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历史试卷题型与闭卷考试题型有了改变,即由选择题、改错题、析图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五种题型组成。题型以基础知识为主干,突出能力的考察。注重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和历史年代等历史概念及历史发展线索的考查,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分值占了大部分,而这些都是基础知识。试卷还突出了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如材料题要求考生从材料变化中对比归纳出答案普遍出现,探究题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面对考试题型的变化,为此我们应进一步探索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途径以及具体应如何操作。
一、强化观念转变的力度,加强课堂教学主客体的定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回顾以往的历史教学,我们基本认同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历史给学生的印象多是“死记硬背”大量的时间、事件、内容和意义,考试时能机械重现出来就能考出好成绩。长期以来,这种状况大大的束缚了学生鲜活的思维,也不符合历史学科的使命。
历史学科考试形式由闭卷考试转变为开卷考试,这一革新是一种适应素质教育的科学导向,对改变历史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的历史中考开卷考试,首先以减轻学生负担为直接目的,把学生从大量时间、内容的机械记忆中解脱出来。其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实施开卷考试,试题逐渐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方向转化,强调在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的考查。
开卷这一考试形式的出台,使我们不得不以素质教育的理念来组织教学,以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为目的来传授知识。它是对应试教育的一大挑战,是初中历史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有效的“催化剂”。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教学回归本然:变教师主动为学生主动,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切忌教师的越俎代庖,要把观察、思考、表述、动手、总结等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并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转化为动力,再内化为自己的品德。如我在复习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摆脱经济危机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今年我们也是经济危机最严重的一年,在目前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我们应该怎么做?现在解决危机的办法与罗斯福时有什么不同?”学生联系课本知识与当今现实,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老师提出问题,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二、善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用心灵和智慧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不可否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要活动,教师必须以“学生学习并学好”为中心,教师应该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学活动应体现双边互动,但教师不能代替包办。
因此,课堂教学应以自主学习为主,适当兼顾接受性学习。而具体的教学这要落实到学生的积极动手、动耳、动眼、动口、动脑上来,而关键的又是“动脑”。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应注重启发诱导,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探索都要注重其原则性、灵活力、高效力、高质量。当然,还要加强创新渗透。要大胆改革尝试历史教学方式方法,多采用谈话、交流、练习、讲演、探究等方式,培育新型的教学关系,通过活动、探讨、交流,一起构建知识体系,得出结论或知识。要重视“过程”教学,力求让学生多讲、多说、多做,在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2009年是开国大典六十周年纪念日,所以我在复习《开国大典》这一节时,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小纸条,要他们针对这张图片开动脑筋思考,如果今年中考考到了这个类型的题目,你认为会涉及到哪些问题,会出怎样的题型,你把你想好的问题写在小纸条上,并做好答案。全班学生积极参与,然后我把小纸条全部收上来,发现他们几乎把中国近现代史与此有关的问题都加以了总结,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相互协作、主动探索、全程进取,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历史知识本身是客观的,而对其认识则带有主观性,这就决定了历史学科具有开放性。考试中直问直答式的试题正逐渐减少,在具体的题型中,材料解析题和探究题更易表现出开放性。2009年湖南长沙的中考材料题中就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你生活在战国时期,你会接受诸子百家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理由何在?”像这样的题目就不是呆板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都可给分。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有同学认为美国常给中国制造麻烦,那么要不要与美国建交呢?这个问题将课本内容和现实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模拟训练,多进行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的传授和指导,同时还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密切关注书本知识与时事热点、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切合之处,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再加以整合、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总之,开卷考试对历史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历史教师,只有深入研究、不断积累、开拓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历史课教学的要求,成为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
一、强化观念转变的力度,加强课堂教学主客体的定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回顾以往的历史教学,我们基本认同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历史给学生的印象多是“死记硬背”大量的时间、事件、内容和意义,考试时能机械重现出来就能考出好成绩。长期以来,这种状况大大的束缚了学生鲜活的思维,也不符合历史学科的使命。
历史学科考试形式由闭卷考试转变为开卷考试,这一革新是一种适应素质教育的科学导向,对改变历史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的历史中考开卷考试,首先以减轻学生负担为直接目的,把学生从大量时间、内容的机械记忆中解脱出来。其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实施开卷考试,试题逐渐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方向转化,强调在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的考查。
开卷这一考试形式的出台,使我们不得不以素质教育的理念来组织教学,以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为目的来传授知识。它是对应试教育的一大挑战,是初中历史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有效的“催化剂”。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教学回归本然:变教师主动为学生主动,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切忌教师的越俎代庖,要把观察、思考、表述、动手、总结等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并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转化为动力,再内化为自己的品德。如我在复习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摆脱经济危机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今年我们也是经济危机最严重的一年,在目前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我们应该怎么做?现在解决危机的办法与罗斯福时有什么不同?”学生联系课本知识与当今现实,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老师提出问题,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二、善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用心灵和智慧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不可否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要活动,教师必须以“学生学习并学好”为中心,教师应该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学活动应体现双边互动,但教师不能代替包办。
因此,课堂教学应以自主学习为主,适当兼顾接受性学习。而具体的教学这要落实到学生的积极动手、动耳、动眼、动口、动脑上来,而关键的又是“动脑”。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应注重启发诱导,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探索都要注重其原则性、灵活力、高效力、高质量。当然,还要加强创新渗透。要大胆改革尝试历史教学方式方法,多采用谈话、交流、练习、讲演、探究等方式,培育新型的教学关系,通过活动、探讨、交流,一起构建知识体系,得出结论或知识。要重视“过程”教学,力求让学生多讲、多说、多做,在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2009年是开国大典六十周年纪念日,所以我在复习《开国大典》这一节时,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小纸条,要他们针对这张图片开动脑筋思考,如果今年中考考到了这个类型的题目,你认为会涉及到哪些问题,会出怎样的题型,你把你想好的问题写在小纸条上,并做好答案。全班学生积极参与,然后我把小纸条全部收上来,发现他们几乎把中国近现代史与此有关的问题都加以了总结,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相互协作、主动探索、全程进取,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历史知识本身是客观的,而对其认识则带有主观性,这就决定了历史学科具有开放性。考试中直问直答式的试题正逐渐减少,在具体的题型中,材料解析题和探究题更易表现出开放性。2009年湖南长沙的中考材料题中就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你生活在战国时期,你会接受诸子百家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理由何在?”像这样的题目就不是呆板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都可给分。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有同学认为美国常给中国制造麻烦,那么要不要与美国建交呢?这个问题将课本内容和现实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模拟训练,多进行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的传授和指导,同时还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密切关注书本知识与时事热点、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切合之处,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再加以整合、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总之,开卷考试对历史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历史教师,只有深入研究、不断积累、开拓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历史课教学的要求,成为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