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世绘,是日本的风俗畫,也叫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它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
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晚期,由于经济的增长,城市里首先产生一种“町人文化”(即市民文化)。由于市民文化得到迅速发展,作者云起,需求扩大,作品大量印制,以供需求。从而使肉笔浮世绘进入版画浮世绘阶段。浮世绘版画的印刷技巧,初为单纯的墨摺本,以后发展有丹绘和漆绘,用彩笔添入。真正的套色版画锦绘,在公元1643年至公元1765年前后出现,此时浮世绘的印刷技术达到一个高潮,如锦绣万花,绚烂多彩,代表了日本民族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
浮世绘的题材极其广泛,有社会时事、民间传说、历史掌故、戏曲场景和古典名著图绘,有些画家还专事描绘妇女生活,记录战争事件或抒写山川景物……它几乎是江户时代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而所有这些题材的基调则是体现新兴市民的思想感情。一些追求自由恋爱和讽刺封建礼教的作品在民间流布极广。
来自民间的艺术
浮世绘木刻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形式:“绘本”和“一枚绘”。所谓“绘本”,即是插图画本。它在江户初期是以古典小说的插图为开端,后来陆续出现通俗的插图读物,到万治年间,随着市民小说的产生,这种木刻绘本得到迅速发展。民间画师菱川师宣便是这种“绘本”的创始人。
“一枚绘”,即单幅的创作木刻,它给单独欣赏一幅画开创了条件,画工也更精细一些。尺寸大小不等,总计有二十束种,均按刻制方法、套色多寡不同而分为“墨绘”“丹绘”“漆绘”“浮绘”“锦绘”“蓝绘”等品种。
浮世绘木刻技法不追求木刻的刀味,却注意木质纹理的表现效果,而且将线条的流畅放在极主要的地位,往往需要画、刻、印三者共同合作来使作品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他们创造的木纹法、光泽法、云母粉法、无色印刷法等等都是在力求线条与配色取得高度和谐这一目的上总结出来的作画经验,摆脱了过去向来使用毛笔的束缚。
日本浮世绘是在顺应市民经济文化高涨的年代而产生的,对社会生活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浮世绘的作者都出身民间,没有一个御用画家,但到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由于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盛行,致使这种艺术失去了健康的内容,追求色情和低级趣味,渐渐地终于走向衰亡。浮世绘如今虽已被现代印刷术所代替,但它那丰富的艺术成果依然为各国人民所珍视。
对西方美术的影响
浮世绘不仅是江户时代最有特色的绘画,而且还由于它对西方现代美术的推进作用而闻名世界,在西方甚至被作为整个日本绘画的代名词。从制作手段上看,浮世绘分为两种:木版画和肉笔画,前者是刻制印刷而成,后者是手绘而成。江户时代的人们更珍惜比版画产量小的肉笔画,也留下许多优秀作品。但是,浮世绘之所以能在长达两个世纪以上的时间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木版画这一未开拓的领域中追求新技法和新形式的各种可能性。因此,浮世绘样式的展开,主要是在版画中进行的。
在形式方面成为浮世绘版画母胎的,是木版插图本。在内容上成为其母胎的则是宽永风俗画。木版画在日本曾用于佛画,17世纪以来受到新传入的明朝木版插图本的影响,在宽永年间形成日本木版插图的初步阶段。17世纪后期,成为浮世草子前驱的新插图本,因适应新兴市民阶级的要求陆续刊行,并取代了宽永风俗画样式。江户以1657年的大火为契机,市民阶层掀起移植京都文化并创造独自文化的热潮,大量刊行各种色情插图本,在木版插图上也出现新鲜的创造意欲。
大师迭出的年代
直至师宣出现时,风俗画制作的据点仍然在京都,与浮世绘版相关的插图本新动向也首先在京都兴起。但是由于传统环境的原因,木版单张印刷业不太发达,致使浮世绘木版画始祖的桂冠戴到了菱川师宣的头上。京都的西川祐信(1671~1751)的业绩同样引人注目,但活动年代稍迟于师宣。祐信除了肉笔画外,还有大量的歪本、插图本,可与江户浮世绘师抗衡。并且大多为墨印,题材大部分是美人风俗图。他擅长以京都风格的细致柔软的曲线将女性柔美的姿态表现在版画上,因此具有新的意义。他的美人画极大地刺激了奥村政信、石川丰信等江户浮世绘师,特别是对于铃木春信美人画样式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江户继清信、清倍、安度等人后登场的是:奥村政信(1688~1754)、西村重长(?~1756)、石川丰信(1711~1785)、乌居清满(1755~1785)等。在他们活跃的时期内,浮世绘版画中又产生了红绘、漆绘,由原来的丹绘发展为更先进的手工着色方法,再发展为初级彩印——红印阶段,在表现方法上还受京都浮世绘的影响,整体上纤细化、抒情化。
