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初中古诗词教学,要侧重于诵读与鉴赏,主要要靠学生反复的审读与鉴赏,加强学生鉴赏能力训练,名誉会员他们人能读诗到能懂诗。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颂读;鉴赏
曾一度未列入考点的古诗词、名句的考查以填空的形式又回到了现在的试卷中,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古诗词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关于诗词的教学,要侧重于诵读与鉴赏两个方面,主要依靠学生反复审读和自行领悟。我们面对的是中学生,不能仅强调背诵,还应注重对学生鉴赏能力的训练,让他们从能读诗过渡到能读懂诗上来,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关于诵读
诵读是读诗的基础,读诗而不能背,等于不读,能背诵则日后必有领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把朗读和背诵放到教学的中心环节上来,用读来带动诗歌的学习并加深对其领悟。
而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最感棘手的问题也就是背诵,如何才能激发学生背诵诗文,提高背诵效果,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几条方法。
(一)要求课前背诵。古诗词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简练,意蕴丰富,有的篇章前后的跳跃性特大,背诵起来难度颇大。而学生普遍而言记忆力较强,鉴于此,我要求学生在背诵诗歌时先不全篇背,而是一句一句读熟直到背诵,然后将每句开头的字写在纸上,照着这一顺序像线穿珠子最后全文背下来。这样反复几次,一首诗或词就基本能背诵了。
(二)结合课堂分析背诵。有了第一步的初步背诵,学生对全诗就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教师在课堂上就应注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促使学生加深印象,让他们通过对诗歌的理解来巩固记忆。
1、提问法。教师通过对文章设计一些针对性强的必须用原文回答的问题来力回答学生对内容的把握。
2、图示法。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图示引导学生有条理、层次清晰地记住文中内容。如在《指南录》后序中,可根剧作者的逃亡路线制定一个路线图来进行背诵。在《梦游天姥吟留剧》中,可抓住作者梦游的路线、所见所闻来指导背诵。在《木兰诗》中可按准备出征、奔赴战场、辛苦生活、辞官归乡、换上女儿装的脉络来背诵。
3、设计画面法。诗歌的意蕴丰富,可以调动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设计图画来促进理解背诵。如在讲吉马致远的《秋思》、王维的《山居秋瞑》、辛弃疾《清贫乐·村居》、“踏花归去马蹄香”等均可采用此法。
(四)课后巩固背诵。许多东西是很难永久地记住的,学生所背的东西也一样。时间长,再熟悉的也会生疏。因此,对于课后巩固这一环节也是不可小看的。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每天辅导时抽几分钟把以前所学的记忆,这样花时不多,却能做到事半功倍。当然,利用课堂促进学生背诵不只这些方法,还可提据学生实际采取灵活的方法,如讲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唱歌的方式教大家背诵。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都应注意学生的反应,尽量做到让他们在愉快中完成诗词背诵,这样才有利于学习的进步。
二、关于鉴赏
(一)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每一个作家都有其独特的风格,这就决定了他的作品与众不同。比如李白,他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的作品中多用奇特的夸张,丰富的想象,知道了这一点,要理解他“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不感困难了。而作品的创作背景直接影响到作品的主题,因此在鉴赏中也是不能忽略的,比如我们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了解了他的写作背景,就不难理解他发出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强烈期盼了。
(二)意象。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客观事物。它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结品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鉴赏诗歌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审美单元。鉴赏时,把握了意象,就有利于理解诗歌的意想和想象力,将各组意象串联起来,然后再从整体上解渎。同时,还应辨析意象的色彩、虚实、动静等来鉴赏诗歌,如马致远《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给人一种萧瑟之感;而王维《山居秋瞑》中“空山新雨”、“明月”、“清泉”,则给人一种幽静恬适之美。再如“风静花犹落”静中风动、“鸟鸣山更幽”是动中见静等等。总之,无论是意象的串联还是辨析,都得靠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因为任何一个意象都想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适应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例如,中国诗歌中的“月亮”就是一个含有愁恩、别情的象征意象“床前明月光”、“月是故乡明”;“杜鹃”是悲切的象征,如“梨花雪,不胜姜断,杜鹊啼血”,“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鹊声里斜阳暮”;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些意象已成为汉民族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在教学中只有指导学生广积博览,提高文化素养,才能提高鉴赏水平。
(三)意境。意境是由意象构成的。“意”就是情意,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也即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因此,我们常说的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是表现古典诗词主题思想的最重要的手段。
对于诗歌意境的鉴赏,主要就应抓住这几点,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在帮式中应对自如。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七年级》、《初中语文八年级》、《高一语文》第一册 《唐宋诗词鉴赏大全》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颂读;鉴赏
