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防排烟系统对于建筑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现在的建筑防排烟系统不免存在些问题,这对于建筑的本身和建筑内人员都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分析解决。本文主要对排烟系统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排烟系统;弊病;措施
引言:
通常来讲的防排烟主要是指防排烟系统,即建筑内设置的用以防止火灾蔓延扩大的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防烟系统的作用是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等区域,而排烟系统的作用是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防排烟系统是控制建筑火灾烟气蔓延扩散,确保人员安全疏散和火灾有效扑救的重要保证。但由于消防技术规范对于防排烟系统设计存在未予明确之处,加之设计人员对相关条款理解不够深入,致使设计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一、防排烟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防排烟系统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防排烟系统可以控制建筑火灾的烟气流动走向,当遇到火灾时就可以通过防排烟系统及时地疏散人员,同时也方便消防救援展开工作。
建筑工程中很多位置都需要设置防排烟系统,这些主要场所包括一些消防楼梯前室、封闭楼梯间、避难间,在这些场所需要设置必要的防烟系统,而有些部位则需要设置排烟系统,比如地下室、内走道以及无窗的房间等。防排烟系统在建筑火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还因为烟气对人们的生命损害是巨大的,一方面如果烟气中的含氧量低于人体正常所需要数值的情况下,人们表现出来的明显特征就是智力下降、活动能力也相对减弱,严重者会因窒息而导致死亡;另一方面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会消耗掉大量的氧气,氧含量较少时就会导致人员窒息。综上所述,防排烟系统不但对于建筑工程具有重要意义,还为人们的生命财产设置了一道保障。
二、建筑防排烟系统常见弊病及其原因分析
1、机械防烟设施达不到防烟要求
送风道界面尺寸過小、送风口尺寸及正压送风系统余压值达不到规范要求的现象在工程中相当普遍,往往出现送风口实际送风量严重不足,开启门洞处风速近似于零等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风机选型不当
按规范要求,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当计算值和规范规定的值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而有的设计者往往不经过计算直接按规范给定的值确定,导致选用的风机风量、风压偏小,不能满足要求。
(2)送风道阻力过大,风压损失严重
在实际工程验收时,往往发现送风口的尺寸以及选用的风机风量和风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但实际测其送风口风速却很小;离风机较近的送风口风速偏大、较远送风口无风等现象,难以满足产生余压和门洞风速的要求。究其原因是由于风管竖井施工质量差,漏风严重。有相当多的工程因送风道尺寸偏小、施工中混凝土风道内壁未作处理,管道连接不严实,常闭风口关闭不严密,漏风十分严重,导致送风口的风速、风量达不到规范要求。
(3)合用正压送风系统未设计压差调节装置
按规范要求,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目前很多设计的合用正压送风系统没有设计压差调节装置,无法形成楼梯间的余压值高于前室。
(4)应设机械防烟设施的部位未按规范要求设置
带裙房的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未按规范要求设置正压送风系统。
2、自然排烟不能满足排烟要求
自然排烟是一种经济、简单、易操作、维护管理方便的排烟方式,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建筑应优先考虑自然排烟。一些建筑虽然设有外窗,但由于不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导致工程完工后,自然排烟设施不满足排烟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开启外窗面积不足
