砧板上的美人鱼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taa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戚夫人,汉高祖刘邦爱妃。生于2200年前的曹州府定陶。
  戚夫人名字没有确切记载,但有关她的身世在《史书》《汉书》《资治通鉴》中均有记录。一个能够数年间深得汉高祖宠爱的后宫佳丽,必定风华绝代,长袖善舞。想来必有其故乡菏泽牡丹般的国色天香,艳压群芳。
  从史书上记载可以看到,戚夫人与吕后在个性上是有鲜明对比的。吕后生性阴险毒辣、蛇蝎心肠,是一个具有铁腕风格的女政治家;而戚夫人只不过是一个依靠姿色、恃宠而骄、性格单纯、没有政治手腕的小家碧玉。
  戚夫人在受到皇上宠爱的数年间,总喜欢哭哭啼啼、梨花带雨般敦请刘邦立其所生儿子如意为太子。刘邦也有此意,不仅因其是爱妃戚夫人所生,也因为如意较之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更加聪明懂事,似乎更适合成就大业。戚夫人的这种做法,并不难理解。宫廷险恶,到处勾心斗角,可谓步步惊心。她年轻力孤、出身寒微、性格单纯,唯一的优势就是姿色绝伦,深得帝王宠爱。假如他日君王不幸崩殂,以她的娇弱性格以及曾为先皇之专宠的身份,必然首当其冲受到嫉恨冲击,而又无还击之力。唯一的出路就是趁着隆恩浩荡时,请立儿子如意为太子,将来继承帝位,方可子贵母荣,以保平安。然而,天真的戚夫人终究不是老谋深算、不动声色的吕后对手。刘邦虽早有此心,却也最终未能实现。直到他公元前195年离世,也意味着曾经深得皇帝眷宠的戚夫人走向江河日下、万劫不复的深渊。
  此后这个曾被极度宠爱过的女人立即由天堂被扔进地狱,所受凌辱与摧残可谓惨绝人寰:剜眼、熏耳、哑药、断其手足、置于厕中。以致吕后所生的汉惠帝刘盈深受刺激,派人转告吕后:“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从此他沉溺于淫乐,以麻醉自己,不理朝政。
  可叹戚夫人,一个弱女子,一夜之间,从金阶玉辇上被推落不容呼救的无底深渊。是非恩怨,早已跳出后妃之间因妒而致的惨剧。从中看出人性的绞杀,可以达到怎样疯狂,怎样令人发指的地步。当然,惨剧有其发生的必然性,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戚夫人遇到的不是歹毒凶残的吕后,而是咸丰皇上的东太后慈安,恐怕惨剧不至于发生。戚夫人,虽然美艳绝伦,却终不是精明智慧的女子,在权利争斗中的败局似乎早就注定。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弱女子,未经历过血雨腥风的人性厮杀,性格单纯、胸无城府、自身没有强大的实力,一旦被跌落至平民境地甚至比一般平民還要凄惨的境遇时,本质上已不能也无法固守原本的上层意识、优越心理。只能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肉。这是女人,也是天下人的悲哀。
  独留青冢向黄昏
  读过《史记》的人,都会记得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自然也都不会忘记那个吟唱“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的项羽爱姬虞姬。
  虞姬见于史传,是公元202年前的一位妙龄女子。她长年随项羽征战,能歌善舞,还可以纵马驰骋。她在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在项羽大势已去,慷慨悲歌时,以歌和之,随即拔剑自刎。
  项羽死时不过三十周岁,虞姬自然正处于最好的青春年华,为了不成为项羽突围的负担,年轻美貌、多才多艺的虞姬,没有丝毫对生的眷恋,走得那么决绝,那么从容。即使在绝境中亦没有一般小女子的张皇哭啼,而是果断地选择了她认为最合适的方式:以己腕之力,抽夫君之剑,直到最后——死,也未忘“天作之合”。这是怎样一个烈性、挚情的女子,那一剑,要付出怎样的勇气与坚定。于是,那利剑与玉颈,组成悲壮的十字架——一首清婉壮烈的诗篇。也许,尽管她已预料到西楚最后的失败,却不愿眼睁睁看到完全失败后的惨象,而宁可最后保留着夫君虽然已无回天之力却依然不失英武峻拔的风姿。