包容借鉴的发展之路
红绘,是用红颜料代替丹,再加上其他四五色细心分色描绘的方法。漆绘,是在红绘中的头发和衣带的着墨部分掺胶,使之发出漆一样的光泽,再撒金粉增添光彩。由于红绘这一名称易与红印绘混同,故将它包括在漆绘中。漆绘创造者,据说是奥村政信。他既是浮世绘师,又是出版商,富于幻想。起初采用西川袖信的画风,制作柔和的墨印和丹绘,1715~1720年间,用漆绘手法制作美人画和演员画,直接推广了这种新方式。比这稍迟而于1730年代出现的浮绘,据说也由政信首创。
浮绘是将欧洲的透视远近法好奇地用于描绘街景、游廊、剧场,大概最早采用了当时京都和江户市民引为珍贵的“蒂机械”。这充分反映出他具有注意社会动向的意识。
发明红印,大约是1740年,受到从长崎输入的中国彩印版画的启迪。当初是采用红和绿及其他少数色彩,奥村政信、西村重长很早就吸取这种新手法制作出优秀作品。红印从1760年逐渐增加色彩,向多色彩印发展。它作为锦绘的准备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渊源来自原有的“大和绘”。“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浮世绘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浮世绘最初以“美人绘”和“役者绘”(戏剧人物画)为主要题材,后来逐渐出现了以相扑、风景、花鸟以及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的作品。画面的着色,开始只有黑白两色,逐步发展为简单彩色,最后成为多色的“锦绘”。
日本元禄时期的菱川师宣是浮世绘艺术的创始人。为日本绘画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浮世绘一出世,就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
浮世绘艺术占据日本画坛二百六十余年,直至明治维新拉开序幕前逐渐消退。这颗跨越三个世纪的东洋艺术明珠,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属于它的光辉一页。
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晚期,由于经济的增长,城市里首先产生一种“町人文化”(即市民文化)。由于市民文化得到迅速发展,作者云起,需求扩大,作品大量印制,以供需求。从而使肉笔浮世绘进入版画浮世绘阶段。浮世绘版画的印刷技巧,初为单纯的墨摺本,以后发展有丹绘和漆绘,用彩笔添入。真正的套色版画锦绘,在公元1643年至公元1765年前后出现,此时浮世绘的印刷技术达到一个高潮,如锦绣万花,绚烂多彩,代表了日本民族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
浮世绘的题材极其广泛,有社会时事、民间传说、历史掌故、戏曲场景和古典名著图绘,有些画家还专事描绘妇女生活,记录战争事件或抒写山川景物……它几乎是江户时代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而所有这些题材的基调则是体现新兴市民的思想感情。一些追求自由恋爱和讽刺封建礼教的作品在民间流布极广。
来自民间的艺术
浮世绘木刻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形式:“绘本”和“一枚绘”。所谓“绘本”,即是插图画本。它在江户初期是以古典小说的插图为开端,后来陆续出现通俗的插图读物,到万治年间,随着市民小说的产生,这种木刻绘本得到迅速发展。民间画师菱川师宣便是这种“绘本”的创始人。
“一枚绘”,即单幅的创作木刻,它给单独欣赏一幅画开创了条件,画工也更精细一些。尺寸大小不等,总计有二十束种,均按刻制方法、套色多寡不同而分为“墨绘”“丹绘”“漆绘”“浮绘”“锦绘”“蓝绘”等品种。
浮世绘木刻技法不追求木刻的刀味,却注意木质纹理的表现效果,而且将线条的流畅放在极主要的地位,往往需要画、刻、印三者共同合作来使作品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他们创造的木纹法、光泽法、云母粉法、无色印刷法等等都是在力求线条与配色取得高度和谐这一目的上总结出来的作画经验,摆脱了过去向来使用毛笔的束缚。
