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社会医疗保险异地结算问题及措施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_j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受到复杂的利益关系、较低的统筹水平以及分散的制度等方面因素影响,当前异地结算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研究异地结算当中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异地结算的思路与对策,希望为实现社会医疗保险异地结算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 异地结算 措施
  近些年,我国人口数量与规模日益扩大,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强,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在2014年初已经高达2.45亿人,占据总人口比重的百分之十八,其中包含了1.64亿跨省流动人口,占据流动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流动人口增加的形势不断向前,这一现象的出现会使得异地就医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开展异地就医结算工作。
  一、异地结算当中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
  1.社会医保制度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的医保制度并非十分完善,其中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碎片化现象严重,导致异地的结算工作比较繁琐。第一,在结构上进行分析,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式的医疗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型的医疗保障制度以及城镇居民型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不同的地区采取不一样的制度,三个区域的医疗保障制度不管是从受惠对象还是筹资水平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但是,三个区域的医疗保障制度是独立运行的制度。第二,从管理模式上进行思考,当前的社会医疗保险通常是采取属地方式进行管理,很多的县级政府以及市级别的政府对此进行管理,由于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医疗水平存在差异性,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自己的一套医保制度以及制定适合当地的政策,因此,从全国来讲,医保制度以及政策都不相同,所以,这就导致异地结算没有统一的一个标准,在实际结算过程中十分困难。
  2.异地结算作用的辐射范围受到限制。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通常是采取市级以及县级的统筹兼顾,但是,目前的统筹层次并不高,根据专业人士的统计,我国医疗保险的相关统筹单位至少有两千个。这种统筹层次低的弊端无形中就导致在异地就医的人数被过分放大,进而导致医疗保险在管理方面的混乱以及分散的问题,异地结算想要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展开就十分困难。虽然我国的福建以及海南等多个省份已经建立了相关的异地结算制度,但是,我国的人口较多以及流动性强,不仅如此,各个区域人员流动的范围极大,这就导致异地结算制度难以发挥有效作用,难以切实保障大范围的人员可以实现异地的就医账单结算。
  3.资金垫付压力过大。现阶段,异地结算包括三种模式:一是异地医疗机构代办;二是异地医保机构代办;三是省级联网结算,在具体操作方面以上三种模式各有不同,但是三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需要异地医保机构与异地医疗机构先垫付参保人的补偿费用,而后与参保地的医保机构进行定期的结算,但是各个统筹区会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量入为出,略有结余的原则进行医保基金的筹集,计划之外的资金垫付过多的话,不仅会增加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資金流动压力,还会给统筹地区的偿付能力造成影响,为此,部分医疗机构与地区会采取回避方式拒接诊异地参保人,导致参保人异地就医面临困难,造成对参保人利益的损害,影响着异地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完善异地结算的有效措施
  1.减少医保政策差异。我国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医保政策不同,实行城乡二元分立的医保体系,在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这一体系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然而,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日益向前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在全新的发展形式下采用传统的条块分割的医疗保险管理模式,不仅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还会拉大城乡地区间间的医保政策差异性,加大医疗保险管理难度与成本,导致由于身份地区的不同参保人所享受的医疗保险待遇也有所不同,造成社会的不平衡。为此,应重视城乡医保制度的统筹发展,减少由二元分立引起的制度差异,缩短各个统筹区在医疗保险政策方面的差异,降低碎片化医保制度所异地结算所带来的阻力,通过缩小各个地区的封顶线、起伏线、分担比例等,特别是要缩小三大目录间的差距,从而缩短医疗保险政策监督的差距,以免不同地区间的医疗保险政策对接难度大,且传递性较差。为异地结算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保障。
  2.提升统筹层次。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与域内所能够容纳疾病风险单位数量成为正相关,前者的层次越来越低,后者的数量也就越大,按照大数法则理论,疾病风险发生率的稳定性与风险分摊效果成正相关,前者的稳定性越好,后者的分摊效果更好,但是要想提高统筹层次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情况来看,在短时期范围内无法提升全国统筹水平。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数量与规模庞大,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差异性显著的国家,根据我国的国情可考虑将现阶段的社会医疗保险由县市级统筹提升至省级统筹,从而可实现对异地结算对接的简化,转变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碎片化问题,避免由过于分散的保险管理带来阻力,降低异地结算难度与工作量,进而将来异地结算工作范围扩大。
  3.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在不同的地区进行账单的结算工作相对比较繁琐,不但需要处理其中的大量数据,而且其中存在跨区域以及跨机构的弊端,主要是由于不同区的结算需要进行信息之间的交换,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在全国建立一个信息系统十分必要,是目前的当务之急。通过国家性的网络数据交换平台,就可以在平台上互相传递以及共享资源、信息等,第一,应当对医保卡的功能以及用途范围进行拓展,换句话就是,在国家范围内统一发行一种模式的社会保障卡。其中,不但需要强化医保卡账户本人的自身证明以及账户的管理功能,而且需要对医保卡的电子病历功能进行必要的完善和改进。提升医保卡的功能,促使医保卡更方便携带以及档案功能更加完善。第二,应当在考虑各方面利益诉求的前提之下,对于技术以及信息标准进行规范,切实医保信息系统和医院的系统可以实现对接,提升信息的可传递性。此外,需要提升信息平台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信息量增大,信息共享量也随之增大,其中的共享导致风险增大,因此,需要切实保障平台安全以及避免信息泄露。