  据说在虞姬老家安徽,有一个叫虞姬乡的地方,在那里有一座虞姬墓。墓丘四周有院墙圈围,姬墓夯土垒成,墓碑上刻有一副挽联“虞姬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虞姬虽为王妃,却不是像历史上某些王妃一样,一味以色事人,或者以色相、或者心机在帝王面前献媚争宠。虞姬不是的,她貌美且有心,有情而自尊,婉约而又决绝。生如夏花,逝若飘鸿。为世人留下了一曲永远的“云敛晴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
  何必珍珠慰寂寥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蘋,水生植物,也许是因了水的缘由,自然生出几分柔媚和轻灵来。婀娜多态、摇曳生姿,于是在诗人眼里便成了风雅之物。《诗经》里的参差荇菜,志摩软泥上的青荇……然而,那只是适合生长在诗歌里的吧,虽然萍,她的确是美丽的,然而感觉上,却总是掺了些淡淡的哀伤在里头。萍踪、萍聚…… 有关“萍”字的注解里总有些许苍茫无着的感觉。
  于是想到一个如萍的女子,一个柔弱,却最终恩爱无常、萍踪不定的莆田女子江采萍。自比浮萍,也终如萍生,任她再怎样的青翠欲滴,慢慢凋零,终含无根的况味。
  江采苹(710年-756年),唐玄宗早期宠妃。福建莆田人,家族世代为医。体态清秀、娇俏美丽。多才多艺的江采萍,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惊鸿舞,才华横溢、气质不凡。公元728年,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后,玄宗整日郁郁不乐。太监高力士想排解一下玄宗的烦恼,于是到江南寻访美女,发现了兰心蕙质的女孩江采苹。江采苹被高力士选入宫中后,淡装雅服、姿态明秀,精通诗文,气质高雅,很快吸引了多情帝王唐玄宗,让沉浸在悲伤之中的唐玄宗渐渐走出阴影。因性情高洁,癖爱梅花,所居之处遍植梅树,唐玄宗昵称她梅妃。梅妃江采萍是史上有名的才女妃子,相传她写了《箫》、《兰》《梨园》《梅花》《凤笛》《玻杯》《剪刀》《绚窗》八篇文赋。其最有名的诗作莫过于选入了《全唐诗》的那一篇《谢赐珍珠》。
  冰清玉洁的梅妃,就像一株高雅娴静的梅花,深得玄宗宠爱。但自小她8岁,丰满艳丽、娇艳欲滴的杨玉环入宫后,玄宗完全无心思再看后宫三千佳丽一眼。一日,玄宗把从南方进贡的荔枝赐给了杨贵妃,却没有给她;为表歉意,玄宗赠她珍珠以作慰藉。梅妃伤心欲绝,写下凄婉诗作《谢赐珍珠》。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此外还有《谢赐珍珠》的起因——《楼东赋》:
  玉鉴尘生,凤奁杳殄。 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苦寂寞于蕙宫,但疑思乎兰殿。 信标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宴,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画之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亡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 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 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 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
  从此清高如梅,身世飘萍的梅妃江采苹,再未见到玄宗一面。曾经的恩爱恍如隔世,深宫红墙内,过着青灯孤影,孑然一人的凄凉生活。
  公元756年,安禄山叛乱。唐玄宗来不及带上失宠的梅妃江采苹,就出逃了。不久,长安城陷,梅妃死于乱兵之手。唐玄宗自蜀归长安后,求得梅妃画像,并满怀伤痛亲题七绝一首。后来在温泉池畔梅树下发现梅妃尸体,胁下有刀痕,唐玄宗以妃礼改葬。
  清雅如梅,命若飘萍。一代才女,就这样萎谢凋零。
  牵不住的红酥手
  第一次知道南宋大诗人陆游与其前妻及表妹唐婉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是在上学时看的一部电视剧。那是小学二年级的暑假,我放假回奶奶家。当时村里只有一台电视机,村子里的人都扎堆一起看。那是第一次知道诗人陆游有这样一段凄恻的爱情故事,第一次知道了《钗头凤》这样一个词牌名。记得当时是哭着看完的,因为是跟姑姑一起去的,周围又有很多人,怕会被人看到笑话,拼命克制自己,时不时咳嗽或者低头,以掩饰情绪。然而不争气的泪水还是哗哗落下,又怕人看到,赶紧低头佯装摆弄头发,迅速揩去脸上的泪痕。也就从那时起,我背下了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后来陆陆续续读到很多人写过沈园、钗头凤的文章,甚至于一看到相关文字便格外留意,对素不相识的作者都倍感亲切。
