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师范大学 321000)
摘要:岁时节日民俗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内容包罗万象。一些大的节日几乎是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社会交往、民族心理等的综合反映。本论文采用(一)比较法(通过比较民众在各个节日的情感表达)(二)案例分析法(以春节为例)(三)文献检索法(通过在民俗网站查找或者在有关报刊上摘抄岁时节日的概念)。
关键词:岁时节日;春节;民众情感
一、岁时节日的民俗
(一)岁时节日的由来
从节期的选择来看,岁时节日是以天文、历法的知识为基础的。历法发明以后,人们以天气的变化来作为检验历法的标准,不断地完善它。为了更能准确地反映节气的变化,以指导农业生产,古人把黄道附近的一周天分为二十四等分。根据太阳在黄道的二十四个变化的位置,划分出二十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从节俗产生的原因是看,岁时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无论是春节的鞭炮驱傩还是端午节的赛龙舟,都表现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节日习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观念直接相关。第一是自然崇拜。早期的人类,总是不能把自己和大自然分离开来,并因为无法驾驭它而把所有的自然力都当做一种超凡的神力加以崇拜。《尔雅·释天》:“‘祭星日布’这种原始观念,与大自然的崇拜是分不开的,与后来的中秋赏月,元宵节张灯结彩习俗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是灵魂崇拜。古人相信人死后有灵魂,肉体虽然不存在,灵魂却不消失。灵魂具有超人的能力,可以变化任何形态,暗中对人保护。 家里的长辈死后,能成家中的保护神。七月十五在水边燃放河灯、焚香化纸、设馔施粥,目的是为了防止各种神鬼的侵害,求得保护。上巳日河边洗浴,端午插艾挂蒲、喝雄黄酒,戴香包等习俗都有消灾之意。这些习俗都显出了人们护生的态度。第三是各种节日习俗与古人的迷信、禁忌、巫术观念密切相关。古人认为吉凶祸福,必有前兆。日、月、星辰、云、雷等自然现象均被当做征兆对象。
二、岁时节日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一)岁时节日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节日的选择与生产活动是分不开的,也人们的生活规律有紧密的关系。春节是一个播种的季节,人们的生活相对来说比较闲适。人们祭天敬祖,游玩踏青,赏花灯,感受春天的来临。夏天是一个繁忙的季节,而且这个时候天气炎热,容易生病。所以在端午节时候,情纠葛的传说,民间也有外出看牛郎和织女外出的活动。主要以驱邪避温为主。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人们怀着收获的季节,中秋赏月。冬天可以说是一个享受劳动果实的季节,人们酿酒烧肉,整理年货。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节日和农业生产是分不开的。
2.具有浓厚的人情观念和人情味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感情的民族,在现实生活随处可以感受到民众的热情。过春节,人们在家吃团圆饭,家家户户走亲戚。中秋节,一家人在一起赏月,不仅增添节日的氛围,而且也巩固了家族的亲情。我们海南黎族的“三月三”,每逢节日男女在一起载歌载舞。从这些节日中,可以看出岁时节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一般在春节期间和中秋节前后。“在节日里,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三五成象征意义的文化事项,这就形成了传统节日文化自己的发展演变规律和特征”。
三、岁时节日与民众情感表达的发展现状
(一)春节习俗的内在本质已经慢慢消失
春节主要是祭祀敬祖、守岁为主。然而,我们却把春节视为一个娱乐的节日。比如在春节期间,很多小孩都喜欢玩鞭炮,大人们则是打牌喝酒。在大城市中,这种情况比较严重。“人们更多地把春节作为假期和消费的代名词,以至于忽略了对岁时节日习俗的继承,如祭祖、春节礼仪等习俗” 。随着人们生活遂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人们过春节还是以吃喝玩乐为主。
(二)春节向现代化发展
我国的传统习俗主要起源于农业社会,主要用于各种祭祀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转型的速度特別快,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一些岁时文化习俗也随之发生改变。比如,很多年轻人过春节,由于春节期间工作忙,于是把父母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春节的淳朴性正在发生改变,而且这种变化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思潮。
四、怎樣引导民众地传承以及正确表达岁时节日情感
(一)官方要重视传播和传承
节日的传承一个人是做不到的,必须要政府参与到其中。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好坏,主要的引导作用还是在政府上。假如政府处理的不好,会引起民众的不重视,而且一些传统文化很难融入到民众生活中。“作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层面,如能积极去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认同和支持传统节日的社会文化价值,对传统节日的传播与继承便可起到官有效的作用” 。
