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lao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学习态度;培养;细节;兴趣;认真作业;勤思好问
  我是来自一线的普通教师,都知道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现在的课越来越难上,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都教,追其原因,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就是在我们面前的这群孩子,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小孩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几乎可以说主宰了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大多数孩子都在温室中长大的,不知道米是怎么来的,不知道钱是怎么赚的,更不知道什么是他们应该做的,什么是他们不能做的!面对这样的一群孩子,作为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和对待呢?
  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那么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又要重要得多,所以我们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知道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并应该怎样做?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这样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完全由老师或父母来管理和约束。第二阶段是由团体管理。最后是自己管理。围绕着这一主题,下面我分几方面进行阐述:
  1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原中国足球队主教练米卢有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虽然这句话过于强调态度对成功的重要性,忽视了成功的其他条件,但是它说明了态度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是成功的基础。
  记得每次的家长会上,作为班主任的我,总会不断地向家长强调这样一个问题:要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认真的学习态度才能学有所得。学习态度不端正,就不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但多数学生并不为之“所动”。
  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个故事,觉得有所启发,在一次晨会课上,我给学生讲了这个故事:
  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火灾中被毁之后,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了残存的一本书。一个穷学生把这本书买走了。虽然这本书没有学术价值,内容也枯燥无味,但穷学生还是经常翻阅。有一天,书被翻破了,书脊里掉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试金石的秘密:试金石能把任何金属变成纯金,但他看起来和其他鹅卵石没有什么两样,然而,一般的鹅卵石摸起来较冷,只有试金石摸起来是温暖的。
  穷学生立即赶往大海边去找,可是那些鹅卵石摸起来都是凉凉的。穷学生渐渐失望,他愤怒地把捡起来的鹅卵石抛向大海深处,这样,日复一日,他扔鹅卵石的力气越来越大,多年后的一天,他捡到一块温暖的鹅卵石,当他意识到它是温暖时,习惯已经让他把手中的鹅卵石扔到了深海中。
  穷学生失望地回到他居住的地方,当时,国王正悬赏力气大的人,他站在台下,发现那些人都没有自己的力气大,他走上台试了试,结果得到了国王的赏赐,富裕的他把那本书重新装订,却在书脊处发现了另一张纸条:世上没有真正的试金石,你对人生的态度就是试金石。
  “态度就是试金石”这是多好的诠释啊!态度决定我们能不能向成功迈进,因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在不断地追求。如果穷学生发现海滩上的鹅卵石都是冷的,放弃寻找,他也不会在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中成为全国力气最大的人,也不会获得人人羡慕的荣誉和财富。
  故事终于有了一个完满的结局。
  这个故事我主要是给学生明白: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也就是说对待学习要认真负责,要积极努力,不敷衍了事。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与否,直接决定着学习的成绩与效果。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能够按时上学,上课、不逃学、不旷课、不早退、不迟到,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说话,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复习,考试不作弊等。但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恰恰相反,令老师很是头疼,所以我们老师的任务是统一全班同学生的思想,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对学生提出要求:包括课前准备,预习策略与方法,上课的纪律,听课的纪律,作业的格式要求,作业书写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都要跟学生讲清,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育学生在做每一件事时都要认真、负责,这样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为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开了一个好头。
  2 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何为习惯?习惯是儿童后天所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特殊倾向。如早晨起床穿袜穿鞋,然后上厕所、洗脸、吃饭。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如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就进教室,拿出课本和铅笔盒,等待老师上课等等现象。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提出和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从细节抓起,并持之以恒。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第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就越高。 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刘永胜教授总结的:“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的行字歌诀,就能帮助学生增强自学的自信心。特别对于学困生,学困生的成因很多,有智力发展的先天不足,有家庭关爱的营养不良,有学校教育的知识断层。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利用学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知识为依托进行针对性的个案研究,并找出能切实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办法来。这样的个案研究,既是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也能很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第四、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据有关资料统计:89.6%的同学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28.05%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了。还有3.2%的同学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不良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五、帮助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与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中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对同学的评价很到位”、“你很善于倾听”、 “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学生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对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第六,加强个别辅导。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困生没能掌握课堂上应掌握的知识点时,如果教师在课外再不能给以重点的关注,假以时日,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只会越来越差。课改不排斥必要的辅导,课改呼唤具有现代色彩的课外辅导。当然这样的辅导不是一味的加班加点,不是强行灌输,而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爱心感召下,学习的兴趣得以激发,学习的勇气得以激励,拉下的知识也得以重温。这样的辅导也不应再是教师的专利,而应成为小组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关注学困生,传统的分层教学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学生,特别是心中时时装着学困生,时时关爱学困生,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人性的光辉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2] 《老子·道德经》
  [3] 刘永胜 《行字歌诀》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广西基础教育“创新育人模式”实施研究专项课题(编号A类 2012JD030号)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英语新课标正是小学英语教育的新起点,是英语教学的指导和基础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新课标精神,充分把握好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的需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同时要体现英语新课标的五个基本教学目标(语言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的新理念,摈弃了过去的教学大纲只重视知识技能传授的落后观念。突出的特点在于:  1 注
期刊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理论性较强的科目,普遍存在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加强时事政治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辩论;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指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知识想学,爱学,会学,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马克思主义信念,有较高思想觉悟与解决
期刊
反思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在心灵上的沟通。反思有利于教师经验量的积累、质的提高和准备性的增强。诚如考尔德希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更是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因而
期刊
小学语文教育是一门艺术。要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水平,则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新课改潮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从而为小学语文教育添砖加瓦。  1 阅读教学:注重文学教育,加强人文陶冶  文学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关键部分。为此,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文学教育,训练小学生的具有审美情趣以及对美的鉴赏能力,增强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之
期刊
【摘 要】我们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围绕课堂教学新模式这个主旨,坚持以学生个人发展为本,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构建知识性课堂等方式为提高课堂效率不断努力着。根据学生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适合全体学生的课堂模式,完善教学的每一个细微环节,让师“导”,生“学”的教学理念贯穿在教学中,让数学课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奠基石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生主体;小组合作;知识建构;学法指导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
期刊
由于教师采用“一言堂”、“填鸭式”、“灌输式”等传统方式,使得学生大多感到学习是一件费力的苦事。要想把学习变成一个快乐的、有趣的、能够充分体验成功的过程,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即实施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三大学习方式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问题的难易程度等因素采用不同的、
期刊
【摘 要】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必须通过观察和测量才能获得结论,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充分的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演示实验一定要注意观察,观察老师演示的现象和实验的步骤;对学生实验一定要亲手做,不能只充当“观众”,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思考某些常见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或者途径,尝试自己设计并做课外小实验。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1 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
期刊
【摘 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是教育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信息技能、信息意识及信息道德等素养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未来人才信息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素养;培养;探索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在具有传统文化素养(读、写、算)的基础上,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并根据社会环境和发展的要
期刊
“均值不等式”是高中数学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是证明不等式和解函数最值的一个重要工具,应用它去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特别是求函数的最值)是我们学习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它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条件约束性特点:“一正二定三相等”:一、各项都是正数;二、 和(或积)必须是定值;三、当且仅当各项相等时,“=”号才能取得。另外,在应用它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函数最值问题时,需要同时或连续使用均值定理,必须保持每次取“=”
期刊
自主学习,是指在自主教育的氛围中,学生通过主体意识,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的一种学习活动。比如在地理学习中,掌握内容是其一,掌握方法触类旁通是其二,后者就是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不仅能够从教师的讲解中捕捉到相关信息,而且能够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去掉教师的“拐棍”也能够“走路”。  1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要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首先要激发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