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居家养老

来源 :物联网·智慧城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nz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现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实现老有所养和老有质量成为政府和百姓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网络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显著地提高养老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为实现居家养老、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探讨了物联网时代给居家养老带来的革新和机遇,分析了世界各国养老模式和先进技术,提出了物联网时代我国的养老服务模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物联网 居家养 老网络医院 生活质量技术
  1 引言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 Ashton教授的相关研究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演化和发展,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ITU Internet Report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报告全面透彻地分析了物联网,并指出物联网时代已来临。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物联网是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条形码、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光学成像系统等信息感知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架构一般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构成,是物联网感知世界的前端触角。网络层是一个由多元化的网络组成的复杂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电话网、泛在无线网和网络交换和管理系统等,是整个物联网的信息传输枢纽,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与用户的接口,它与具体行业应用相结合,实现物联网在某一行业的智能应用。可见,物联网技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更智能的应用。
  物联网集成了多元化的信息感知、通信和计算等技术,实现物品与物品(Thing to Thing,T2T)、人与物品(Human to Thing,H2T)、人与人(Humanto Human,H2H)之间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流,将人类社会、信息空间和物理世界连接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革命浪潮。
  中国自2009年8月,由温家宝总理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推向高潮。2011年7月,我国科学技术部发布《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将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纳入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将物联网列入“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年11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推动和加快物联网发展。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家庭远程医疗监护和个人健康管理等领域带来强劲的发展动力。回顾人们对远程医疗追求的历史,也更耐人寻味:在八十年代以前,主要是通过模拟电话线上实现远程医疗时代,它仅能通过电话线进行病情问询和非实时的医学参数远程监测(如心电图);随着九十年代数字通信网和互联网的兴起,远程医疗进入互联网的数字远程医疗时代,可以进行远程视频会诊、远程手术、远程实时医学监测和诊断等;如今,物联网的兴起推动远程医疗全面进入e-医疗时代,让家庭远程医疗监护、个人健康管理、网络医生以及生命质量实时监护等成为可能。将物联网应用到医疗健康服务领域,即是健康物联网(或是医联网),它强调对人的生理健康指标的智能化感知、诊断、定位、跟踪、控制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与此同时,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也迅速到来。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速度迅速,上海老龄化程度居全国之首。据上海市民政局、市老龄委和市统计局发布,截止2011年底,上海户籍老人数据如下:上海户籍总人口为1419.36万人,百岁以上老人有1156人,增长159人;60岁以上老人有347,76万人,增长1,1%,占总人口的24.5%(全国13.7%);平均寿命为82.51,其中男性80.23,女性84.80;纯老家庭老人74.90万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20.74万人,单身独居老人22.36万人。据预测,到2015年,上海60岁以上老人将超过43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0%,新增老人80%以上为独生子女老人。
  然而,中国养老形势严峻,一方面,中国虽然经过30年改革开放,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均收入、人均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等处于较低的水平,快速的老龄化,使中国提前进入未富先老的境地;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存在巨大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存在一批人处于无社保、低社保状态;第三,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以及农民工城市化发展趋势,导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均存在大量身边无子女老人、失独老人或独居老人。托老院式的机构养老,只能满足百分之几老人的需求,在许多城市存在一床难求的状况。在此情况下,居家养老在相当一段时期仍是中国养老的主要模式。为此,上海市政府在2012年提出了“90-7-3”养老模式,即90%居家养老,7%社区日托居家养老,3%机构养老。即使如此,上海为解决到“十二五”末,能实现3%机构养老,还特意做了2.5%和3.5%的分配,即城区实现2.5%,郊区(县)实现3.5%。
