?不是。他们为的是解除病人的疾苦,为的是千千万万人的健康。他们将身心都无私奉献给了崇高的事业,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3. 毕生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爱尔兰革命家毛德·冈曾说:“我生活,别人仅仅生存而已。”
4. 海德格尔说:“人应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编辑/姚晟
某网络评出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感人之“最”,其中有以下感人事迹:
1. 最美的老师:汶川震灾发生时,袁文婷所在的民主中心小学的校舍也遭遇了严重的破坏,袁文婷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三层的教学楼轰然倒塌……媒体用这样的语言美丽地记录了袁文婷最后的时光——“青春定格在26岁”。
2. 最小的幸存者:救援人员从一位女性遇难者的身下抱出被小被子裹着的孩子,约三四个月大,娃娃毫发无损,还在安静地睡着。被子里有一部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妈妈留给娃娃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3. 坚持时间最长的幸存者:2008年5月21日下午2点半左右,被困废墟下,靠一个梨子、蚯蚓、野草和尿液维持生存达216小时的崔昌会被成功救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4. 最令世人动容的捐赠者:在募捐现场,一个依靠一块装有滑轮的木板在地上匍匐前行约莫十来岁的残疾乞讨儿童掏空他的口袋和手里的破碗,捐出了几十元钱。
汶川地震带给人民生命财产巨大的损失,带给人们巨大的心灵创伤。然而,在这场灾难面前,许多生动的细节让我们感动,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在这场灾难中,我们也看到人性的光辉得到了极大的展现。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生命的礼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写作引导
这是一道多材料话题作文。所给材料,都来自汶川地震。这些材料都是活生生的事实,都体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生命脆弱而伟大,生命柔软而坚强,灾难带给了我们苦难,但人们面对灾难时的勇毅和坚韧以及彰显出的人性光辉却深深地震撼着国人的魂灵。材料中表现出的无私、勇敢、信念、责任、爱心都可以成为礼赞的内容。
思路设计
[之一]记叙文
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在困难(灾难)面前人类的大智大勇大爱,从而礼赞生命,讴歌人性之真善美。写作时可以记叙一件或几件感人的事例,突出人物在灾难面前的勇毅,也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感慨人们在困难(灾难)面前平凡而伟大的生命张力,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体贴关爱,赞美我们社会的温暖和谐。
[之二]散文
可以“大爱无疆”为题,礼赞生命。结构示例:
大爱无疆,生命的礼赞献给英勇顽强的灾区人民。
大爱无疆,生命的礼赞献给13亿中国人。
大爱无疆,生命的礼赞献给充满爱心的国际友人。
[之三]议论文
中心可确立为“生命铸就不朽”。汶川大地震中,许许多多的老师、家长、民警等等,临危之际,首先想到的是他人,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人间大爱!当成千上万间房屋倒下去的时候,他们用爱撑起了整个世界!他们用生命铸就了不朽的魂灵!写作时可从多角度选择典型材料作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典型素材
1. 2008年1月19日,湖南省长沙市915路公交车行至城南东路与韶山北路交会的十字路口红绿灯前时,车上38岁的司机周泽良突然猝死在方向盘上,死前残留的意识让他坚持着踩稳刹车,留住了车上50多名乘客的生命。
2. 地动山摇。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水泥板块纷纷坠落到他的身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4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该校教师谭千秋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被震撼、落泪。
3. 2008年5月14日11时47分,以李振波大校为首的15名中国伞兵,从4999米的高空,向着汶川大地、向着妈妈们流泪的眼神、向着祖国的召唤,面无惧色地跳了下去,为的是执行共和国总理的命令,为的是让10万群众早日脱险。
4. 汶川,一个曾经陌生的中国地名,牵动全球无数善良人们的心。截至21日21时,国外拟通过外交渠道捐赠的资金约4.92亿元人民币。国家不论大小,捐助不论多寡,每一份支援都是一份浓浓的情谊。在长长的捐助名单上,有一些国家自身并不富裕,却尽了最大的努力:老挝向中国捐助了价值50万美元的木材;阿尔及利亚捐助了100万美元;莫桑比克捐助了4万元人民币。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驻华使团个人总计向灾区捐赠10万元人民币;古巴驻华大使佩雷拉带来了使馆全体外交官捐的8719元人民币现款。
5. 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6.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努力。——温家宝
二、阅读下列提示,按要求作文。
法国作家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你了解“生存”与“生活”的关系吗?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引导
引导学生对人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应成为语文教学的常态。这道作文题显然担当了此项任务。从命题特点来看,审题立意的要点有三。
其一,两位大师的名言凸显了一个共同的意思:“生存”是物质层面的东西,是人类最低等的需求;“生活”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根本标志。
其二,从命题要求来看,要谈的话题是“生存”与“生活”的关系,属于关系型命题。此类命题通常要求论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不是偏废一方,作直线型的阐述。那么,“生存”与“生活”应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按马思洛心理学,“生存”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自我实现”(即“生活”)的需要是更高层次的需要。依据这一理论,我们认为,人类首先应保证“生存”,追求没有“生存”的“生活”只能是乌托邦式的;但是,人类又不能仅仅止于“生存”,在“生存”之外还应追求更高的“生活”。
其三,在现实生活中,“生活”的外延有哪些?按两位大师的意思,有思想、有理想无疑是“生活”。
此外,“爱的奉献”、“真情的流露”、“寻找尊严”、“诗意地栖居”等等,又何尝不是高尚的“生活”呢?据此,可将本文立意定为:“生活”是对“生存”的升华。
思路设计
[之一]记叙文
通过记叙两代人因为生活观念上的差别而产生的诸多矛盾,具体展示“生存”与“生活”的区别,从而折射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比如,爷爷勤劳简朴,却视钱如命,一辈子都不曾走出自己的出生地;而父亲总喜欢在节假日带全家去旅游,在游山玩水中体味生活的乐趣。
[之二]议论文
总论点:我们需要生存,但我们更应追求生活。分论点一:生存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人类得以繁衍的基础。分论点二:生活应成为人类更高的追求。分论点三: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需要有博大的胸怀和执着的精神。
典型素材
1. 有人问三个年轻的泥水匠在干什么,一个答道“在砌砖”,第二个答道“在挣钱”, 第三个答道“在建造一幢漂亮的大楼”。后来,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2. 广东省中医学院副院长、防疫研究所所长李国桥同志,他带领防疫研究所的全体同志,十年如一日,在边远的海南岛、云南一带为病人治病,为研制出治疗、防疫恶性疟热型疾病的特效药“青蒿素”而不惜拿自己的身体作试验。他们为的是什么?是为了穿西装,吃西餐,住洋房,开小车吗?不是。他们为的是解除病人的疾苦,为的是千千万万人的健康。他们将身心都无私奉献给了崇高的事业,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3. 毕生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爱尔兰革命家毛德·冈曾说:“我生活,别人仅仅生存而已。”
4. 海德格尔说:“人应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