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语言的原则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orseb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下面是鲁迅《藤野先生》一文定稿和初稿的几处不同。请根据这几处修改,总结出锤炼语言的几条原则,写成一篇作文。
  初稿: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
  定稿: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初稿: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定稿: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
   自己道……
  初稿:“你看……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学上的
  图不是美术,实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正它。”
  定稿:“……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
  思路导航
  这段作文材料是锤字炼句的典型事例。
  材料共列举了三处修改,体现了三条锤炼语言的原则:
  第一例——定稿把第一个“新”改成“陌生”,把第二个“新”改成“新鲜”。不仅反映了作者当时真实的心境,更引出了文章的主要叙述对象——藤野先生。“陌生”一词,不仅突出了环境的陌生,更突出了藤野先生对作者而言本来就是陌生的。就是这样一位“陌生的”先生却对“我”关爱有加,怎能不让“我”印象深刻?而“新鲜”一词,则更能表现出藤野先生学识渊博,有大家风范。由此可见,锤字炼句要关照文本,注重表现力,使之为全文服务。
  第二例——定稿补充了句子“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这十二个字,活画出藤野先生上课的风格特点。这一细节描写使文章的情感性一下子提升了许多,也让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生动、细致。
  第三例——定稿把“解剖学上的图”精简为“解剖图”,如此修改,使文章更加简洁准确。
  同学们写作时,可以就材料而谈;也可以加以合理的联想,以其他名人锤字炼句的典型事例为主行文布局;还可以透过作家创作时认真的态度,体会其对工作、生活及生命的深刻感悟。
  佳作一
  字成似珠玑,语出当玲珑
  ——锤字炼句亦有道
  ◎耿李想
  清代学者顾文炜曾说:“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诚哉斯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字句表达都追求精益求精。有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言,也有晚唐文学家皮日休“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的创作宗旨,更有贾岛“推敲”二字的创作佳话……在我看来,锤字炼句亦有道,道无外乎“炼”“补”“简”。
  “炼”,亦可谓之“替”,是用更精准的词句替去那些不够精确的,此点重在选准“替”换词。鲁迅将两个“新”字,依次替换,改为定稿中的“陌生”“新鲜”。乍一看,似乎并没有太大改动,实则不然,初稿中的两个“新”字,只是客观陈述事实,而换作“陌生”与“新鲜”之后,既表现了作者当时真实的心理感受,也在对比中突出了藤野先生给“我”带来的重大影响,让读者更能领会作者的表情达意。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唐代的贾岛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起初,贾岛想用“推”字,但又觉得“敲”字也不错,反复思量也未能决定,直到遇到韩愈。韩愈思索后给出建议:“‘敲’字佳。”“敲”字更能突出夜深人静之感。由此可见,锤字炼句离不开这个“替”字,可“替”去糟粕,能“替”去不妥。
  “补”,意为“补充、说明”,补残圆缺,充实情理,此点重在补出文章所缺,而非无的放矢,平白凑字。此点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亦有体现。定稿中仅补充了“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这十二个字,就活画出藤野先生上课的风格特点。这一细节描写也使文章的情感性一下子提升了许多,也让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细致。由此可见,“补”在锤字炼句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简”,亦谓之“减”,与“补”相对,即精简词句,减少闲言碎语,此点重在所“简”之词句,力求凝练简洁。仍以《藤野先生》一文中的语句为例。定稿把“解剖学上的图”精简为“解剖图”,如此一改,使文章更加简明易懂。也正因此,这一简化也正简化到了所需之处。如此看来,“简”在锤字炼句中也不可或缺,亦是锤字炼句之道。
