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教材中蕴含的情感,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思考教学中如何更巧妙地结合语言文字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语言文字;情感;态度;价值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字字句句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是三维目标中的重中之重。结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笔者认为,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切入点,在学文的同时升华情感,以此成为指引孩子前进的“指路灯”以及打开孩子心扉的“金钥匙”,教师便可充分利用语言文字进行情感教育,在孩子的心里播撒下一颗颗阳光自信、善良勇敢的种子,培养出一个个文质彬彬、才情双修的有“情”人。
一、大爱无疆,爱我祖国壮美河山
很多人把祖国放在心上,揣在怀里,踏遍万里。行走在祖国母亲的“纹路脉络”上,人们为她高歌,将她欢唱,把她的美好托风儿告诉大家,让所有人都知道我爱你——祖国母亲!即使离开她,可无论人们走到哪,仍牵挂着她,心系于她。所以,当你用语言文字把祖国母亲歌颂,人们无不能看见她的美好。
在《黄山奇石》一文中,一块块巨石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想必是胸有成“石”才能字字浮形,把祖国大好河山展现在学生眼前,其爱国之情可见一斑。字字蕴情,文浅而情深……执教者授课时如若能带领孩子徜徉在语言文字创设的时空,定能走进作者心中那汪深沉的爱之潭,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二、大爱有域,爱彼家乡生养之恩
月是故乡明,情是近乡切。感受作者浓烈的爱乡之情,才能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意。教学《葡萄沟》一文时,笔者认为,只有充分领悟作者的热爱葡萄沟之情,并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感悟这份热爱源自乡土之情,学生才能明白葡萄沟在作者眼中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代表家乡。现如今有很多学生长在异乡,更有不少孩子生在异乡、长在异乡,对“故乡”没有“故情”,鲜少熟知。针对此现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去了解、认识自己的家乡,学生才会更有情感动力。
三、大爱万物,爱及天地花草鸟兽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第3课《拍手歌》以轻松有趣的拍手歌形式告诉我们动物世界的新奇,并直截了当点明“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笔者遂将此作为增强学生关爱和保护动物意识的情感教育契机,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你学了这首儿歌后知道了什么?
生1:小动物们很可爱。
生2:我们要保护动物。
生3:我们不能捕杀动物。
师: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动物呢?
生1:因为动物也有生命,而且有的动物很弱小。
生2:因为人和动物是朋友。
师:是啊!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所以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爱护它们、保护它们。
在轻松的对话中,学生就明白了,对待动物就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友好、关爱,互相保护。
四、小爱个别,爱家人、爱朋友、爱自己
近似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境界,大爱则爱国、爱民、爱万物,小爱即爱他、爱你、爱自己。我们既要有博爱之胸怀,也要记得爱努力生活的自己、不求回报的家人和风雨共济的朋友。
1.母爱似海,投以感恩
你是否还记得,那艘含泪叠起的满载爱和悲哀的梦中小白船儿?你是否还记得,那苇跪地而书执于母亲之手的荻草秆?你是否还记得,那刀刻于肉如刻于心的“精忠报国”四个字?你是否还记得,那只早出晚归口口相喂的小乌鸦?孩子如同天地间平凡的一缕缥烟,却都因为拥有一位不平凡的母亲而折射出熠熠的光辉。
教学《妈妈睡了》一文末尾,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妈妈是个怎样的妈妈,从而将孩子们带入无尽的追思、感怀中,记忆中妈妈早出晚归、操持家务、陪同学习、照顾起居的点滴片段浮上心头,孩子们说着说着眼眶红了,声音哽咽了,我知道,教育入心了。在此基础上,我布置孩子回家“将爱表达给父母长辈”或者“为家人洗脚/梳头”等实践活动,将爱和感恩传递给家人。
2.友谊之舟,风雨同行
感受完《纸船和风筝》中小熊和小松鼠的淳淳友谊后,我让孩子们把目光转向身边的小伙伴,畅谈与小伙伴之间的友情小故事,孩子们在述说中冰释了前嫌、解开了心结、化开了矛盾,友谊的小船再次同帆共进。
3.爱护自己,宽容感怀
一封充斥消极、否定的寄给远在国外的爸爸的信,只会给爸爸邮去担忧和难过,而一封满满乐观、幸福的信件将递送给爸爸安心和开怀。教师在教学《一封信》时要注重点拨提醒孩子们学会在困苦中寻找乐趣,凡事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因为,心里住着阳光,看见的世界就是灿烂的。爱自己,就要常常给自己一些正能量,让芸芸众生中的自己首先善待自己。
教师在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觀渗透教育之后,往往能在孩子的心湖投入一颗石子,激起粼粼微波,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碰撞孩子的心怀,受触动后的孩子都会有改变,或是心态上的,或是行动上的,或是心动且行动的。
参考文献:
雷东梅.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J].新课程(小学),2016(2):255.