  即使在托老院养老,由于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老人与社会的交往,只剩下子女不多的探访,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老人的生理生活护理得到了应有的照料,但老人的心理和精神生活关照却严重缺失。
  未来中国养老需要改变这种二元化的养老模式,需要增加多元的养老模式。中国政府正在致力于通过增强社区的服务功能,来加强社区互助养老服务。很多发达城市的社区,已经通过政府民政、卫生等部门及街道的帮助,建立了多功能的老年社区服务中心。但是,这种通过政府出场地,街道居委提供服务管理的公益免费模式,因缺乏长期发展的固有动力,很多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仅停留在打牌、看报、跳舞等聚会状态,远达不到对老年人健康和生活的全天候、个性化监护服务的程度。   所以,健康物联网不仅是一项先进的技术,更是一种新颖的生活理念,一种创新的服务模式。
  2 物联网时代各国养老特点和技术分析
  根据2002年联合国就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有关的国际问题举行的国际人口会议的调查报告显示:人类的老龄化现象是前所未有的,老年人(60岁以上)所占比例的增加同时伴随着年轻人(15岁以下)所占比例的减少。到2050年,世界上老年人的数目将在历史上首次超过年轻人的数目。人口老龄化将对保健和医疗照顾、家庭组成、及生活安排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世界各国都投入了非常大的力量,进行旨在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技术(Quality of Life Technology,QoLT)研究。生活质量技术可以被看作是用以对当前人类的能力的补充,也就是QoLT技术=个体意愿(Person’sintention)一个体能力(Person’scapability)。
  2012年8月,在IEEE创办100周年时,IEEE权威期刊《Proceedingsof the IEEE》对近年来老年人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发布了生活质量技术特刊(Special Issue on QualItv of LifeTechnology,Proceedings 0f the IEEE,V01.100,No.8,August 2012),表明了老年人的QoLT技术在学术和工业界都日益引起广泛的重视。
  2.1 美国物联网时代养老特点及技术分析
  美国是世界各国中率先开始老龄化相关技术研发的国家。根据美国联邦统计局的调查显示,预计到2030年,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将占人口比例超过20%;平均每两个劳动力人口就需要供养一个老人。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美国开始推行老年保健计划(Medicare),将其作为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老人和残疾人士的福利,让全社会来分担他们的医疗费用负担。同时,把医疗保险纳入老年人的医疗照顾制度,通过保障老年人的就医机会,改善老年人的就医条件,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进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针对美国人居住分散的特点,从1999年开始,在美国各大城市陆续建立了老年人医疗服务车队(移动医联网)。
  目前该医疗服务车队已经覆盖了美国50个州,1000多个城市,包含12500多个分支机构。该车队服务利用针对老年人所需服务设计的中巴车,将服务送到家,为居家老人送医送药、上门看病和家庭急诊。采用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经营管理,服务资源共享,降低了老年人健康服务的成本,提供包括家政服务和专业的医疗服务等多种业务。其中日常生活护理(穿衣、洗澡、用餐、房间整理和购物等)和专业护理(医疗护理、日常身体检查、健康状况监测等)。同时,它还可以与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对接,融合了包括RBIF技术和传感网等大量的物联网技术,提高服务效率,弥补了急救医疗服务的不足。
  另一方面,美国积极地进行老年人健康技术方面的研究,旨在通过技术的不断发展,来服务未来的社会养老体系。2006年,在美国NSF的资助下,由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牵头,联合匹兹堡大学等其他大学,建立组成了美国生活质量技术研究中心(Quality of LifeTechnology Center),进行针对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辅助技术方面的研究。在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大学、研究机构的推动下,近年来美国老年人相关的生活质量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包括穿戴式技术,体域网、体感网技术,无创伤、无意识测量技术,服务机器人技术和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等。
  2.2 欧洲物联网时代养老特点及技术分析
  欧洲各国已经先后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面临非常严重的老龄化和提前退休的压力。在制度上,欧洲各国正开始努力推行“个人基金养老”,作为对社会公共保障金养老的补充,是一个人“一生的消费、公益、慈善支出的积累”,还可以共享给他人。
  从技术上来讲,欧洲多数国家正在推广“网络医生”制的远程医疗体系。资料显示,法国五分之一的诊所医生已能够使用名为“e医生”的远程医疗系统,而欧洲多数国家都在大范围推广此类系统。“e医生”,一是将医疗电子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实现异地诊疗:二是面对面的可视化远程医疗技术,可以大大减轻病人和医院双方的负担。与此同时,“e医生”可以将所有的医院、诊所联网,监管和支付养老基金;医生可以不必守在医院或诊所,在家里和路上,“e医生”都可以接受患者的请求。除此之外,欧洲正在研发和推广“智能生物医学服装技术”,通过纺织、生物医学传感器、移动通信等组成的综合技术,对于发展对老人的远程实时监护、健康管理及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实现对致命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病等,实现疾病控制及预防。
  2.3 亚太地区物联网时代养老特点及技术分析
  近年来,亚太各国,包括日本、东南亚各国和澳大利亚也都先后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亚太各国的养老压力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来说更大,因此更需要充分利用科技的发展,来降低养老成本,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压力。
