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户背后的故事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bot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瓜秧上结金瓜
  5月16日一大早, 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瓜农滕恩荣就来到了他家的苦瓜大棚里,忙着将成熟的苦瓜采摘下来运往市场,这时候其他地方的苦瓜还在生长期,至少还有十几天才能上市,五塘镇的苦瓜又抢了先机。滕恩荣说:“今年我家的几亩地全都用于种植新品种苦瓜了。”
  五塘镇,位于南宁市东北部,距市中心28公里。据有关资料记载,自明代苦瓜从印度传入中国以来,五塘人就开始种植苦瓜。但是过去受技术所限,五塘苦瓜种植规模小,经济效益低,田间地头的苦瓜只满足于自己饭桌需要。改变是从五塘镇村民滕瑞朋开始的,他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吃螃蟹”时的情景。
  “那是2000年前后,有个科技公司的技术人员来我们这儿推广他们的新技术,我得空儿去听了下他们的讲座。一看他们摆出的图片,那苦瓜长的,比我们地里的瓜长一倍,也壮实很多。”滕瑞朋回家后就长了心眼,不单到城里书店找相关种植的书,还到已经采用这种新技术的村庄实地“考察”。“真是不看不知道啊,原来种菜还有这么多讲究,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授粉,什么时候打药……都有它特定的时间。”
  滕瑞朋按照书上的说明尝试着种苦瓜,播种、出苗、授粉,看着“试验田”里的瓜秧们迅速成长,滕瑞朋乐得合不拢嘴,他家的苦瓜不仅长势喜人,成熟也相对早,很快就吸引了周围十里八村的村民前来参观取经。尝到知识甜头的滕瑞朋,翻过年就将家里的承包地都种了苦瓜,当年的收益是种植水稻的10倍。
  一传十,十传百,如今的五塘镇不但着重在改良品种和无公害化生产等科学种田上做文章,还从国内外引进了市场上畅销的苦瓜新品种,同时在科技种植上狠下功夫。目前该镇种植苦瓜普遍采用了营养土配制、种子高温消毒、育苗保温箱、小孔棚育苗、插竹竿技术、人工授粉、天(地)双膜覆盖、高温闷棚以及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苦瓜套袋防病虫害等先进实用技术。如今的五塘镇已经成了南宁有名的“苦瓜之乡”。苦瓜虽苦,却是五塘镇村民眼里当之无愧的“金瓜”。
  生产壮大了,村民对知识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全村仅有的几本科学种植的书籍,翻得卷了边还被村民当宝贝收着。农家书屋的建设,解决了五塘人学科技、用科技的难题。书屋管理员滕荫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村里专门腾出采光最好、空间最大的一套房屋做书屋。”几千册书籍,被分门别类摆放在各个书架上。今年已经70高龄的滕国轩是书屋每日必来的常客之一。每天下午送小孙子上学后,老人就到书屋看书,“我喜欢看古典小说、历史方面的书籍,在这里都能找到。”吹着风扇喝着茶,翻阅着喜欢的书籍,老人在闲淡惬意中度过下午时光。
  学用结合 科技致富
  桂东南,有一种享誉中外的水果沙田柚,作为玉林市容县无公害沙田柚生产基地之一,千秋村是远近闻名的后起之秀。从传统低收益的种植、养殖村落,形成 “猪—沼—果—灯—鱼”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种养模式,千秋村的变化,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饶华龙1984年嫁到千秋村的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除了几间泥砖房,还有屋前屋后的几棵沙田柚,就什么都没有了,家里的经济来源全靠丈夫外出做木工。
  不单饶华龙家,贫穷,几乎是当时千秋村每户村民的状况。
  1990年春,不甘现状的饶华龙,在自家山头种了100多株荔枝、龙眼,其后的几年,她所有精力都花在山头这些树苗上。眼看树苗一天天长大, 1999年冬的一场严重霜冻,将满山果树全部冻死,饶华龙的致富梦就这样被打碎了。不甘失败的饶华龙清除了山坡上的死树,全部种上适合本地气候的沙田柚……几年过去了,在她的辛勤劳作下,沙田柚获得收成,但是由于不掌握技术,果子的产量、质量都不过关,鲜有客商问津。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饶华龙心冷意灰,但静下心来反思,她意识到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很好地掌握相关种植技术造成的。她开始认真钻研有关科学种植管理沙田柚的书籍,村里举办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她更是一场不落,与此同时她还虚心向老果农、农技人员悉心请教,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种植中去。
