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作文感到无话可说,原因在于缺少作文素材的积累。教师要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并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现实生活中和习作练笔中积累材料,从而达到学生作文有话可写。
【关键词】源头;活水;积累;有话可写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按此要求,小学生不应该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的。然而,小学生口头常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作文难,作文累,一写作文就受罪。”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挖掘学生写作的“源”。这使本来生活单调、认识肤浅的小学生一片茫然。所以,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甚至感到头痛,自然不过。
根据本人从事小学生作文教学研究的经验,觉得应该紧紧抓住生活这个源泉,给学生注入活水,多渠道积累作文素材,从而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难题:
一、在阅读生活中积累作文材料
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积累词语、佳句,可以充实作文的内容。多读、熟读、广记这是积累写作素材有效的办法。
(1)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评出摘抄、积累最多的小组。优胜小组的同学为“书香少年”。
(2)每周开展一节美文背诵擂台赛,评出优秀个人,优秀小组。学生可以背名家名作、满分作文、诗词歌赋等。通过这种活动,促使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
二、在现实生活中积累作文材料
(一)观察现实生活
叶老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文字。”鲁迅先生也曾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把两句话相容,就是要观察生活。可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学生的生活圈子极小,基本处于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状态。对于生活这渠源头活水视而不见,见而不睬。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汲取营养。哪怕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也不应轻易放过。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内容可写。
(二)开展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以其独特的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成为作文教学获得满渠清水的源头活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支点!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活动。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如果只是着重于文化知识的掌握,那学生就毫无生机可言,作文素材也会单调乏味。因此,就需要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多种活动,这既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又能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而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也是他们认识社会的基础。他们对一切集体活动、个体活动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班级活动更是学生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开展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如:讲故事、野炊、参观访问、体育活动比赛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还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感受,为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活动过后学生往往还自我沉醉其中。因此,结束活动后,还可以让每位学生都说说活动的感受和收获,并指导学生把自己参与活动的过程、心情、感受写下来。
三、在仿写过程中积累作文材料
仿写是一种显性的结合,学了就练,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促进知识内化,又有利于他们学以致用,找到写作的门径,促进知识外化,从而充分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让学生在迁移性仿写中完成对课文语言和构段方式的内化,积累。
(一)仿句式
主要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是摹仿文中的句子运用的指定关联词进行写话练习,例如:“不但……而且……”“没有……没有……只有……”等。另外也可以摹仿文中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现技巧,这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二)仿顺序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等,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我们可以有意识加以引导和训练。例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游览顺序、观察的方位清楚明了,我们教师可在教学本文后,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写作顺序,写写《我的家乡》《美丽的校园》等,也可在同学们进行了春游、秋游活动之后,指导学生模仿本课写作顺序练习写游记。
(三)仿结构
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式结构仿写,也可以是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段式结构是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我们可借机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三自然段是并列结构构段方式,它从三个不同方面写了海底的物产丰富。在教学时,我先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再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再如《詹天佑》一课,文章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这是写人文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讲完之后,可以让学生仿照这种方法来写一篇写人的文章。
俗话说:巧妇难煮无米之炊。学生作文也是如此。教师首先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然后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让学生拥有源头活水,不再因为无话可写而烦恼。唯有这样,才可能让学生作文兴趣得到激发,作文水平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顾振彪.如何根除学生作文中的假话[J].中学语文教学,1999(6).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编辑:唐荣波)
【关键词】源头;活水;积累;有话可写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按此要求,小学生不应该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的。然而,小学生口头常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作文难,作文累,一写作文就受罪。”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挖掘学生写作的“源”。这使本来生活单调、认识肤浅的小学生一片茫然。所以,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甚至感到头痛,自然不过。
根据本人从事小学生作文教学研究的经验,觉得应该紧紧抓住生活这个源泉,给学生注入活水,多渠道积累作文素材,从而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难题:
一、在阅读生活中积累作文材料
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积累词语、佳句,可以充实作文的内容。多读、熟读、广记这是积累写作素材有效的办法。
(1)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评出摘抄、积累最多的小组。优胜小组的同学为“书香少年”。
(2)每周开展一节美文背诵擂台赛,评出优秀个人,优秀小组。学生可以背名家名作、满分作文、诗词歌赋等。通过这种活动,促使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
二、在现实生活中积累作文材料
(一)观察现实生活
叶老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文字。”鲁迅先生也曾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把两句话相容,就是要观察生活。可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学生的生活圈子极小,基本处于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状态。对于生活这渠源头活水视而不见,见而不睬。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汲取营养。哪怕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也不应轻易放过。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内容可写。
(二)开展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以其独特的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成为作文教学获得满渠清水的源头活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支点!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活动。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如果只是着重于文化知识的掌握,那学生就毫无生机可言,作文素材也会单调乏味。因此,就需要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多种活动,这既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又能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而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也是他们认识社会的基础。他们对一切集体活动、个体活动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班级活动更是学生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开展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如:讲故事、野炊、参观访问、体育活动比赛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还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感受,为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活动过后学生往往还自我沉醉其中。因此,结束活动后,还可以让每位学生都说说活动的感受和收获,并指导学生把自己参与活动的过程、心情、感受写下来。
三、在仿写过程中积累作文材料
仿写是一种显性的结合,学了就练,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促进知识内化,又有利于他们学以致用,找到写作的门径,促进知识外化,从而充分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让学生在迁移性仿写中完成对课文语言和构段方式的内化,积累。
(一)仿句式
主要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是摹仿文中的句子运用的指定关联词进行写话练习,例如:“不但……而且……”“没有……没有……只有……”等。另外也可以摹仿文中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现技巧,这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二)仿顺序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等,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我们可以有意识加以引导和训练。例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游览顺序、观察的方位清楚明了,我们教师可在教学本文后,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写作顺序,写写《我的家乡》《美丽的校园》等,也可在同学们进行了春游、秋游活动之后,指导学生模仿本课写作顺序练习写游记。
(三)仿结构
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式结构仿写,也可以是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段式结构是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我们可借机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三自然段是并列结构构段方式,它从三个不同方面写了海底的物产丰富。在教学时,我先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再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再如《詹天佑》一课,文章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这是写人文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讲完之后,可以让学生仿照这种方法来写一篇写人的文章。
俗话说:巧妇难煮无米之炊。学生作文也是如此。教师首先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然后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让学生拥有源头活水,不再因为无话可写而烦恼。唯有这样,才可能让学生作文兴趣得到激发,作文水平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顾振彪.如何根除学生作文中的假话[J].中学语文教学,1999(6).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编辑:唐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