  日本是世界各国中最早进入老龄化和超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到2013年,日本的老年人将超过3000万,占人口的比例超过25%,是世界上养老压力最大的国家。在制度上,日本实行“国民养老金”制度,也就是人人有养老金。同时,日本着力打造“30分钟养老护理服务社区”,即在距离大概30分钟车程为半径的社区内,建设配备小型养老护理服务设施的新型服务社区。从技术上来说,日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行小规模多功能型自家养老护理和登门访问看护,用有线电视回传信道,开展社区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早期主要监测项目为血压和心电,现在已增加更多的体检项。于此同时,日本又充分发挥自身在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领域的优势,开发多种针对老年人设计的助老机器人,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实现辅助,提高老年人的居家生活质量。   新加坡也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比较快的国家,据官方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7月,其老龄化人口已经超过了20%。但是,新加坡政府未雨绸缪,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逐步建立了当前世界上最健全的养老体系,形成了由养老金制度、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保障形式构成的多层次养老。另外,新加坡政府推出一项针对老年人的“康乐计划”(WellnessProgramme),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检查、信息咨询、日常护理、举办社区老年活动等四个方面的服务。同时,新加坡政府又在逐渐推广“老年医疗远程计划”,该计划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连接医院与疗养院,让医生能够留在医院工作,无须舟车劳顿,同时,也让老人呆在家里,避免大小病都要去医院门诊,并大大增加每月“看望”老人的问医次数。
  澳大利亚的老龄化虽然没有其他西方国家的压力大,但是到2012年,其65岁以上老人也达到了260余万,超过人口总数12%,并且有日益加速的趋势。针对这一现状,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主导推行家庭、社区养老计划(homeand community care,HACC),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的必要护理,使老年人能够实现家庭和社区养老。同时,澳大利亚特别重视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如何照料老年人和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护理。和其他国家相比,澳大利亚还非常重视在养老体系中,对老年人的尊严、自信和隐私等方面的尊重。近年来,澳大利亚还逐步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Golden OpportunlTv计划),即远程医疗、电子病历,利用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娱乐设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4 我国养老特点及技术分析
  目前,我国的养老制度仍然非常不健全,存在多种类型的养老制度,如公务员养老、职工养老、市民养老、农民养老、个人保险金养老、公积金养老、退休金养老、无保养老等多种模式并存,存在着很大的管理难度。
  近年来,上海等一些城市通过财政投入逐步实现“90-7-3”工程,即90%老人通过居家养老、7%老人社区帮助养老,另有3%老人在机构养老。但是仍然很难满足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现实,需要大力发展“家庭远程健康监护”技术和服务。
  2011年,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联合中国国际老年产业研究中心、上海瑞金医院等多家单位,联合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老年健康信息技术研究所,致力于我国老龄化社会老年健康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研究。该大学在助老助残自助服务机器人、人体医学测量与体感网、医学影像/图像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用于居家养老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其中代表性的成果见表1。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未来需要不断通过制度完善、技术进步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未来发展来说,需要在医联网工程和老年健康信息服务技术、穿戴式实时生命监测预警技术、居家养老生活照料和服务技术、老人文化、人文技术以及家庭远程医疗技术等方面推动技术革新和进步,以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问题。
  3 物联网时代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针对我国老龄化的现实,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智慧养老,基于远程老人健康监护服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如图1所示,它依托先进的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和社会化的专业养老服务团队,以社区为单位(院),为居家老人提供像托老院式的全天候健康与生活的监护服务。
  3.1 智慧养老的物联网服务架构
  智慧养老,是将传统的机构养老搬在了网上,用上了物联网时代的特征,即将远程医疗、健康监护和生活监护资源从固定的时空范围内释放出来,让老人触手可及。智慧养老的核心是空中养老网和社区服务站。
  智慧养老的服务体系通过空中医院网、空中养老网将传统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资源通过城市光网相连,实现医疗资源、养老服务资源的集中、整合及共享,提供远程的、虚拟的健康与养老服务。进一步,空中医院网、空中养老网基于三网融合网和泛在无线网连接到社区养老服务站或移动养老健康服务车等小型医疗健康、养老护理服务机构,将医疗资源转接分发到公众社区。通过社区的上门服务,打造30分钟车程应急服务和10分钟步行上门服务。最后以家庭为单位,通过数字家庭物联网,实现家庭健康监护(如家庭医疗床、便携式健康监护仪和可穿戴监护服)与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对接,达到全天候实时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的目的。
