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文对社会、企事业单位乃至每一个人都是离不开的。我们的思维是有规律可循的,制作框架图能够很清楚地反映出应用文每个文种内在的逻辑思维特点。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中,我们做了一些创新和改革,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制作“框架图”就是一种尝试,通过努力实践,我们认为学会制作应用文中不同文种的框架图,是学习写作的关键,它等于说完成了85%的写作任务。
【关键词】框架图 应用文 关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094-02
前言:
在應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中,我们做了一些创新和改革,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制作“框架图”就是一种尝试,通过努力实践,我们认为学会制作应用文中不同文种的框架图,是学习写作的关键,它等于说完成了85%的写作任务。
何谓“框架图”?框架图能够反映出每个文种写作的内在逻辑思维特点和每一部分的具体位置,把这些内在的逻辑思维特点和具体位置体现出来的一种外在形式,我把它叫做“框架图”。打个比方,“框架图”就好比是开启每道大门的“钥匙”或是做面点的模子。如果没有开门的钥匙或做面点的模子,门是打不开的,面点是做不出型的。而每把钥匙或模子又都有其共同的特点和各自的差异。可以这么说,只要学会了制作不同文种的框架图,就等于完成了85%的写作任务,所以学会制作框架图是学习写作应用文的关键。
一、如何才能制作出得心应手的框架图呢?
1.分析材料,筛选有价值的信息
在我们的教材中,情境描述的材料,大多数是以写好的段落的形式出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材料,让学生不仅要读懂材料本身的内容,而且还要把材料内在的逻辑顺序理出头绪,并记录在每个段落的空白处。在写作时,学生读懂了这些材料,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把它们放到相应文种的“框架图”的对应位置上,就完成了写作的任务。
2.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2.1学会换位思考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既是“写作者”的身份,又是“阅读者”的身份。因为有了换位思考的心理,才能在写作时不断地转换身份,站在“阅读者”的角度,可以了解“阅读者”的内心状态,这样写出的应用文才能符合“阅读者”的心里要求,才是比较完美的。
2.2学会知识迁移
在面对“陌生”文种写作时,学生要善于把教师讲过的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当中,比如,学生学习了“通知”和“通报”的“框架图”的制作过程,在面对新文种“函”、“复函”、“述职报告”的写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通知”、“通报”的“框架图”中的标题的拟定公式、主送机关、发文机关、成文日期等学过的知识迁移到“函”、“复函”、“述职报告”的“框架图”的制作中,先迁移一部分相同的知识放到“框架图”中,然后再找出不同之处,在相应的位置上加以修改、完善,这样,“函”、“复函”、“述职报告”的“框架图”就很容易制作出来了,学生掌握这种迁移方法,写作起来便捷多了,成功率也提高了。
2.3学会领会“领导”意图
在情境描述中,“领导”的意图就隐含在其中,让学生学会抓住“领导”的意图办事、说话,并学会“倾听”,这是一种能力,这一点在未来的工作中,是非常关键而重要的环节。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并大量强化训练,让学生明白应用文写作的主旨,往往就在领导安排你工作的话里面。学会“倾听”,就是要听出“领导”的真正意图,让你完成什么任务?什么时间完成?听出其用词的深浅程度,这个工作需要完成到什么程度?有无其它人员或资料帮助你完成?有困难找谁帮忙?等等都要听出来,这样在写作时才能把握住分寸,很好地完成领导交待的写作任务。
笔者要说明的是,在高职院校中,应用文写作所占课时不多,而写作过程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包括主题的提炼能力,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能力,结构的安排能力,语言的运用能力,对材料一定的整合能力与概括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中,解决上述如此多的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就要找捷径,用短时间完成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这是一种教学上的创新和改革,更多的是需要教师们呕心沥血地去完成。“框架图”就是这样的一种尝试,而且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二、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制作“框架图”呢?
