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语言与宗教救赎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与印象派画家绘画思想不同,梵高运用自己的色彩语言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实现绘画与思想的融合。尽管在他患病期间,梵高的绘画作品中大量使用红绿补色对比,橙紫对比等体现自己内心世界的狂乱,但期间不难发现,他一如既往地使用与他发病前使用的明黄色、环装绘画笔触等与上帝神性相关的绘画语言。透过不同色彩语言的分析,以期找到梵高尝试从宗教中,找到秩序与理性,实现自我救赎的思想。
  关键词:色彩语言;宗教救赎;梵高绘画
  中图分类号:B9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167-02
  “色彩自身就能表达某种东西”[1],曾受到印象主义绘画影响的梵高在荷兰小村期间这样写道。“我恢复了在印象派之前我曾有过的理想,如果印象派画家指责我的创作方法的话,我不会感到惊讶。因为滋养我创作方法的,与其说是他们,不如说是德拉克罗瓦的思想。因为我并不力求精确地再现我眼前的一切,我自由而随意地使用色彩是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1]。Henry Sayre在《艺术的世界》一文中谈及梵高的绘画时也提到“绘画中色彩的运用并非只是现实原型的反应,而是精神情感的表现形式”[2]。由此可知,梵高的绘画生涯中,主要的绘画思想并非像当时的印象主义者那般凭借印象与直观感觉使用色彩绘画,而是将色彩作为一种语言方式,将自己的精神诉求表达出来,实现绘画与精神的契合。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梵高不同时期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语言,来展现他不同时期的尝试在宗教中找寻救赎的心理诉求。
  一
  绘画中,色彩对比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画作中的色彩如果失去了对比,各种色彩也就相应失去了自己的特性与效果。梵高的绘画作品充分运用了互补色彩的对比以表达他的思想。《梵高的书信》中写道“红与绿。在中央对抗着,产生极快的振动”[3]。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梵高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试图另辟蹊径,探讨艺术表现的本质。在此期间的绘画中,梵高大胆采用鲜明色调。同时,他的精神病时常发作。精神的癫狂和迷乱产生的幻觉对梵高的绘画产生了影响。
  在发病期间绘制的《夜间的咖啡屋》中,除了沿用他之前《向日葵》系列作品中的黄色之外,这幅画中充斥着大量的红色和绿色。“在《夜间的咖啡屋》中,我尝试去表达咖啡屋是可以让一个人毁掉、几近疯狂,甚至于是可以自杀的地方。我想通过运用路易斯十五嫩绿和孔雀绿,与大胆的黄绿和蓝绿的对比,塑造一种恶魔般的,充斥着硫磺味的炼炉……”[4]除了大胆地运用各种绿色,在这幅作品中,还充斥着大片的红色。“我试着用红绿两色来表现人性可怕的情欲。宣内是血红和深黄的,中间是一张绿色的弹子台;四盏柠糠黄的吊灯散发着橙绿光芒。在熟拜的小流氓身上,空蒲沉郁的室内,在紫色蓝色里,到处都是互相抵触、互相对比,最不和谐的红色和绿色。倒如弹子桌的血红和黄绿,就和柜上的粉红花束及柜身的路易十五嫩绿互相辉映。”[5]大量红绿色的互补对比,把人性的情欲渲染得淋漓尽致。这种感觉与他那时心理的癫狂相呼应显得相得益彰。
  这种大胆的补色对比在《露天的咖啡座》中,仍有体现。篮紫色的夜空冷清萧瑟,而咖啡座的地面用的是鲜明的橘黄色。尽管梵高尝试用白色的桌面和一位穿着白色的侍者,极力想缓和橘黄与蓝紫色的强烈对比,但互补色的冲突却是张扬的。咖啡座上的人们大都穿着红色的衣服,人性的欲望得到了极大的凸显。这种大胆的互补对比,可以联想到梵高发病之前,绘制的《高更的椅子》。《高更的椅子》与《夜间的咖啡屋》与《露天的咖啡座》的互补对比色运用如出一辙。大红色的椅子与地面,与暗绿色的墙面、椅垫形成鲜明的对比。尽管椅子上放着两本书与一只闪着黄色灯光的蜡烛,极力想缓解这种红绿对比,但这种红绿的对比是无法掩盖的。这与《梵高的椅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梵高的椅子》采用的是大片的亮黄色,尽管也采用了绿色和褐色,但这两种色彩的亮度明显较低,这只是形成了一种较为柔和的对比。透过这两幅关于椅子的绘作对比,可以揣测《高更的椅子》表达的是梵高强烈的思想冲突,这就是他与高更紧张关系的真实体现。
  二
