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三美,文采有术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qinsh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无论哪一种文体,文采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感人肺腑的记叙类文章缺少文采,会有平淡乏味之憾,如画龙少睛一般;如果鞭辟入里的议论类文章缺少文采,会有空洞说教之嫌,如空中楼阁一般。可见,文采是文章的魅力之所在,妙笔生花,总会使文章增色几分。文采是一门艺术,要使文章文采斐然,需要掌握文章语言的三美:一是修辞之美,运用修辞手法来打磨语言,可使文章的情感和道理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句式之美,灵活运用长短句和整散句,可使语言的视觉美感和韵律节奏鲜明有味,让文章语言亮点纷呈;三是诗意之美,诗词本身就是语言华丽的外衣,学会引用诗词来丰富语言表述的美感,会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这三种语言之美可使文章倍增文采。本文将运用语言“三美法”来探究让文章变得有文采的写作技巧。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诗歌里面有历史,诗歌里面有智慧,诗歌里面有情感,诗歌里面有风景。那些行走在诗歌中的美丽时光,是值得怀念的。
  请以“与诗歌为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妙文品评
  与诗歌为伴
  ◎戴景瑶
  诗歌如风,穿过历史长廊,留檐角古铃叮当作响,唱响先人的智慧。诗歌如雨,饱蕴人间真情,化一身轻灵,滴坠于俗世奇景中。那史诗挽歌让人长嘘惊叹,但我更愿在诗歌绵延河山中徜徉,只因眼中有景,心中有情。【开篇便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使语句倍增文采,有先声夺人之效,给读者以语言的视觉美感。】
  山川似锦缎轻纱,情思似线,裁剪诗歌七彩霓寄情山水。谢朓一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道尽黄昏之醉颜,乐景中凝哀愁,游子行长,不得还乡。而宗白华所言,晋人之乐不也如此。魏晋名士用诗中情演绎出肆意洒脱,但在一腔山水情深中,埋藏着自己出世抑或入世的艰难抉择,吟诵山水诗歌是他们隐形的蓑衣,由此才能烟雨任平生,不动声色,轻描淡写。【以谢朓诗句为切入口,再现晋代名士风流。以凝练的语言诠释着名士的内心,有以小见大的妙处。】
  山川如铁骨铜筋,情意化锤,锻铸诗歌挺直脊梁。眺望山川高楼,总有古人把栏杆拍遍,遥望故国乡土,胸怀收复失地之梦。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陈亮“龙共虎,应声裂”,一唱一和,历经磨难,痴心不改。“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其报国壮志,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吟诵山水诗歌是他们坚实的硬骨,在莺歌燕舞中托起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以豪放词为切入口,透视词人背后的家国情怀。相对整齐的句式,读起来铿锵有力,暗合词作的豪壮之美。】
  山川是心中的缩景,情怀为镜,映衬诗歌真实身影。正如蔡崇达所言,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最真切最重要的是心境。寂静声中,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让一切浮华黯然失色,只余茫茫雪域之中唯一的光亮,此心孤寒,非彻骨不可意会。人声鼎沸间,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书生意气,年少轻狂,鲜衣怒马之景历历在目,极力渲染“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更不用说李白“明月直入,无心可猜”,酒入豪肠,七分月光酿,仰天长啸,一怀赤子心。吟诵山水诗歌是他们袒露的真心,任歷史扬尘疾去,自在独行,划开混沌夜中一道黎明。【铺排柳宗元、杜甫和李白的诗句,以简练之笔,勾勒出诗人的孤高豁达。】
  翻开诗集,看古人与诗歌,一路相随。画皮,塑骨,练心,终其一生,“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拨弄书叶,品古人心中千千结、眼中万万景。正如沈复《浮生六记》中,“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我与诗歌相随,有景,更有情。【长短句灵活运用,既有短句急促之感,又有长短错落有致的节奏美感。收尾紧扣全文,诗意的语言升华了文章主旨。】
  【作者系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高二3班学生】
  学生点评
  点评一:
  第一段就文采斐然,让人读起来觉得有韵味,仿佛将诗歌的历史画卷呈现在了读者眼前,很有画面感,也让我有了想象力。
  点评二:
  文章结构清晰。三个维度并列阐述,首尾呼应。诗意语言使文章可读性增强。
  点评三:
  这篇文章的情感真挚。如果不是发自肺腑,语言是不会这么有感染力的。作者必定对所选诗词细心揣摩过,内化后再用语言表述出来,所以读起来如同行走在画卷之中。
  点评四:
  这篇文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且长短句相结合。简练的比喻不冗长,生动有味,长短句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描述诗词的语言也是自然流畅。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以诗意的语言开篇,点明题旨的同时,也增添了作文的画面感,这得益于比喻、对偶和想象等手法的综合运用,好的开头是写作成功的一半,也说明了开头有文采的重要性。接着以山川为中心意象,从三个维度诠释诗歌里的时代情怀,晋代名士吟诵诗歌的洒脱和背后的无奈,南宋爱国词人吟诵诗歌的豪情壮志,柳宗元、杜甫和李白三人吟诵诗歌时内心的境界,让人敬佩不已。三个维度从不同侧面暗示了作者与诗歌为伴的主题。如果不是真心品味和深度思考,语言又怎能如此精练有味,文采凸显?所选诗词皆为大众素材,但是通过对写作语言的灵活运用,给读者营造出了一种情境和美感。收尾以短句为主,节奏急促,也倍增语言的力量感。《浮生六记》的引用恰到好处,巧妙地升华了主题。全篇以语言美感为特色,综合运用了修辞之美、句式之美和诗意之美,使得本文文采显著,很有学习和借鉴价值。
