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儿童观常常认为,儿童当下的生活是儿童将来生活的前提,这完全取决于成人的意识和态度。童年价值的确立,应看做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与成人文化形成一个共时性的存在。朱自强先生在《儿童文学的本质》中,颇具特色地剖析了童年人生的珍贵价值。提出“童年是为了童年自身而存在的”,并对功利主义儿童文学进行了批判。
[关键词]童年;儿童生命内涵;自身价值;功利主义儿童文学
一、探求儿童生命的内含价值
一般来说,动物所处的进化程度越高,它的儿童期越长。而人类的儿童期比其他的高级动物的儿童期都要长,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和发展。朱自强先生从进化的角度阐述了儿童期的重要性,明确漫长的儿童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强调儿童期的重要性基础之上,朱先生表明儿童文学对儿童生命的内涵价值的确认,必须有自身独有的立场和途径。
一是儿童生命的内涵价值是成人生命不可替代的。
通过波尔·阿扎尔对成人与儿童的一番对比描绘,朱自强指出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活的感性是儿童生命体所内含的价值。想象力既是儿童所拥有的,也是成人创造各种文明的必备能力。相较于成人重视的知识而言,儿童的想象力具有更大的价值,因为想象力是无限的,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正是童年期人性的充分发展才造就如今的成人,童年不是阶段性就可蜕去的外壳,而是一个价值永存的领域。所以在儿童期膜拜知识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二是儿童生存状态具有人生哲学价值
朱先生善于从儿童文学的本质与自身的生存哲学之间寻找到沟通之路。尼采的精神三变思想提到,理想的人生精神境界,最初是忍耐的骆驼形态,后变成拥有战斗勇气的狮子,最终还是要变成“幼儿”的形态,因为幼儿的心性可以开创一切。在“幼儿”精神世界的人们,所做的行动完全是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处于欣喜而的状态。所以“幼儿”的精神境界是具有最高哲学价值的。
三是相较于成人,儿童生存状态与艺术本质上更加契合。
里尔克、弗洛伊德等人,在童年生存状态与艺术的存在方式之间找到了某种内在的契合。艺术是一种忠实于自然本能并因而忠实于童年时代的生活方式,与“朴素天真”“本能解放”“游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特性的存在方式是类似于童年而非成人时期,所以从本质上看儿童生存状态与艺术更加契合。
综上,朱自强认为为儿童创作的儿童文学应该是给儿童带来自由和解放的文学。关于儿童生命内涵价值的确认途径,儿童文学应该促进儿童心灵的生命欲求,帮助儿童建立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自尊感的,才能为丰富儿童的心性提供最大的可能性。
二、提出“童年是为了童年自身而存在的”
自强先生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的看法“童年期并非仅仅是为了给成年期做准备才存在,而是同时也为了自身才存在。”
无论是尼采的“少年和童年也有自在的价值”,狄尔泰的“为了成年而牺牲童年是极为悲惨的”,还是周作人的“顺应自然的生活各期——生长,成熟,老死,都是真正的生活”,都在表明童年是人生一个实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有自身的意义价值。现代社会为了尽快的挣钱和盈利,人们大力压缩童稚期和多梦期。人于是由此而早熟,而提前实惠化、世故化,心灵由此而提前苍老了。童年的“自然”受到了深深的伤害。所以,成人不应以功利的心态无视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心需要,轻视甚至缩短童年期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以上结合各家之谈,说明了儿童不是匆匆走向成人目标的赶路者。那儿童的成长状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朱先生认为“浪费时间”是童年期里正当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慢慢腾腾地四处游玩、闲逛”就是其表现形式。
《我一直向前走》是一部非常真实的作品。男孩子在走向奶奶家的路途上做了许多“游玩”“闲逛”的事,使旅途充满了乐趣。可见作品对儿童“游玩”“闲逛”是作为有价值的生命方式给予肯定的。因游玩不断改变路径而找到奶奶家,以及将野草莓留给奶奶的收获,揭示了作家对儿童成长道路有着坚定的信心。
朱先生接着举出反例《罗文应的故事》,批判对儿童“游玩”“闲逛”的不信任态度。这部创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旨在弘扬理性精神,文本中多次强调罗文应“硬管住了自己”,但从儿童文学本质的立场来看,这种处理将儿童限制得过于死板。儿童要克制“贪玩”的天性,要“节约时间”,难道不是在抑制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不断扩大成人对教育的欲望吗?即使是本色的儿童游戏,也会因理性色彩的融入,被视为“浪费时间”。身体和感官一直被看做心灵和理性的对立面,而且被降到次要的位置。人类的身体已经不是纯粹的生理器官,而是文化的器官。身体的哲学就是文化哲学。阉割身体,就是阉割精神。