  另外,社区养老服务站作为离老人最近的服务机构,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或是紧急情况下提供快速上门服务。这种实体服务作为健康物联网所提供的虚拟服务的补充,使得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形成一种“日常健康管理的虚拟服务”与“应急快速上门的实体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近期,我国大力推进的“物联网工程”、“云服务工程”、“智慧城市示范工程”等一系列建设规划,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发展、壮大和普及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可靠的物理设施。具体来说,健康物联网可以将传统实体医疗资源从特定的时空内取出来,进行虚拟化处理,分享到公众的身边,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它将在突发疾病时的应急响应和日常生活中的慢病管理两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与传统的实体医院相辅相成,共同打造以个人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健康质量管理。
  近年来,上海陆家嘴街道正在建设的智慧养老示范社区就与上海空中医院网络公司合作,实现网络医疗与健康管理。另外,在卫生部、民政部和社区居委会的共同努力下,社区远程健康服务中心亦初见雏形,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成熟和普及,以及家庭和个人健康监护服务中心的建立,最终将形成以家庭和个人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目前,网络医院和网络养老院已有初步雏形,其发展几乎是与互联网发展同步进行,其服务模式经历了从面向医疗机构到面向家庭和个人的模式变迁。在早期,网络医院主要服务于医疗机构之间远程医疗,即在医院间传送医学影像、心电等资料和进行远程会诊,解决小医院不具备贵重医学仪器和缺乏专家的问题。后来,面向医疗服务的企业兴起,与医疗机构一起形成多元化的医疗服务模式:(1)由企业成立的远程心电监护分析中心,例如北京中卫莱康公司、秦皇岛康泰公司等;(2)由医疗机构构建的远程心电监护分析中心,例如上海康汇远程心电监护中心、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远程心电监护中心等;(3)由医疗机构和企业联合组织的远程心电监护分析中心,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远程心电分析中心(与上海吉量公司合作)、山东齐鲁医院远程心电分析中心(与优加利公司合作)等。未来,居家养老服务和产品有很大的空间,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3.2 乐享居家养老服务产品
  乐享居家养老系统功能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关爱老人电视电话系统、穿戴式健康监测服、睡眠健康保健床垫、家庭远程诊疗床、防摔倒报警器、防盗窃监控报警系统、煤气电气设备使用安全报警等等。这些系统都通过家庭物联网络和家庭网关与社会网络相连。
  其中,根据老人生理特点设计的关爱电视电话系统,是一种老人智能电视系统,是居家老人的基本配置。该系统,以宽带网络电视为平台,配备无线耳麦、遥控鼠标、屏上摄像头和平板网络电视机,支持老人喜爱的电视节目、音乐节目推送、延时播放,支持老人友好操作界面(声控或盲摸)的电视电话和上网等功能。移动监护终端,作为老人随身穿戴的移动电话,采用耳麦接听,图像式拨号,还可具有无线定位、一键式报警等特殊监护服务功能。家庭远程医疗监护床是支持居家老人远程医疗和远程监护服务的最重要措施。
  该系统以床为载体,集睡眠健康管理、卧床状态下(静息态)的医学监测和可视化远程医疗等多功能于一体,满足全科家庭医生或医院的主治医生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与他服务的居家老人所需的医学“望、闻、问、切”诊断服务。望和问,利用高清可视对讲系统实现闻和切:利用健康床垫和穿戴式生理测量实现睡眠质量管理、鼾病、高血压和心脏病人在静息态下的生命健康进行实时监护;或利用床边的便携式或家用式常规医学测量设备,对诸如血压、血氧、脉搏、心电、B超等进行卧床态的医学测量;利用先进的微流控芯片实验技术,还可以实现远程生物化验等。
  另外,安全监控系统,生活辅助机器人等都是乐享居家养老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的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这些设备通过家庭医疗健康传感网与数字家庭网关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家庭网络系统。然后接入社区是宽带网络从健康监护服务提供端(医院诊室、社区老人健康服务管理平台)获取健康监护服务。
  3.3 未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未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如图3所示。在当前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的养老,将维持在90-7-3体系,即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7%的人选择日托式的社区养老,3%的人选择全托式的机构养老。今后,通过实施智慧养老,应逐渐增加社会养老的比例。网上医院和网上养老院等远程服务模式,将变得越来越壮大,这个时候,家庭、养老院、社区,仅仅是老人养老床位和实际活动空间的表现形式,而养老服务,将更多地通过远程网络监护服务、社区上门服务和移动应急救助车队服务所体现。
  4 结束语
  物联网时代,老年人健康监护服务模式将传统的实体医疗资源通过健康物联网传送到老年人身边,足不出户即可获得健康监护服务。这将传统的必须在医院完成的医患交互过程转变为医院、社区与家庭的网络医患交互过程,极大延伸了医疗资源的时空范围,为居家养老提供快速、便捷的健康监护服务。
  本文探讨了物联网技术给现代医疗和养老带来的革新和变化,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利用物联网和信息技术在改善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方面进行的探索,同时指出了物联网时代通过建立网络医院等,和乐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
  乐享居家养老模式将是经济发展、技术革新、生活理念转变等一系列过程的综合产物。要完全实现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谓任重道远。目前来看,有以下几方面需要改革和突破:
  (1)需要建立并完善网络医院法律法规制度和服务质量、诚信、隐私保障体系。
  (2)需要建立网络医生、社区医生、家庭健康护理师队伍。
  (3)需要将养老制度、保险制度和网络医疗医保结合起来。
  (4)需要大力发展、普及和用好网络医疗技术。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真正实现乐享居家养老健康监护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可以颐养天年,享受美好的人生。
其他文献
