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实的足迹 辉煌的成就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十年来,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勇攀筑坝技术高峰,引领世界水电施工技术新潮流,树起了座座工程丰碑,在这丰碑后面,凝结着葛洲坝职教人的智慧和汗水,谱写出一幅企业办职教事业的壮丽篇章。
  葛洲坝职工培训中心位于宜昌市风景秀丽的东山之巅,西临繁华市区,东有运河环绕,北可眺望举世瞩目的葛洲坝雄姿。校园依山傍水,绿树成荫,闹中取静,环境优雅。这是以培养电力建设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为宗旨的,由三峡电力职业学院、葛洲坝水利水电学校,湖北葛洲坝高级技工学校三所院校组成,并与中共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委员会党校于一体,形成了五块牌子,一套班子、一支队伍的葛洲坝职业教育与培训基地。学院现有教职T447人。各级各类在学人数为10273人,其中高职学生5854人。中职学生929人,其他各类成教函授、自考本、专科学生3490人,年完成职工培训任务60000人次,办学规模宏大,实力雄厚。
  
  艰苦创业,葛洲坝职业教育应运而生
  
  葛洲坝的职业教育孕育于企业的母体,诞生于葛洲坝工程建设的隆隆炮声之中。
  兴建葛洲坝工程不仅需要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批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同时,职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以及职工子女就业问题也亟待通过办学来解决。葛洲坝的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相继成立并不断演进的。
  1973年,成立葛洲坝技工学校;1975年,成立葛洲坝职工大学;1984年,成立葛洲坝水电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987年,成立葛洲坝水利水电学校;1993年,职工大学、水电学校、职工中专,技工学校实行“一地一体化”办学;1994年,葛洲坝职工大学成为湖北省举办新高职的试点学校:2000年,葛洲坝职工大学与三峡大学合作举办三峡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葛洲坝):2006年,葛洲坝职工大学改制更名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其教学业务由省教育厅管理。
  葛洲坝职业教育正规办学,发端于技工学校。学校开办初期,条件异常艰苦。就在丹江五七农场几间平房和仓库里开办了第一期工人技术培训班,首次为工程建设输送了电铲驾驶、机械修理、电工等三个专业的技术人才。1974年校址由丹江口迁往宜昌,并于当年面向知识青年和中学毕业生招收了首届全日制技校生。在大江右岸紫阳山头,散落在七梁八沟的几幢干打垒平房里,坚持办学四年。没有交通工具,硬是肩扛手提将粮食,设备和煤从江边运到学校,没有师资,就到各分局、厂去找去请:没有教材自己动手编写……凭着一股创业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工程建设输送了一批批急需的人才。1978年校址由紫阳迁往东山。之后,在东山校址又相继成立中专和新高职。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中职教育为主体的葛洲坝职业教育处于鼎盛时期,在校学生规模达4000余人,每年向企业输送各级各类优秀毕业生1000余人。
  
  借船出海,葛洲坝职业教育峰回路转
  
  进入1998年,职培中心步入最为困难的时期。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分离社会职能的步伐加快,加之企业本身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此时又正值我国教育体制调整时期,连续几年生源持续下降,学校到了几乎难以为继的境况。
  殚思竭虑寻出路,凝心聚力求生存。职培中心的干部职工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沉沦逃避,而是从迷茫到醒悟再到理性:市场经济没有救世主,等靠要只能是死路一条,只有丢掉一切幻想,去迎接挑战。
  2000年,国家进行高等院校调整,三峡大学成立。由于葛洲坝职工大学与原葛洲坝水电学院有着历史渊源,校企合作办学又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学院领导班子在分析当时的形势后认为,与新成立的三峡大学合作办学,既有可能性也有可行性。为此,学校及时向集团公司领导进行了汇报。集团公司领导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并由陈邦峰副总负责与省教育厅和三峡大学沟通商议。经多方努力,省教育厅批准葛洲坝集团公司与三峡大学合作举办三峡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葛洲坝)。学院于2000年12月22日揭牌,2001年开始招收新生,到2006年高职生在校规模达到4000余人。
  思路决定出路。合作办学,借船出海,对当时处于困境中的职培中心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既提供了长足发展的条件和动力,更给了干部职工坚持办学的信心和希望,使葛洲坝职业教育峰回路转,走出低谷。
  