  “炼”“补”“简”是我眼中锤字炼句的三宝,正所谓“百炼为字,千炼成句”。当然,人人心中的锤字炼句之法门不尽相同,可都不外乎一个中心:便是简洁准确,饱含情感,极具表现力,也唯有如此,方能“字成似珠玑,语出当玲珑”。
  【作者系新疆哈密市第二中学2207班学生,指导老师:朱文娜】
  点评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構,三个分论点齐头并进,脉络清晰,一目了然。以文学大家锤字炼句的经典言论开头,指出锤字炼句的三个法则“炼”“补”“减”。结尾再次重申观点,简洁有力,中心突出。
  佳作二
  锤炼语言的维纳斯——修改
  ◎周新源
  莫泊桑带着自己的小说去请教福楼拜。他发现福楼拜桌上厚厚的一叠稿纸,而每页却都只写了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他不解地问:“您这样不是太浪费纸了吗?”福楼拜说:“我一直有这个习惯,一张纸上只写第一行,其余九行留给修改用。”这件事对莫泊桑之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助力他成为了一位注重语言锤炼的优秀作家。由此可见,修改对语言锤炼的作用之大。
  修改有“三宝”,首先讲究的是“删”。鲁迅先生有一次给北大学生讲课时,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删”字后,转身对学生说:“你们问我写文章有什么秘诀,我也说不出,要说经验,略有一点,这个‘删’字就是从我的经验中归纳出来的。”就比如,他在《藤野先生》中将描写主人公藤野先生原来有20多个字的一句话删至仅9字。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俄国杰出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对自己的作品总是不断地加工修改,直到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为止。例如,他的寓言《杜鹃和雄鸡》的草稿有二百多行,而后来发表的这篇作品却只有二十一行。可见,锤炼文章语言首先要“删”。这就好比运动员训练,先要进行减脂,把多余的脂肪耗去,再进行肌肉训练,整个人的身体才有线条和力量。同理,删改后的文章也会更加清唽有力,“删”是锤炼语言美的基础。
   修改文章时,不仅要会“删”,还要会“扩”。鲁迅曾在《藤野先生》中描写藤野先生第一次讲话时的情态,定稿在原稿的基础上加了“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这几个字。“扩”写后,藤野先生介绍时的语速语调描写得更加详尽细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此外,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女主角卡秋莎那段著名独白共修改了20多次,其中最大的细节是加入了各种女性化的语气词,如卡秋莎在狱中探监铁栅前的独白“哈哈……什么,什么?您要不跟我结婚就对不起上帝?哈哈……上帝!哼哼,公爵先生!”这些语气词让我们更好地体会说话的人的心理变化,从而提升了文章语言的感染力。“扩”在锤炼语言方面和“删”一样重要,是锤炼语言美的升华。
  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即修改文章的点睛之笔——“萃”。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将形容教授和讲义的形容词进行了精准的改动,让其更有立体感。其实,将这种修改方式做到极致的要数中国古典诗词。王安石将“春风又到江南岸”“萃”成“春风又绿江南岸”;欧阳修快马追字的故事,也是很好的例子。可见,“萃”对锤炼语言的作用之大,是锤炼语言中美的凝固。
  综上所述,锤炼文章语言只有讲究了“删”“扩”“萃”,才能让文章的语言美充分得以体现。文章修改就像代表美的女神维纳斯,指引语言通向美所在的地方。
  【作者系新疆哈密市第二中学2207班学生,指导老师:朱文娜】
  点评
  作者紧紧围绕“修改的‘三宝’——‘删’‘扩’‘萃’”展开论述,谈锤炼文章语言,认识精准,中心突出。
  开篇亮明观点“修改对语言锤炼的作用之大”,接着从三个方面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
  作者列举了莫泊桑、鲁迅、克雷洛夫、列夫·托尔斯泰、王安石、欧阳修等文词大家锤炼文章语言的典型事例,增强了文章说服力,使文章富有思想。
其他文献
198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完成学业的陈洪铎,迫不及待地踏上归国的旅途。回国前,他用自己節余下来的大约2500美元,购买了当时在国内很难买到的设备、试剂和图书,整整装了6个大箱子。当他听说有一艘国内货轮停在费城时,他急忙赶去同船长商量,求他们捎带回祖国。当年6月,陈洪铎带着一本又一本厚厚的资料和实验记录,带着他这3年里争分夺秒学得的知识和成果,终于踏上了归国之路。  回国之前,宾夕法尼亚
期刊