  4.设立异地结算专项基金。异地结算模式在推行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问题,而资金垫付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快建立起全国性质的异地结算专项基金,组织成立专门机构对其进行统一的运营与监管,突破资金使用存在的区域限制,在提升医保基金互助共济能力同时,提高调剂使用效率。此外,管理机构通过分析疾病风险发生概率、费用率以及各个统筹区域内部的人口流动规模,依照适度偏紧张的这一原则预先提取一部分的医保资金。此外,当参保人、医疗机构以及就诊地的医保机构完成即时结算之后,异地就医人员医疗费用补偿专项基金应给予适当的补偿,防止出现医疗机构与就诊地长期进行资金垫付的问题,充分的调动医疗机构主动接诊异地就医人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针对于就诊人员比较稳定的医疗机构与地区,应转变以往按照项目付费的方式,而应采用总额预付等类型的预付方式,这一方式的应用不仅可实现对医疗费用的控制,还可以有效的减少事后医疗费用核算,并可以将异地结算周期缩短,从而推进异地结算的可持续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推进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之中,异地结算的实施属于重要内容,这一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参保人的报销压力与维护好参保人的权益,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医疗保险管理水平与运行效率,这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以实现社会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实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先平,刘雅,傅强辉.社会医疗保险异地结算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15,02:25-27.
  [2]滕玉龙,李文元.浅析区域性医院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0:24.
  [3]于晨.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异地结算的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6,28:41-42.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我国企业融资现状作为主要背景,以企业融资理论作为开端,通过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机结合的方式,对我国企业现有融资结构的不足和影响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对如何保证融资结构合理性加以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企业融资理论 我国企业 融资结构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企业经营过程所涵盖的内容已经不仅为产品生产,而是逐渐向资本保值和在增值方面进行转化
期刊
摘 要:“一带一路”即指“十三五”时期我国提出的未来一个时期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布局海外的步伐将持续加快,构建与之相配套的国际税收征管新体系势在必行。通过对接国际税收征管新体系和国家“一帶一路”战略,维护我国“走出去”企业的海外税收权益,保障我国的第三次对外开放格局真正进入实质阶段。  关键词:一带一路
期刊
摘 要:互联网P2P信贷模式的产生与发展,对国家信用金融建设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本篇文章主要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P2P借贷模式的优势入手,对这一模式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相关的应对措施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P2P市场 借贷分析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之间的融合,让互联网金融P2P信贷模式成为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代表性因素。由于这一信贷模式对传统金融机构贷款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管理理念也在变化,旧有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形式难以满足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全新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特点以及实施程序等的介绍,对目前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给出优化内部审计的建议。  关键词:风险导向 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是传统内审工
期刊
摘 要:为了研究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能力以及转移支付对河北省财力均等化的影响,采用了财政自给系数、以及变异系数的研究方法。把河北省内十一个地级市作为样本进行研究,研究得出,从财政转移支付对河北省财力均等化效果来看,河北省整体情况良好,北部地区效果不太明显,南部地区效果显著。  关键词:变异系数 转移支付 均等化  一、河北省转移支付制度格局  首先,从全国来看,河北省2014年财政收入全国排名十一。经
期刊
摘 要: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保险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促进了保险行业的发展。但是,我国的保险行业仍然还存在很多問题,营销手段、地域限制是目前我国保险行业最大的两个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保险行业的现状,同时阐述了少数地区县域保险的现状,最后总结了少数民族地区保险行业开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保险 县域保险 少数民族 发展措施  一、我国保险行业的现状  近几年
期刊
摘 要:农村商业银行是通过改制农村信用合作社,并在此基础上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内部审计作为农村商业银行内控的重要组成,对农村商业银行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特点以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趋势、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改进其发展现状的策略,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提高内部审计水平,促进其发展壮大、完善并稳定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制造业企业大规模涌现,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然而,企业会计核算尚未做到与时俱进,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制造业为例,首先谈谈会计核算的重要作用,然后分析制造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难点,最后提出会计核算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制造业 会计核算 优化策略  一、制造业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作用  会计核算是基于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采
期刊
摘 要: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其中会计监督是对企业或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进行监督的手段,会计监督对制约企业或单位违法行为起着直接有效的作用。而会计人员作为会计监督的执行者,在参与经营管理的同时,还应当保证企业或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制定新的政策,2014年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的主体、职责及监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我们所接触的会计知识都是从资产开始,然而资产的减值对一个企业的资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避免企业通过虚增资产而虚增利润,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向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国家宏观管理机构提供更加可信、质量更高的会计信息。当前由于我国的会计人员数量较多,但素质不均,要让他们对同一资产作出准确的判断,有时也有些困难,当然,有些企业为了维护他自身的利益,会巧妙地利用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来为其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