第一步,重点阅读教材中“理论知识”中“写作方法”部分,了解其基本结构、每个部分的具体写法及写作注意事项等内容。学生们在初次阅读这些理论知识后,还不能做到完全的理解,这些都是很正常的。
第二步,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例文,将对两、三篇例文的内在结构做简要分析后,由学生再将每篇例文的内在结构写在每篇例文各段文字的旁边,做好备查工作。
第三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刚阅读的理论知识内容和几篇例文进行对比验证、理解消化、提炼整理,从中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语言模型、结构形式或习惯用语等,为最后制作“框架图”做好充分地准备。这一步骤非常关键,师生只有经过一部分一部分地比照分析之后,才能消化理论知识内容,看清、品透例文中的各个部分关系,也只有弄清了理论知识内容和例文之间的内在关联,学生才能制作出适用、可用“框架图”来。
第四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学生开始制作框架图。首先,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方框,框内表示的是一张纸,将提炼出来的有规律的各部分内容,放在相应的位置上,形成一个对写作有指导的框架图。其次,在框外写上必要的“注解”,将写作时易出现的问题,以序号的形式,分条列项地一一注明。
三、以制作“会议通知”的框架图为例: 首先要拟定“标题”。
在阅读了标题的写法及三四篇例文的标题后,我们发现了这样的规律:每个例文的标题都有“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同时,“发文机关”后都有一个介词“关于”和其后面的一个“动词”。于是,我们在方框内第一行正中间写上:发文机关+关于+动词+事由+的通知,在“通知”前加上“會议”二字,在“动词”的右上角处用①标注,在框外的“注解”中注明。就此,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标题拟定完成了。见图1。
其次要拟定“主送机关”和“发文机关”。
依据分析对照的结果,“主送机关”应放在第二行顶格,后写“:”,“发文机关”应放在最后的文尾右下方,后用括号写“公章”二字,并分别在其右上角处用②、③标注,在框外的“注解”中注明。见图1。 第三要撰写“会议缘由”。
一般要有背景材料,会议的目的要用“为了提高……质量,加强……研究”等动宾短语的形式来表示,会议的依据要用“根据……商定(精神)”来表示,后面一般要写文种承启语:“现将会议的有关事宜(事项)通知如下:”,以领起下文。见图1。
第四要拟定“会议事项”。
一般分条列项地写明“会议时间”“会议地点”“出席人员”“会议内容”“会议要求”“其它事项”等内容且另起一行,空两格,在“其它事项”的右上角用④标注,在框外的“注解”中注明。见图1。
第五写清楚“成文时间”。
一般用“X年X月X日”表示,并在其右上角用⑤标注,在框外的“注解”中注明。见图1。
注解:①常用“召开”“举行”等一类词语。
②可一个,可多个;普发性通知可不写;不能写给个人。
③全称,标题和此处可保留一个。
④不属于前五项里的若干内容,都可归于这一项。
⑤汉字大写,且年、月、日全。 (图1)
以此类推,我们还可以利用“知识迁移”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制作出其它文种的框架图来,如制作“通报”、“请示”、“报告”、“函”的框架图,可以把与“会议通知”相同的结构内容直接复制、粘贴过来,再把其中的差异性进一步修改和补充,就可以了。
总之,在制作框架图的过程中,教师一直是起到引导、启发学生思路的作用,学生不断思考,分析材料的能力相应地提高,尤其是学生们思考的结果在框架图中显现出来时,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升了。我们不断强化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们从心理上感受到了写作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写作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了。
事实上,在我们的教学改革中,经过不断努力,多数学生都能较快地进入角色,制作出可行的、适用的框架图来,学生们说:“我们终于知道从哪里入手写作了。”学生能够有信心迎接未来工作岗位的写作任务,我们也真正实现了“授之以渔”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文丰.高职应用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治生,张劲松.应用文写作情境化实训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中,我们做了一些创新和改革,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制作“框架图”就是一种尝试,通过努力实践,我们认为学会制作应用文中不同文种的框架图,是学习写作的关键,它等于说完成了85%的写作任务。
【关键词】框架图 应用文 关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094-02
前言:
在應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中,我们做了一些创新和改革,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制作“框架图”就是一种尝试,通过努力实践,我们认为学会制作应用文中不同文种的框架图,是学习写作的关键,它等于说完成了85%的写作任务。
何谓“框架图”?框架图能够反映出每个文种写作的内在逻辑思维特点和每一部分的具体位置,把这些内在的逻辑思维特点和具体位置体现出来的一种外在形式,我把它叫做“框架图”。打个比方,“框架图”就好比是开启每道大门的“钥匙”或是做面点的模子。如果没有开门的钥匙或做面点的模子,门是打不开的,面点是做不出型的。而每把钥匙或模子又都有其共同的特点和各自的差异。可以这么说,只要学会了制作不同文种的框架图,就等于完成了85%的写作任务,所以学会制作框架图是学习写作应用文的关键。
一、如何才能制作出得心应手的框架图呢?
1.分析材料,筛选有价值的信息
在我们的教材中,情境描述的材料,大多数是以写好的段落的形式出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材料,让学生不仅要读懂材料本身的内容,而且还要把材料内在的逻辑顺序理出头绪,并记录在每个段落的空白处。在写作时,学生读懂了这些材料,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把它们放到相应文种的“框架图”的对应位置上,就完成了写作的任务。
2.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2.1学会换位思考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既是“写作者”的身份,又是“阅读者”的身份。因为有了换位思考的心理,才能在写作时不断地转换身份,站在“阅读者”的角度,可以了解“阅读者”的内心状态,这样写出的应用文才能符合“阅读者”的心里要求,才是比较完美的。
2.2学会知识迁移
在面对“陌生”文种写作时,学生要善于把教师讲过的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当中,比如,学生学习了“通知”和“通报”的“框架图”的制作过程,在面对新文种“函”、“复函”、“述职报告”的写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通知”、“通报”的“框架图”中的标题的拟定公式、主送机关、发文机关、成文日期等学过的知识迁移到“函”、“复函”、“述职报告”的“框架图”的制作中,先迁移一部分相同的知识放到“框架图”中,然后再找出不同之处,在相应的位置上加以修改、完善,这样,“函”、“复函”、“述职报告”的“框架图”就很容易制作出来了,学生掌握这种迁移方法,写作起来便捷多了,成功率也提高了。
2.3学会领会“领导”意图
在情境描述中,“领导”的意图就隐含在其中,让学生学会抓住“领导”的意图办事、说话,并学会“倾听”,这是一种能力,这一点在未来的工作中,是非常关键而重要的环节。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并大量强化训练,让学生明白应用文写作的主旨,往往就在领导安排你工作的话里面。学会“倾听”,就是要听出“领导”的真正意图,让你完成什么任务?什么时间完成?听出其用词的深浅程度,这个工作需要完成到什么程度?有无其它人员或资料帮助你完成?有困难找谁帮忙?等等都要听出来,这样在写作时才能把握住分寸,很好地完成领导交待的写作任务。
笔者要说明的是,在高职院校中,应用文写作所占课时不多,而写作过程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包括主题的提炼能力,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能力,结构的安排能力,语言的运用能力,对材料一定的整合能力与概括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中,解决上述如此多的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就要找捷径,用短时间完成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这是一种教学上的创新和改革,更多的是需要教师们呕心沥血地去完成。“框架图”就是这样的一种尝试,而且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二、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制作“框架图”呢?