日本浮世绘是在顺应市民经济文化高涨的年代而产生的,对社会生活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浮世绘的作者都出身民间,没有一个御用画家,但到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由于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盛行,致使这种艺术失去了健康的内容,追求色情和低级趣味,渐渐地终于走向衰亡。浮世绘如今虽已被现代印刷术所代替,但它那丰富的艺术成果依然为各国人民所珍视。
对西方美术的影响
浮世绘不仅是江户时代最有特色的绘画,而且还由于它对西方现代美术的推进作用而闻名世界,在西方甚至被作为整个日本绘画的代名词。从制作手段上看,浮世绘分为两种:木版画和肉笔画,前者是刻制印刷而成,后者是手绘而成。江户时代的人们更珍惜比版画产量小的肉笔画,也留下许多优秀作品。但是,浮世绘之所以能在长达两个世纪以上的时间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木版画这一未开拓的领域中追求新技法和新形式的各种可能性。因此,浮世绘样式的展开,主要是在版画中进行的。
在形式方面成为浮世绘版画母胎的,是木版插图本。在内容上成为其母胎的则是宽永风俗画。木版画在日本曾用于佛画,17世纪以来受到新传入的明朝木版插图本的影响,在宽永年间形成日本木版插图的初步阶段。17世纪后期,成为浮世草子前驱的新插图本,因适应新兴市民阶级的要求陆续刊行,并取代了宽永风俗画样式。江户以1657年的大火为契机,市民阶层掀起移植京都文化并创造独自文化的热潮,大量刊行各种色情插图本,在木版插图上也出现新鲜的创造意欲。
大师迭出的年代
直至师宣出现时,风俗画制作的据点仍然在京都,与浮世绘版相关的插图本新动向也首先在京都兴起。但是由于传统环境的原因,木版单张印刷业不太发达,致使浮世绘木版画始祖的桂冠戴到了菱川师宣的头上。京都的西川祐信(1671~1751)的业绩同样引人注目,但活动年代稍迟于师宣。祐信除了肉笔画外,还有大量的歪本、插图本,可与江户浮世绘师抗衡。并且大多为墨印,题材大部分是美人风俗图。他擅长以京都风格的细致柔软的曲线将女性柔美的姿态表现在版画上,因此具有新的意义。他的美人画极大地刺激了奥村政信、石川丰信等江户浮世绘师,特别是对于铃木春信美人画样式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江户继清信、清倍、安度等人后登场的是:奥村政信(1688~1754)、西村重长(?~1756)、石川丰信(1711~1785)、乌居清满(1755~1785)等。在他们活跃的时期内,浮世绘版画中又产生了红绘、漆绘,由原来的丹绘发展为更先进的手工着色方法,再发展为初级彩印——红印阶段,在表现方法上还受京都浮世绘的影响,整体上纤细化、抒情化。
包容借鉴的发展之路
红绘,是用红颜料代替丹,再加上其他四五色细心分色描绘的方法。漆绘,是在红绘中的头发和衣带的着墨部分掺胶,使之发出漆一样的光泽,再撒金粉增添光彩。由于红绘这一名称易与红印绘混同,故将它包括在漆绘中。漆绘创造者,据说是奥村政信。他既是浮世绘师,又是出版商,富于幻想。起初采用西川袖信的画风,制作柔和的墨印和丹绘,1715~1720年间,用漆绘手法制作美人画和演员画,直接推广了这种新方式。比这稍迟而于1730年代出现的浮绘,据说也由政信首创。
浮绘是将欧洲的透视远近法好奇地用于描绘街景、游廊、剧场,大概最早采用了当时京都和江户市民引为珍贵的“蒂机械”。这充分反映出他具有注意社会动向的意识。
发明红印,大约是1740年,受到从长崎输入的中国彩印版画的启迪。当初是采用红和绿及其他少数色彩,奥村政信、西村重长很早就吸取这种新手法制作出优秀作品。红印从1760年逐渐增加色彩,向多色彩印发展。它作为锦绘的准备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渊源来自原有的“大和绘”。“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浮世绘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浮世绘最初以“美人绘”和“役者绘”(戏剧人物画)为主要题材,后来逐渐出现了以相扑、风景、花鸟以及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的作品。画面的着色,开始只有黑白两色,逐步发展为简单彩色,最后成为多色的“锦绘”。
日本元禄时期的菱川师宣是浮世绘艺术的创始人。为日本绘画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浮世绘一出世,就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
浮世绘艺术占据日本画坛二百六十余年,直至明治维新拉开序幕前逐渐消退。这颗跨越三个世纪的东洋艺术明珠,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属于它的光辉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