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石上流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n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园地”和“基础训练”所不同的是,其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其呈现方式基本上以“我会……”的形式出现。因此,在这个前提下,学生可以自主参与、实践、探究,可以合作交流,它是培植学生语文学习自信的重要平台。同时,新课程的“语文园地”与“基础训练”所不同的是,其信息量更大,与生活的链接更加密切,更加注重学生的发现、实践、创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园地”也应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舞台。
  在以往的“语文园地”教学中,深受 “强化训练、专项集训”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习惯于把目光聚焦在知识与能力上,把手段锁定在反复训练上,师生根据“语文园地”原有的板块,按图索骥,就题解题,学生学得毫无情趣。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园地”,让丰富、有趣、具有人文内涵的园地绽放魅力,对于全面达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语文园地”教学到底如何进行才有效、有趣呢?现笔者结合一些案例,谈谈对“语文园地”教学的粗浅看法。
  一、整体出发,关照局部
  “语文园地”看似“形散”,实则“神聚”,编者立足学生的角度,体现了综合性和趣味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从整体出发,关照各个局部,即把“语文园地”的相关内容放置在整个单元中思考,放置在整册甚至是整个年段中思考,强调有机结合,巧妙渗透。
  比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读读说说”、“语文园地四·我会填”、第十九课的课后习题等,都是关于标点符号如何运用的习题,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已知和教材内容来定位,强调句子的语言文字一样,但标点不同,意思往往不一样。教师备课时不能孤立备课,应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做到前有布置,中有铺垫,后有集中,更应随文初步感知,适当渗透,而不是整体前置,以免加重学生学文负担和冲淡学文情趣。
  二、情境勾连,主动学习
  低年级的学生大多好动爱玩,以形象思维为主,生动的情境创设,可以勾起学生的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教学必然会事半功倍。
  如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我会连”的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了“到大森林秋游”的情境,把学生带到此情此境中。
  (教室四周放置几簇假花草树木,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整个课堂充满欢快的气氛)
  师:这几天,小朋友在学习上表现得棒极了!这事儿让森林爷爷知道了,他可高兴啦!看,他寄来了请帖,邀请大家到他家去玩。你们想去吗?
  生(齐):想!(生兴趣倍增,精神焕发)
  师:那么,我们就一起出发了。
  师:快到了,快到了!老师想给大家一个惊喜,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等老师说“睁开”,大家再睁开眼,好吗?
  (生都闭上了眼睛,想象着自己正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
  师(音乐停,课件展示一组配乐的森林美景图):森林爷爷的家到了,请睁开眼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森林里的树木长得又高又大,树叶绿绿的,密密的,还闪闪发光呢!
  生2:森林里野花盛开,有红的,白的,紫的,黄的,五颜六色,非常美丽。
  师:森林在大家的眼里是这么美,在小鸟的眼里也很美,它们可喜欢这里了,想把窝搭在大树上。
  (课件出示:小鸟在大树上欢蹦乱跳,小鸟的身上有字,八棵大树的树干上分别标有Zh、Z、Ch、C、Sh、s、n、l。学生津津有味地看着各种各样的小鸟在枝头上活动)
  师:小鸟在说,小朋友,你们知道我的家在哪棵树上吗?
  (生想了想,纷纷举手)
  生3:你的家在“Z”这棵树上。
  “小鸟”:你怎么知道的?
  生3:你的名字是“子”,“子”的声母是Z 。
  “小鸟”:真聪明!能从我的名字的读音去思考,谢谢你!你们还能帮我的伙伴们找到它们的家吗?
  生(齐):行!(一个个跃跃欲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帮小鸟找家的办法。为了让大家更快地为小鸟找到家,我们先准备准备。
  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充满情趣的大自然怀抱中,为了完成“帮小鸟找家”的任务,他们亢奋、踊跃,高度自主、积极合作,自始至终处在一种极其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三、加强整合,放大语用
  “日积月累”既是教材中相对独立的内容,又能深化单元主题,是单元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体,具备很高的教学开发价值,蕴含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强大能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加强整合,放大它的语用价值。一位教师在“日积月累”教学部分非常精彩,令人拍手叫好。
  1.提出问题。
  师:我们的祖先多么了不起,他们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思考。同学们再读读这些谚语,你们发现我们的祖先都是通过观察什么来获取了解自然的规律呢?
