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与自学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j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这对各项教学活动的展开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与数学能力,高中數学教学也开展了必要的改革,导学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逐步得到推广。本文将对导学与自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利于导学与自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自学
  虽然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在不断改革,但是其效果并不明显,教学活动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大,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顺利通过高考,在这种思想下展开的教学活动并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思维能力,难以确保学生的长远发展。实践证明,自学与导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一、导学与自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导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导学指的是引导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引导过程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如设置问题、布置任务、创设情境等。导学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教师决定课堂的节奏以及课堂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使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能够及早完成。如果缺少教师的必要引导,很多教学目标将滞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都将大大降低。
  2.自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自学即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开展探究与实践。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这一教学模式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并被推广应用。学生自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其自主性、能动性得以有效体现。自学的优势在于自由度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受到的约束较小,同时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将得到极大的锻炼。与导学相比,自学对学生自律性的要求较高,长期自学,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探究与学习习惯,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也能够更加深刻。
  3.导学与自学相结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导学虽然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实际需求的关注;自学虽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但是却没有办法明确学习重点。因此,为了保证学习的效率与质量,高中数学教学应将导学与自学相结合,发挥二者的共同作用。教师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引导,规范学生的自学过程与自学内容,简化不必要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导学与自学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努力。
  二、导学与自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发展,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落实生本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与分析,然后以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加以引导,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课件、视频、动画等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演示,从感官刺激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与自主性,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用心展开深入的探究与学习。另外,有些学生可能存在数学无用的观念,因此在学习中持消极态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认识到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从而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例如,在讲椎体、球体、柱体等之间的结构关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者拿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学生进行演示,并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相关结论。
  2.教师要转变角色
  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展开以前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单独或者以组为单位研究课本中的知识点,总结其中的重难点,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最后,教师对学生汇报的成果进行评价,并将重难点问题解释清楚。教师仅仅作为引导者存在,所有的知识点都由学生自主探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记忆程度都将大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也将得到有效增强。例如,在讲解椭圆、圆等图形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生活中常见的椭圆形与圆形的物体,分组总结各种图形的特点,看哪组学生总结得最到位。
  导学教学和自学教学各有利弊,单独用一种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很难提高课堂的效率与质量。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当将导学与自学相结合。教师要时刻坚持生本理念,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最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郑瑞洪.高中数学课堂的导学、互学和自学模式初探[J].中华少年,2016(6).
  [2]李中正.导学与自学——论高中数学教学的新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9).
  [3]刘小波.“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上的应用[J].高中数理化,2012(8).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创造力的培养成为小学教学的主要目的,这也给小学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造力;培养措施  创造力是指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一种能力,对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十分关键,创造力应当从小开始培养,这就给小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课程中,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主要目的的课
期刊
高考是学生智与勇的拼争,德与才的展示,身与心的考验。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高考中發挥最佳水平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云“行百里路半九十”,越到最后越要重视班主任工作。  笔者担任多年的高中班主任,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具体做法和心得体会,特别是高三班主任工作。  一、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提升班级的凝聚力、战斗力  进入高三后,为了整合优势资源,笔者任教的学校
期刊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大自然是农村幼儿的欢乐之源,是农村幼儿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但平时幼儿在接触周围环境时,却是懵懂的、无目的的,往往忽视最贴近生活的东西。但最生活的东西才是幼儿最容易感知和体会的,因此,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园各项活动,使教育与幼儿鲜活的生命以及生活状态紧密相连,使幼儿教育更加亲切、更加富有实效。  一、用乡土资源创设环境 
期刊
摘 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和教师重点关注的教学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升我国教育质量的客观要求。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精心呵护,用教师的爱感化和引导后进生是重要的方式之一。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具体转化方式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后进生转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爱的教育;后进生;转化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对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教育实质上就是通过科学的引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关键时期。成功突破这个坎,才能有机会继续深造学习,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而很多所谓的“学困生”因为各种原因,被阻挡在大门之外。他们就像是一只只没有成功破茧的蝴蝶,被困在多彩的世界之外。他们无法从学习中体会到兴趣和喜悦,取而代之的是挫败和沮丧,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本文从初中化学学科的角度,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以教学法为手段,深入探究学困生转化的方法。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生源状况及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在普通高中实行“低重心”教学策略的可行性、操作办法、评价机制,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缩小与重点中学的差距。  关键词:普通高中;低重心;教学策略  农村多留守学生,缺少家庭教育,问题学生多,学校教育管理难度不断加大,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学校生存压力很大。面对现状,我校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生源
期刊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本文旨在研究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以期提高数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本文主要从利用生活资源进行数学情境化教学;从教学走向实践,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两个方面来阐述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从而形成数学教学的新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资源;教学实践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包括了三个方面的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期刊
在大力倡导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挖掘有效的教学内容,剔除无效的教学内容。  一、找到文本的核心价值  众所周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那么,如何找到一个文本的核心价值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辨体  文本体裁不同,它的核心价值肯定也不同。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他们各有各的核心
期刊
摘 要:如何让少数“问题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是每位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探讨通过正向激励、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材施教等方式,及时矫正学生的缺点,让所有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关键词:问题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教师在每学年的每个学期,都会碰到许多行为偏离常态的学生,这些学生通常会表现出许多令人头疼的不良性格和行为,如专横固执、自私自利、任性、爱发脾气、捣乱、不合群、不守纪律、说谎乃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上出具有“语文味”的课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本文试从课文的结构美、语言美、人情美等内容探讨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