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欺欺人”的爱情也许更持久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enw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个人在一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你的另一半竟然有种种不堪,比如他上完厕所经常忘记冲水,到了家总是不换衣服直接躺床上,起初追你的时候特别大方,现在外出吃饭比以前计较价钱。
  不是他变了,是他渐渐暴露出真正的自己,而原本他也不过是个不完美的人,优点不少,但可能缺点更多。
  有人能接受另一半真实的模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有人确实容忍不了关系中的各种瑕疵,生活的非常痛苦矛盾。
  我有不少女性朋友都属于后者,热恋的粉红泡泡被戳破之后,他们发现自己的男友或是老公真的有太多不符合自己要求的地方,可是换人好像又不容易,难保下一个会更好。



  她们在关系内似乎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各种偏方良药依然不作数,她们处理这种情绪的唯一方式就是向周围的人诉苦,一边发泄一边需要获得安慰。
  如果你觉得跟女性朋友找不到共同爱好,那你可以试试吐槽自己的另一半,一定能拉近彼此的关系。
  我在各种聚会上都是忠实的听众,知道了不少情侣和夫妻之间的“秘密”。另一半不在场的时候,女人说起他们来真的不留情面,如果是几个女人在场,那就会演变成渣男友大比拼的实况现场。
  A悻悻地说,“我老公没一天下班按时回家的,家里的事儿都不管。”
  B似乎生怕自己输了,“你家那位还是好的,工作挺努力,你看我男朋友,不仅经常见不着人影,赚的还少。”
  C也不甘落后,“我们家那谁,赚的是够,但我俩都是各忙各的,他回家早是因为要打游戏,根本不过问我。”
  如果这场聚会里还有DEFG女,你几乎可以一次性集齐“渣男”的各种罪状,总之,想听到些励志温情的爱情故事,就只能去看玛丽苏小说了。
  有人劝我,不要结婚了,你看男人都是这样的,浑身都是毛病,你要忍一辈子的。
  如果倒退十年,我怕是也会被这番景象吓呆,立志做个不婚族,但是毕竟都是情爱路上走过几遭的人了,我早已没有对婚恋的完美幻想,真实人生的确如此不如你意,但是这就是婚姻的全部真相吗?
  那个被你口口声声指出一堆毛病的人,其实也有优点,只是大多数人习惯用放大镜去看待缺点,却在对方展示优点的时候视而不见。
  渐渐地,自己也就相信了片面的真相:另一半就是这样不可救药。
  让你们的关系变糟糕的部分原因的确是另一半的缺点,但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你也被这种缺点蒙蔽了双眼,对他产生了偏见和错误的认知。
  心理学里有个经典的概念,叫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实验,后来,他们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学生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
  但这只是罗森塔尔撒的一个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所有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罗森塔尔并不是什么预言家,也没有什么魔力,真正起作用的是教师受到的心理暗示,他们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会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赞许等行为方式,把这种期望和认可传递给学生。
  可以说,教师们也对这部分“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建立了一种有偏的、錯误的认知,但正是这种认知影响着他们更积极的态度和行动,这种影响给教师本身带来了良好的情绪体验,同时也让学生们变得更努力、更好的成长。
  罗森塔尔效应不是只会发生在教育场所,婚恋关系当中同样适用。你,就像是实验中的那个教师,而你的另一半就是名单以外的学生。