  生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这几句谚语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了解天气变化的。
  生2:“鸡宿迟,鸭叫欢,风雨不久到”,“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大雨必来到”,这两句谚语是通过观察动物的变化来了解自然规律的。
  2.整合其他谚语。
  云层如高塔,不久雨哗哗。
  青蛙叫,大雨到。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斗笠。
  3.创设情境,导读谚语。
  师:当朝霞布满天空,你正想出门探望生病在家的同学时,奶奶赶紧拦住你说记得带伞——
  生:云层如高塔,不久雨哗哗。
  师:当天空出现鱼鳞斑,老爷爷笑着对老伴说:“老伴啊,今天是个好天气啊!”俗话说——
  生: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师:当蜻蜓低飞,青蛙欢叫,赶路的人脚步匆匆,你不解地问:“你们为什么走得那么急呀?”赶路的人说——
  生:青蛙叫,大雨到。蜻蜓飞得低,出门带斗笠。
  4.激发思考不同地方不同的谚语。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山东)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龙江)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河南)清明起尘,黄土埋人。(内蒙古)
  提问:从这些都是反映清明时节气候特点的谚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因为各地的地理位置与天气情况不同,所以当地的谚语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山东与黑龙江关于清明的谚语,从中不难发现,这两个地方清明前后的天气以阴雨为主,而河南与内蒙古的反映出当地特有的天气情况。
  5.读写结合,内化语言。
  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规律呢?
  师:是呀,在农民伯伯眼中,这些自然现象成了指导他们劳作的“天气预报”,而在诗人与小朋友眼中,这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则成了揭开科学奥秘的钥匙。(出示《大自然的语言》,师范读)
  指导学生不拘泥于形式创作儿童诗,如“当……时候……”“小雨沙沙……大雨哗哗……”,等等。
  这样的谚语积累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言语的“软积累”。这样的练笔,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更重要的是,通过练笔的形式丰厚了学生的言语素养,在积淀言语的同时,也激发了言语的动力,最大限度地放大了语用。
  四、延伸拓展,关注生活
  延伸拓展,展示自主学习语文的成果,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生活中的语文。
  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的教学,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出示:“日积月累”——我会填
  明亮的( )绚丽多彩的( )
  茂密的( )川流不息的( )
  繁华的( )风光秀丽的( )
  1.出示词语(去掉“的”字),自由读,指名读,正音。
  2.出示囊括上述词语的情境图——美丽的小城镇。
  一次拓展:用上述词语形容图画,如明亮的窗户等。
  二次拓展:“明亮的”还可以形容什么?
  三次拓展:除了用书上的词语,还可以看到什么,用以上的格式来说:( ) 的( ) 。
  3.独立完成书上练习,同桌互检,教师巡检。
  4.用这个句式说话:这儿有的。
  5.小小导游(说一段话):这是一座的_____,这儿有
  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
  6.开放性写话练习。
  (1)描写课堂上出示的插图,或自己找的图画,或曾经去过的地方。
  (2)尽可能多地用上书上的词语,还可以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语。
  (3)可以用小导游解说的形式,也可以自由发挥。
  这样的课堂结构打破了教材与生活的界限,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再由课外回归到课内,由课堂延伸到生活,再由生活回归到课堂,大大开放了学习的空间。
  五、拓宽途径,增强实践
  语文学习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是“语文园地”教学的灵魂所在,而“宽带网”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时空。
  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宽带网”,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1.启发谈话,指导自学:自读“宽带网”上的内容,想一想两段文字各讲了什么。
  2.根据“宽带网“的内容开展知识竞赛。
  必答题: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我国有多少个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我国有多少个省、自治区?
  ……
  抢答题:你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服饰特点吗?
