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远是“南宋四家”之一,与夏圭合称“马夏”。马远在南宋刘松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南宋山水的半角构图特色,故而,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马远的山水画有“马一角”的说法。马氏家族除了马远之外,还有马贲、马兴祖、马公显、马世荣、马逵和马麟等人在宋代宫廷从事绘画创作;此外,马远和他的儿子马麟,有可能是古往今来的宫廷画师中与皇室关系最为密切者。
我们先从马氏家族的情况说起:马远是马氏家族的一员,根据史书记载,马贲是马远直系祖上中最早有画名者。
邓椿《画继》中记载:
“马贲,河中人,长于小景,作白雁、百猿、百马、百牛、百鹿图,虽极繁伙,而位置不乱。本‘佛像马家’后,写生驰名于元祐、绍圣间。”
夏文彦《图绘宝鉴》中说:
“马贲,河中人,宣和待诏,工画花鸟佛像,人物山水,尤长小景。”
从这两段记载中可知,马远家族世代以绘画维生,至于马远祖上马贲之前,马氏家族已经在佛像画上颇有声名。马贲在宋哲宗元祐和绍圣年间颇有画名,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何时进入宋代宫廷画院,但起码在徽宗宣和时代,他已被封为待诏。当然,或许是受到家学影响,马贲本人在佛像画上也很有一套。但是,他最擅长的无疑是山水小景。
后世各家史料对于马远家族的记录,基本都是从马贲开始。然而,从马贲之后,如何几世几代传到马远时代,各家史料记载颇为混乱。
马氏家族世代作画,并有名于天下,供职于宫廷。对于这样一个时代官宦,地位显赫的宫廷画师家族,我们目前掌握的史料却不能将这个家族的来龙去脉弄清楚,这多少有点不可思议。本文采用《图绘宝鉴》的记载,将马贲之后的世系简述如下:
马兴祖为马贲后人,两人是父子还是祖孙,无法确定;马兴祖生有二子,长子马公显,次子马世荣;马世荣生有二子,长子马逵,次子马远;马麟为马远之子。
若将马兴祖作为马贲儿子看待,则马氏家族从马贲开始,一门五代共七人均以绘画见长,并大多供奉宫廷(马逵是否为宫廷画师仍存争议)。
马家与南宋皇室的关系
马远家族除了世代供奉宫廷作画之外,马远、马麟父子与南宋皇室的关系也并不一般。因为史料的缺乏,我们只能对马远、马麟的生平做大致的推断:马远大概出生于宋孝宗时代,其活动的主要时间范围是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时期(约1189年-1264年)。马麟成年后进入宫廷画院作画,与其父一同供奉宫廷,大概时间范围约在宋宁宗-宋理宗(约1194年-1264年)时期。虽然因为史料的缺乏,并无最直接的史料记录来佐证马远、马麟父子与皇室的非常关系,但是,从现存的两人作品上皇帝和后妃的题跋,从皇室时常以马远作品作为御赐、赠予大臣的情况,以及马麟与宋廷政治核心圈人物均有交往等情况来看,马远和马麟父子与皇室的关系应当是非同寻常的。
其一,马氏作品上保有大量的帝后题跋,甚至有帝后直接参与作品的创作,为作品题写标题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马远父子之前情况不多见,而在马远父子之后,也唯有清乾隆帝在内府藏品上题字较多。而后者的题跋,大多是在历代名作上的题跋,并未见他针对某一画家的作品进行大量题跋。马远父子情况则比较特殊,他们作品上的皇帝、皇后的题跋,均为该朝帝、后所为。
比如,马远名作《踏歌图轴》是一幅山水立轴,在画面上方的留白处,有宋宁宗题五绝诗一首,“宿雨清畿甸,朝阳麗帝城。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马远《月下把杯图》中,宁宗杨皇后题诗有“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马麟《夕阳秋色图》中,宋理宗题诗有“山含秋色近,燕渡夕阳迟”……
此外,南宋帝后曾亲自参与马远、马麟父子的创作,并为作品题写标题。两宋时代画作的创作并非今日状况——作品都有专门的标题。实际上,大多数两宋时代画作的命名,都是作品成图之后,由当时人或后人命名而来。因而,从作品完整角度来说,南宋帝后为马氏父子作品题写标题,也是帝后参与作品创作的一个环节。这其中,宋宁宗、杨皇后本人为马氏父子题写标题的记载很多,《书史会要》《清河书画舫》均有记载,马远名作《水图》上亦有杨后题字,明朝内阁首辅大臣李东阳观图后在卷尾的题跋中说:“宋马远画水十二幅,杨妹子题字,各幅同……右马远画水十二幅,状态各不同而江水尤奇绝,出笔墨蹊径之外,真活水也。予不识画,以书法断之。”
引文中所说的“杨妹子”实际就是宋宁宗杨后。前人对于杨妹子也有解读为“杨娃”的,大抵上认为杨妹子是杨皇后之妹,或叫杨娃。不过,这种说法已被启功先生推翻,启功先生在其《启功丛稿·论文卷》中《谈南宋院士画题字的“杨妹子”》中解说到,“杨娃”之“娃”字,应解读为“姓”字。实际并不存在杨娃之人,仅有杨皇后一人而已。这也与史料记载相符合——考诸宋史,杨皇后本为孤儿并无亲人,后进入宫廷后,认了个义兄杨次山。但实际二人并无血缘关系。既为孤儿,又何来妹妹?