  梵高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青年时期当过传教士。他充满幻想、爱走极端,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和失败,最后他投身于绘画,决心“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6]。牧师家庭背景出身与做过传教士的经历对梵高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精神病发作之前,谈及《向日葵》的创作,梵高曾说:“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面室,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橙黄色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的彩绘玻璃一样。”在系列作品《向日葵》绘画创作中,黄色被大量运用。这些黄色极大地体现了梵高的敬神情感。
  在《向日葵》系列中,梵高以黄色调为主,加上少许的青色和绿色,整体色彩明亮。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在他的细心布局绘制下,充分运用强有力的笔触,充分展现出一种生命的热情与活力。黄色的大胆运用并非巧合,而是梵高宗教思想的表达。在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提到了梵高绘制12株与14株向日葵的创作思想。12株向日葵表示基督十二门徒,而14株向日葵则是基督十二门徒加上本人和弟弟提奥两人一共14人。向日葵又被称作“太阳之花”,黄色的向日葵,就如同发光的太阳。此外,12又与西方世界的“黄道十二宫”不谋而合。因此,融合了大量黄色与些许青色、绿色的向日葵在梵高的精神宇宙中变成了至高无上的神灵。黄色的向日葵在某种意义上,就被梵高赋予了一种神性。“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7]向日葵强烈地表现画家对这一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从他所使用的强烈的色调,充分发挥色彩的感情因素,使色彩成为他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黄色的向日葵如同发光的太阳作为一种象征语言,在梵高后面一系列的绘画作品中也屡屡出现。在《星夜》中,深蓝色夜空中,月亮和星星被画成光亮十足会旋转的环形体,好似一个个金黄色的漩涡,把周围蓝的紫的气场吸引并旋转着,在这种强力的漩涡冲击下,大地上深沉的树木被风吹得不断左右摇晃,这种景象如同燃烧的火把。柏拉图认为,宇宙是“永恒之神的设计”,是神创造了一个完美而永恒的“圆球形的宇宙”。这种观点自然是可以为神学家所吸收和借鉴的。金黄色的星体与火把般的树木,就如同狄安娜的诞生。在《历史的星空》一书中提到,狄安娜是一位裸体的女子,她手持号角与金黄色的火把,象征是黄道十二宫中的天蝎宫,象征着一种理智[8]。在《夜间的咖啡屋中》,梵高也尝试,将笔触以一种环装组织起来,运用大量的黄色与些许的绿色,表达一种类似光环的效果。这种发光的光环如同太阳般,“用来作为象征来描绘男人和女人,我们刻意通过色彩的放射和震动来表现这种永恒的东西”[9],这样的“光环”在视觉上仍然有焦点存在,但笔触组织上不对准焦点用笔,而是环绕焦点。   后期的绘画作品中,这样形成的环状在视觉力的引导比较舒缓。类似的表现手法在梵高的一些情绪不是非常亢奋的肖像和风景绘画里都有体现。通过运用大量的黄色绘制向日葵、夜间的星体、夜间的灯源、灯光等,结合强有力的环状笔触,在梵高的笔下,各种变形的黄色发光天体在他的精神宇宙中变成了至高无上的精神信仰。黄色的发光体驱除漫漫长夜,梵高尝试在绘画中找到宗教救赎并给自己以新生。尽管黄色的运用是从《向日葵》系列中的明黄到后期《夜间的咖啡屋》等中的昏暗的焦黄与灰黄。
  三
  无论是梵高患上精神疾病,心智狂乱期间,他绘制《高更的椅子》、《露天的咖啡座》、《夜间的咖啡屋》过程中,他使用的黄绿、紫橙互补色对比,还是他病前绘制《向日葵》、《梵高的椅子》时大量使用的明黄色调,这些色彩语言的表达并非偶然,而是梵高尝试从早年他曾立志成为一名传教士,并打算在阿姆斯特丹大学神学系注册入学,却因为希腊语不能过关而放弃了入学考试成为牧师的失败;找寻爱情的失败,后来终于得到一名妓女的亲睐,但却因此患上了梅毒;拯救与高更之间的紧张关系、拯救自己的精神疾病失败的困境中,找到一种宗教秩序与救赎的方式。
  梵高的绝大多数的人生都体现在在宗教中找寻秩序与救赎上:他早期想成为传教士,接着爱情失败后,投身绘画,试图在绘画中,通过各种方式,得到神的庇佑与救赎。早期象征基督十二门徒的向日葵、黄色光环的星体;到精神病发前后,绘制《高更的椅子》时绘制的黄色蜡烛与书籍,尽管《露天的咖啡座》、《夜间的咖啡屋》中充斥着灯红酒绿的情欲画面,他竭力运用黄色配合他的环状笔法找寻着秩序。精神病发作期间找寻宗教救赎并非无中生有。在西方哲学社会,人是被看作理性的动物。相应地,精神病形成的疯狂则与理性对立。由于认识的局限,当时的人们把精神的疯狂与迷乱看作是对上帝的不忠或者魔鬼跗体。福柯在《疯蠢与文明》中提到人们对待精神病患者的记录是从15世纪开始。人们当时用愚人船将精神病人囚于船上任其漂流,让水净化精神病人的灵魂;尽管后期16到18世纪,对待精神病人的态度有所改善,但仍然没有太大建树。梵高所处的时期,大家对待精神病人的态度也没有改变。因此,运用大量的黄色与环形绘画笔触相结合的方式,绘制书籍、蜡烛的灯光、星体等与宗教社会中上帝相关的符号,以此来表示对上帝的虔诚。以此当作救赎方式,从中寻找生命的理性与秩序也无可厚非。
  参考文献:
  [1]袁俐.“情感的力量与色彩的表现——试析凡高绘画中的色彩语言的形成及影响”[J].科研探索,2010(1):11.