  当你认定另一半糟糕至极的时候,你自然不会用好脸色好态度对待他,而你的另一半应该比未成年的孩子更敏感,他们会察觉到会感知到,自然无法给你积极地反馈,又何谈付诸行动去改变。
  当你发愁为什么努力沟通依然未果的时候,你可能忽视了一件重要的事:要改变的不只是你的另一半,你也一样,而这种改变就应该从认知开始——重新看待对方。
  就像罗森塔尔做的实验一样,你要学会对自己“说谎”,暂时搁置那些你看不下去的缺点,去用放大镜看看对方身上的优点和魅力,去回想你们在一起拥有的美好时光。
  被你吐槽生活邋遢的他,或许心宽乐观;他经常加班加点,可能本就是积极上进的表现;家务做得少,但是你生病他还是会尽可能的把你照顾周全。
  有人说,谎言说了太多次,自己都会信以为真。我想这句话放在婚恋里也是合适的,当你愿意更积极更全面地认知对方,那这种对他的看法,也会渐渐变成真的。
  如果你愿意把另一半列为“最有发展前途者”,报以热忱和期望,给予鼓励和肯定,美好的改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当然,这种认知上的改变不简单,对自己“说谎”也并不容易。
  不如就从你最习惯的方式开始,至少在跟别人讲起你的另一半时,不再是念叨那些琐屑的槽点,换个方式,讲一讲他的好,你会发现这种方式是奏效的。
  以前找我做咨询的来访者身上也发生着这样的故事,虽然最初来咨询是想知道自己应不应该分手,但是随着咨询的推进,她开始慢慢意识到,原来她看待另一半的视角出现了问题——她总是习惯性地去牢记那些不快和不堪,对别人讲起他,几乎都是抱怨和不满。
  从最初她磕磕绊绊地回想另一半的优点,到逐渐在每次来咨询时都能主动去讲最近一周她的新发现,原来困扰她的问题自然而然得到了解决。
  因为她看待对方的方式不再消极,在她眼里,另一半的优点对冲了缺点,甚至优点盖过了缺点,他们并不缺少继续相爱的理由。
  而伴随着这种认知的转变,你对待他的态度也会有相应的调整,或许你的积极和认同,给了他信心和更宽容的环境,在这种激励之下,他也会有相应地改变。
  没有人是可以让人无可挑剔的,但这不妨碍我们仍然对另一半怀抱无可挑剔的看法。
  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如果想要更幸福,有时候你需要一点“自欺欺人”的幻想,把你的另一半定义为符合你期待的“理想形象”,即便理想和现实之间有差距,但这种差距会被你积极的心态和他的改变弥补。
  现在跟女朋友们聚会聊天,每当她们讲起男友或是老公的不好,我依然会倾听,但是听完都会问一句,“除了这些缺点,他应该也有优点,也有做的不错的地方吧?”
  我想,这个问题,是每个身处婚恋关系的人,都应该问一问自己的。或许,你会听到内心不一样的答案。
其他文献
古代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了现代虽然婚姻有了自主权,但依然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相亲来遇到另外一半,像是展品一样被拉出去巡回展览。  那么,相亲到底是在相什么呢?  相亲的开始不是见面,条件是第一关。很多人一提到相亲首先想到的是见面中的各种尴尬症蔓延,面对一个陌生人,说话不敢大声,语气不能太快,把自己扮演成另外一个样子。  人们大多诟病和吐槽的也都是见面后遇到的奇葩相亲对象,但实际上,相亲的开始可不
期刊
听老人们说,孩子开口第一声叫谁,就和谁有缘。自儿子出生后,我和妻子便满心期待地等这天到来。并打下赌说,儿子第一声叫谁,谁就一年不用拖地板。  儿子将近七个月时,正忙于改试卷的我,隐约听见儿子叫了声妈。原以为听错,就对他笑了笑,“好好玩儿子!”他似乎意识到什么,冲我清晰地叫道:“妈——妈”,声音那么清脆。“没错!儿子会叫妈妈了!”我兴奋地一跃而起,腾地将儿子从车里抱起,直奔洗衣间。  “妈妈——”当
期刊
在大多数人看来,爱情的对立面就是相亲。一旦踏上相亲这条路就意味着和爱情说再见,从此柴米油盐,和一个没有感情的人搭伙了却余生。  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相亲也可以是一种浪漫,是争取和相爱的人遇见的另一种方式。  在被母亲大人不屈不挠的骚扰七七四十九天之后,苏苏不得不向相亲这股恶势力低了头。如果再不屈服的话,她很怀疑自己会不会患上神经衰弱,然后被老板一铲炒了鱿鱼。  虽然苏苏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准
