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代:万国汽车博览馆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lp52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886年,德国人即造出了第一辆装有内燃机的现代汽车。15年后,也就是1901年,一位叫做李恩时的匈牙利人携两辆美国制造的“奥兹莫比尔”牌汽车自中国香港来到了上海公共租界。这两辆会发出巨大轰鸣声、跑得比马车还快的“四轮铁马”,在十里洋场招摇过市,一时间震动了上海滩。
  
  这两台汽车为黑色木制车身,车轮也是木制的,外面包有实心橡胶轮胎,还装有煤油灯和手捏喇叭,外表与马车十分相似。但车要上路还需要牌照,上海工部局经过例会讨论,于第二年1月30日决定:颁予临时牌照,准其上街行驶,暂列入马车类,每月征税2元。至此,汽车正式传入中国。李恩时带来的这两台汽车,最终还是卖给了租界里的外国侨商和洋行。究其原因,无非是那时汽车工业在欧美等国家已初具规模,以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已是新时尚。
  在当时的中国人眼里,外商所驾驶的汽车,是权贵、财富与文明的象征。在福特T型车推出之前,汽车的售价在1000美元左右,运抵中国就更贵了,只有达官显宦才买得起。但上海当时并不缺少达官显宦,所以在上海的街头,汽车越来越多了。据《申报》统计,1912年上海的汽车数为249辆。到了1922年,就已达到4007辆。
  路上太混乱,汽车开不快
  自开埠以来,上海就大修马路,远远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激增的汽车保有量面前,路还是不够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街头被称为“世上最混杂的路面”,就是因为这里路面上不仅汽车多,还充斥着人力车、塌车(人力运货车)、电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
  更混乱的是,行人仍然延续着马车时代的老习惯,走路不分左右,见车不知避让。开车的人呢,也是不辨左右。后来有了交通规则意识,受英国影响的南方省份一般规定靠左行驶,受美国影响的北方省份则是靠右行驶,还是混乱。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新生活运动”,规定车辆都得靠左行驶,这才统一靠左行驶。
  
  但到了抗战期间,因为驻扎在后方大城市的美军不习惯靠左行驶的规则,经常肇事伤人,就改成靠右行驶。至于行人,先是规定靠左走。但是车辆靠右,行人靠左,车与人相对而行,岂不是方向直接相对,有冲撞的危险?因此又规定行人一律靠右走,跟车辆保持一致。
  交通规则的混乱,也是在民国必须开慢车的一大原因。有多慢呢?茅盾的小说《子夜》中写到:上海富商吴荪甫派人开车去接父亲,那辆1930年出厂的雪铁龙轿车,以极限速度在市区飞驰,每分钟行驶半英里,创造了同款汽车的最快纪录。换算过来,这个最快纪录也只有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
  时速32公里,这也算飙车
  现实中的“飙车”,可能更慢些。宋子文的小姨子张怡和,就因飙车闹了个大新闻。那是1929年夏天,张怡和从学校出来,坐上一辆福特牌轿车往家赶。车开出两公里,撞上路边界石,张怡和顿时从车里飞了出去,落在地上,胳膊粉碎性骨折,当场昏迷。后来交通部门调查事故原因,給出结论:车速过高。那么,车速有多高呢?每小时32公里。
  每小时32公里,在当年绝对算飙车了。毕竟上海法租界的规定是最高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20英里。更何况,当时汽车的设计时速,跟如今也没法比。雷诺轿车设计时速低于50公里,1930年出厂的雪铁龙轿车设计时速为60公里,世界上卖得最火的福特T型车,设计时速也只有70公里。1927年出厂的劳斯莱斯幻影倒是可以跑到120公里的时速,但是贵得离谱,中国只有一辆,是一个外国人所有。