国家现行规范规定对采用自然排烟部位的开窗面积有明确规定,一般要求不小于地面面积的2%~5%,但部分工程排烟窗可开启外窗面积很小,影响排烟效果。究其原因分析:①由于设计人员未按规范要求进行计算、设计,导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足;②施工单位未按图纸施工,将可开启外窗改为不可开启固定窗;③平开窗的开启角度很小,窗户不能完全打开,虽然窗扇面积大而实际开窗面积还是很小,影响排烟效果。
(2)排烟窗设置位置太低
由于高温烟气比空气密度小,火灾时是向上空流动的,所以规范规定自然排烟窗或机械排烟口应设在顶棚或设在靠近顶棚的墙面上,这样才有利于烟气的排出。而有的建筑的自然排烟窗位置设置的较低,距顶板、吊顶的距离较大,不利于自然排烟,起不到排烟效果。
(3)排烟窗位置太高
排烟窗位置太高,未设便于开启的装置。层高较高的建筑或中庭自然排烟窗设置位置很高,虽然符合规范要求,但没有设置电动或手动开启装置。发生火灾时,此类排烟窗大部分起不到排烟作用,形同虚设。
(4)自然排烟口距离太远
自然排烟窗距离最远点距离大于30m,不利于烟气排出。
(5)气流组织不当
部分建筑只在走道的一侧尽端设排烟窗,即使距离最远点距离在30m范围内,由于不能形成空气对流,也很难将烟气排出。
三、加强建筑工程排烟整治的主要措施
1、现场启动送风机组。操作步骤、方法:手动操作送风机组控制柜的启、停按钮,观察送风机组动作情况及控制室消防控制设备信号显示情况。检查标准要求:在送风机组现场控制柜上手动操作送风机组的启停按钮,送风机组启停功能运行正常,并向消防控制室反馈其动作信号。
2、远程启动加压送风机。操作步骤、方法:将加压送风机控制柜设置在自动状态,直接手动启动一个防烟分区的送风机组,观察送风机组动作情况及消防控制设备启动的信号显示情况。检查标准要求:在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一个防烟分区的送风机组,送风机组启、停功能正常,并向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其动作信号。 3、自动启动送风机。操作步骤、方法:设置送风机为自动控制状态,触发某个防烟分区内的两个火灾探测器,查看相应送风阀、送风机是否动作及消防控制是否接收到动作反馈信号;采用测量压力的微压计,在保护区域的顶层、中间层及最下层,测量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余压;测量完毕后,对消防报警控制器全部复位,恢复到正常警戒状态。检查标准要求:当防烟分区的火灾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后,该防烟分区的前室本层及上下相邻层送风口(阀)应能自动开启(常开风口、阀除外),同时启动与其联动的送风机,并向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其动作信号;所测试的余压值应符合要求。
4、手动复位送风口(阀)。操作步骤、方法:手动试验,检查送风口(阀)复位动作情况及消防控制室联动控制盘的联动控制信号显示情况。现场手动复位常闭式送风口(阀)的手动复位装置,送风口(阀)回归正常位置,并向消防控制室反馈其动作信号。
5、现场检查并启动排烟风机。操作步骤、方法:手动操作排烟风机控制柜上的启停按钮,观察排烟风机动作情况及控制室消防控制设备信号显示情况。检查标准要求:在排烟风机现场控制柜上手动操作排烟风机的启停按钮,排烟风机启、停功能运行正常,并向控制室消防联动控制盘反馈其动作信号。
6、在消防控制室远程启动排烟风机。操作步骤、方法:在消防控制室联动控制盘上分别手动启动防烟分区的排烟风机,查看排烟风机动作情况及消防联动控制盘启动信号显示情况。合格标准要求:在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防烟分区的排烟风机,排烟风机启停功能正常,并向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其动作信号。
7、自动启动排烟风机。操作步骤、方法:由被试防烟分区的火灾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给探测器加烟),观察排烟风机动作情况及消防控制设备信号显示情况;开启被试防烟分区的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观察与其联动的排烟风机动作情况和消防控制设备信号显示情况。可用报纸或纸张测试排烟机启动时,排烟口或排烟阀是否将其纸张吸附。检查标准要求:当防烟分区的火灾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后,该防烟分区的排烟口(阀)应能自动开启,且啟动与其联动的排烟风机,并向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其动作信号。当排烟口(阀)无自动开启功能时,排烟风机接到消防控制设备的联动指令后,应直接自动启动,并向消防控制设备反馈信号。防烟分区任一排烟口(阀)开启时,与其联动的排烟风机均能自动启动,并向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其动作信号。
