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2800487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敢问到爱问再到善问的过程。教师只有主动地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才能促进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1]。
  一、明确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发展数学思维,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解疑,最终达到对事物认识的深化从而创新。所以说,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是成就事业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得出更为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所具有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教师转变角色,依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精心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不是代替教师的提问,教师的提问应起到加深探索、画龙点睛的作用[2]。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培养提问意识
  学生的提问能力其实是一种心理素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语言技能的综合能力。小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敢提问,害怕提问不好被老师、同学讥笑,或是不知从何而问,久而久之,在课堂上不乐于、不敢于提问。怎样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呢?课堂教学中,创设师生间平等、轻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要“蹲下来看孩子”,从他们的视角看问题,积极地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式的关系。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賴的。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有些同学的问题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教师也应该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认为都懂了,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尝试解答[3]。
  三、教给方法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问
  学生只有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更深层次的理解问题的实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或是提的问题过于简单、机械,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和厌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知道“问什么”、“怎么问”,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学会提问。从课题切入,培养提问能力,课题一般都是学生学习的中心,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的重点。学生抓住课题提问的过程,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如教学“认识角”一课时,结合新课的导入板书出课题后,面带微笑亲切地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看到课题想知道什么呀?学生思考片刻后说:“角是什么样的?”、“角有名称吗?”、“角有大小吗?”、“角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实物的角、抽象出角、做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高,理解和掌握了学习内容,也培养了他们提问的能力。
  四、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
  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教学中,教师选择学生身边的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时,联系本校准备召开的一二九长跑作为素材,让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课堂上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每个运动员跑两圈要跑多少米?”、“女生共跑多少米?”、“男女生共跑多少米?”……对于本课重点,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出解题方法;对于用已有知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口头解答,使学生感到“问题”就存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必须的,拉进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4]。
  五、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求知欲望,而且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参与。通过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亲自动手操作,亲身去体验、感知,从中发现新知识,学起来兴趣更大,更加积极主动、善于动脑,对学习新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不满足课本中的方法,而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的现象,这正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也是训练数学思维的大好时机。因此,对学生课堂上的质疑应当加以鼓励、引导,促使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找到新方法。使提出问题的同学有一种成就感,也鼓励其他学生敢于创新,思维不被书本所局限。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积极主动地探索,真正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5]。
  总之,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会促进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拓展思维,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性探究[J].才智,2014,(6).
  [2] 陆敏茜.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8):48.
  [3] 赵法清.培养问题意识启发学生思维——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和途径[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1,(7):27.
  [4] 叶玲.敢问乐问善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4):19.
  [5] 肖淑华.漫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5,(34):121.
其他文献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1]“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多次,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
摘要:初中是人生当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语文作为初中时期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其特殊的科目性质。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體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对提升学生初中语文综合能力大有帮助。本文以初中语文为研究对象,主要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策略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方法策略  新课程改革理念认为要在课堂
摘要:儿童只有掌握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实现与人合理交流。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要求幼儿教师充分利用教学经验与教学技能,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保证幼儿在快乐中學习语言。幼儿教师还需深入研究幼儿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点,积极引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语言能力;学前时期;心理特点;教学方法  只有掌握牢固的语言能力才能发展各个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有促进作用。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掌生对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决定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利用有效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培养;提问  初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有促进作用。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掌生对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决定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主动提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什么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素养,重点阐述了素养和知识的区别,并说明了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和目的。接着针对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以环环相扣的方式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六个具体内涵,包括数学运算、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空间(维度)观念。最后列举了三个高中数学学习的实例来论证核心素养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抽象思维  一、认识核心素养  1、素养不同于具体知识。数学素
我国古典诗歌有着悠久的传统,而人文情怀是优秀古典诗歌长卷中不变的本质。其中的山水诗歌因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在古典诗歌中绽放着夺目的光彩,本文将以山水诗歌为例,从三个
摘要:举一反三实质是一种善于变通,能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是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一种思维品质。我们在研究中可以就如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思维能力多做研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这个目标在一到两年的课堂实践中是可以实现的。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思维能力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交流,谈的不到或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小学数学;举一反三;培养  在数学教学
摘要: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学生培养;良好习惯;体育锻炼  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
摘要:高中历史一门人文性质很强的学科,包含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内容,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而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本文主要探究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在新课程
摘要:良好注意力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人的人生的良好开端,养成良好的专注力是一个人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条件与基础,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在适宜的时间段内,聚精会神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幼儿园的教育培养与家庭同步教育,这样,孩子的视觉注意、听觉注意、动作注意、混合型注意才会得到逐步推进。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孩子专注力训练计划,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理能力、公共场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