期刊
前阵子,青年作家蒋方舟那篇《我的相亲史》爆红,诙谐地吐槽了几个相亲男,其中包括某个青年书法家,这个人百度了蒋姑娘的照片,发微博称“如此之丑怎可做我女友”,还特地艾特了蒋姑娘。万能的网友们轻松挖出书法家的老底,纷纷在他微博下留言“围观奇葩”。  然后是金星的《中国式相亲》火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突出节目效果提高收视率,总之“相亲”这件事被扒得赤条条,配种式的所谓“合适”一面被痛斥,一面让大多数人对相
期刊
Q1:第一印象很重要,就是俗话说的“有感觉,心动或者来电”,但也有人认为第一印象具有欺骗性?要不要相信第一印象?  A心理学中有首因效应这个概念,就是说第一印象一旦建立,其后的信息组织、理解都会根据第一印象来完成。近因效应是指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一般说来,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而相亲过程中,首因效应更明显,在日后的交
期刊
林玲到北京认识的第一个人是李江,第一次见李江时,林玲觉得他就是个死人,那天本来是刘成要去接她的,但是公司不给请假,作为刘成的死党,接林玲的任务就落在了李江的身上。走出车站时,林玲就看见一个大大的纸牌上写着“林玲”,只是牌子并没有被举着,而是斜躺在地上,旁边还站着一个半死不活的年轻人,对,就是半死不活,林玲就是这样认为的,因为李江今天穿了件大号的黑色短袖,就那样垮垮地吊在身上,上边还印着一个大大的已
期刊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即很多年轻人都不喜欢传统的相亲来寻找伴侣,而是幻想着在某个美丽浪漫的日子里偶遇到人生中的另一半。难道相亲找来的爱情没有不期而遇的爱情更加真挚和可靠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差异呢?下面我简要分析一下。  爱情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指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高级情感。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是爱情的特征,我们经常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以及处于热
期刊
林玲意识到自己可能喜欢上李江了,虽然不可思议但是却切切实实地发生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见李江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她每天晚上约他出来散步,中午约他一起吃饭,虽然没有告诉李江,但是她觉得自己恋爱了,她觉得恋爱就是这种感觉,每天都很快乐,心中很甜蜜。  九月底的一天,李江打电话约了她和刘成一起吃饭,和平常没有两样,她如时赴约,只是这次他们吃饭的地点变得高档了一点,进去之后,刘成和李江已经到了,她坦然落座,
期刊
因为怀孕,朱媛媛推辞了《潜伏》剧组的邀请,放弃女主角,更错失了一次事业攀上又一个高峰的机会。朱媛媛曾经为此情绪低落,但在丈夫辛柏青的细心关怀下,朱媛媛找到了生活中属于她的“幸福密码”……  产后复出,朱媛媛极其坦然,又带着几分调侃地表示道:“如果当初因为没看上《潜伏》这部戏而放弃,说明作为演员,自己的判断水准有误;但因为怀孕放弃,从一个女人或是母亲的角度看,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的眼光很独到呢
期刊
以前提到扬州,我想起的是扬州画舫录,平顶山,瘦西湖景区,扬州炒饭和狮子头。扬州徐凝门大街是我很在乎的地方,我喜欢的何园就在这条街上,提起唐代诗人徐凝可能有人会有点恍惚,但他那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几乎是家喻户晓了。我自认为对扬州非常熟,可是当我们走进何园后面不远的叫丁家湾的巷子里时,才发现传说中的小盘谷园林原来就躲在这个深巷里面!“大隐隐于市”,扬州盐商真会玩啊。我曾从李斗的那本《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