  据传陆游与其表妹唐婉青梅竹马,婚后恩爱和谐,可谓郎才女貌,珠联璧合。从唐婉仅存于世的《钗头风》一词即可看出,年轻的唐婉不仅青春靓丽,更是冰雪聪明,兰心蕙质。她的内心世界无疑是极其敏感,细腻多情的。这些方面,不单从其诗才,从其在沈园中与陆游遭遇回去后不久就郁郁而终,即可看出。记得当时看电视剧,陆游母亲即唐婉的姑妈,是以凶悍的婆母形象出现的。原因似乎是因为陆游母亲未出阁时,与娘家嫂子,即唐婉的母亲相处不好,姑嫂失和。因而在唐婉嫁过来后,迁怒于唐婉,甚至恶语相向,直至最终逐出家门。但是及至年长,对于这一点开始有所怀疑,不排除唐婉母亲与小姑失和的可能,但如果只是这个原因,也许就不会有当时的两家缔结鸳盟,更不至于因此在婚后將亲生侄女逐出家门。后来陆续看过一些关于这段家事纠纷的评论与感慨,觉得亦不无道理。说是因为陆母希望儿子仕途精进,儿女满堂。然而,陆游与唐婉婚后却只沉湎于小夫妻卿卿我我,完全丧失了进取的锐气,加之,婚后唐婉一直没有为陆家诞下子嗣。这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时代,尤其是陆母一孀居寡妇,辛辛苦苦将儿子抚育成人,本指望儿子婚后能够安心读书,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自己也可尽享含饴弄孙之乐。却眼见得儿子日渐沉湎与儿女情长,不见一男半女,因而怨气日深,逼陆游休妻,甚至不惜以死相挟。想来唐婉这样一个感情丰富、心思细腻、诗人气质的人,与同样性情爱好的丈夫相处,自然是水乳交融、琴瑟和谐。但作为一个婆婆心中的贤惠敦厚儿媳标准,却未必理想。大多艺术气息浓重的女性,个性鲜明,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出现矛盾磕绊。日积月累,积怨愈甚,以至最终陆母采取了逼陆游忍痛休妻之策。
  唐婉自然值得人同情,陆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未必完全错误。只能说是两种气质、两种女性标准乃至价值观产生分歧的结果。唐婉之悲,最大的原因在于当时的社会体制,女子无才便是德。有些才情的女子,性格在常人看来终有些乖张,因而为讲究忠厚孝悌的封建大家族所不能见容。毕竟,诗情与人间烟火、敏感与贤惠在很多情况下是有差异的。这就要看不同人对家庭观念的要求。在特定情况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龃龉却会成为家庭规划的根本对立,所以,仅仅归结为陆母因与娘家嫂子失和而处处刁难唐婉,太过偏颇。就如同贾母为宝玉选妻,宁可选择没有血缘亲情的儿媳之外甥女薛宝钗,也不肯选择自己的嫡亲外孙女林黛玉。就是因为在贾母等众人眼中,黛玉性情、体质皆不如薛宝钗更有大家风范,更适合做一个大家族孙媳妇的标准。
  而在诗人陆游心里,后来现实安稳的生活,却终不能抹去曾与知己娇妻的表妹唐婉那段浓情蜜意的记忆。陆游先后于1155和1199年两次去了沈园。第二次已是75岁,那时唐婉已别世多年。“伤心桥下清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在沈园南墙上,一块儿不很规则的巨型碑石上,至今镌刻着陆游的《钗头凤》词,笔调沉痛,感情真挚。似乎可见一青衣书生,正挥笔疾书,书罢,轻轻转身,轻掸衣袖,移步向“伤心桥”畔踽踽独行。那里,正有一纤弱少妇,素颜似雪,掩面过桥,止步回盼,似与那书生伤别,蹙眉低首,表情幽怨,隐有泪痕……
其他文献
1  故乡一直在下雪。  白色匕首  刺向千年白骨。  夜深入皮下三尺时  我能听到  白骨断裂的声音。  随后是匕首断裂的声音。  再后来才是  万物痛悼春天的歌声。  2  故乡的雪可以这么下:  只在没有炉火的屋里下  只在落霜的眼里下  只在父亲的头顶、母親的两鬓  我的睫毛和指尖上,下。  而不下在马尾。  不下在山羊的胡须。  3  纸屑在纸上纷飞  像鸽子的羽毛  在白色雪笼里翻飞。
期刊