8、手动复位排烟口(阀)。操作步骤、方法:手动试验,检查排烟口(阀)复位动作情况及消防控制室设备信号显示情况。合格标准要求:现场手动操作排烟口(阀)的手动复位装置,排烟口(阀)应复位,并向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其动作信号。
9、活动式挡烟垂壁。操作步骤、方法:由被试防烟分区的火灾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给探测器加烟),观察该防烟分区的活动式挡烟垂壁动作情况及消防控制设备信号反馈情况。检查标准要求:当一个防烟分区发生火灾时,该防烟分区的挡烟垂壁接到消防控制室的联动命令后,应能自动降落,并向消防控制室的消防联动控制盘反馈其动作信号。
10、排烟送风系统联动控制功能。自动控制方式下,分别触发相关区域的两个火灾探测器,查看相应排烟阀、排烟风机、送风机是否准确动作和信号反馈情况。通风与排烟合用系统,查看风机运行状态的转换情况;正确运行后,执行复位操作,使设备恢复到正常警戒状态。检查标准要求:当消防控制设备接到防烟分区发出的火灾(烟或温)报警信号后,立即向该防烟分区的防烟、排烟系统发出如下指令,并接收其动作反馈信号:停止空调机组运行;开启送风口(阀);启动送风机组;开启排烟口(阀);启动排烟风机。
四、结束语
总之,建筑防排烟系统是确保建筑通风换气,减少火灾发生几率的重要保护措施,但是由于初始设计或施工中的马虎及不以为然,导致了诸如风量风压不达标、部件安装不规范、业主好美瞎干扰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消防单位必须在工作当中认真做好对防排烟系统的检查与维护工作,及时修理及时处置,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周金城.高层建筑消防防排烟系统的检查和维护[J].天津科技,2013.
[2]李桂祥.谈高层建筑中防排烟问题[J].山西建筑,2013.
[3]吕耀雄.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现场检测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处理[J].科学之友:下,2013.
【关键词】 排烟系统;弊病;措施
引言:
通常来讲的防排烟主要是指防排烟系统,即建筑内设置的用以防止火灾蔓延扩大的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防烟系统的作用是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等区域,而排烟系统的作用是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防排烟系统是控制建筑火灾烟气蔓延扩散,确保人员安全疏散和火灾有效扑救的重要保证。但由于消防技术规范对于防排烟系统设计存在未予明确之处,加之设计人员对相关条款理解不够深入,致使设计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一、防排烟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防排烟系统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防排烟系统可以控制建筑火灾的烟气流动走向,当遇到火灾时就可以通过防排烟系统及时地疏散人员,同时也方便消防救援展开工作。
建筑工程中很多位置都需要设置防排烟系统,这些主要场所包括一些消防楼梯前室、封闭楼梯间、避难间,在这些场所需要设置必要的防烟系统,而有些部位则需要设置排烟系统,比如地下室、内走道以及无窗的房间等。防排烟系统在建筑火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还因为烟气对人们的生命损害是巨大的,一方面如果烟气中的含氧量低于人体正常所需要数值的情况下,人们表现出来的明显特征就是智力下降、活动能力也相对减弱,严重者会因窒息而导致死亡;另一方面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会消耗掉大量的氧气,氧含量较少时就会导致人员窒息。综上所述,防排烟系统不但对于建筑工程具有重要意义,还为人们的生命财产设置了一道保障。
二、建筑防排烟系统常见弊病及其原因分析
1、机械防烟设施达不到防烟要求