  限于当时糟糕的道路条件,这些车就跑得更慢了。上海还算是好的,北洋军阀当政时的北京,全城居然没有一条双向四车道的路段,包括长安街都只有两条机动车道,雨天污水遍地,晴时尘土漫天,车速一快,必然肇事。
  但有车的人,许多还真不怕开快车。原因在于,民国时期汽车匮乏,拥有私家车者非富即贵。权贵之士超速,交警不敢罚;富人超速,他们又不怕罚。最嚣张的是上海的犹太富商哈同的老婆,每次开车上街,必然超速。交警要罚她,她直接扔钱,完了继续飙车。
  第一块车牌到底归了谁
  
  哈同作为房地产大亨,超速罚金自然是交得起。传闻中,他还差点抢下了中国第一块车牌。那是1912年,工部局决定对上海的汽车发牌照,设置了“001”号到“500”号的私家车号,每辆车每年缴纳税金60两银子。当时的上海滩,谁都想拿到第一个车号,彰显身份。
  当时坊间传闻,“房地产大王”周湘云耗巨资购得了这第一块车牌。哈同没抢到,便与周湘云协商,想买下这块车牌。见周湘云不答应,哈同便放话说,只要周湘云敢让这个车牌出现在大街上,他就派地痞流氓砸掉这辆车。周湘云无奈,只能将车与车牌一同锁在车库里。
  传闻并不可信,哈同与周家两代人素有交情。哈同是个官迷,但他是个外国人,不能买官,而周湘云却可以用4万银子捐个上海道台来过过官瘾。哈同看着眼馋,屡屡找周湘云借那套蓝顶花翎朝服,一时传为笑谈。两人关系其实不错,哈同显然没可能因为车牌这种小事故意为难对方。
  其实,拿下中国的第一块汽车牌照不是中国人,而是一名丹麦籍的医生。他后来回国,他的汽车和牌照就一起被周湘云的弟弟周纯卿买去了。相比老派的周湘云,周纯卿才是那个喜欢赶时髦的人。他拿到了车和车牌,立刻就进行了改装。他把黑底白字的长方形车牌改成了铜质椭圆形,用黑漆写上古罗马字“I”,号码下还刻着上海工部局的缩写:“S.M.C”,看起来很显档次。他对车子也进行了装饰,在挡风玻璃两旁安装了2只方形的车灯,可以点蜡烛,给汽车增加些古色古香的味道,还在车把手处镶嵌了铜质的“周”的篆体字。这算是中西结合的恶趣味吧。   尽管周纯卿有许多车,但挂着“001”号车牌汽车的使用率是最高的。这辆车最后一次使用,是在1945年周纯卿的葬礼上。此后,这辆汽车再没有上过街。
  打车请打“四万号”电话
  那时的上海街头,虽有别克、林肯这些豪车,但主流还是福特、雪佛兰和雪铁龙。其中销量最大的还是福特。诸如贵州省主席周西成、四川大地主刘文彩都是买的福特车,报刊上的彩票广告,也把头奖设为福特车吸引彩民。不过,一辆全新的福特车在当时的上海售价一万两千块大洋,而上海市长的月薪尚且不到两百块大洋,买车显然不容易。
  也有变通的办法,那就是买二手车。二手车也分档次。好的是“一战”结束后,欧洲大量废旧汽车修理之后被运到上海,低价处理,价格往往只有新车的一半,引来众多购买者,甚至还催生了很多“拋岗生意”。所谓抛岗生意,就是半自用,半营业,在马路边违规停车揽客。
  但欧洲运来的旧汽车,还不是最便宜的二手车。当时还有人去租界收购报废的破烂汽车,略加修理,以一两百大洋的低价,卖给华人开,以闸北地区最为明显。1928年,主管部门对闸北的汽车进行检验,发现种种弊病,车身破烂、水箱渗漏、弹簧松弛、橡皮破烂、前后灯不亮等等。这些车肯定不是买来摆阔,而是拿来载客挣钱的。
  上海出租车的生意,很早就有了。1910年前后,不少外国商人开设了出租车行。但那时中国人坐汽车出行远没有形成风气,而且租用的车价也十分昂贵,按时收费,每小时收费竟要四五块大洋,相当于学徒工一个月的薪水,一般市民不敢问津,出租汽车生意也很惨淡。
  到了上世纪20年代初,以汽车代步在上海渐渐成为一种时尚,出租汽车业也就时来运转了。美商所办的云飞车行,规模最大,拥有86辆轿车,其中包括新添的50辆福特轿车和之前陆续添置的36辆旧车。跟如今的出租车公司相似,云飞车行的车都被漆成一色车身,辨识度极强。
  华商所办的车行,最有名的当属祥生汽车公司。20世纪30年代,祥生与云飞是主要竞争对手,云飞最终败北。败北的原因之一,就是取错了电话号码。云飞的叫车电话是30189,谐音为“三人一杯酒”,有些意思。但祥生却设法拿到了40000的电话号码,不仅“四万”两字简短易记,而且正好是中国四万万同胞总和数。加之那时中国人爱国热情高涨,掀起了抵制洋货运动,祥生又顺势推出了自己的广告语:“华人应坐华人车,四万万同胞请打四万号电话”,赢得了大量顾客。
