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改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课改的推进需要班级管理改革作为支撑,课改深处是“班改”。笔者结合多年班级管理工作的经验,从原因、意义和做法三个方面提出班级管理改革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班改 课改 中学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14-02
近年来,我国进行课程改革。课改不单只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需要“班改”的配合,需要教师改变班级管理的方式,让学生参与管理,学会自我管理,建立好的班风和学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為什么要进行“班改”
1.“班改”是课改的需要。为什么课改进行多年,仍然很难深入到学生的心灵层面?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缺少对人性的关注。课改的核心是以生为本,“班改”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就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现代教育需要新的班级管理方式。当下,很多中学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对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的管理专制,笔者在班级管理中也曾对学生说过:“我们班的班规有两条:第一条,班主任说了算;第二条,如果有不算的时候,请看第一条。”像这种强调学生的服从和统一管理会在短时间内发挥较好的管理效果,所以很多教师热衷于这种管理方法。不过,随着学生的民主自由意识不断增强,这种靠粗暴地进行斥责和说服来防堵学生消极因素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用于新时代的班级管理。这样的方式不符合人的个性发展,也不符合自由、平等的现代教育精神。
3.依法治校需要“班改”。 2014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把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此举意味着法制思想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对于学校管理来说,实施依法治校将是一种必然,而学校要实现依法治校有赖于班级管理功能的发挥,在班级管理中将师生置于一种自由、平等、民主的氛围之中,共同确定管理制度,各尽其责,师生的行为得到规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校。
二、“班改”的意义
课改,改到深处是“班改”。随着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问题的关注,近期媒体的相关报道让我们看到在学生身上发生了那么多的教育悲剧,引发了人们对教育问题的激烈讨论和思考。我国已经实施素质教育多年,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素质教育并未真正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和家长甚至老师最关心的还是学生的分数,学生成了做题机器,理想信仰缺失,诚信道德下滑,学习目的变得功利和浮躁。中学阶段是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发展的关键时期,过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不少学生厌学、弃学、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教育悲剧。长此以往,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无法达到人格完善、智能优秀、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目标。“班改”的提出可以让我们思考如何构建更科学更合理的班级管理模式,真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三、如何进行“班改”
1.建设班级网站,全员参与班级管理。笔者曾在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和家长群体中进行调查和访谈,发现中学阶段主要参与班级管理的是班主任和学生,任课老师和学生家长较少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任课老师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缺乏对班级内其他事务的参与;家长基本上是在孩子犯错误时才向班主任了解学生和班级管理的情况。随着互联网和电脑、手机的普及,建设班级网站可以很好地实现全员参与。教师可以在班级主页上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任课教师和家长也可以参与进来,共同对班级进行管理,以网络为媒介的班级交流、讨论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具有隐蔽性,学生、家长与老师消除了面对面的压力,他们的意见也容易被他人关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就高,这样就形成了全员参与班级管理的模式。
2.引导学生自由与责任相结合。自由和责任是相对的,师生双方在自由平等的教育环境下心甘情愿接受约束,履行职责。笔者曾经把“这里是爱的园地,我们有铁的纪律”作为班训,在这里我们创造团结、民主、自由、友爱的班级氛围,同时我们也要遵守我们全员参与共同制定出来的制度。这样对学生来讲,一方面可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提高综合素质;对班主任来讲也可以摆脱繁杂的班级事务,抽出时间进行自我提升充电,提高理论修养。只有师生一起为班级负起责任,“班改”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构建班级内部建设性人际关系。前面所述的很多教育悲剧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如果一个学生在班级中能够感受到温暖并传递温暖,能够时刻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并展示自我价值的时候,我想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所以“班改”,需要构建班级内部的建设性人际关系,关键在于营造正能量的班级氛围。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省级德育示范学校,在这里我们实行学生德育“三线”目标,即“低线:不给他人添麻烦;中线:能为他人提供帮助;高线:成为他人羡慕的人。”我们大力倡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理念可以渗透到班级管理中来,把“我为别人带去正能量”作为班级文化的核心。让学生自发每天着力发现班级中的正能量,让每天的正能量传递出去,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创造正能量的行动中来,构建温暖幸福的班级文化,达到“班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桂兰. 浅谈学生自主管理[J]. 科学教育,2012(9):25-26