  翻过年,她家的沙田柚就获得可喜收成。
  尝到科技致富甜头的饶华龙不忘引导村民共同致富。千秋村农家书屋建立后,她充分利用“农家书屋”这个平台,开办“农家课堂”种养知识培训班,通过农民培训农民、先富带动后富,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千秋村科学管理沙田柚的水平不断提高,在上级农业部门的帮扶和指导下,千秋村按照“猪+沼+果+灯+鱼”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对种养结构进行大调整。猪粪经沼气发酵后追施沙田柚树,在柚园和稻田全部装上诱虫灯、诱捕器、黄板纸,被灯光诱杀的害虫直接掉到鱼池里喂鱼。生态立体种养在千秋村结出丰硕果实,由于全部追施沼肥和其他农家肥,不用化肥和农药,千秋村沙田柚每年都被各地的客商高价抢购。
  “农家课堂”成了提高村民科技素质、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的有效方式,目前千秋村535户、90%以上实施了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年人均收入数万元。
  番茄种植有学问
  如果让贵港市港南区湛江镇农民梁锦余选择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样东西,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农业书籍。几年前,由于缺乏科学种植知识,盲目跟随市场,结果是种什么赔什么。2011年,几乎在孤注一掷中他用仅剩的积蓄又跟风种了番茄,因为不懂科学种植和管理,他的番茄生意再次赔本。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没想到村里新建的农家书屋让他“柳暗花明”。
  说起前几年走的弯路,梁锦余连连摇头。“辣椒、荷兰豆……市场上价贵的菜我都种过,可是每次不是结果少就是连片死苗,本都保不住。2011年,听说种番茄赚钱,而且技术简单,我就将自己承包的2亩地都种了番茄。”虽然是第一次大面积种番茄,梁锦余当时却比较乐观:“番茄是常见蔬菜,应该没有那么多技术要求。”刚开始番茄苗在地里长得可欢了,一场春雨过后,番茄株又高又壮。梁锦余心里乐开了花,但是很快他就慌了神,“番茄株只长秆不挂果,即使少数枝有果,不是稀稀疏疏,就是果小如楝树籽。”番茄产量极低不说,而且形状大多扭头瘪脑。最终既赔了人工,又亏了本。
  无望中,村里农家书屋请来的科技专家帮他找到问题所在,“专家往我家番茄地里一站,就指出问题:基肥施得太多,没有及时打‘懒’枝、摘‘顶心’,这就使得番茄只往高处长,没后劲结果。”专家从农家书屋找来了种植番茄的读物——《特色番茄、彩色甜椒新品种及栽培技术》给他,指导他学习知识、科学种植。拿到书,梁锦余开始认真学习,他一口气读完了番茄种植部分。
  几乎是“一书惊醒梦中人”。通过阅读,梁锦余掌握了种植番茄的方法。2012年,他在自家2亩地里再次种上番茄。依照书本介绍的技术,他切实抓好了“整地、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收获时节,他种的番茄果实饱满,色泽好,大受市场欢迎,当年净收入约两万多元。
  现在,农家书屋成了梁锦余最爱去的地方,对科学种植的书籍他是常读常新。“不怕你笑话,下一步我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课题’:番茄多枝挂果技术。既然书上说能种,那就一定能种成功。不信?你等着看吧,我的番茄收益会越来越好。”梁锦余咧着嘴笑道。
其他文献
大学生,这个词在父辈那一代人的眼中是有出息的表现,那时候谁家里要是出个大学生一定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消息很快就会传遍整个村子。而今,二三十年过去了,一般人再说起这个词,已经没有了过去的那种荣光,一是因为现在大学生人数较多,不再物以稀为贵,二是因为很多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在大城市辛苦打拼,并未像父老乡亲殷切期盼的那样衣锦还乡。  更值得关注的是,恢复高考已有30多年,这几十年来农村生源大学生的比例却在逐
期刊
春节期间,农家书屋也迎来“客流高峰”。为方便读者、提升图书利用率,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农家书屋都使出“妙招”,希望农民们在农家书屋过个丰富多彩的新年。  数字书屋惠农家  今年春节,安徽省肥西县桃花镇在外打工的青年人回乡后,发现可以在家使用一个有趣的数字阅读产品。通过它,能看高清影视剧、电子书,可以听有声书、戏曲,能玩益智游戏。这就是由皖新传媒推出的数字书屋。  据了解,皖新数字书屋是一款能够提供数
期刊
为及时准确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成长发展状况,掌握他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迫切需求,为有效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成课题组,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支持,开展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日前,全国妇联在北京发布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我国0