第一步,重点阅读教材中“理论知识”中“写作方法”部分,了解其基本结构、每个部分的具体写法及写作注意事项等内容。学生们在初次阅读这些理论知识后,还不能做到完全的理解,这些都是很正常的。
第二步,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例文,将对两、三篇例文的内在结构做简要分析后,由学生再将每篇例文的内在结构写在每篇例文各段文字的旁边,做好备查工作。
第三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刚阅读的理论知识内容和几篇例文进行对比验证、理解消化、提炼整理,从中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语言模型、结构形式或习惯用语等,为最后制作“框架图”做好充分地准备。这一步骤非常关键,师生只有经过一部分一部分地比照分析之后,才能消化理论知识内容,看清、品透例文中的各个部分关系,也只有弄清了理论知识内容和例文之间的内在关联,学生才能制作出适用、可用“框架图”来。
第四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学生开始制作框架图。首先,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方框,框内表示的是一张纸,将提炼出来的有规律的各部分内容,放在相应的位置上,形成一个对写作有指导的框架图。其次,在框外写上必要的“注解”,将写作时易出现的问题,以序号的形式,分条列项地一一注明。
三、以制作“会议通知”的框架图为例: 首先要拟定“标题”。
在阅读了标题的写法及三四篇例文的标题后,我们发现了这样的规律:每个例文的标题都有“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同时,“发文机关”后都有一个介词“关于”和其后面的一个“动词”。于是,我们在方框内第一行正中间写上:发文机关+关于+动词+事由+的通知,在“通知”前加上“會议”二字,在“动词”的右上角处用①标注,在框外的“注解”中注明。就此,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标题拟定完成了。见图1。
其次要拟定“主送机关”和“发文机关”。
依据分析对照的结果,“主送机关”应放在第二行顶格,后写“:”,“发文机关”应放在最后的文尾右下方,后用括号写“公章”二字,并分别在其右上角处用②、③标注,在框外的“注解”中注明。见图1。 第三要撰写“会议缘由”。
一般要有背景材料,会议的目的要用“为了提高……质量,加强……研究”等动宾短语的形式来表示,会议的依据要用“根据……商定(精神)”来表示,后面一般要写文种承启语:“现将会议的有关事宜(事项)通知如下:”,以领起下文。见图1。
第四要拟定“会议事项”。
一般分条列项地写明“会议时间”“会议地点”“出席人员”“会议内容”“会议要求”“其它事项”等内容且另起一行,空两格,在“其它事项”的右上角用④标注,在框外的“注解”中注明。见图1。
第五写清楚“成文时间”。
一般用“X年X月X日”表示,并在其右上角用⑤标注,在框外的“注解”中注明。见图1。
注解:①常用“召开”“举行”等一类词语。
②可一个,可多个;普发性通知可不写;不能写给个人。
③全称,标题和此处可保留一个。
④不属于前五项里的若干内容,都可归于这一项。
⑤汉字大写,且年、月、日全。 (图1)
以此类推,我们还可以利用“知识迁移”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制作出其它文种的框架图来,如制作“通报”、“请示”、“报告”、“函”的框架图,可以把与“会议通知”相同的结构内容直接复制、粘贴过来,再把其中的差异性进一步修改和补充,就可以了。
总之,在制作框架图的过程中,教师一直是起到引导、启发学生思路的作用,学生不断思考,分析材料的能力相应地提高,尤其是学生们思考的结果在框架图中显现出来时,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升了。我们不断强化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们从心理上感受到了写作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写作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了。
事实上,在我们的教学改革中,经过不断努力,多数学生都能较快地进入角色,制作出可行的、适用的框架图来,学生们说:“我们终于知道从哪里入手写作了。”学生能够有信心迎接未来工作岗位的写作任务,我们也真正实现了“授之以渔”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文丰.高职应用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治生,张劲松.应用文写作情境化实训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