告别。落日西坠,江河东流  曾经是,土成了城;现如今,城成了土  东山梅脱了刺,西山刺生了梅  风干的野果,护卫了核,牺牲了皮  冬日冷冽,笑聲稀薄  伸出去的拳头迟延了三分之一秒  迷失于空荡荡的竞技场  夜归之人,遇见冰,一群白莹莹的鬼  正悄悄浮出水面  春风是怎样浩荡的  敌国之间首航的破冰之旅  挣脱,激荡;沉下去,浮起来  潮涨之时,一半的阳光加一半的水  夜间有噼里啪啦的声音  在这
期刊
春天来临之前  酒杯里的液体渐渐由浓变淡,就像多年前想用整个青春记住的某件事,某个人。  时间是隐形的魔术师,总会改变一个人的许多东西。比如:容貌、身材、性情,甚至于命运。也可以让生活中更广泛的内容每天发生着改变。比如,天气、环境,生存在环境中的物与事。  我们被时间包围着,无法挣脱,只能跟随它行走,或者为自己撕开一个带着血的缺口。  时针又一次指向了二月。许多人用来期盼,等待花开,或者借助于一场
期刊
春回大地  因为没有下雪,我就觉得还不是冬天。甚至,节气指向立春,我也觉得冬天还会来。  我在春天里等候一场大雪。  其实冬天也不是一个终结。我却固执地认为,冰消雪融,才是春的起点。  离开家的时候,帆布背包里装着小瓶的剁辣椒,母亲送我到村口,说她觉得我此次出门,还像是去师范读书。我心头一热,这十多年岁月若只是一个长长的梦,该多好。  一场春雪,了结念想。我如释重负,微笑前行。  雪来了,春天就真
期刊
1  心烦意乱的人  不宜在这根单弦上行走  尽管它的宽度  足可容纳人的一生  2  雨水细得像针尖  刺着肌肤里软软的丝绸  来来往往的人,走着走着  潮湿的身体便长出了伞状的蘑菇  3  幸好没有人认识我  我坐在凉亭下佯装避雨  其实是为等一只从宋朝飞来的鹭鸟  4  最好飞回一行白鹭  把湖水裁成两片,若一片被秋风吹皱了  还有另一片  5  沿苏堤把湖水轻轻折叠起来  让归来的游子,找
期刊
有魔力的小镇医院  一对高高的木门,在清早向着太阳打开,即便灿烂的朝阳满扑在上面,也是没有光泽的灰败。一条小径,上面嵌的小石头,被磨得圆滑闪亮,两边高高的围墙后面,杂树落荫,是在令小街上突然山重水复起来的夏季,天光变长,虫蝇鸣于叶间,一股温热让人意醉神迷的东西,是一股气味,又像是记忆重现,过了这个季节,猛就晓得,其实,是树是花,是不同季节的体香。这时节的午后,走在那条小径之上,会恍惚。探头猛见繁花
期刊
原来我的陽台外有七棵红叶李一一先前以为只有四棵。  七棵红叶李里有四棵大的,三棵小的。大的离阳台更近点,小的略微靠外。  也许品种上有差别,小棵李树的花期比大棵要早得多。一周前,小棵李树就开花了,到现在,已开成一匹锦缎,大棵李树还默哑着,似被施了咒语,定住了。或许大棵李树是听了我的话,有意把开花的步子放慢。立春时我曾对它们说过:春天才刚刚开始,慢一点发芽,慢一点开花。  发觉还有三棵小红叶李的时候
期刊
逝水年华  ——给昭旻  我们拍着流水  说它是硬的  敲打树木上的蝉声  说它是轻的  追赶了所有童年和青春  在横断面的降落处  南向的阴面  寻找少时的秘密  你可以打开它吗  可以看到昨日  如普鲁斯特煎熬于  病榻的寂寞  一声不吭的你  画着你能懂的图像  九死一生  多难多劫  唯有图形密码给你昭引  你已懂得  替父母分担家累  并关照内心的小荣光  你不在乎光阴流走的形态  只痛
期刊
走在布拉格幽静的石子路上  对于捷克,我最初的印象  来自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  对于文学来说,盛名之下  这也许肤浅,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  肤浅,而是一个时代的肤浅  随着岁月的深入,我走进了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与抒情相悖而行的深阅读  现在,我走在布拉格幽静的小巷  夜店疯狂后的沉睡与飘香  那湿漉漉的石子路上  交替闪现哈谢克的《好兵帅克》  卡夫卡的《城堡》《变
期刊
1  额济纳旗又叫达来胡布。事实是额济纳旗旗政府所在地是达来胡布镇。无论叫什么吧,都是蒙古语,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更没有研究过蒙古语的人来说,都是拗口的。从银川出发越过贺兰山后,路上的地名,念出来都费劲。登润别立。巴彦浩特。查哈尔滩。苏图木。诺日公苏木。乌吉力。等等吧,有些地名特别长特别难念,加上车速快,你甚至都看不清路标上到底写了多少个汉字。  但是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额济纳。目的地的指向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