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根据我国目前网络发展现状来看,“互联网+”这一计划成为培育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大学教育已经迈向“互联网+”的新时期,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接受着时代和网络的洗礼,如何更好的构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成为当今时代高校发展不可忽视的议题。
关键词: “互联网+”;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8-0088-01
一.“互联网+”对我国网络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顾名思义,就是将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合起来,主要包括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等。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各行各业计各部门的进步发展都离不开网络,“互联网+”也就应运而生,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朝着在线化、数据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将各种网络有效资源整合在一起,将社会上的各种思想潮流都汇聚到网络上,促进了网络思想文化的现代化,将我国思想文化推向国际化,同时,也将各种文化引入中国,给我国思想文化的建设增加了难度。
二.“互联网+”给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
第一,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思路。传统的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都是灌输式的理论教育为主,忽视了师生双方的平等性问题,很多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逆反心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发挥了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在网络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够平等对话,这样就刺激了学生主动性。在平等的交流中,老师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案,提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增添新内容。互联网的信息量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设计到社会生产发展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各种国内外的优秀思想文化不断涌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添了新内容,教师可以发挥网络的开放性,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大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健康心理自我教育。
(2)挑战。
第一,大学生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更加任性。网络的开放性降低了对大学生的限制和约束力,各种思想潮流在网络上涌现,这就使大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网络的匿名性也使得大学生变得更加任性,在网络上肆无忌惮、随心所欲。最终导致很多自制力比较差的大学生行为失范。
第二,“互联网+”给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者提出了新任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扮演者引导的重要角色,其个人的素养影响者素质教育的成果。因此,在各种良莠交汇的各类文化中,教育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对问题的洞察力。教育者还要善于筛选信息,传播正能量的思想文化,不断拓宽网络知识面,给大学生树立榜样。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构建
(1)從大学生自身出发,建立互动协调机制。
首先,建立一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用来协调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工作。其次,提高教育的实时性,“互联网+”提高了各类网络信息的融合度和传播速度,教育者要在各类思想文化潮流中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和心态。再次,建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提高他们自己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还可以定期开展思想文化知识竞赛或者网络心理在线测试等,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帮助大学生在第一时间走出困境。
(2)把握“互联网+”动向,强化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监管机制。
首先,强化学校网络监督机制,在校园内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相关的网络监督部门要加强校园内网络文化监督,净化校园文化,避免不良文化的传播,把握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动态。其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在学校的带领下,各个二级学院要依据不同学生的专业情况提出不同的适应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方案,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此外,还要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让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问题在网络上咨询,实现师生平等互动。
(3)创新评估机制。
创新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内容,对于高校也是这样,必须推动理论、思想文化的创新。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收现金爱你,高校要成立专业化的研究团队,这样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提供科研支持。高校的各项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都要和“互联网+”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探究“互联网+”这一行动计划的内容及内涵等。其次,剔除“互联网+”带来的糟粕,提取精华的思想文化内容,优化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依靠新媒体的各种新特点,帮助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共享内容,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后,完善评估机制,在“互联网+”时代,各项思想文化工作的开展都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通过评估机制的建立能够发现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创新教育新模式。
四.结语
如何把握“互联网+”这一机会,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需要学生的个人努力,更需要高校教育机制的积极引导。高校要成立专门的专业化的教师团队,研究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状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提出教育新模式,探索研究新方法,让学生能够充满信心接受网络思想的洗礼,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5-03-17.
[2]季丹丹,陈晓东.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72.
[3]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35.
[4]中央政治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5-10-30(01)
关键词: “互联网+”;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8-0088-01
一.“互联网+”对我国网络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顾名思义,就是将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合起来,主要包括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等。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各行各业计各部门的进步发展都离不开网络,“互联网+”也就应运而生,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朝着在线化、数据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将各种网络有效资源整合在一起,将社会上的各种思想潮流都汇聚到网络上,促进了网络思想文化的现代化,将我国思想文化推向国际化,同时,也将各种文化引入中国,给我国思想文化的建设增加了难度。
二.“互联网+”给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
第一,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思路。传统的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都是灌输式的理论教育为主,忽视了师生双方的平等性问题,很多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逆反心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发挥了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在网络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够平等对话,这样就刺激了学生主动性。在平等的交流中,老师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案,提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增添新内容。互联网的信息量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设计到社会生产发展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各种国内外的优秀思想文化不断涌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添了新内容,教师可以发挥网络的开放性,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大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健康心理自我教育。
(2)挑战。
第一,大学生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更加任性。网络的开放性降低了对大学生的限制和约束力,各种思想潮流在网络上涌现,这就使大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网络的匿名性也使得大学生变得更加任性,在网络上肆无忌惮、随心所欲。最终导致很多自制力比较差的大学生行为失范。
第二,“互联网+”给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者提出了新任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扮演者引导的重要角色,其个人的素养影响者素质教育的成果。因此,在各种良莠交汇的各类文化中,教育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对问题的洞察力。教育者还要善于筛选信息,传播正能量的思想文化,不断拓宽网络知识面,给大学生树立榜样。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构建
(1)從大学生自身出发,建立互动协调机制。
首先,建立一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用来协调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工作。其次,提高教育的实时性,“互联网+”提高了各类网络信息的融合度和传播速度,教育者要在各类思想文化潮流中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和心态。再次,建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提高他们自己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还可以定期开展思想文化知识竞赛或者网络心理在线测试等,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帮助大学生在第一时间走出困境。
(2)把握“互联网+”动向,强化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监管机制。
首先,强化学校网络监督机制,在校园内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相关的网络监督部门要加强校园内网络文化监督,净化校园文化,避免不良文化的传播,把握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动态。其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在学校的带领下,各个二级学院要依据不同学生的专业情况提出不同的适应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方案,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此外,还要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让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问题在网络上咨询,实现师生平等互动。
(3)创新评估机制。
创新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内容,对于高校也是这样,必须推动理论、思想文化的创新。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收现金爱你,高校要成立专业化的研究团队,这样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提供科研支持。高校的各项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都要和“互联网+”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探究“互联网+”这一行动计划的内容及内涵等。其次,剔除“互联网+”带来的糟粕,提取精华的思想文化内容,优化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依靠新媒体的各种新特点,帮助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共享内容,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后,完善评估机制,在“互联网+”时代,各项思想文化工作的开展都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通过评估机制的建立能够发现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创新教育新模式。
四.结语
如何把握“互联网+”这一机会,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需要学生的个人努力,更需要高校教育机制的积极引导。高校要成立专门的专业化的教师团队,研究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状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提出教育新模式,探索研究新方法,让学生能够充满信心接受网络思想的洗礼,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5-03-17.
[2]季丹丹,陈晓东.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72.
[3]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35.
[4]中央政治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5-1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