送风道界面尺寸過小、送风口尺寸及正压送风系统余压值达不到规范要求的现象在工程中相当普遍,往往出现送风口实际送风量严重不足,开启门洞处风速近似于零等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风机选型不当
按规范要求,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当计算值和规范规定的值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而有的设计者往往不经过计算直接按规范给定的值确定,导致选用的风机风量、风压偏小,不能满足要求。
(2)送风道阻力过大,风压损失严重
在实际工程验收时,往往发现送风口的尺寸以及选用的风机风量和风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但实际测其送风口风速却很小;离风机较近的送风口风速偏大、较远送风口无风等现象,难以满足产生余压和门洞风速的要求。究其原因是由于风管竖井施工质量差,漏风严重。有相当多的工程因送风道尺寸偏小、施工中混凝土风道内壁未作处理,管道连接不严实,常闭风口关闭不严密,漏风十分严重,导致送风口的风速、风量达不到规范要求。
(3)合用正压送风系统未设计压差调节装置
按规范要求,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目前很多设计的合用正压送风系统没有设计压差调节装置,无法形成楼梯间的余压值高于前室。
(4)应设机械防烟设施的部位未按规范要求设置
带裙房的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未按规范要求设置正压送风系统。
2、自然排烟不能满足排烟要求
自然排烟是一种经济、简单、易操作、维护管理方便的排烟方式,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建筑应优先考虑自然排烟。一些建筑虽然设有外窗,但由于不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导致工程完工后,自然排烟设施不满足排烟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开启外窗面积不足
国家现行规范规定对采用自然排烟部位的开窗面积有明确规定,一般要求不小于地面面积的2%~5%,但部分工程排烟窗可开启外窗面积很小,影响排烟效果。究其原因分析:①由于设计人员未按规范要求进行计算、设计,导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足;②施工单位未按图纸施工,将可开启外窗改为不可开启固定窗;③平开窗的开启角度很小,窗户不能完全打开,虽然窗扇面积大而实际开窗面积还是很小,影响排烟效果。
(2)排烟窗设置位置太低
由于高温烟气比空气密度小,火灾时是向上空流动的,所以规范规定自然排烟窗或机械排烟口应设在顶棚或设在靠近顶棚的墙面上,这样才有利于烟气的排出。而有的建筑的自然排烟窗位置设置的较低,距顶板、吊顶的距离较大,不利于自然排烟,起不到排烟效果。
(3)排烟窗位置太高
排烟窗位置太高,未设便于开启的装置。层高较高的建筑或中庭自然排烟窗设置位置很高,虽然符合规范要求,但没有设置电动或手动开启装置。发生火灾时,此类排烟窗大部分起不到排烟作用,形同虚设。
(4)自然排烟口距离太远
自然排烟窗距离最远点距离大于30m,不利于烟气排出。
(5)气流组织不当
部分建筑只在走道的一侧尽端设排烟窗,即使距离最远点距离在30m范围内,由于不能形成空气对流,也很难将烟气排出。
三、加强建筑工程排烟整治的主要措施
1、现场启动送风机组。操作步骤、方法:手动操作送风机组控制柜的启、停按钮,观察送风机组动作情况及控制室消防控制设备信号显示情况。检查标准要求:在送风机组现场控制柜上手动操作送风机组的启停按钮,送风机组启停功能运行正常,并向消防控制室反馈其动作信号。
2、远程启动加压送风机。操作步骤、方法:将加压送风机控制柜设置在自动状态,直接手动启动一个防烟分区的送风机组,观察送风机组动作情况及消防控制设备启动的信号显示情况。检查标准要求:在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一个防烟分区的送风机组,送风机组启、停功能正常,并向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其动作信号。 3、自动启动送风机。操作步骤、方法:设置送风机为自动控制状态,触发某个防烟分区内的两个火灾探测器,查看相应送风阀、送风机是否动作及消防控制是否接收到动作反馈信号;采用测量压力的微压计,在保护区域的顶层、中间层及最下层,测量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余压;测量完毕后,对消防报警控制器全部复位,恢复到正常警戒状态。检查标准要求:当防烟分区的火灾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后,该防烟分区的前室本层及上下相邻层送风口(阀)应能自动开启(常开风口、阀除外),同时启动与其联动的送风机,并向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其动作信号;所测试的余压值应符合要求。