[2]苏萍.以人为本与学生班级文化建设[J]. 教育探究,2006,(2)
【关键词】班改 课改 中学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14-02
近年来,我国进行课程改革。课改不单只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需要“班改”的配合,需要教师改变班级管理的方式,让学生参与管理,学会自我管理,建立好的班风和学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為什么要进行“班改”
1.“班改”是课改的需要。为什么课改进行多年,仍然很难深入到学生的心灵层面?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缺少对人性的关注。课改的核心是以生为本,“班改”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就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现代教育需要新的班级管理方式。当下,很多中学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对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的管理专制,笔者在班级管理中也曾对学生说过:“我们班的班规有两条:第一条,班主任说了算;第二条,如果有不算的时候,请看第一条。”像这种强调学生的服从和统一管理会在短时间内发挥较好的管理效果,所以很多教师热衷于这种管理方法。不过,随着学生的民主自由意识不断增强,这种靠粗暴地进行斥责和说服来防堵学生消极因素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用于新时代的班级管理。这样的方式不符合人的个性发展,也不符合自由、平等的现代教育精神。
3.依法治校需要“班改”。 2014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把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此举意味着法制思想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对于学校管理来说,实施依法治校将是一种必然,而学校要实现依法治校有赖于班级管理功能的发挥,在班级管理中将师生置于一种自由、平等、民主的氛围之中,共同确定管理制度,各尽其责,师生的行为得到规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校。
二、“班改”的意义
课改,改到深处是“班改”。随着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问题的关注,近期媒体的相关报道让我们看到在学生身上发生了那么多的教育悲剧,引发了人们对教育问题的激烈讨论和思考。我国已经实施素质教育多年,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素质教育并未真正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和家长甚至老师最关心的还是学生的分数,学生成了做题机器,理想信仰缺失,诚信道德下滑,学习目的变得功利和浮躁。中学阶段是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发展的关键时期,过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不少学生厌学、弃学、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教育悲剧。长此以往,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无法达到人格完善、智能优秀、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目标。“班改”的提出可以让我们思考如何构建更科学更合理的班级管理模式,真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三、如何进行“班改”
1.建设班级网站,全员参与班级管理。笔者曾在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和家长群体中进行调查和访谈,发现中学阶段主要参与班级管理的是班主任和学生,任课老师和学生家长较少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任课老师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缺乏对班级内其他事务的参与;家长基本上是在孩子犯错误时才向班主任了解学生和班级管理的情况。随着互联网和电脑、手机的普及,建设班级网站可以很好地实现全员参与。教师可以在班级主页上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任课教师和家长也可以参与进来,共同对班级进行管理,以网络为媒介的班级交流、讨论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具有隐蔽性,学生、家长与老师消除了面对面的压力,他们的意见也容易被他人关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就高,这样就形成了全员参与班级管理的模式。
2.引导学生自由与责任相结合。自由和责任是相对的,师生双方在自由平等的教育环境下心甘情愿接受约束,履行职责。笔者曾经把“这里是爱的园地,我们有铁的纪律”作为班训,在这里我们创造团结、民主、自由、友爱的班级氛围,同时我们也要遵守我们全员参与共同制定出来的制度。这样对学生来讲,一方面可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提高综合素质;对班主任来讲也可以摆脱繁杂的班级事务,抽出时间进行自我提升充电,提高理论修养。只有师生一起为班级负起责任,“班改”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构建班级内部建设性人际关系。前面所述的很多教育悲剧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如果一个学生在班级中能够感受到温暖并传递温暖,能够时刻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并展示自我价值的时候,我想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所以“班改”,需要构建班级内部的建设性人际关系,关键在于营造正能量的班级氛围。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省级德育示范学校,在这里我们实行学生德育“三线”目标,即“低线:不给他人添麻烦;中线:能为他人提供帮助;高线:成为他人羡慕的人。”我们大力倡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理念可以渗透到班级管理中来,把“我为别人带去正能量”作为班级文化的核心。让学生自发每天着力发现班级中的正能量,让每天的正能量传递出去,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创造正能量的行动中来,构建温暖幸福的班级文化,达到“班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桂兰. 浅谈学生自主管理[J]. 科学教育,2012(9):25-26
[2]苏萍.以人为本与学生班级文化建设[J]. 教育探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