编者按: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兴起,无处不在的移动设备正快速代替钱包,改变我们的支付方式。在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已经发展起来,如今在衣食住行上都可以实现移动支付,尽管如此,仍处于起步阶段的移动支付还面临一些困难,包括标准、市场合作机制、商务模式等问题。因此,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国家政策、资金、标准的引导与支持,以及企业的通力合作来共同推进。未来,相信在各方的积极合作下,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将会蓬勃发
期刊
2012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1511亿元,同比增长89.1%,2013年交易规模将翻番,2016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破万亿。权威机构预测,到2013年末,中国手机用户数为9.96亿,而手机支付用户将达到4.1亿,其中手机远程支付用户数为2.41亿人,手机现场支付用户数为1.69亿人。  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看上去很丰满,实际上很骨感”  就目前来看,移动支付确实给老
期刊
需求是一个老话题,却又是一个新话题。正如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院长助理、EMBA项目主任任建标在评价本书时所说:之所以老是因为需求的历史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呈一致性。而说它新,是因为创新需求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不可回避且不得不走的道路。“有需求就有市场”是企业家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企业家只有认清楚市场的需要,才能满足需求。本书可谓一本企业家创业与开拓的思维指南。  亚德里安·斯莱沃斯
期刊
现代建筑不断加强“节能减排”、“绿色建筑”、“智能化”的设计概念,这些元素也日益成为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以“建筑电工电气”“楼宇自动化及智能家居”为主题,2013广州国际建筑电气技术展览会吸引了众多建筑智能化和智能家居的企业参加,包括施耐德、罗格朗、倍福、飞利浦、霍尼韦尔、福田、佳乐、河东、邦奇电子、合广测控、丰唐物联、欧瑞博等。纵观各厂商展示的产品和技术,智能化开关面板成为主流,各厂商推
期刊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长期面对的共同问题,交通运输领域的气体排放、能源消耗问题直接制约着社会发展方向。世界主要国家政府、行业组织都制定了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旨在减少交通领域对全球气候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作为世界能源消耗大国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中国正在积极实施电动车科技战略,促进汽车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动力系统电动化转型,培育和发展电动车社会。  我国电动车于2001年开始被定为研发的重大科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033-01     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雪绒花》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能完整的演唱歌曲。  2. 通过对歌曲的鉴赏、理解与感悟,提升审美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3.通过学唱歌曲《雪绒花》,感受抒情性三拍子歌曲的美感。掌握及了解三拍子指挥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和掌握歌曲的节奏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提高,能否顺应时代的发展,传播中西方音乐文化,对音乐教师来说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做一名优秀音乐教师做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029-01     音乐教育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不仅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还能更好
期刊
波澜壮阔的办学历史    千年石城,璀璨华年,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南师附中,一所发展中的百年名校,是江苏省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基地,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名校之一,ISC国际学校联盟成员学校。南师附中作为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四大名校之一,承载着南京人乃至众多江苏人的辉煌与梦想。  据该校陈履伟校长介绍,附中的百年历史可以上溯到1902年,国家和民族面临数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监控的实质是调节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目标。教育生态学意义的课堂教学监控不应该是控制,而应该是调节。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班级中拥有合理的生态位,创设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倡导无痕监控,使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 课堂教学监控 行为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013-02     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与生态学相
期刊
摘 要:“代建制”是适应现代工程建设需要而产生的项目管理模式,是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方式的一种创新。本文讨论“代建制”的三种项目管理模式,分析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代建制”具有哪些优势,但由于它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所以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最后对“代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的方法。  关键词:政府 项目管理 代建制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