其二,马氏父子的画作,时常被作为御赐礼物,赏赐给大臣。
前文提到的《踏歌图》,宋宁宗题字后,有“赐王都提举”字样。此处的“王都提举”是宋宁宗赵扩为嘉王时,嘉王府中的宦官总管王德谦。
此外,前文提到的马远的《水图》,上面即有宋宁宗杨皇后的题字。此图卷一共由十二幅小图组成,除了第一幅有残缺,仅剩一半,不见杨后题字外,其他作品上均有杨后题字。这十一幅作品分别命名为: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沧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每个标题后,均有杨后亲笔“赐大两府”。大两府指的是杨后义兄杨次山的儿子杨石和杨后的外甥杨谷。显然,杨后用马远的这套《水图》用以赏赐杨石、杨谷两人。 杨皇后在南宋中期历史上影响较大,这突出表现在两件事上:矫诏韩侂胄;矫诏废太子赵竑济王,立赵昀为宋理宗。这两件事情都是影响南宋中期的大事件。若将这两件历史事件的核心参与者进行罗列的话,我们会发现,两个事件的核心参与者基本相同:杨后、杨次山、史弥远、杨谷、杨石、张镃。核心集团中虽无马远马麟父子身影,但是集团内部所有人在宋史中均与马远有直接交往,或为史料记录,或有画作题跋可资佐证。学者陈野在《南宋绘画史》中提出“若联系杨皇后本人与马远的密切关系来综合考究,虽不能说马远也是这个集团中的一员,但却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感知马远生活场景的大致背景。”这应当是一个合理的推论,马远、马麟父子在南宋中期与宫廷皇室以及最高权力集团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若将马远、马麟父子看成是历代宫廷画师中与皇室关系最为亲密者,似不为过。
《华灯侍宴图》中的马远父子
马远现存的画作中有一幅名为《华灯侍宴图》的作品。这幅作品是一幅山水立轴,但与马远其他的山水画有较大区别——山石仅以浅染出现,并未见皴法。此外,山石所处为远景,这与绝大部分的马远山水画中,刻意以大斧劈皴技法来突出山石岩石质感的画法全然不同。因此《华灯侍宴图》的整体山水氛围比较清雅。至于画面近景,树木环绕处正是皇宫,皇宫内正在举行宴会。皇宫屋宇的上方是一株高大的古松,其折枝的画法,也是画史中所记载的,马远所惯常使用的“拖枝马远”的画法。
这幅作品采用了半角构图,将画面重心压缩在了立轴的右下部分。虽然画面是立轴布局,但马远通过高大的古松,以及紧贴着右侧上升的远山轮廓,将画面右下方与左上方形成明显的对角。
这幅作品的创作与上文谈到的马远家族与皇室的关系密切相关。画面上方有杨皇后的题诗,其曰:“朝回中使传宣命,父子同班侍宴荣。酒捧倪觞祈景福,乐闻汉殿动驩声。宝瓶梅蕊千枝绽,玉栅华灯万盏明。人道催诗须待雨,片云阁雨果诗成。”这首诗除了描写皇家宴会的盛大场景,也道出了马远、马麟父子在皇室心目中的地位。诗的开头便说,皇家举办宴会,派出宫廷中使即宦官,前去召马远父子前来。于是,这父子俩,一同出现在皇家的宴会上,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种殊荣。
仔细观看这幅作品的细节就会发现,此图虽为描绘皇室宴会的盛大,可通篇并无皇室宴会富丽堂皇、歌舞升平的景象。皇室宴会的场景被压缩在右下侧的宫殿屋宇之内。宫殿内,依稀可见,桌案分列两排,宫廷侍女著粉色衣衫,大厅中央靠近门口的地方拱手而立一前一后两人。根据杨后的题诗,这两人应当正是马远父子。
整幅作品,马远并未以国宴参与者的第一视角来进行创作。相反,他采用的是第三者的视角,也即通过他人的眼睛来观看这一场皇室之宴。当然,这种他人的视角,配以画面上方的杨后题诗,更是精妙。杨后本就是马远父子之外的第三人,同时,她更是当时大权在握的皇室家族成员。以该朝皇后的手笔,记录下马氏父子同班侍宴的故事,这本身既包含了皇室对马远父子的认同,也使得马远在自我炫耀的同时,不至于流于显摆和低俗。
(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我们先从马氏家族的情况说起:马远是马氏家族的一员,根据史书记载,马贲是马远直系祖上中最早有画名者。
邓椿《画继》中记载:
“马贲,河中人,长于小景,作白雁、百猿、百马、百牛、百鹿图,虽极繁伙,而位置不乱。本‘佛像马家’后,写生驰名于元祐、绍圣间。”