  教师提纯
  这篇文章内容充实,文采斐然。那么在文采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1.修辞富有美感
  文章多用比喻,夹杂对偶和引用。比喻简练,配合长句,生动形象,又丰富多彩。对古代诗词的引用及情境再现,很有画面感,为熟悉的诗词增添了几分新意,这些都得益于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句式富有节奏
  这篇文章在句式运用上,灵活多变。短句急促,配合长句,使得富有节奏韵律,给人以阅读的美感。
  3.情境富有诗意
  这篇文章中对情境的再现,除了运用修辞外,化用和想象的组合运用也是主要特色。作者心中有诗,方能彰显隐性的诗意,让读者读之口齿生香。
其他文献
历史的脚步走了五千年,名为文明的火种世代传承,生生不息。曾有人说,城市的霓虹和五光十色是这一代文明的标志,我们走过蒸汽时代,走过电气时代,名为高科技的大厦拔地而起,可是回头看,乡土的庙宇却在不知不觉中轰然倒塌。如果时代选择了进步,人类就一定要放弃乡土吗?  庄子的“天人合一”中自然是有其寓意的,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早就牢牢地同环境、自然绑在了一起。古哲学认为,人类的前进实质上就是与自然更进一步的
期刊
问题点击  一些同学虽然写过不少议论文,但是一直不善于立论,不会从分析事物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阐明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立论是议论文的重心,无论写什么样的议论文,都必须先立论。所以学习写议论文,学会立论是第一步。同学们在立论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立论不准确。或偏离题目,或偏离主旨,或偏离材料,或偏离事物的本质。②立论不新颖。人云亦云,老生常
期刊
1927年,顾颉刚代表中山大学去江南收书。江南一带出版业比较发达,是淘书的好去处。但到了江南后,顾颉刚很少去那些知名的大书铺购书,却热衷于去小集市、路边摊“寻宝”。在别人看来,顾颉刚买书的眼光可谓出人意料,那些被书商们重视的珍本善本秘本,顾颉刚不收,反而对那些纸质拙劣、司空见惯的大路货兴趣浓厚,《三字经》《千字文》、医术、唱本他收,秀才的八股卷子、账簿、老太太写得不通的信稿子他要,就连算命书、看相
期刊
解题技巧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考点。所谓“筛选信息”,是指根据题目要求将相关信息(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等)进行甄别、提取;所谓“整合信息”,是指根据题目要求,将筛选出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由此可见,能否准确对信息进行甄别、提取、组合与归纳是此类题目得分的关键点。近几年,在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以客观选项题的形式呈现,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  一
期刊
训练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技法指导  对文章的评价历来多元,但最基本的依然是词句。遣词造句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文章优劣,看整体用词,立判高下。其实,用词也是有技巧的,现略述一二:  一、词句准确,重
期刊
198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完成学业的陈洪铎,迫不及待地踏上归国的旅途。回国前,他用自己節余下来的大约2500美元,购买了当时在国内很难买到的设备、试剂和图书,整整装了6个大箱子。当他听说有一艘国内货轮停在费城时,他急忙赶去同船长商量,求他们捎带回祖国。当年6月,陈洪铎带着一本又一本厚厚的资料和实验记录,带着他这3年里争分夺秒学得的知识和成果,终于踏上了归国之路。  回国之前,宾夕法尼亚
期刊
纵观古今,无论哪个时代,理解都像炽热跳动的心脏,它使身体的脉络苏醒,让滚烫的血液蹿涌,带领我们愈走愈远。  昔者以理解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在那个才学之士纷纷坐而论道的时代,孔圣人“仁者爱人”,老聃“道可道,非常道”,加之“天下皆白,唯我独黑”的墨家,诸圣人在求同存异中找到了巧妙的平衡点,造就了中国学术史上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  他们虽追求不同的志向,却对他人的思想保持理解。马克思说过:“当
期刊
时常听到抱怨,草书难懂如同天书。  我的想法是,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顿挫缓急,或者凝重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起伏的内心波澜,这就是懂得草书了。那些戏迷不在乎舞台上的故事情节,他们是为演员的柔软身段和激越唱腔而摇头晃脑。草书也是如此。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涌过纸面,至于写下的是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还是周敦颐的《爱莲说》,不是多么重要的事
期刊
我国西藏边境有一个叫“陇”的无人区。这里,地处含氧量不足海平面40%的“世界屋脊”。今天的驻军叫六连,隶属于西藏军区某边防团。在整个西藏边境,六连的巡逻线最苦,也最险。  就是在这样的巡逻线上,六连官兵每次巡逻人均负重三四十公斤。因为需要架梯通过的路段太多,他们除了武器装备,还要背上钢梯,拆分后多人携带。必备的还有高压锅、汽油、大米、蔬菜和罐头等,否则体力难以为继。最长的连续行军,会从凌晨两三点走
期刊
文题呈现  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说:“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试去看名家手稿(到博物馆参观,从互联网上搜索,或到图书馆借阅名家手稿影印本),从修改处印证这个论断,写成一篇作文。  思路导航  一篇文学作品到手,我们第一步需要留心的就是它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的精确妥帖,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