同样是贪玩的男孩子阿毅,在《阿信坐在云彩上》中则刻画得不同。阿毅功课做了一半便玩性大发,结果玩着玩着睡着了,对作业的态度是“不要紧,明天早晨……一会就能做完。”
作家石井桃子对阿毅的贪玩的处理顺应了儿童生命的本质,不但没有半点被责备之意,而且颇为欣赏。这部作品符合儿童读者的口味,尊重孩子的本性并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幼儿通过身体感知所获得的对世界、生活的认识体验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我们要保护儿童纯粹的游戏精神,“浪费时间”是儿童生命过程中正当合理的态度和方式。
正如朱努沙·阿博特所说:“幸福的秘诀,那就是,生活在今天。”朱先生的立场是着眼于“现在”的生活,绝非是“将来”的教育。儿童文学以儿童为本位,应重视童年期自身价值,满足孩子们生命体验带来的诉求。给儿童以拥有自己人生的权利,鼓励儿童从容不迫地享受童年生活,满足并发展儿童的生命欲求和愿望——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是给儿童以快乐的文学。
三、批判功利主义儿童文学
功利主义儿童文学是以成人为本位的儿童观,长期阻碍着儿童文学的健康发展。被周作人视作“专为将来设想,不顾现在儿童生活的需要”。其中蕴含着将成人看做是生命的最高完成形态的意识,基于成人丰富的知识储备、丰富的人生经验居高临下地看待儿童生命价值。
所以功利主义者便有了一种执念:希望孩子快快长大以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这必不可免带来两种结果,一是尽可能缩短童年期,二是把不能再压缩的童年看做“成人的预备”,一种达到目的手段。功利主义儿童文学本质上忽视童年本身的价值,忽视儿童自身的主体性。压抑儿童生命力、剥夺儿童生命實感,又如何给民族一个生气勃勃、创造无限的未来呢?
中国文化重实际而黜玄想。自中国儿童文学诞生以来至新时期,一直摆脱不掉实用主义的束缚,偏重科学和知识。出于教育功利目创作的儿童文学,少了对人情人性的关切,想象力也被束之高阁。而若出于文学的意图,作品应是人精神世界的写照,在无边无际的想象下,科学和知识只是文学中光彩熠熠的一部分。
朱自强通过对功利主义儿童文学观点的驳斥,坚守自身的文学立场。儿童文学要正确把握童年人生的珍贵价值,丰富的想象、鲜活的感性和纯粹的游戏精神是童年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在作品中应大力传达的精神价值。我们要抗拒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对儿童人性的异化,怀着执着的文学理想,书写出珍视童年人生价值的儿童文学作品。
[关键词]童年;儿童生命内涵;自身价值;功利主义儿童文学
一、探求儿童生命的内含价值
一般来说,动物所处的进化程度越高,它的儿童期越长。而人类的儿童期比其他的高级动物的儿童期都要长,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和发展。朱自强先生从进化的角度阐述了儿童期的重要性,明确漫长的儿童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强调儿童期的重要性基础之上,朱先生表明儿童文学对儿童生命的内涵价值的确认,必须有自身独有的立场和途径。
一是儿童生命的内涵价值是成人生命不可替代的。
通过波尔·阿扎尔对成人与儿童的一番对比描绘,朱自强指出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活的感性是儿童生命体所内含的价值。想象力既是儿童所拥有的,也是成人创造各种文明的必备能力。相较于成人重视的知识而言,儿童的想象力具有更大的价值,因为想象力是无限的,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正是童年期人性的充分发展才造就如今的成人,童年不是阶段性就可蜕去的外壳,而是一个价值永存的领域。所以在儿童期膜拜知识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二是儿童生存状态具有人生哲学价值
朱先生善于从儿童文学的本质与自身的生存哲学之间寻找到沟通之路。尼采的精神三变思想提到,理想的人生精神境界,最初是忍耐的骆驼形态,后变成拥有战斗勇气的狮子,最终还是要变成“幼儿”的形态,因为幼儿的心性可以开创一切。在“幼儿”精神世界的人们,所做的行动完全是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处于欣喜而的状态。所以“幼儿”的精神境界是具有最高哲学价值的。
三是相较于成人,儿童生存状态与艺术本质上更加契合。
里尔克、弗洛伊德等人,在童年生存状态与艺术的存在方式之间找到了某种内在的契合。艺术是一种忠实于自然本能并因而忠实于童年时代的生活方式,与“朴素天真”“本能解放”“游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特性的存在方式是类似于童年而非成人时期,所以从本质上看儿童生存状态与艺术更加契合。
综上,朱自强认为为儿童创作的儿童文学应该是给儿童带来自由和解放的文学。关于儿童生命内涵价值的确认途径,儿童文学应该促进儿童心灵的生命欲求,帮助儿童建立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自尊感的,才能为丰富儿童的心性提供最大的可能性。
