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也给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一名新课程实验教师,笔者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了一年多的实验教学,从中感悟很深,愿与同仁共探之。
一、把握特点,用好、用活教材
新世纪教材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内容,设计画面,创设情境。如用生活中有趣的图示、画面、语句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如《数学》第四册中“比一比”教学活动,则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了数学王国摆擂台比大小的活动,并让学生以小裁判的身份来参与整个活动过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获取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新课程倡导课程共建,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笔者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二、五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与其他数学教师共同商讨、共同探索。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状况,及时调整、补充教材,并在规定的教学课时里进行有机整合。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挖掘身边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教活书”。
二、课堂教学注入新理念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待,充分发挥情感效应,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合作、融洽的师生关系。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笔者常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对话:这道题你打算怎样算呢?愿意与老师交流吗?再试一试好吗?如果你回答时,声音响亮些,老师会听得更明白!同时,笔者常常走下讲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倾听学生意见,互相交流;当学生有困难时,给予学生关怀、鼓励、点拨,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小组合作交流时,大家围绕一个主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在小组内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方法,并且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他人的想法,这样的学习不但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而且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注意分工明确,并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及合作方法。一是学会倾听,二是学会质疑,三是学会组织。
三、改革评价、激励学习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大胆探索、尝试新的评价,在评价中注意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
(一)过程评价
课堂开放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要结合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参与进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在评价别人和被别人评价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好奇心,且被激励着不断探究新知。
同时还引导学生将平时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以语言描述或奖红花的形式记录到“成长记录本”中,半学期交流一次,以资鼓励。这样的“成长记录本”为学生自己的成长烙下了深深的烙印。
(二)终端评价
1.学生自评:“我能行”。教师设置一些具体的评价项目,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我评价,不断完善以提高自己。
2.教师评价学生:“老师心目中的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客观地对学生进行品格、学习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评价,在肯定的同时指出学生努力的方向。
3.家长评价学生:“家长心中的孩子”。家长根据学生在校内外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有更好的沟通,促使各方关系和谐健康发展。
四、教学反思
在一年多的实验教学中,笔者深感新世纪教材课时内容偏多,新知的整合与练习跨度较大,单元知识之间联系不太连贯,以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有“蜻蜓点水”的味道,知识点的落实难到位。另外,从实验学生调查统计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由老人带养,学前教育参差不齐,入学年龄偏小,成班率较高,以致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调控课堂秩序不那么容易。虽然课堂很“热闹”,学生很“高兴”,但教师很“疲惫”,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教法,进行开放式教学,甚至可以不讲究课堂纪律,这个尺度如何界定,这种开放是否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是否会久而久之而演变成一种自由散漫的性格,这是家长和教师所关心的。
一、把握特点,用好、用活教材
新世纪教材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内容,设计画面,创设情境。如用生活中有趣的图示、画面、语句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如《数学》第四册中“比一比”教学活动,则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了数学王国摆擂台比大小的活动,并让学生以小裁判的身份来参与整个活动过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获取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新课程倡导课程共建,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笔者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二、五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与其他数学教师共同商讨、共同探索。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状况,及时调整、补充教材,并在规定的教学课时里进行有机整合。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挖掘身边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教活书”。
二、课堂教学注入新理念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待,充分发挥情感效应,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合作、融洽的师生关系。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笔者常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对话:这道题你打算怎样算呢?愿意与老师交流吗?再试一试好吗?如果你回答时,声音响亮些,老师会听得更明白!同时,笔者常常走下讲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倾听学生意见,互相交流;当学生有困难时,给予学生关怀、鼓励、点拨,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小组合作交流时,大家围绕一个主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在小组内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方法,并且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他人的想法,这样的学习不但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而且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注意分工明确,并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及合作方法。一是学会倾听,二是学会质疑,三是学会组织。
三、改革评价、激励学习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大胆探索、尝试新的评价,在评价中注意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
(一)过程评价
课堂开放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要结合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参与进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在评价别人和被别人评价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好奇心,且被激励着不断探究新知。
同时还引导学生将平时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以语言描述或奖红花的形式记录到“成长记录本”中,半学期交流一次,以资鼓励。这样的“成长记录本”为学生自己的成长烙下了深深的烙印。
(二)终端评价
1.学生自评:“我能行”。教师设置一些具体的评价项目,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我评价,不断完善以提高自己。
2.教师评价学生:“老师心目中的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客观地对学生进行品格、学习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评价,在肯定的同时指出学生努力的方向。
3.家长评价学生:“家长心中的孩子”。家长根据学生在校内外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有更好的沟通,促使各方关系和谐健康发展。
四、教学反思
在一年多的实验教学中,笔者深感新世纪教材课时内容偏多,新知的整合与练习跨度较大,单元知识之间联系不太连贯,以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有“蜻蜓点水”的味道,知识点的落实难到位。另外,从实验学生调查统计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由老人带养,学前教育参差不齐,入学年龄偏小,成班率较高,以致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调控课堂秩序不那么容易。虽然课堂很“热闹”,学生很“高兴”,但教师很“疲惫”,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教法,进行开放式教学,甚至可以不讲究课堂纪律,这个尺度如何界定,这种开放是否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是否会久而久之而演变成一种自由散漫的性格,这是家长和教师所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