  [2]Sayre,Henry M. A World of Art[M].Prentice Hall,2000.3.P.136.
  [3]文斯通.凡高的书信[M].澹泊,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
  [4]Van Gogh-Bonger,Johanna(Trans.).Vincent,letter to Theo van Gogh, September 9, 1888[M]. Publisher: Bulfinch, 2009, P.534.
  [5][美]Herschel Chip.欧美现代艺术理论[M].余珊珊,译.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37-38.
  [6]陶文江,施袁喜,译. 梵高·梵高自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7]刘武安.梵高与他的《向日葵》[J].考试周刊,2010(3).
  [8]胡家峦. 历史的星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1).
  [9]欧文·斯通.凡高·自传[M].徐汝舟,等,译.长沙:文艺出版社,1991:(347).
  (责任编辑:石 银)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改革的阻力在增加,难度也在增大,政治改革成为解决各种矛盾的关键。从政治改革的各个方面来看,完善和改革选举制度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小,是政治改革的突破口和安全切入点。完善和改革选举制度最重要的就是适时扩大公推直选范围,逐步取代委任制和变相的委任制,在选人用人方面引入竞争机制,从源头上制约和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推直选必须坚持普遍
期刊
摘 要:死亡问题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生难题,是我们最陌生的同时又最切身的问题,对死亡的超验性思考体现了一种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在海德格尔看来,人就是“向死而在”,人只有“先行到死中去”,体验死亡、承受死亡,才能从日常共在的沉沦状态中超拔出来,勇敢地承担起最本己的存在,本真的作为他自己而存在,这才是人的存在的本真性。  关键词:海德格尔;死亡;向死而在;畏  中图分类号:B505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流动的趋势逐年增强,穆斯林人口流入城市的人口数量也在增加。从融合期望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并应用民族学与社会学等理论知识对我们所研究的武汉市穆斯林流动人口城市融入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以找到可行的社会工作切入办法,促进民族团结与融合。  关键词:穆斯林流动人口;城市融
期刊
摘 要:道教女神南岳夫人(魏华存)可划入道教神仙系统的“人间巾帼”一类,魏夫人是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的祖师,她的信仰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上清派的社会影响来发挥的。括而言之:魏夫人在正统道教内部和官方话语系统中的地位风光显著,而关于她神仙个体的世俗崇拜对照西王母与妈祖而言很是不突出、甚至显得黯淡。而这些风光与黯淡是与魏夫人这一神学个体包括其所属上清派道教过早地官方正统化、与世俗民间信仰的疏离分不
期刊
摘 要:仵作,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是长期从事司法活动中亲临现场检查尸体等工作的特殊的技术人员,其性质类似于现在的法医;其属于三十六行之一,也被称为“仵作行”。为我国法医学以及司法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也对当代法医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仵作;勘验;检查  中图分类号:D9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112-0
期刊
摘 要: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研究高校如何推动大学生充分就业,将从社会管理创新下就业协同、高校推动大学生就业的协同作用及其协同路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表明,高校协同就业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就业推动作用的6个方面。基于政府(G)高校(U)学生(S)企业(E)媒体(M)就业协同模型,指明点线面协同在内的16条就业路径及其助推方
期刊
摘 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转型的进程不一,我国城市社区呈现出多种类型社区并存的特点。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拥有一定的地域空间和一定规模的人口,通过长期发展形成相对独立、但有强烈的单位特色的工作、生活区域。虽然单位制逐渐解体,但是这些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还长期存在,单位仍然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形成了典型的单位型社区。在典型的单位型社区中,我们应当如何
期刊
摘 要:针对《格列佛游记》和《猫城记》两个不同的文学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在情节设置、叙事手段等方面发现两部小说的诸多相同点,从而看出英国小说《格列佛游记》对于老舍《猫城记》创作的影响。在这一比较的过程中,也发现老舍在小说中熔铸的新的元素,而这些不同之处也使《猫城记》成为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小说。  关键词:情节;批判;感情基调;国民性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随之变化着。80后青年正值走进婚姻这一人生关键时期,然而这一群体一部分人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顺利进入婚姻殿堂,从而导致社会中适婚青年比例增多,年龄越来越大。我们称之为“剩男剩女”。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指导。  关键词:80后;剩男剩女;伦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076-02 
期刊
摘 要:犹太人问题是针对犹太人特殊的生存环境而产生的,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与现代性批判皆滥觞于对犹太人问题的思索,因而犹太人问题是理解施特劳斯学问的重要起点与环节。系统梳理了施特劳斯关于犹太人问题的见解,并将之与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与现代性批判联系在一起。施特劳斯对犹太人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西方传统,同时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现代性;犹太人问题;施特劳斯  中图分类号:B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