二、提出“童年是为了童年自身而存在的”
自强先生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的看法“童年期并非仅仅是为了给成年期做准备才存在,而是同时也为了自身才存在。”
无论是尼采的“少年和童年也有自在的价值”,狄尔泰的“为了成年而牺牲童年是极为悲惨的”,还是周作人的“顺应自然的生活各期——生长,成熟,老死,都是真正的生活”,都在表明童年是人生一个实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有自身的意义价值。现代社会为了尽快的挣钱和盈利,人们大力压缩童稚期和多梦期。人于是由此而早熟,而提前实惠化、世故化,心灵由此而提前苍老了。童年的“自然”受到了深深的伤害。所以,成人不应以功利的心态无视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心需要,轻视甚至缩短童年期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以上结合各家之谈,说明了儿童不是匆匆走向成人目标的赶路者。那儿童的成长状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朱先生认为“浪费时间”是童年期里正当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慢慢腾腾地四处游玩、闲逛”就是其表现形式。
《我一直向前走》是一部非常真实的作品。男孩子在走向奶奶家的路途上做了许多“游玩”“闲逛”的事,使旅途充满了乐趣。可见作品对儿童“游玩”“闲逛”是作为有价值的生命方式给予肯定的。因游玩不断改变路径而找到奶奶家,以及将野草莓留给奶奶的收获,揭示了作家对儿童成长道路有着坚定的信心。
朱先生接着举出反例《罗文应的故事》,批判对儿童“游玩”“闲逛”的不信任态度。这部创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旨在弘扬理性精神,文本中多次强调罗文应“硬管住了自己”,但从儿童文学本质的立场来看,这种处理将儿童限制得过于死板。儿童要克制“贪玩”的天性,要“节约时间”,难道不是在抑制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不断扩大成人对教育的欲望吗?即使是本色的儿童游戏,也会因理性色彩的融入,被视为“浪费时间”。身体和感官一直被看做心灵和理性的对立面,而且被降到次要的位置。人类的身体已经不是纯粹的生理器官,而是文化的器官。身体的哲学就是文化哲学。阉割身体,就是阉割精神。
同样是贪玩的男孩子阿毅,在《阿信坐在云彩上》中则刻画得不同。阿毅功课做了一半便玩性大发,结果玩着玩着睡着了,对作业的态度是“不要紧,明天早晨……一会就能做完。”
作家石井桃子对阿毅的贪玩的处理顺应了儿童生命的本质,不但没有半点被责备之意,而且颇为欣赏。这部作品符合儿童读者的口味,尊重孩子的本性并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幼儿通过身体感知所获得的对世界、生活的认识体验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我们要保护儿童纯粹的游戏精神,“浪费时间”是儿童生命过程中正当合理的态度和方式。
正如朱努沙·阿博特所说:“幸福的秘诀,那就是,生活在今天。”朱先生的立场是着眼于“现在”的生活,绝非是“将来”的教育。儿童文学以儿童为本位,应重视童年期自身价值,满足孩子们生命体验带来的诉求。给儿童以拥有自己人生的权利,鼓励儿童从容不迫地享受童年生活,满足并发展儿童的生命欲求和愿望——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是给儿童以快乐的文学。
三、批判功利主义儿童文学
功利主义儿童文学是以成人为本位的儿童观,长期阻碍着儿童文学的健康发展。被周作人视作“专为将来设想,不顾现在儿童生活的需要”。其中蕴含着将成人看做是生命的最高完成形态的意识,基于成人丰富的知识储备、丰富的人生经验居高临下地看待儿童生命价值。
所以功利主义者便有了一种执念:希望孩子快快长大以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这必不可免带来两种结果,一是尽可能缩短童年期,二是把不能再压缩的童年看做“成人的预备”,一种达到目的手段。功利主义儿童文学本质上忽视童年本身的价值,忽视儿童自身的主体性。压抑儿童生命力、剥夺儿童生命實感,又如何给民族一个生气勃勃、创造无限的未来呢?
中国文化重实际而黜玄想。自中国儿童文学诞生以来至新时期,一直摆脱不掉实用主义的束缚,偏重科学和知识。出于教育功利目创作的儿童文学,少了对人情人性的关切,想象力也被束之高阁。而若出于文学的意图,作品应是人精神世界的写照,在无边无际的想象下,科学和知识只是文学中光彩熠熠的一部分。
朱自强通过对功利主义儿童文学观点的驳斥,坚守自身的文学立场。儿童文学要正确把握童年人生的珍贵价值,丰富的想象、鲜活的感性和纯粹的游戏精神是童年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在作品中应大力传达的精神价值。我们要抗拒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对儿童人性的异化,怀着执着的文学理想,书写出珍视童年人生价值的儿童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