夏文彦《图绘宝鉴》中说:
“马贲,河中人,宣和待诏,工画花鸟佛像,人物山水,尤长小景。”
从这两段记载中可知,马远家族世代以绘画维生,至于马远祖上马贲之前,马氏家族已经在佛像画上颇有声名。马贲在宋哲宗元祐和绍圣年间颇有画名,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何时进入宋代宫廷画院,但起码在徽宗宣和时代,他已被封为待诏。当然,或许是受到家学影响,马贲本人在佛像画上也很有一套。但是,他最擅长的无疑是山水小景。
后世各家史料对于马远家族的记录,基本都是从马贲开始。然而,从马贲之后,如何几世几代传到马远时代,各家史料记载颇为混乱。
马氏家族世代作画,并有名于天下,供职于宫廷。对于这样一个时代官宦,地位显赫的宫廷画师家族,我们目前掌握的史料却不能将这个家族的来龙去脉弄清楚,这多少有点不可思议。本文采用《图绘宝鉴》的记载,将马贲之后的世系简述如下:
马兴祖为马贲后人,两人是父子还是祖孙,无法确定;马兴祖生有二子,长子马公显,次子马世荣;马世荣生有二子,长子马逵,次子马远;马麟为马远之子。
若将马兴祖作为马贲儿子看待,则马氏家族从马贲开始,一门五代共七人均以绘画见长,并大多供奉宫廷(马逵是否为宫廷画师仍存争议)。
马家与南宋皇室的关系
马远家族除了世代供奉宫廷作画之外,马远、马麟父子与南宋皇室的关系也并不一般。因为史料的缺乏,我们只能对马远、马麟的生平做大致的推断:马远大概出生于宋孝宗时代,其活动的主要时间范围是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时期(约1189年-1264年)。马麟成年后进入宫廷画院作画,与其父一同供奉宫廷,大概时间范围约在宋宁宗-宋理宗(约1194年-1264年)时期。虽然因为史料的缺乏,并无最直接的史料记录来佐证马远、马麟父子与皇室的非常关系,但是,从现存的两人作品上皇帝和后妃的题跋,从皇室时常以马远作品作为御赐、赠予大臣的情况,以及马麟与宋廷政治核心圈人物均有交往等情况来看,马远和马麟父子与皇室的关系应当是非同寻常的。
其一,马氏作品上保有大量的帝后题跋,甚至有帝后直接参与作品的创作,为作品题写标题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马远父子之前情况不多见,而在马远父子之后,也唯有清乾隆帝在内府藏品上题字较多。而后者的题跋,大多是在历代名作上的题跋,并未见他针对某一画家的作品进行大量题跋。马远父子情况则比较特殊,他们作品上的皇帝、皇后的题跋,均为该朝帝、后所为。
比如,马远名作《踏歌图轴》是一幅山水立轴,在画面上方的留白处,有宋宁宗题五绝诗一首,“宿雨清畿甸,朝阳麗帝城。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马远《月下把杯图》中,宁宗杨皇后题诗有“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马麟《夕阳秋色图》中,宋理宗题诗有“山含秋色近,燕渡夕阳迟”……
此外,南宋帝后曾亲自参与马远、马麟父子的创作,并为作品题写标题。两宋时代画作的创作并非今日状况——作品都有专门的标题。实际上,大多数两宋时代画作的命名,都是作品成图之后,由当时人或后人命名而来。因而,从作品完整角度来说,南宋帝后为马氏父子作品题写标题,也是帝后参与作品创作的一个环节。这其中,宋宁宗、杨皇后本人为马氏父子题写标题的记载很多,《书史会要》《清河书画舫》均有记载,马远名作《水图》上亦有杨后题字,明朝内阁首辅大臣李东阳观图后在卷尾的题跋中说:“宋马远画水十二幅,杨妹子题字,各幅同……右马远画水十二幅,状态各不同而江水尤奇绝,出笔墨蹊径之外,真活水也。予不识画,以书法断之。”
引文中所说的“杨妹子”实际就是宋宁宗杨后。前人对于杨妹子也有解读为“杨娃”的,大抵上认为杨妹子是杨皇后之妹,或叫杨娃。不过,这种说法已被启功先生推翻,启功先生在其《启功丛稿·论文卷》中《谈南宋院士画题字的“杨妹子”》中解说到,“杨娃”之“娃”字,应解读为“姓”字。实际并不存在杨娃之人,仅有杨皇后一人而已。这也与史料记载相符合——考诸宋史,杨皇后本为孤儿并无亲人,后进入宫廷后,认了个义兄杨次山。但实际二人并无血缘关系。既为孤儿,又何来妹妹?
