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古诗鉴赏题的自我突破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ymm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很多高三学生对古诗鉴赏题很困惑,花费了很多时间,就是拿不到高分,更不用说满分。的确如此,从每年的高考平均分来看,考生成绩并不理想。以广东省为例,古诗鉴赏题满分是7分,可是,2012年全省古诗鉴赏平均分为2.61分。学生为什么困惑?那是因为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成效不明显,又没有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其实,学生的古诗鉴赏丢分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他们的古诗知识储备不够,二是没有真正读懂古诗,三是缺少规范答题的意识。下面就说一说如何做到古诗鉴赏题的自我突破。
   简单说来,古诗鉴赏题只需做到两点:一是读懂,二是会答。
   一、读懂包括三点:“读”“译”“悟”
   首先说“读”,“读”就是通过多读古诗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是古诗鉴赏很关键的一步。一些学生不愿意在多读诗上花时间,只喜欢做题,认为只有多做题才能提高古诗鉴赏的分数。尤其是教师讲了几种答题模式之后,更是把多做题作为自己提升古诗鉴赏题分数的唯一途径。这种做法,有点急功近利,效果不一定好。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读是鉴赏古诗的基础,不多读就不会有太多的古诗知识积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就像练武之人,不是说学了三拳两脚就认为自己有了武术功底,就可以与人比武,而是应该练好武术的基本功。磨刀不误砍柴工,多读、读懂是鉴赏古诗的前提。
   其次说“译”,“译”就是翻译诗句。翻译并不是文言文的专利,鉴赏古诗同样需要翻译诗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帮助学生准确地解读全诗。下面以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为例来说明:“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四句诗的译文大致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通过翻译诗句可以看出,这首诗不仅仅是写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而且还写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并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如果在古诗鉴赏复习的前期阶段,能经常做到对全诗进行直译,然后和正确的译文相比较,找出自己翻译的不足,学会就会很快地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再说“悟”,“悟”就是悟内容,悟情感。诗歌言简意丰,需要读者去用心体悟。有了多读、翻译的基础,再结合作者、题目、注释、意象、典故等来悟内容,悟情感,就很容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与情感。下面以杜甫的《江汉》为例来说明:“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和情感,只要抓住诗中“落日”“秋风”“老马”等几个主要意象,就可以看出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积极用世的精神,抒发了老当益壮的情怀。
   二、会答就是要规范答题
   在这里重点强调两点:一是分点答题,切忌一锅粥;二是按步骤答题。一些学生明白诗歌的内容与情感,可在答题时由于组织混乱,造成失分,所以在做题中规范答题非常重要。每一种问法都有它的答题步骤,按照步骤答题方是得分之道。例如,2013年广东古诗词鉴赏题宋代张炎的《鹧鸪天》的第一问:“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回答时就要先找到上片的写景内容,然后思考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很显然,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在外,看到雨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鉴赏古诗也是如此。不是说记住了几个表现方法,掌握了几个答题模式,古诗鉴赏题就没有问题了。因此,复习的前一阶段不必急于做鉴赏题,多阅读一些古诗才是硬道理,才是做好高考中的古诗鉴赏题的关键。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信心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教育学生,作为
期刊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发生碰撞,重叠,活动将被纳入到其生活中,在内心产生自身生活的需要,激发出该做某事的冲动,心目中便形成一个清楚而确切的目标和思想倾向,并自觉地为达到此目的不惜一切努力,此刻学生的学习被称为内部学习,达目的之后,导致成功的每一步都将在他们的心中更牢固地确定下来,成为习惯,技巧或记忆。   在学校组织开展的“三美教育”活动中,紧紧结合低年级学生
期刊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以小题训练、套题训练为主,重视学生的应考能力培养,让学生化茧成蝶,达到学科能力全面提升,将学科的优势转化为考试得分的胜势,由此可见可见二轮复习的重要性。笔者结合自己在高三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就如何组织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谈几点看法,概括起来就是要注意避免一种误解,紧扣两个依据,落实三个关键。   一、避免一种误解   高考是一场选拔性考试,这决定了高三语文复习以考生得高分为
期刊
识字是学习各种知识不可缺少的拐杖,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在各个阶段的识字要求,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然而具体到语文教学实践,却又总是得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识字教学方法不妥当,学生处在一潭死水之中,大量的识字给学生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那怎样让学生获得一种全新的感觉呢?实践证明让兴趣贯穿教学始终,会给孩子开创一个新的乐园。   一巧用“语境串连法”   在
期刊
实行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语文教师的一个共同的难题。怎样让语文课上充满欢声笑语,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一直是我作为语文教师探索的目标。下面结合十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 引入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给人美感,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想象力。不爱音乐的人应该很少。在乡村学校,多媒体是个奢侈品,但录音机和磁带还是有的。于是我在上课时常常引入一些符合课堂情境的音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教学常态,成为人们达成教学目标的最佳策略。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之内获得最大效益,就必须做到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搞好中考语文复习要“三研究”   中考是检测初中阶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高一级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方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中考语文复习。要搞好中考语文复习,我认为应做好如下三方面的研究。   1.研究学生   重
期刊
如《标准》所说: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
期刊
俗语有云:干一行爱一行。然而,教师这个职业,更多的是招来教师自己的抱怨。教师,这一职业如此平凡,平凡到从做教师那天起就仿佛从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隐形了。曾经有人幽默中不无自谑地说,一个人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他不是死了,就是去做教师了。教师无法像科学家、艺术家、外交家那样书写轰轰烈烈的人生,也无法像企业家、大老板、巨贾富商那样叱咤风云。教师有的只是从早到晚对着几个毛头娃娃,为一个字没有写对斤斤计较,为一
期刊
正值人们感叹语文越教越难教、越教越糊涂的时候,有人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原生态的观点,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同。   在积极大胆的尝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说一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具体的操作方式。   一、反复诵读,在读中领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问题来自己解答,是有效的办法。”但是,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很
期刊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导致社会利益不断分化,民主政治的发展使民众维护利益的观念不断增强,但是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维权机制不够健全,使得社会利益冲突加剧。在这一背景下,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九篇更是专章描述了“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