4、手动复位送风口(阀)。操作步骤、方法:手动试验,检查送风口(阀)复位动作情况及消防控制室联动控制盘的联动控制信号显示情况。现场手动复位常闭式送风口(阀)的手动复位装置,送风口(阀)回归正常位置,并向消防控制室反馈其动作信号。
5、现场检查并启动排烟风机。操作步骤、方法:手动操作排烟风机控制柜上的启停按钮,观察排烟风机动作情况及控制室消防控制设备信号显示情况。检查标准要求:在排烟风机现场控制柜上手动操作排烟风机的启停按钮,排烟风机启、停功能运行正常,并向控制室消防联动控制盘反馈其动作信号。
6、在消防控制室远程启动排烟风机。操作步骤、方法:在消防控制室联动控制盘上分别手动启动防烟分区的排烟风机,查看排烟风机动作情况及消防联动控制盘启动信号显示情况。合格标准要求:在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防烟分区的排烟风机,排烟风机启停功能正常,并向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其动作信号。
7、自动启动排烟风机。操作步骤、方法:由被试防烟分区的火灾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给探测器加烟),观察排烟风机动作情况及消防控制设备信号显示情况;开启被试防烟分区的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观察与其联动的排烟风机动作情况和消防控制设备信号显示情况。可用报纸或纸张测试排烟机启动时,排烟口或排烟阀是否将其纸张吸附。检查标准要求:当防烟分区的火灾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后,该防烟分区的排烟口(阀)应能自动开启,且啟动与其联动的排烟风机,并向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其动作信号。当排烟口(阀)无自动开启功能时,排烟风机接到消防控制设备的联动指令后,应直接自动启动,并向消防控制设备反馈信号。防烟分区任一排烟口(阀)开启时,与其联动的排烟风机均能自动启动,并向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其动作信号。
8、手动复位排烟口(阀)。操作步骤、方法:手动试验,检查排烟口(阀)复位动作情况及消防控制室设备信号显示情况。合格标准要求:现场手动操作排烟口(阀)的手动复位装置,排烟口(阀)应复位,并向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其动作信号。
9、活动式挡烟垂壁。操作步骤、方法:由被试防烟分区的火灾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给探测器加烟),观察该防烟分区的活动式挡烟垂壁动作情况及消防控制设备信号反馈情况。检查标准要求:当一个防烟分区发生火灾时,该防烟分区的挡烟垂壁接到消防控制室的联动命令后,应能自动降落,并向消防控制室的消防联动控制盘反馈其动作信号。
10、排烟送风系统联动控制功能。自动控制方式下,分别触发相关区域的两个火灾探测器,查看相应排烟阀、排烟风机、送风机是否准确动作和信号反馈情况。通风与排烟合用系统,查看风机运行状态的转换情况;正确运行后,执行复位操作,使设备恢复到正常警戒状态。检查标准要求:当消防控制设备接到防烟分区发出的火灾(烟或温)报警信号后,立即向该防烟分区的防烟、排烟系统发出如下指令,并接收其动作反馈信号:停止空调机组运行;开启送风口(阀);启动送风机组;开启排烟口(阀);启动排烟风机。
四、结束语
总之,建筑防排烟系统是确保建筑通风换气,减少火灾发生几率的重要保护措施,但是由于初始设计或施工中的马虎及不以为然,导致了诸如风量风压不达标、部件安装不规范、业主好美瞎干扰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消防单位必须在工作当中认真做好对防排烟系统的检查与维护工作,及时修理及时处置,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周金城.高层建筑消防防排烟系统的检查和维护[J].天津科技,2013.
[2]李桂祥.谈高层建筑中防排烟问题[J].山西建筑,2013.
[3]吕耀雄.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现场检测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处理[J].科学之友:下,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