(二)重视岁时节日的研究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不知道传统节日的由来,其中的文化内涵。这给民众对节日文化产生了陌生感,对节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够使民众了解节日的由来和发展,而且更增加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研究节日的历史。其次,要提取节日的文化价值,一个事物有重要的价值必然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最后,要参与到岁时节日的调研中,要善于挖掘节日文化的特色。做到更完善地、更全面地,更系统地去保护。
(三)提高民众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人们地积极性比较低是由于节日的宣传不到位。为此,要提高人们的积极性,要利用好大众媒介的作用。.“目前,我们国家从平面媒体到网路媒体,再到多媒体几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和发达,在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媒体特点和性质做大量的宣传工作,只有通过各种媒体特点加强宣传,才能使传统节日文化参透进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使传统节日的文化精华传播到世界各地,众传统节日文化重要性和深刻价值的认识,让世界认识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
参考文献:
[1]赵书.清明习俗[J].北京观察杂志,2014,(3).
[2]闫祥岭.礼记·月令-五行学说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
[3]沈国威.新尔雅附解题·索引[M].上海:上海出版社,2011.
[4]余志慧.中国节日[M].合肥:黄山书社,2012.
注释:
[1]沈国威:《新尔雅:附解题·索引》,上海:上海出版社,2011年,第2页。
[2]陈华文:《民俗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0页。
[3]王杰:《谈春节习俗及其现代化演变的文化内涵》,《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1期,第29页。
[4]张勃:《从传统到当下:试论官方对传统节日的积极的积极干预》,《民俗研究》,2005年第1期,第24页。
[5]陈华文、陈映婕、王巨山:《传统节日放假的意义及节日文化如何省略的对策研究以浙江新调查个案为例》,《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第36页。
摘要:岁时节日民俗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内容包罗万象。一些大的节日几乎是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社会交往、民族心理等的综合反映。本论文采用(一)比较法(通过比较民众在各个节日的情感表达)(二)案例分析法(以春节为例)(三)文献检索法(通过在民俗网站查找或者在有关报刊上摘抄岁时节日的概念)。
关键词:岁时节日;春节;民众情感
一、岁时节日的民俗
(一)岁时节日的由来
从节期的选择来看,岁时节日是以天文、历法的知识为基础的。历法发明以后,人们以天气的变化来作为检验历法的标准,不断地完善它。为了更能准确地反映节气的变化,以指导农业生产,古人把黄道附近的一周天分为二十四等分。根据太阳在黄道的二十四个变化的位置,划分出二十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从节俗产生的原因是看,岁时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无论是春节的鞭炮驱傩还是端午节的赛龙舟,都表现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节日习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观念直接相关。第一是自然崇拜。早期的人类,总是不能把自己和大自然分离开来,并因为无法驾驭它而把所有的自然力都当做一种超凡的神力加以崇拜。《尔雅·释天》:“‘祭星日布’这种原始观念,与大自然的崇拜是分不开的,与后来的中秋赏月,元宵节张灯结彩习俗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是灵魂崇拜。古人相信人死后有灵魂,肉体虽然不存在,灵魂却不消失。灵魂具有超人的能力,可以变化任何形态,暗中对人保护。 家里的长辈死后,能成家中的保护神。七月十五在水边燃放河灯、焚香化纸、设馔施粥,目的是为了防止各种神鬼的侵害,求得保护。上巳日河边洗浴,端午插艾挂蒲、喝雄黄酒,戴香包等习俗都有消灾之意。这些习俗都显出了人们护生的态度。第三是各种节日习俗与古人的迷信、禁忌、巫术观念密切相关。古人认为吉凶祸福,必有前兆。日、月、星辰、云、雷等自然现象均被当做征兆对象。
二、岁时节日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一)岁时节日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节日的选择与生产活动是分不开的,也人们的生活规律有紧密的关系。春节是一个播种的季节,人们的生活相对来说比较闲适。人们祭天敬祖,游玩踏青,赏花灯,感受春天的来临。夏天是一个繁忙的季节,而且这个时候天气炎热,容易生病。所以在端午节时候,情纠葛的传说,民间也有外出看牛郎和织女外出的活动。主要以驱邪避温为主。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人们怀着收获的季节,中秋赏月。冬天可以说是一个享受劳动果实的季节,人们酿酒烧肉,整理年货。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节日和农业生产是分不开的。