关键词:语言文字;情感;态度;价值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字字句句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是三维目标中的重中之重。结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笔者认为,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切入点,在学文的同时升华情感,以此成为指引孩子前进的“指路灯”以及打开孩子心扉的“金钥匙”,教师便可充分利用语言文字进行情感教育,在孩子的心里播撒下一颗颗阳光自信、善良勇敢的种子,培养出一个个文质彬彬、才情双修的有“情”人。
一、大爱无疆,爱我祖国壮美河山
很多人把祖国放在心上,揣在怀里,踏遍万里。行走在祖国母亲的“纹路脉络”上,人们为她高歌,将她欢唱,把她的美好托风儿告诉大家,让所有人都知道我爱你——祖国母亲!即使离开她,可无论人们走到哪,仍牵挂着她,心系于她。所以,当你用语言文字把祖国母亲歌颂,人们无不能看见她的美好。
在《黄山奇石》一文中,一块块巨石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想必是胸有成“石”才能字字浮形,把祖国大好河山展现在学生眼前,其爱国之情可见一斑。字字蕴情,文浅而情深……执教者授课时如若能带领孩子徜徉在语言文字创设的时空,定能走进作者心中那汪深沉的爱之潭,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二、大爱有域,爱彼家乡生养之恩
月是故乡明,情是近乡切。感受作者浓烈的爱乡之情,才能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意。教学《葡萄沟》一文时,笔者认为,只有充分领悟作者的热爱葡萄沟之情,并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感悟这份热爱源自乡土之情,学生才能明白葡萄沟在作者眼中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代表家乡。现如今有很多学生长在异乡,更有不少孩子生在异乡、长在异乡,对“故乡”没有“故情”,鲜少熟知。针对此现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去了解、认识自己的家乡,学生才会更有情感动力。
三、大爱万物,爱及天地花草鸟兽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第3课《拍手歌》以轻松有趣的拍手歌形式告诉我们动物世界的新奇,并直截了当点明“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笔者遂将此作为增强学生关爱和保护动物意识的情感教育契机,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你学了这首儿歌后知道了什么?
生1:小动物们很可爱。
生2:我们要保护动物。
生3:我们不能捕杀动物。
师: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动物呢?
生1:因为动物也有生命,而且有的动物很弱小。
生2:因为人和动物是朋友。
师:是啊!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所以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爱护它们、保护它们。
在轻松的对话中,学生就明白了,对待动物就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友好、关爱,互相保护。
四、小爱个别,爱家人、爱朋友、爱自己
近似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境界,大爱则爱国、爱民、爱万物,小爱即爱他、爱你、爱自己。我们既要有博爱之胸怀,也要记得爱努力生活的自己、不求回报的家人和风雨共济的朋友。
1.母爱似海,投以感恩
你是否还记得,那艘含泪叠起的满载爱和悲哀的梦中小白船儿?你是否还记得,那苇跪地而书执于母亲之手的荻草秆?你是否还记得,那刀刻于肉如刻于心的“精忠报国”四个字?你是否还记得,那只早出晚归口口相喂的小乌鸦?孩子如同天地间平凡的一缕缥烟,却都因为拥有一位不平凡的母亲而折射出熠熠的光辉。
教学《妈妈睡了》一文末尾,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妈妈是个怎样的妈妈,从而将孩子们带入无尽的追思、感怀中,记忆中妈妈早出晚归、操持家务、陪同学习、照顾起居的点滴片段浮上心头,孩子们说着说着眼眶红了,声音哽咽了,我知道,教育入心了。在此基础上,我布置孩子回家“将爱表达给父母长辈”或者“为家人洗脚/梳头”等实践活动,将爱和感恩传递给家人。
2.友谊之舟,风雨同行
感受完《纸船和风筝》中小熊和小松鼠的淳淳友谊后,我让孩子们把目光转向身边的小伙伴,畅谈与小伙伴之间的友情小故事,孩子们在述说中冰释了前嫌、解开了心结、化开了矛盾,友谊的小船再次同帆共进。
3.爱护自己,宽容感怀
一封充斥消极、否定的寄给远在国外的爸爸的信,只会给爸爸邮去担忧和难过,而一封满满乐观、幸福的信件将递送给爸爸安心和开怀。教师在教学《一封信》时要注重点拨提醒孩子们学会在困苦中寻找乐趣,凡事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因为,心里住着阳光,看见的世界就是灿烂的。爱自己,就要常常给自己一些正能量,让芸芸众生中的自己首先善待自己。
教师在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觀渗透教育之后,往往能在孩子的心湖投入一颗石子,激起粼粼微波,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碰撞孩子的心怀,受触动后的孩子都会有改变,或是心态上的,或是行动上的,或是心动且行动的。
参考文献:
雷东梅.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J].新课程(小学),2016(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