  学开车,先学汽车修理技术
  
  当时车行的司机,是一个非常光鲜的行当。那时坐得起出租车的,都是阔绰人家,作为开车的司机,穿戴也不能差了。司机夏天穿绸子,秋天戴礼帽,冬天穿大棉袄,外边也得套件大褂。有些挣了点钱儿的司机,手上还要戴个大金戒指。
  修理汽车的工人,也是光鲜得很。大背头、皮夹克、西装,就是汽修工的标准搭配。为什么这么穿?原因无他,就是有钱而已。据说国民党大员陈诚的福特汽车大修,一次就需要一根金条,汽修工的收入自然低不了。当然,这行门槛也不低。要成为一名汽修工必须使用汽车模型来反复练习,要定期观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还要能阅读全英文版教材,技术含量相当高。
  事实上,那时想考驾照,也得先学汽车修理技术。教练先教拆胎、扒胎和补胎,然后是检修风门、水箱、化油器和火花塞这类基本的修理技术。学开车为何非要学修车呢?原因很多。首先是大家开的都是“萬国牌”汽车,出了问题不可能运回欧美让厂家保修。其次,民国时的路况糟糕,开车出去可能开着开着就趴窝了。然而“道路救援车”多半是没有的,就算有,也要隔个一两天才能到。这种情况,必须自己动手。
  学好了修车,再学开车。首先学“手号”,就是司机用手伸出车窗外,用特定的手势提示后面的司机——当时汽车没有转向灯,只能这么玩。拐弯有手势,刹车、减速、倒车也都有对应的手势,上路前必须学会。
  那时的汽车没有倒车雷达和转向助力,也不可能装如今教练车上的副制动踏板。那么,刚学开车的朋友就很危险了,稍不注意就会出事故。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教练也有“土”办法对付,就是找出四个千斤顶和四个木马把车架起来,让学员在四轮离地的教练车里学习如何启动和如何刹车。
  但这还不是最坑的。要命的是,你辛辛苦苦考出来的驾照,换个地方就可能不认了,要重新再考。为什么不认?这是因为各地的驾照考试区别太大,对驾驶员的要求千差万别。最显著的区别就是“路考”环节,上海公共租界按美国办法考,场地先进,无需上路,考场里有宽道、窄道、弯道、土坎、山坡、停车场、交通管制的各种灯光,设计得比较科学,考过的学员水平还是有保证。但到了南京,路考就变得异常简单了,考场是由10根竹竿围成一个T字形车道,车子开进去再倒出来,只要不碰杆就算过。这样考出来的司机,成为“马路杀手”的可能性相当高,这时只能庆幸民国时的车开得慢了。
  (本文主要参考:徐茂昌《车轮上的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其他文献
奥威尔在《巴黎伦敦落魄记》中记录了他在巴黎和伦敦这两个城市体验贫民生活的场景。20世纪30年代初,这两个城市都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首都。  在巴黎,奥威尔是一家涉外酒店的洗碗工。那個宾馆专门接待美国人,是当时巴黎最好的宾馆之一。宾馆雇佣了100多名员工,这些工人都是底层人,每天工作13小时,几乎把人的体力榨得干干净净。作为洗碗工,奥威尔看到的场景很糟糕,老鼠横行,卫生状况堪忧,在那些外宾享受服务的背
期刊
贝币是一种原始实物货币。早在夏代末年,贝就开始成为交换媒介。商代常见的是一种齿贝,背面往往磨平,或钻一穿孔,便于携带,学名为货贝。真贝数量不足,用仿制贝代替,比如石贝、蚌制贝、骨贝等。  中国早期的文明基本发源于内陆地区,贝币比较稀少,满足了货币须稀缺的特点,同时海贝多彩光洁、便携带、坚固耐用、可计数也满足其成为货币的其它一些条件。  秦朝统一中国后,在统一货币的过程中彻底废除了贝币,规定黄金为上
期刊
近日,田纳西大学考古学教授大卫·安德森和一组研究人员分析了北美考古数字索引(DINAA)的数据,以评估海平面上升对考古和历史遗迹可能产生的影响。DINAA在过去一个世纪里通过各州和联邦机构在內的多种渠道来收集考古和历史数据。安德森说:“人类在滨海地区的居住记录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我们将会失去当中的一大部分”。  研究称,在未来一个世纪,海平面预计将上升约三英尺,而这可能损害或淹没位于大西洋沿岸以及美
期刊
