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教学与生活密切结合的策略探析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ughty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促进小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因此,课堂上改变单一的说教方式,让学生从实践中学,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创设情境生活化、明理教学生活化、知行教学生活化、课外拓展生活化等将小学品德课教学与生活密切结合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品德的教育教学是每一位任课老师必须担负起的重大责任,在传统的品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把学生品德的形成原因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密切结合。只有来自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发自内心道德情感。因此,教学生活化在品德课教学中的理解与实施,对提高教学实效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一、创设情境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课堂上能联系生活创设良好的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何创设呢?不妨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亲身体验中激发兴趣
  《道德与法治》这本教材绝大部分章节知识的引入都是以生活原型为基础的,但是在不同地区的学生生活环境有所差异。这时,如果能创设学生身边的、亲身经历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切身体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时,笔者在课前创设两个情境,第一个情境是让学生上来领取作业本,学生听到有作业本发放,都一窝蜂跑上前,场面混乱,浪费了大家的时间。接着引入第二个情境,教师交代学生有秩序地排队上来领取作业本。这一次,学生按座位一个接一个上去拿取自己的本子,现场秩序良好,没有大吵大嚷,节约了时间。通过这两个生活情境的对比,引出这节课的课题“大家排好队”,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大大提升。
  (二)困惑感悟中激发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这本书中,有非常多的案例选取的是学生平时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而又熟视无睹的情境。如果教师能把这些情境连贯起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给学生,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惑,在困惑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从而调动起学习兴趣。如《大家排好队》这一课中,有很多情境看似平常、普通,却是最能给人教育意义的。比如上厕所,学生经常会看到下课了,大家都在排队上厕所,但是有的学生却直接插队踢门而入。这时,教师可以引导教育学生,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并思考为什么不对。学生在小组内思考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得出这样的行为是不好的,是不安全的,不文明的结论。
  情境生活化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重视情境的作用,让学生向生活学习,在活动中促进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
  二、明理教学生活化
  辨别是与非,知道对与错,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辨别道德行为,是道德理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道德与社会》这本书中像这样能引导学生明理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如一年级上册课本中的第3课《这样做对吗》,第4课《这样安全吗》,第7课《这样做好吗》,第9课《这样玩好吗》,第10课《这样吃好吗》……这些辨析题的出现,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明白道理,辨别是与非。再如《大家排好队》这一课中,教师可先借助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排队,如图:
  
  
  
  
  