期刊
到午餐的时候了,你们在吃什么呢?不管是什么饭,都请吃热乎的,天冷,热量的补充很必要。  昨晚,我做了一个回家的梦。梦到我们的家园有泥土的墙,墙上有砖窟窿,和天窗对应,门楼支撑着像一顶帽子,爸爸说:通气,要通气。紫气东来……  我们的大门大院大户人家,如今只有您们两人面对面坐着,吃午饭。这么多年来儿女不在身边,您们也已经习惯了,替我和哥哥多吃一点吧,您们的安康就是我们的富足!  妈妈,您明显地见老了
期刊
习总书记提出“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在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我国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和经济运行的新特点。那么,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精准发力?如何积极抢抓新机遇,努力实现新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从新特征、新动力、新思维、新抉择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新常态的“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的“常”,意味着相对
期刊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  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让余秀华火了,并且,火得一发不可收拾,朋友圈、微博话题、报纸、网站、杂志、电视台……没有不被这个农村女诗人刷屏的地方,在这个被信息裹挟的时代,想屏蔽这些,都难,想不知道余秀华是谁,更难。  “脑瘫”“农村”“妇女”“诗人”
期刊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是经济后发展地区,多民族聚居,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为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增添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知难而进,历时6年,终于提前实现了村村有书屋的目标。  《农家书屋》: 请您介绍一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于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家书屋建设自2007年正式启动,目前已经建成农家书屋15138家。这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期刊
书屋丰富农家生活  南宁市刘圩村村民刘保宁打从记事起就跟着父亲习字、画画,今年45岁的刘保宁不仅练得一手好字,而且在绘画、雕刻方面也颇有造诣,南宁市不少亭台楼阁的门柱上都留有他的“墨宝”。在乡亲们眼里,他更是远近闻名的“文化人”,逢年过节或者娶媳妇嫁闺女的时候,村民们都喜欢向他讨一副对子贴在门前,与此同时,慕名前来拜师的村民也是络绎不绝。  在与村民的长期接触中,刘保宁强烈感受到乡亲们对文化生活的
期刊
在尼泊尔奇特旺国家公园内,居住着塔鲁族居民,保持着传统的农耕生活状态。  塔鲁族的房屋多为二层楼,屋顶盖着茅草,传统屋舍的墙壁使用浑水和晒干的牛粪搅拌成泥状的建材涂抹在细竹或五节芒的梗上,据说不但冬暖夏凉,其独特的气味还能防虫。  早期,塔鲁族人常进入丛林割取牧草或狩猎,自从设立国家公园以后,塔鲁族只能在规定期间割草。在奇特旺国家公园,有时可见背着一大捆牧草或树叶的塔鲁族人涉水而过。塔鲁族村庄有很
期刊
编前语: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于2014年12月成立了“光华研究院”,通过整合社会智力资源,打造公益性的民间智库,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智力服务。本刊是光华研究院的服务平台,开设“光华论坛”是光华研究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和服务手段。  从本期开始,“光华论坛”开辟“县委书记谈时政”。这期所选的文章,源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结业论文。两位县委书记通过在党校系统的理论培训和课程教育,结合工作经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