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小学语文的语言文字训练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ou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培养一种习惯。这两方面联系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由此可见,知识是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获得的,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掌握运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遵循这一原则。笔者以《一张珍贵的照片》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确定语言文字训练的重点
  新课程所选用的语文教材不但有各自的语言特点,它还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教师在确定语言文字训练重点时,既要明确教材本身的语言特点,又要考虑教材在课文中所担负的听说读写任务。《一张珍贵的照片》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文章主要通过对周总理外貌、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展示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为此,笔者把语言文字的训练重点放在表现周总理关心人民的几处描写上:1.小桂花初见总理时,作者对总理的外貌描写;2.周总理与小桂花亲切交谈时的几处细节描写,如“弯腰”“爽朗”“偎依”等;3.周总理在小桂花家和乡亲们谈话的描写。以上几处既是本文的写作特色,又表现了总理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工作作风,但却是学生写作中的薄弱环节。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了,那么对他们的写作是有益的。
  二、掌握语文在文章中的表现力
  教师常常说学生在一、二年级语文成绩如何如何好,每一课学那么多的字词,听写、默写准确率都很高,可是到了中高年级,他们写作时反而没词用了,语文成绩急骤下降。这是什么原因?笔者认为这种现状是教师的教学停留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肤浅认识而导致的,如在教学中,只重视查字典、搬词意、抄词语之类的教学活动,而没有注重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现力。在教学中应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在文中的表现力呢?《一张珍贵的照片》一文中“爽朗”一词看来很平常,按常规教师可让学生查查字典后再照字典解释一番,问题似乎就可以解决了。可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什么情感等,学生是难以体会的,当然就更谈不上在写作中运用了。在处理这个词时,笔者先让学生查字典了解词的字面意思,然后让他们学着“爽朗地笑”,从笑声中理解什么样的笑是开朗的、直爽的。最后又让他们结合上下文举出自己平时所积累的关于“笑”的词加以比较,使他们既理解了这个词对表现周总理平易近人作风的作用,又从中区别了“笑”的种种不同含义。这样,如果学生今后在表达中遇到类似的情景,一定会想到这个词,并会用上它,为运用夯实了基础。再如文中对周总理外貌描写的这一段文字,确实很有特色,仅一个排比句就把总理的外貌特点表现出来了。在教学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一幅周总理的画像,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描写,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像。如此一来,学生对这些语言把周总理慈祥关切的外貌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的特点顿时心领神会。
  在课文中还有些句子很含蓄,很有特点,而学生又较难理解,笔者把它们作为理解的难点、重点予以引导。如“不要紧,都是自家人,你们不说我也知道,现在是困难时期”这句话,含蓄地体现了周总理实事求是的作风,笔者启发学生结合上下文想想总理知道什么。学生结合前文说:“知道乡亲们吃不饱。”笔者继而问:“总理既然知道,为什么又要乡亲们说呢?他希望乡亲们说什么呢?”此时学生恍然悟出这句话体现了周总理希望乡亲说真话的实事求是的作风。通过这样的语言训练,学生不但掌握了语言的表现力,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运用文章语言特点于自己的表达中
  在教学中,教师光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现力还不够,还应重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阅读这篇课文后,笔者让学生总结出这篇文章通过刻画人物外表来表现人物精神的语言特点。随即设计了一道练习:运用课文的语言特点给课文补充周总理离开观音桥的结尾,要求一要运用准确的词句刻画小桂花或小桂花爹的外表,二要表现乡亲们对周总理离开的不舍。由于学生对课文的语言理解到位,作业普遍完成得较好。请看一份学生的作业:总理要走了,他返身紧紧握着桂花爹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这时桂花爹已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克制不住的泪水簌簌地从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淌了下来。小桂花蹭蹭地跑了过来,她仰起那充满稚气的小脸说:“周爷爷,您还会来吗?”周总理动情了,他轻轻抚摸着小桂花那头细软略黄的头发,很久,很久……他抬起头望着乡亲们说:“会来的,等你们的日子过好啦,我一定会来的!”周总理上车了,他从车窗探出头,向乡亲们频频挥手。车开动了,扬起一股尘埃远去了。可人们都舍不得离去,他们踮起脚,手搭“凉棚”望着远方,仿佛心里在默念:总理呵!您放心,我们一定加劲生产,战胜困难,用实际行动报答您对我们的关怀。
  从这份作业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已基本掌握了抓住人物特点描写的方法。因此,只要教师能把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上,学生的读写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陈毅希望学校)
  责任编辑:徐纯军
其他文献
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涉及教师和学生双方的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教师是学生的楷模,要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印象越好,他就越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也就越能受到学生的喜欢,自然连同他所教的这门课程也就喜欢上了。  一、知生、爱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  笔者几乎每年都担任初三的英语教学工作,每当接
期刊
我们常常说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的海洋中,我们非常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并把生活的信息贯穿于知识的学习之中,让每一个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身边的数学,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快乐。“数学日记”是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真实反映,我常常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并细细地品味他们的数学日记,从而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数学世界。现结合几篇学生交给我的数学日记,谈
期刊
图画书的教学在我国几乎是一片空白,我最佩服那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是,我仔细研读了他们的图画书教学案例,并进行了图画书亲子阅读和课堂教学的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看图画。“图画文学是一种特定的儿童读物形式,其表现的主体以图画为主,其画面有着很强的表述性。”(《儿童文学教程》方卫平主编)每个孩子都是读图的天才。他们会发挥想象,将一页页断开的图画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们的任务是把图画书中的重
期刊
由于学校的教师年龄结构严重老龄化,笔者被安排在毕业班教学已经八个年头。管理毕业班就像是打一场场攻坚战,既要有“胆略”还得有耐心,特别是班主任这项工作,更是需要班级日常管理的整体规划和因人而异的学生管理微方案。2012年,笔者又接手一个毕业班,学生总体成绩还算比较理想,这让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可也有那么几个“网虫”使人担心。  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这是孩子们日思夜想的节日。可作为六年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给中国的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 新课程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与管理理念,加快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众所周知,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是教育教学最基本的环节,是教师学习交流的重要形式。一般地,集体教研活动开展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与低。在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如何探讨课程改革的实施
期刊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尤其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班级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创建和谐班集体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低年级班级文化建设有着与中高年级不同之处,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气质、作风,而小学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因此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物质文化是班级建设的基础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
期刊
构思的根本目的在于让文章有一个好的布局,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因此,要求习作者动笔之前必须集中精力,面对作文题目反复思考,对文章进行缜密的计划安排,做到胸有成竹。  文章构思的总体要求是:文章的结构应严谨、自然、完整,有层次感;行文的思路要清晰、流畅,紧扣主线;表现形式要恰当、合理,与内容统一、和谐相称;在此基础上内容要力求新颖,整篇文章以显示出一定的特色为佳。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常见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创设思维情境  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热爱学习,渴望探索。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要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爱玩、
期刊
一、课前激发学生自主预习  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查阅与阅读相关的资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现在许多家庭已拥有电脑,学生可以上网查寻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情况、时代背景等与作品相关的内容。这样就训练了学生在主动求知中扫除理解课文障碍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拓宽了学生课外学习的渠道。  在教《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课前我让学生查阅有关威尼斯的资料。上课开
期刊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数学本身所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都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平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一、巧用学生身边的实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社会生活纷呈复杂、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