纵观古今,无论哪个时代,理解都像炽热跳动的心脏,它使身体的脉络苏醒,让滚烫的血液蹿涌,带领我们愈走愈远。  昔者以理解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在那个才学之士纷纷坐而论道的时代,孔圣人“仁者爱人”,老聃“道可道,非常道”,加之“天下皆白,唯我独黑”的墨家,诸圣人在求同存异中找到了巧妙的平衡点,造就了中国学术史上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  他们虽追求不同的志向,却对他人的思想保持理解。马克思说过:“当
期刊
时常听到抱怨,草书难懂如同天书。  我的想法是,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顿挫缓急,或者凝重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起伏的内心波澜,这就是懂得草书了。那些戏迷不在乎舞台上的故事情节,他们是为演员的柔软身段和激越唱腔而摇头晃脑。草书也是如此。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涌过纸面,至于写下的是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还是周敦颐的《爱莲说》,不是多么重要的事
期刊
我国西藏边境有一个叫“陇”的无人区。这里,地处含氧量不足海平面40%的“世界屋脊”。今天的驻军叫六连,隶属于西藏军区某边防团。在整个西藏边境,六连的巡逻线最苦,也最险。  就是在这样的巡逻线上,六连官兵每次巡逻人均负重三四十公斤。因为需要架梯通过的路段太多,他们除了武器装备,还要背上钢梯,拆分后多人携带。必备的还有高压锅、汽油、大米、蔬菜和罐头等,否则体力难以为继。最长的连续行军,会从凌晨两三点走
期刊
文题呈现  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说:“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试去看名家手稿(到博物馆参观,从互联网上搜索,或到图书馆借阅名家手稿影印本),从修改处印证这个论断,写成一篇作文。  思路导航  一篇文学作品到手,我们第一步需要留心的就是它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的精确妥帖,心
期刊
编者按  无论哪一种文体,文采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感人肺腑的记叙类文章缺少文采,会有平淡乏味之憾,如画龙少睛一般;如果鞭辟入里的议论类文章缺少文采,会有空洞说教之嫌,如空中楼阁一般。可见,文采是文章的魅力之所在,妙笔生花,总会使文章增色几分。文采是一门艺术,要使文章文采斐然,需要掌握文章语言的三美:一是修辞之美,运用修辞手法来打磨语言,可使文章的情感和道理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荆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却被迫和贬义词“大意失荆州”联系在一起。疫情期间,荆州某科长又一次引爆了“大意失荆州”这个成语。其实仔细想想,“荆州”作为地名,是无辜的躺枪者,最不无辜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失败的人。“人生从来不是大意丢掉的。”网友如是说。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联系自身和社会,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原文呈现 
期刊
论守边备塞疏  ◎〔西汉〕晁 错  臣闻秦时北攻胡貉,筑塞河上,南攻杨粤,置戍卒焉。其起兵而攻胡、粤者,非以卫边地而救民死也,贪戾而欲广大也,故功未立而天下乱。……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于边,输者偾于道。秦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谪发之,名曰“谪戍”。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后入闾,取其左。发之不顺,行者深恐,有背畔之心。凡民守战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计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2019年9月举办的数字故宫发布会上,一款由故宫博物院和腾讯“追梦计划”联合推出的《故宫:口袋工匠》的功能游戏正式上线。10大宫殿场景、50多种室内外陈设,都是经过故宫专家精心挑选和严格审核的,玩家不仅可以练就“云造故宫”精湛技艺,还能约战好友切磋一番。科技的力量,使以故宫为代表的文博院馆与时俱进,再次焕发活力。  2016年,某著名新闻头条APP推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犹如攀登台阶,无论在哪一层台阶,阶下总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也有人在俯视你。有人认为,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也有人认为,抬头不自卑,低头不自得,才是从容淡定的自己。还有人认为……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