陆军上将罗斯克兰斯(William S. Rosecrans)是美国南北战争中作战效率最高最杰出的将领。1864年2月,罗斯克兰斯接到命令,接管密苏里州位于圣路易斯市的州政府。当时,此地是个民间武装和游击战肆虐的混乱之地,在密苏里,即便在支持联邦政府的力量中也存在着不小的分歧,政治派系你争我斗两败俱伤。密苏里一地的政治乱象让时任美国总统的林肯和陆军部深感头痛,将一名功勋卓著、能力过人的军事将领安置
期刊
中国在古代就有“公路”,也就是官方组织修的道路,用于公共交通。即便是在四川马边这样偏僻的小城,在明朝时也修建了长几十公里,宽达6米的“公路”。公路的地基,有碎石与建渣,用来跑马车已经足够了。  自20世纪初汽车输入中国以后,通行汽车的公路开始发展起来。但从推翻清朝到民国时期,道路发展缓慢,并屡遭破坏,原有的马车路(有的也可勉强通行汽车)和驮运道仍是多数地区的主要道路。    上世纪80年代,当美国
期刊
早在战国时期,职掌文献史籍的御史官就已有明显的监察职能。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建立起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創建了相对独立的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掌握天下文书和监察。在地方上,皇帝派御史常驻郡县,称“监御史”,负责监察郡内各项工作。后世王朝更迭也基本沿秦旧制,但各有调整,趋于严密。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系统中,要有效地执行政治权力,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或享
期刊
在牛津,泛舟(Punting)是很多学生都钟爱的活动。周末,学生会五六个人租下一条长船,泛舟切尔维河。学生们或坐或躺船上,船头一人撑起长长的船杆,或让船顺切尔维河漂去。懒懒地躺在船上,看着满满的河水轻拂着岸边低垂的树叶,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掠过彩虹桥,进入弯曲的河道,前方古木参天,左边是原生态的荒野,右边不远处草坪那边是基督学院典雅的塔楼群。世界著名的古典童话《爱丽丝奇景历险记》就是这所学院的一
期刊
根据考古学家发掘的最新证据显示,凯撒大帝入侵英国的行动是在肯特郡最东端的佩格韦尔湾的沙滩上展开的。  研究人员在靠近拉姆斯盖特附近的埃比斯特小村庄中,发现了一个很深的防御壕沟,它看起来和位于法国阿莱西亚的公元前52年高卢战争中的罗马防御工事很像。此外,在进一步的挖掘中还发现了战斗中损坏的骨头和罗马的短矛标枪等铁制武器。  考古学家认为,该遗址包括一座罗马堡垒,其主要目的是用来保护凯撒的船只免遭来自
期刊
据《卫报》报道,剑桥大学艾莉森及其研究人员对94名生活在公元前5300年-公元900年欧洲中部的女性骨骼和83名现代女性(包括跑步者、赛艇运动员,足球运动员或不喜欢运动的女性等)的骨骼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那些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女性的手臂很强壮,这可能是碾磨谷物、制陶、耕作和放牧牲畜的重复性动作所导致的。  艾尔森还指出,她们的手臂骨骼比大多数现代的女性更强壮,甚至比那些女赛艇运动员都强壮
期刊
马远是“南宋四家”之一,与夏圭合称“马夏”。马远在南宋刘松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南宋山水的半角构图特色,故而,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马远的山水画有“马一角”的说法。马氏家族除了马远之外,还有马贲、马兴祖、马公显、马世荣、马逵和马麟等人在宋代宫廷从事绘画创作;此外,马远和他的儿子马麟,有可能是古往今来的宫廷画师中与皇室关系最为密切者。  我们先从马氏家族的情况说起:马远是马氏家族的一员,根据史书记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