曾一度未列入考点的古诗词、名句的考查以填空的形式又回到了现在的试卷中,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古诗词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关于诗词的教学,要侧重于诵读与鉴赏两个方面,主要依靠学生反复审读和自行领悟。我们面对的是中学生,不能仅强调背诵,还应注重对学生鉴赏能力的训练,让他们从能读诗过渡到能读懂诗上来,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关于诵读
诵读是读诗的基础,读诗而不能背,等于不读,能背诵则日后必有领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把朗读和背诵放到教学的中心环节上来,用读来带动诗歌的学习并加深对其领悟。
而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最感棘手的问题也就是背诵,如何才能激发学生背诵诗文,提高背诵效果,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几条方法。
(一)要求课前背诵。古诗词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简练,意蕴丰富,有的篇章前后的跳跃性特大,背诵起来难度颇大。而学生普遍而言记忆力较强,鉴于此,我要求学生在背诵诗歌时先不全篇背,而是一句一句读熟直到背诵,然后将每句开头的字写在纸上,照着这一顺序像线穿珠子最后全文背下来。这样反复几次,一首诗或词就基本能背诵了。
(二)结合课堂分析背诵。有了第一步的初步背诵,学生对全诗就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教师在课堂上就应注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促使学生加深印象,让他们通过对诗歌的理解来巩固记忆。
1、提问法。教师通过对文章设计一些针对性强的必须用原文回答的问题来力回答学生对内容的把握。
2、图示法。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图示引导学生有条理、层次清晰地记住文中内容。如在《指南录》后序中,可根剧作者的逃亡路线制定一个路线图来进行背诵。在《梦游天姥吟留剧》中,可抓住作者梦游的路线、所见所闻来指导背诵。在《木兰诗》中可按准备出征、奔赴战场、辛苦生活、辞官归乡、换上女儿装的脉络来背诵。
3、设计画面法。诗歌的意蕴丰富,可以调动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设计图画来促进理解背诵。如在讲吉马致远的《秋思》、王维的《山居秋瞑》、辛弃疾《清贫乐·村居》、“踏花归去马蹄香”等均可采用此法。
(四)课后巩固背诵。许多东西是很难永久地记住的,学生所背的东西也一样。时间长,再熟悉的也会生疏。因此,对于课后巩固这一环节也是不可小看的。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每天辅导时抽几分钟把以前所学的记忆,这样花时不多,却能做到事半功倍。当然,利用课堂促进学生背诵不只这些方法,还可提据学生实际采取灵活的方法,如讲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唱歌的方式教大家背诵。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都应注意学生的反应,尽量做到让他们在愉快中完成诗词背诵,这样才有利于学习的进步。
二、关于鉴赏
(一)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每一个作家都有其独特的风格,这就决定了他的作品与众不同。比如李白,他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的作品中多用奇特的夸张,丰富的想象,知道了这一点,要理解他“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不感困难了。而作品的创作背景直接影响到作品的主题,因此在鉴赏中也是不能忽略的,比如我们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了解了他的写作背景,就不难理解他发出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强烈期盼了。
(二)意象。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客观事物。它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结品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鉴赏诗歌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审美单元。鉴赏时,把握了意象,就有利于理解诗歌的意想和想象力,将各组意象串联起来,然后再从整体上解渎。同时,还应辨析意象的色彩、虚实、动静等来鉴赏诗歌,如马致远《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给人一种萧瑟之感;而王维《山居秋瞑》中“空山新雨”、“明月”、“清泉”,则给人一种幽静恬适之美。再如“风静花犹落”静中风动、“鸟鸣山更幽”是动中见静等等。总之,无论是意象的串联还是辨析,都得靠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因为任何一个意象都想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适应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例如,中国诗歌中的“月亮”就是一个含有愁恩、别情的象征意象“床前明月光”、“月是故乡明”;“杜鹃”是悲切的象征,如“梨花雪,不胜姜断,杜鹊啼血”,“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鹊声里斜阳暮”;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些意象已成为汉民族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在教学中只有指导学生广积博览,提高文化素养,才能提高鉴赏水平。
(三)意境。意境是由意象构成的。“意”就是情意,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也即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因此,我们常说的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是表现古典诗词主题思想的最重要的手段。
对于诗歌意境的鉴赏,主要就应抓住这几点,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在帮式中应对自如。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七年级》、《初中语文八年级》、《高一语文》第一册 《唐宋诗词鉴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