2.具有浓厚的人情观念和人情味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感情的民族,在现实生活随处可以感受到民众的热情。过春节,人们在家吃团圆饭,家家户户走亲戚。中秋节,一家人在一起赏月,不仅增添节日的氛围,而且也巩固了家族的亲情。我们海南黎族的“三月三”,每逢节日男女在一起载歌载舞。从这些节日中,可以看出岁时节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一般在春节期间和中秋节前后。“在节日里,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三五成象征意义的文化事项,这就形成了传统节日文化自己的发展演变规律和特征”。
三、岁时节日与民众情感表达的发展现状
(一)春节习俗的内在本质已经慢慢消失
春节主要是祭祀敬祖、守岁为主。然而,我们却把春节视为一个娱乐的节日。比如在春节期间,很多小孩都喜欢玩鞭炮,大人们则是打牌喝酒。在大城市中,这种情况比较严重。“人们更多地把春节作为假期和消费的代名词,以至于忽略了对岁时节日习俗的继承,如祭祖、春节礼仪等习俗” 。随着人们生活遂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人们过春节还是以吃喝玩乐为主。
(二)春节向现代化发展
我国的传统习俗主要起源于农业社会,主要用于各种祭祀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转型的速度特別快,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一些岁时文化习俗也随之发生改变。比如,很多年轻人过春节,由于春节期间工作忙,于是把父母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春节的淳朴性正在发生改变,而且这种变化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思潮。
四、怎樣引导民众地传承以及正确表达岁时节日情感
(一)官方要重视传播和传承
节日的传承一个人是做不到的,必须要政府参与到其中。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好坏,主要的引导作用还是在政府上。假如政府处理的不好,会引起民众的不重视,而且一些传统文化很难融入到民众生活中。“作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层面,如能积极去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认同和支持传统节日的社会文化价值,对传统节日的传播与继承便可起到官有效的作用” 。
(二)重视岁时节日的研究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不知道传统节日的由来,其中的文化内涵。这给民众对节日文化产生了陌生感,对节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够使民众了解节日的由来和发展,而且更增加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研究节日的历史。其次,要提取节日的文化价值,一个事物有重要的价值必然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最后,要参与到岁时节日的调研中,要善于挖掘节日文化的特色。做到更完善地、更全面地,更系统地去保护。
(三)提高民众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人们地积极性比较低是由于节日的宣传不到位。为此,要提高人们的积极性,要利用好大众媒介的作用。.“目前,我们国家从平面媒体到网路媒体,再到多媒体几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和发达,在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媒体特点和性质做大量的宣传工作,只有通过各种媒体特点加强宣传,才能使传统节日文化参透进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使传统节日的文化精华传播到世界各地,众传统节日文化重要性和深刻价值的认识,让世界认识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
参考文献:
[1]赵书.清明习俗[J].北京观察杂志,2014,(3).
[2]闫祥岭.礼记·月令-五行学说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
[3]沈国威.新尔雅附解题·索引[M].上海:上海出版社,2011.
[4]余志慧.中国节日[M].合肥:黄山书社,2012.
注释:
[1]沈国威:《新尔雅:附解题·索引》,上海:上海出版社,2011年,第2页。
[2]陈华文:《民俗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0页。
[3]王杰:《谈春节习俗及其现代化演变的文化内涵》,《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1期,第29页。
[4]张勃:《从传统到当下:试论官方对传统节日的积极的积极干预》,《民俗研究》,2005年第1期,第24页。
[5]陈华文、陈映婕、王巨山:《传统节日放假的意义及节日文化如何省略的对策研究以浙江新调查个案为例》,《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