  
  学生看到课件后,纷纷踊跃举手发言,都想争当一名观察员,有的说火车站需要排队买票;有的说银行取钱存钱需要排队;有的说地铁站等候时需要排队上下车;有的说医院看病需要排队……学生通过“小小观察员”这个互动,从中明白排队无处不在,排队是文明的体现。此时,教师相机出示课文中明辨是非的相关题型。
  学生根据课文题型中的“辩一辩”“议一议”,在小组间探讨,教师借助全班交流的形式,将排队的重要性再次深化。教师将课堂联系到这些生活中真实而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不排队引发的安全隐患,让学生们明白“大家排好队”除了是文明的体现外,还是一种社会规则,是保障社会安定的文明规则。
  三、知行教学生活化
  在开展道德与社会教学时,教师要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特点的教学活动形式,做到知行合一,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比如,教学《别伤着自己》这一课时,有个环节是“受伤了怎么办”,教师不妨通过视频引导学生先观看男孩被小狗咬伤后,他是怎么处理伤口的,然后再让学生观看被热水烫伤后,还有被玻璃等割伤后消毒并贴上创可贴的场景,启发学生学会处理一些小伤痛。小学低年级学生掌握适当的急救小知识,有利于他们实现自我保护。同时,引导学生明白受到伤害后要及时告知家长或老师,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安全。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自我救护意识。品德课堂注重的就是知识生活化,让学生走进生活,将生活透过课堂来感悟知识。如在教学《大家排好队》这一课的时候,更是将生活渗透到课堂,课堂与生活融为一体。教师在指导学生讨论“哪里还需要排队”后引出“排队规则”。
  排队规则:
  1. 人多不拥挤,自觉来排队;
  2. 先来的排前面,后到的排 后面;
  3. 排队有间距,不能靠得太近;
  4. 如遇急事情,商量行不行。
  借助这个“排队规则”,教师再将课堂联系到课外日常生活中。如下图:
  教师利用上图引导学生讨论,上车的时候为何先来的人却要让给后到的老奶奶?喝水的时候为何先来的人要让给后面的小朋友?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有的说先来的人比较年轻,他们让给老奶奶是因为他们尊敬老人。有的说先来的年轻人发现小朋友比自己更口渴,他想让有需要的人先,于是就把喝水的机会让给了小朋友……是的,不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或是年幼的,我们都应该明白规则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在遵守排队规则的同时,也要符合国情,符合人性化,让传统美德得到更大的体现,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关爱,得到帮助。通过这样的引导,课堂生活化更趋于明显,知行生活化更趋于明朗,学生在懂得排隊规则的同时,更是明白了排队的人性化,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是永远流传的。
  四、课外拓展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的每一课课后都设置了课后探究活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忽略,或者是把它当成书面作业布置,或者是简单几句话一带而过。课后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全体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让学生通过参与从中体验真实情感,从而真正推动学生健康发展。教师要把课堂回归到生活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其中,让学生从中验证所学知识,深化认识。如何进行课外拓展呢?教师不妨借助家校合作的方式,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家长理解了,教育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我们排好队》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堂结尾处借助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观看放学时的排队、上下楼梯时的排队、游乐场所的排队等候、银行取钱时的排队……再把这些视频发给家长观看,通过家校合力,让家长带学生去实践,去真实地感受参与社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再如教学“上学路上”一课时,笔者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去调查一下上学路上都有哪些安全隐患,找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想一想如何解决?在第二节课让学生交流的时候,笔者发现学生非常认真观察。有的说路上骑摩托车的开太快了,见到红绿灯都没有停下;有的说是小汽车没有按线路走,总是七拐八拐,交通堵塞严重;也有的说是行人不看车直接通过马路,很不安全……通过参与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这就是课外拓展生活化带来的效果。
  道德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古人也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教师将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掌握道德与社会相关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感受到道德理念内化于心,逐渐形成自觉行为的重要性,为成为一名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林龙.论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心理特点依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7).
  [2]薛勇.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
  [3]韦辉梁.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与实效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1).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第一学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与写字能力的关键时期。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特点,低年级写字教学与多媒体有效融合,能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增强低年级学生写字的兴趣,端正写字的姿势,帮助教师突破写字教学的重难点,搭建直观、高效的寫字评价平台。  关键词:低年级;写字教学;多媒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摘要:问题的提出,是学习个体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过程,它反映的是学习个体思维的深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课堂教学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创设良好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让学生大胆提问;建立合理评价机制,使学生乐于提问;传授问题提出的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数学课堂是一个问题生成与知
摘 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导图可以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把知识清晰有序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表象图。特别是在小学高年段数学的复习课中,思维导图是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梳理和构建知识,促进学生的概念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课  一、思维导图的研究背景  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的课型之
摘 要:文章通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文献研究及实践参考等方法,综合分析实施体育教育策略的重要性。为了改变小学教师对体育运动和学生体育活动的态度,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加快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小学体育领域可采取的创新措施,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互动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分析在体育课堂上创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共同推进我国教育体系完善
摘 要: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我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关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状况也是对于优秀文化传播的关注,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萌芽阶段,促进小学生对语文古诗词的学习能够让我国的古典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承,然而学生在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中还存在较多的問题和困难。基于此,文章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策略和研究为题,首先简要叙述了当前学生在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
摘要:《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指出,从2016年9月1日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强化生活中的法律观念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环节安排活动型体验来引导学生重新进入自己的生活并进行观察、体验、反思
摘要:“无爱不足以为师,非严不足以成器。”在教学工作中,作为学生引路人的教师,应做到用温暖的爱滋润学生心田,用公正的爱激励学生成长,用无声的爱给予学生警醒,用严格的爱鞭策学生进步,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才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师爱;教育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笔者当了20多年的班主任,深深地体会到:好老师除了
摘要:在语文课堂中,往往是教师与优秀的学生互动,大部分学生,一方面没有参与的意识,另一方面没有浓厚的兴趣。为了改变这个局面,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激趣活动。文章主要通过分析课前激趣的作用,介绍课前激趣的内容,并提出一定的实施策略,以及在进行激趣活动时要注意的问题,从而让更多的教师对课前激趣活动有所了解,并且通过激趣活动真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
摘要:民间美术是一种民间传承的文化现象。现代学校教育既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同时要适应本土文化发展的需要,文化教育的多元化也是艺术教育的使命所在。我们对沙湾的民间文化进行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学习,认为把独特的沙湾飘色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和渗透在美术课堂中,能更好地亲近和传承民间文化,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沙湾飘色;审美情趣;文化素养  一、关于沙灣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
摘 要:微课具有容量小、时长短、学习时间灵活等特点,受到师生的青睐。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微课可以解决学生绘本购买力不足、绘本版本繁多且难以挑选、学生课后不能有效继续学习绘本的问题。文章除了探究根据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环节及针对专题如何开发与应用微课外,还提出了绘本微课开发中存在的“从‘教’的角度设计微课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绘本;微课;开发;应用  一、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