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在人的生活中,音乐无时无刻不在,它可以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陈鹤琴先生说:“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从出生的一刻就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素质,如幼儿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歌曲,就会不自觉的就会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这就说明了他们也具备了学习音乐的能力,这些举动就是音乐的三大要素之一 ——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是音乐三大要素之一,我们应当不失时机的引导幼儿、培养幼儿感知节奏,感受节奏的韵律美,并能准确的反应、再现节奏,这对推进幼儿音乐感知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培养节奏感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时期。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呢?在不断的研究中,我们总结出几点做法,希望能与幼儿教育界的同行共同探讨。
一、带领幼儿发现节奏,激发幼儿寻找节奏的兴趣
1、大自然中到处充满了节奏,如风声、雨声、小动物的叫声……因为有了这些节奏,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生机。
我们带领幼儿来到大自然,让他们聆听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节奏,他们会不自觉的说出“沙—沙—”、“哗—哗—”、“喵—喵—”“汪汪汪汪”等,简单的节奏就在幼儿的不自觉中产生了。
2、生活中的节奏无处不在,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寻找,就可以从中提炼出来我们需要的教育因素。
我们要和幼儿站在同一个高度去发现生活中的节奏,当他们发现闹钟的“滴答”声,当他们发现汽车的“嘀—嘀—”的时候,我们也要表现出兴奋的样子,让他们感受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幼儿的发现会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为了满足他们的心理,也提高他们的兴致,我们将幼儿发现的这些节奏带进幼儿的生活,复制到幼儿的面前,如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会刻意将他们的发现带进去——雨“哗—哗—”的下着。当他们听到自己发现的节奏出现在活动中的时候,更会激发起他们自己寻找节奏的兴趣。
二、带领幼儿感受节奏
1、在文学中感受节奏
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语言发展也不是很完善,只能说一些简单的儿歌,而很多的儿歌,特别是五言古诗的韵律都是很美的,包含着很多的节奏,这个时候我们如果都幼儿加以适时的训练,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一只小鸭叫嘎嘎,想要游泳不敢下。”这样的节奏鲜明,意义明确的儿歌,不但会提高幼儿的节奏感,而且能够培养幼儿的很多良好的品质。
五言古诗的韵律很明显,如“众鸟—高飞尽—”,但是对于幼儿来讲很难理解,我们就让幼儿来感受节奏的变化,让他们体会其中的韵律,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起到深远的影响
2、在歌曲(音乐游戏或者律动)和乐曲中感受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乐曲节奏的快慢决定了乐曲的情绪。幼儿时期接触比较多的是歌曲,每一个星期,我们都会选择不同节奏的歌曲(音乐游戏或者律动)进行表演,如将《小兔子乖乖》(音乐故事)、《白胖鸭》(慢节奏的歌曲)、《春天在哪里》(快节奏的歌曲)、《洗手绢》(律动)放在一组,幼儿在听到慢节奏的音乐的时候,他们会很舒缓,听到快节奏的音乐的时候会很兴奋,在不自觉当中,培养了他们的感受节奏能力。
三、带领幼儿表现节奏
当幼儿发现和感受到了节奏的时候,他们会不自觉的想表现节奏,而他们表现节奏的方式很单一,只是拍拍手或者跺跺脚,我们要使幼儿的表现方式多样化,给他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自由的进行表现。
1、用身体(声势)来表现节奏
幼儿总是在用身体来表现节奏,这也是他们常用的表现节奏的方法,而他们的表现方式大多是拍手,跺脚,幼儿的潜力是无穷的,如果你说出一,他们在潜意识里会有二的概念,我们要学会发掘他们的潜力。在活动中,适时地启发幼儿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表现,教师只要给他们一个暗示,如舌打响,他们就能够创造出唇打响等,在你的启发中,幼儿会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2、用打击乐器来表现节奏
用打击乐器来表现节奏,是我们带领幼儿进入比较专业的训练的前奏曲,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我们首先让幼儿学会用打击乐器,然后将打击乐器带进音乐中,从幼儿的经验入手,给他们初步的信号——不同的节奏要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如,节奏慢的音乐我们可以用三角铁,节奏快的我们可以用响板等等,同时为了不限制他们的思维,要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由选择打击乐器表现节奏。
3、自制打击乐
生活中的废旧的、环保的、可持续利用的东西很多,我们可以将这些废旧物品加以改进,做成打击乐器。
在进行节日的彩瓶活动中,我们将自制的彩瓶中放进了豆粒,变成了节日的小乐器,合着音乐打起了节奏,幼儿很开心,也激发了他们打节奏的热情。从那以后,我们的表演区了多了很多自制的打击乐器,因为有了自己的作品,所以幼儿们很喜欢到那里活动活动。
