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四会”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wb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会“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云:“又如题画山水,有地名可按者,必写出登临凭吊之意;题画人物,有事实可拈者,必发出知人论世之意。”知人论世,用于古典诗词鉴赏,指要了解诗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理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了解写作背景,包括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及同时代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等。会知人论世,才有可能读透具体作品。
  
  二、会“沿波讨源”
  
  “沿波讨源”,语见西晋诗人陆机《文赋》:“或沿波而讨源”,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在古典诗词鉴赏上,会“沿波讨源”,就是指会根据诗中的线索去探究作品之源乃至作者的师承之源等,如读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对其中的“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就不能不沿波讨源了,了解这是化用唐代诗人杜牧《泊秦淮》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所作。《隋书.五行记》记载:“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词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此其不久兆也。”于是,《玉树后庭花》被后人视为亡国之音。王安石在词中化用杜牧诗句,以古讽今。如何才会“沿波讨源”,这就要求鉴赏者多读作品,最好能从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诗经》、《楚词》读起,对其后每个朝代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要有大致的了解,也可阅读一些今人所写的文学史、诗歌史等。只有“胸有成竹”,才能从诗词的语句中沿波讨源,也才有可能读透作品。
  
  三、会挖掘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论中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对意境的内涵作了全面深入解读的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将境界:(即意境)分为“有境界”与“无境界”,“造境”与“写境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境界的大与小等。有无意境,意境经营得如何,是判断一首诗(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鉴赏古典诗词,关键要会挖掘其意境。如翁卷的诗《野望》:
  一天秋色冷清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自上山来看野水,却于水底见青山。
  此诗中的意象有:遥远的天际,冷清的河湾,远近高低不同的无数山峰,自然的绿水,水中的青山。正是这些意象构成了此诗的意境:山区秋色之壮——天高湾清,层峦叠嶂;秋色之秀——青山映在碧水里,绿水绕着青山转,山中有水,水中有山;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全无一些诗人笔下的秋天萧条肃杀之气。
  
  四、会比勘异同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鉴赏古典诗词时,会就同题目或同题材的作品加以比较,辨别其异同,品评其高下,这对读透作品极为有利的。可进行思想与艺术性的全方位的比较,也可着重就诗词的主旨、意象、章法、技巧、风格等其间一两个要素加以比较,说明其特点、道尽其妙处。如比较唐代诗人李端《鸣筝》、柳中庸《听筝》与白居易《夜筝》:
  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李端《鸣筝》
  抽弦促柱听秦筝, 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 江南歧路洛阳城。
  ——柳中庸《听筝》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白居易《夜筝》
  这三首同题材的诗(诗题也基本相同),都写听筝,但其着眼点都不在表现弹筝者的精湛的技艺,也不在描绘筝乐的内容,而是“听筝之意不在筝”,在借听筝以写人,在这方面,三首诗又各取所需,各有侧重。李端的诗着重摹写弹筝者的神态而见其爱意;柳中庸的诗着重描写诗人听筝的感受,并以此抒写自己的离情别恨;白居易的诗则主要表现诗中主人公“别有深情一万重”。在写法上,三首诗也明显有别。李端的诗主要是巧妙用典,以生动的细节表情达意,具有诗趣;柳中庸的诗主要采用新颖贴切的比喻,将以形喻筝声与以声(杜鹃之啼声)喻筝声结合起来,将表达筝之“悲怨声”与诗人之“离别恨”结合起来,化无形为有形;白居易的诗则主要运用“空白”的技法,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通过比较,我们便能读透这些作品。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是每个教师应面对的重大课题。创新意识是由多种类型的思维在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有机和的培养,它与常规思维相比最基本的差异在于常规思维通常都是逻辑思维,而创新思维除了逻辑思维外,还包含了各种形式的非逻辑思维。它是以非习惯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能力,就是观察与他人所观察相同的事物,而想出与他人思考的不同
期刊
一堂数学课四十分钟,要想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数学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必不可少。  要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要我们的老师做有心人,自觉地找到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已有经验的支撑。在已有的经验中进行构建,力图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曾经听一位
期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础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更主要的还要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能力。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做变革。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这种方法最大弊端是费时、费力、又费神,而学生对于我们的这一劳动成果却不珍惜,往往只看一下分数与评语,有的连评语也不看就塞到书包里了。长期如此下去,学生的写作能力受益甚微,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叫做“徒劳无功”。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随着新教材的广泛应用,要求学生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强了。我认为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外语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会运用。英语教纲上对“说”英语有明确的要求。“说”分为两种,一种是不用思维去组织自己的想法,直接在图片或教师的提示下说,另一种是根据一定要求,经过思维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整理,从而正确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前者的要求,大部分教师都能在教学中达到要求,但相对而言,后者的要求就比较难达到。虽然教师心中清楚地知道只有做到灵活运用英语,才是真正意义
期刊
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向量”的引入目的很明确:为研究空间图形,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即充分体现它们的工具性。但这种“工具性”,只有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用好,而要想用活,这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开发”新的认识,丰富知识网络,形成较完善的“认知模块”、“知识体系”。例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下B)》P33¬中,关于空间向量的数量积有这样三条性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
期刊
语文教学总是离不了“情”,这情包括教师的激情,学生的热情,文本体现的真情,正是这些“情”使语文课变成了灵动的诗篇,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净化着学生的心灵。    一、教师的激情    语文课堂要想气氛活跃、学生学的轻松,这就给教师怎样教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听有些老师说“学生不听课,烦死了”,这种局面与任课老师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老师面无表情,教学内容干巴巴的教学形式单一。这样的教学,学生自然感到毫无趣
期刊
和谐,不仅是时代的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实现和谐教育的关键是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我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探索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和谐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在教
期刊
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数学情景是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一道桥梁,架设好这道桥梁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及时感知、领悟和内化。学生在对所学知识得到了及时内化的基础上,这些知识才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特有的情景下得以升化,从而产生创新。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创设数学情景来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
期刊
现代体育教学是一个结构复杂、项目繁多的教育活动,它不仅涉及的因素多,而且随机性大。怎样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既得到体育教育又培养能力,并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锻炼来增进体质的不断健康发展,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技巧,实现对体育教学最佳方案?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合为一体,把复杂的东西变为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在体育课上促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  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