其二,马氏父子的画作,时常被作为御赐礼物,赏赐给大臣。
前文提到的《踏歌图》,宋宁宗题字后,有“赐王都提举”字样。此处的“王都提举”是宋宁宗赵扩为嘉王时,嘉王府中的宦官总管王德谦。
此外,前文提到的马远的《水图》,上面即有宋宁宗杨皇后的题字。此图卷一共由十二幅小图组成,除了第一幅有残缺,仅剩一半,不见杨后题字外,其他作品上均有杨后题字。这十一幅作品分别命名为: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沧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每个标题后,均有杨后亲笔“赐大两府”。大两府指的是杨后义兄杨次山的儿子杨石和杨后的外甥杨谷。显然,杨后用马远的这套《水图》用以赏赐杨石、杨谷两人。 杨皇后在南宋中期历史上影响较大,这突出表现在两件事上:矫诏韩侂胄;矫诏废太子赵竑济王,立赵昀为宋理宗。这两件事情都是影响南宋中期的大事件。若将这两件历史事件的核心参与者进行罗列的话,我们会发现,两个事件的核心参与者基本相同:杨后、杨次山、史弥远、杨谷、杨石、张镃。核心集团中虽无马远马麟父子身影,但是集团内部所有人在宋史中均与马远有直接交往,或为史料记录,或有画作题跋可资佐证。学者陈野在《南宋绘画史》中提出“若联系杨皇后本人与马远的密切关系来综合考究,虽不能说马远也是这个集团中的一员,但却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感知马远生活场景的大致背景。”这应当是一个合理的推论,马远、马麟父子在南宋中期与宫廷皇室以及最高权力集团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若将马远、马麟父子看成是历代宫廷画师中与皇室关系最为亲密者,似不为过。
《华灯侍宴图》中的马远父子
马远现存的画作中有一幅名为《华灯侍宴图》的作品。这幅作品是一幅山水立轴,但与马远其他的山水画有较大区别——山石仅以浅染出现,并未见皴法。此外,山石所处为远景,这与绝大部分的马远山水画中,刻意以大斧劈皴技法来突出山石岩石质感的画法全然不同。因此《华灯侍宴图》的整体山水氛围比较清雅。至于画面近景,树木环绕处正是皇宫,皇宫内正在举行宴会。皇宫屋宇的上方是一株高大的古松,其折枝的画法,也是画史中所记载的,马远所惯常使用的“拖枝马远”的画法。
这幅作品采用了半角构图,将画面重心压缩在了立轴的右下部分。虽然画面是立轴布局,但马远通过高大的古松,以及紧贴着右侧上升的远山轮廓,将画面右下方与左上方形成明显的对角。
这幅作品的创作与上文谈到的马远家族与皇室的关系密切相关。画面上方有杨皇后的题诗,其曰:“朝回中使传宣命,父子同班侍宴荣。酒捧倪觞祈景福,乐闻汉殿动驩声。宝瓶梅蕊千枝绽,玉栅华灯万盏明。人道催诗须待雨,片云阁雨果诗成。”这首诗除了描写皇家宴会的盛大场景,也道出了马远、马麟父子在皇室心目中的地位。诗的开头便说,皇家举办宴会,派出宫廷中使即宦官,前去召马远父子前来。于是,这父子俩,一同出现在皇家的宴会上,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种殊荣。
仔细观看这幅作品的细节就会发现,此图虽为描绘皇室宴会的盛大,可通篇并无皇室宴会富丽堂皇、歌舞升平的景象。皇室宴会的场景被压缩在右下侧的宫殿屋宇之内。宫殿内,依稀可见,桌案分列两排,宫廷侍女著粉色衣衫,大厅中央靠近门口的地方拱手而立一前一后两人。根据杨后的题诗,这两人应当正是马远父子。
整幅作品,马远并未以国宴参与者的第一视角来进行创作。相反,他采用的是第三者的视角,也即通过他人的眼睛来观看这一场皇室之宴。当然,这种他人的视角,配以画面上方的杨后题诗,更是精妙。杨后本就是马远父子之外的第三人,同时,她更是当时大权在握的皇室家族成员。以该朝皇后的手笔,记录下马氏父子同班侍宴的故事,这本身既包含了皇室对马远父子的认同,也使得马远在自我炫耀的同时,不至于流于显摆和低俗。
(图片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