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也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节奏感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一点一滴的积累,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善于发现,虽然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方法很多,但是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我们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从本班的幼儿特点出发探索出最适合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一、带领幼儿发现节奏,激发幼儿寻找节奏的兴趣
1、大自然中到处充满了节奏,如风声、雨声、小动物的叫声……因为有了这些节奏,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生机。
我们带领幼儿来到大自然,让他们聆听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节奏,他们会不自觉的说出“沙—沙—”、“哗—哗—”、“喵—喵—”“汪汪汪汪”等,简单的节奏就在幼儿的不自觉中产生了。
2、生活中的节奏无处不在,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寻找,就可以从中提炼出来我们需要的教育因素。
我们要和幼儿站在同一个高度去发现生活中的节奏,当他们发现闹钟的“滴答”声,当他们发现汽车的“嘀—嘀—”的时候,我们也要表现出兴奋的样子,让他们感受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幼儿的发现会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为了满足他们的心理,也提高他们的兴致,我们将幼儿发现的这些节奏带进幼儿的生活,复制到幼儿的面前,如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会刻意将他们的发现带进去——雨“哗—哗—”的下着。当他们听到自己发现的节奏出现在活动中的时候,更会激发起他们自己寻找节奏的兴趣。
二、带领幼儿感受节奏
1、在文学中感受节奏
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语言发展也不是很完善,只能说一些简单的儿歌,而很多的儿歌,特别是五言古诗的韵律都是很美的,包含着很多的节奏,这个时候我们如果都幼儿加以适时的训练,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一只小鸭叫嘎嘎,想要游泳不敢下。”这样的节奏鲜明,意义明确的儿歌,不但会提高幼儿的节奏感,而且能够培养幼儿的很多良好的品质。
五言古诗的韵律很明显,如“众鸟—高飞尽—”,但是对于幼儿来讲很难理解,我们就让幼儿来感受节奏的变化,让他们体会其中的韵律,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起到深远的影响
2、在歌曲(音乐游戏或者律动)和乐曲中感受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乐曲节奏的快慢决定了乐曲的情绪。幼儿时期接触比较多的是歌曲,每一个星期,我们都会选择不同节奏的歌曲(音乐游戏或者律动)进行表演,如将《小兔子乖乖》(音乐故事)、《白胖鸭》(慢节奏的歌曲)、《春天在哪里》(快节奏的歌曲)、《洗手绢》(律动)放在一组,幼儿在听到慢节奏的音乐的时候,他们会很舒缓,听到快节奏的音乐的时候会很兴奋,在不自觉当中,培养了他们的感受节奏能力。
三、带领幼儿表现节奏
当幼儿发现和感受到了节奏的时候,他们会不自觉的想表现节奏,而他们表现节奏的方式很单一,只是拍拍手或者跺跺脚,我们要使幼儿的表现方式多样化,给他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自由的进行表现。
1、用身体(声势)来表现节奏
幼儿总是在用身体来表现节奏,这也是他们常用的表现节奏的方法,而他们的表现方式大多是拍手,跺脚,幼儿的潜力是无穷的,如果你说出一,他们在潜意识里会有二的概念,我们要学会发掘他们的潜力。在活动中,适时地启发幼儿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表现,教师只要给他们一个暗示,如舌打响,他们就能够创造出唇打响等,在你的启发中,幼儿会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2、用打击乐器来表现节奏
用打击乐器来表现节奏,是我们带领幼儿进入比较专业的训练的前奏曲,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我们首先让幼儿学会用打击乐器,然后将打击乐器带进音乐中,从幼儿的经验入手,给他们初步的信号——不同的节奏要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如,节奏慢的音乐我们可以用三角铁,节奏快的我们可以用响板等等,同时为了不限制他们的思维,要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由选择打击乐器表现节奏。
3、自制打击乐
生活中的废旧的、环保的、可持续利用的东西很多,我们可以将这些废旧物品加以改进,做成打击乐器。
在进行节日的彩瓶活动中,我们将自制的彩瓶中放进了豆粒,变成了节日的小乐器,合着音乐打起了节奏,幼儿很开心,也激发了他们打节奏的热情。从那以后,我们的表演区了多了很多自制的打击乐器,因为有了自己的作品,所以幼儿们很喜欢到那里活动活动。
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也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节奏感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一点一滴的积累,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善于发现,虽然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方法很多,但是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我们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从本班的幼儿特点出发探索出最适合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