  我国有哪些民族?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请说出我国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
  ……
  风险题:限时从地图上找出四处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自己所在的省。
  3.展示图片,交流收获:教师展示,学生交流。(少数民族的服装图片、装饰图片、有显著特点的生活用品图片等)
  4.拓展练习,开阔视野:了解中国民族的情况,搜集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
  实践的途径一旦拓宽,新的刺激给学生新的感受、新的动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样一种实践,不仅是学生文化的积淀,还是学生能力的提升。
  六、引导发现,自主创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创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语文园地”中的“趣味语文”,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语文。引导学生发现“趣味语文”的趣味性,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好学、乐学的氛围之中。
  如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中的“趣味语文”——趣味广告,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搜集趣味广告,重点关注电视、广播、报纸、街道上的广告,网络广告也可以。
  2.交流理解,感受有趣之处在哪里。如《交通告示》幽默风趣,富有人情味。
  3.交流各自了解或搜集到的趣味广告。
  4.自创广告语,师生共同评议。
  在读一读、编一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尝到了轻轻松松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真切地获得了学习语文所带来的成功经验。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文本具有潜在价值;阅读之时,文本的价值得到开发;阅读之后,文本留给学生核心价值。学生在不同阅读阶段的阅读状态,影响着文本给予学生语文价值的大小。笔者以为,学生在不同阅读阶段的阅读状态可以概括为从“读薄”到“读厚”,到“再读薄”的过程。  一、读薄:从相遇、相识到拥抱灵魂  学生阅读一篇文本,就像认识一个有交往价值的陌生人。首先是相遇文本,浅层面触摸语言,大致了解文本内容;在反复
新课程提出,要拓宽学科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教学活动成果与本学科教学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在整合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也指出,生活本身是综合的,没有纯粹的语文生活、数学生活、艺术生活,也没有纯粹的品德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设计,主要是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文化、科学教育等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感受到完整的生活,在具体的生
三年级是学生开始学习写作的起始年级,很多学生在尚未起步之前,就已经从多种渠道耳闻习作艰难,心理上产生了惧怕之心。那么,如何在作文的起始年级,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使学生将这一需要内化为自身的需求呢?  一、巧用日记,呼唤尽情表达  三年级的小学生天真烂漫,情感丰富,乐于表达。很多学生在平时说话时有条有理,头头是道。这正是他们渴求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反映,也是进行写作兴趣激发的最佳时机。针对这一现状,我
现在为大多数中国哲学家、美学家所接受的是李泽厚先生所主张的“自然的人化”。美是只有在主观实践与客观现实交互作用的意义上才可实现的主客观的统一。  李泽厚先生的《美学三书》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都认为:自由的形式就是美的形式。就内容而言,美是现实以自由形式对实践的肯定;就形式而言,美是现实肯定实践的自由形式。所以美是自由的形式。  什么是自由?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有这样一段话:任性和偏见就是个
教学理念  “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实在在写作文”。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倡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教学目标    1.把握年段习作的特点,简化习作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关注参加“劳动实践基地”活动的见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在习作交流与指导中,渗透习作方法(选材独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养成学生良好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活的讲堂,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看到“死”的课堂。这里的“死”,基本含义有二:一是学生外部行为、课堂气氛的“死”,即学生无法与老师或同伴进行积极的有意义的交往与应对,无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二是学生内部心理、思维活动的“死”,这是外部“死”的根源所在——面对教师的提问或启发,他们无法进行积极的读书与思考。本文通过一位新教师执教的《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片段的评析,谈谈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言的“积累”已经越来越引起语文老师的重视,不少小学生能熟练地背出许多成语、名言名句,甚至能背出不少名篇佳作。然而,当他们操纵语言这个工具——需要说一段话、写一篇文童时,却勉为其难,词不达意。分析学生个体语言形成的心理过程,就会发现,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是“运用”的两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有关研究证明
【关键词】活动,探究,语文实践,戏剧教学  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内容是戏剧,文本主要有《屈原(节选)》《天下第一楼(节选)》《枣儿》等。教材将这个单元定为“活动·探究”,并设计任务一“阅读与思考”,任务二“准备与排练”,任务三“演出与评议”,这种创新的单元设计,启发教育者应当重视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去探究、体会,提高学科素养,形成关键能力。  “阅读与思考”这个任务,
汉字是学生写作和阅读的基石,是实现学生独立阅读的前提。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在小学低年级尽快实现一定数量的汉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读写问题,进而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大部分的汉字,包括大部分的简化字,都还是隐含“六书”原理的。不仅表现在汉字与音、义发生直接联系,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如物质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居住文化……对这些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也有人将小说分为以写人物为主和以叙述故事为主两种形式。统编教材中的古今中外的小说(或小说节选)可分为中国古典小说、中国现代小说与外国小说。由于外国小说经由文字翻译而成为中国语言的小说,所以若除去外国现代主义各流派对于小说写作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传统的外国小说与中国现代小说可视为一大类,本文暂且称之为传统小说,即本文主要讨论的小说类型。  法国叙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