  励精图治,葛洲坝职业教育重筑基石
  
  从以中职为主体转变到以高职为主体办学,当时还有诸多的不适应:观念不适应、管理不适应、教师不适应、体制机制不适应、硬件条件不适应,以及办学的形象、办学的形式、办学的质量,社会认同度还不高。
  面对这些困难,职培中心的干部职工没有被吓倒。在领导班子带领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深化改革,紧缩开支,整合资源,从建立学习型团队,解决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人手,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点之一:分期分批地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到高职教育发达的地区观摩考察;请专家学者到校讲授国内外先进的职教理论和办学经验。“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扩展并转变了干部职工的视野和观念。经过六年的学习和实践,职培中心逐步形成了适合学院改革发展的办学思路,积累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基本完成了独立办高职学院的“奠基工程”。
  理念成熟,管理提高。在对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并认同了这样一些办学理念“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民主办学,以法治校”的办学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思路:确立“勤学、多能、诚信、健体”的校训:明确“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实践教学为上岗就业服务”的教学工作指导原则……
  条件改善,实力增强。随着高职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加之其他方面的管理加强,学校的办学收入稳步增长。连续多年每年平均投资近1000万元,用于学校的基本建设和添置教学设备等,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院占地429亩,12万多平米的建筑、60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完好的体育设施以及良好的办学环境,具备了基本的硬件条件。
  成绩显著,素质提高。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加强了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一大批教师对高职教育都有了深刻的认识。知识的储备和更新加快,教学能力大大提高。涌现了一批“名师”和“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中具备研究生学历和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比例加大。管理人员在实践中,逐步适应了高职教育的管理特点和要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特色凸显,广泛认同。经过系 部改革与专业调整,逐步形成了以电力为特色的专业群。建立政府、企业、学校三方面专家学者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教学实践,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贴近岗位。广泛地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架起了实习就业“直通车”,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3%以上。为此,三峡大学对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由存疑到信任再到赞赏,由衷地赞叹:“在宜昌区域的同类学校里,三峡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葛洲坝)的办学最有特色、质量最高、就业情况最好!”
  
  凤凰涅槃,葛洲坝职业教育华丽转身
  
  从2003年开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便采取了逐年压缩招生计划的方式,逐步有序地让本科院校淡出高职教育领域。这样,葛洲坝集团与三峡大学合作办学将逐渐失去国家政策的支持。学院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坐等教育主管部门逐年减少招生计划,直至最后退出高职教育:要么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申办新的高职学院,走独立办学之路。申办独立的高职学院无疑是一条光明之路,然而也存在重重困难。湖北省计划将高职院校控制在50所左右,而当时已有48所,同时向省教育主管部门申办新的高职学院的单位已有很多家,其难度可想而知。机遇和挑战再一次摆在了葛洲坝人面前。
  “没有葛洲坝人想办而办不成的事”,杨继学总经理的话掷地有声。于是由杨继学总经理任组长,陈邦峰副总经理任副组长,葛洲坝职工大学校长梁建平为办公室主任的申办工作领导小组随即成立。
  申办工作在陈邦峰副总的亲自领导和周厚贵副总的关心下,争分夺秒全面展开。2006年2月17日集团公司向省政府提出申请;3月16日,通过省教育厅评估小组评估:4月12日,省政府正式批准葛洲坝职工大学改制更名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5月11日,教育部正式备案。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顺利完成了申办备案工作。10月26日,集团公司总经理杨继学,中电联教培部主任徐玉华一起,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隆重揭牌。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如凤凰涅槃,奇迹般地矗立在风景秀丽的东山之巅。从此,葛洲坝集团公司有了属于自己的普通高校。
  
  任重道远,葛洲坝职业教育再谱新篇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揭牌后,新牌子是否立得牢,新名字是否叫得响,新学院是否办得好,是学院干部职工要面对的又一个挑战。同时,能否在规定的五年时间内,通过省教育主管部门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直接关乎到新学院的生死存亡。
  集团公司领导十分关心和支持新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杨继学总经理分别在2006年12月27日和2008年7月15日两次亲临学院检查指导工作,并指出“世界上很多知名企业集团都办有大学,我们葛洲坝集团也有了大学,你们要办好!”学院干部职工对集团公司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深受鼓舞,倍增信心,近三年来,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加快学院基本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内涵建设,狠抓“质量工程”,打造电力特色。学院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基本建设稳步推进。学院按照评估要求和标准编制了《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并通过了市规划部门的审批。投资9600万元,建筑面积约5万平米的规划建设项目,2008年已进入实施阶段。目前,工业中心大楼、综合服务大楼已投入使用。培训大楼、学员公寓、图书馆、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确保今年完建;学院道路建设已纳入集团公司公用建设项目,今年六月动工建设,年内竣工。学院将以新一轮校园建设为契机,通过调整校园布局,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
  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2008年成立了学院董事会;今年4月,学院当选宜昌市电力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新增校企共建实习基地21个:新增国际贸易、计算机、工艺美术三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这些平台,发挥了融入企业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技能人才培养,实现开放办学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与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联系。
  电力特色进一步凸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特色发展战略。对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有上有下。新增了四个电力类专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力专业群。学院于2007年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定为首批“电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学院坚持“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加大了对特色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力度,教师队伍的素质明显提高。现有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135人,高级技师和技能专家12人,“双师”素质教师99人,建有来自企业和社会兼职教师库428人。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院大力开展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先后被确定为“湖北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与检修”、“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等三门课程被确定为“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和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分别被确定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电力技术专业群核心技能课程教学团队”被批准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教师科研成果丰硕。教师公开发表论文200篇,出版教材62部,结题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其中,获一、二等奖各2项:有8项科研课题分别在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和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课题研究项目中立项。
  学生参加竞赛屡创佳绩。2007年学院代表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全国一等奖;李军波同学在湖北省第二届“华中数控杯”数控技能大赛上,获高职组铣床第一名,并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比赛获个人第八名;杨锐同学代表湖北省参加第六届国际办公软件应用技能世界大赛中国区总决赛,获“全国信息技术竞赛全国百强选手”称号。
  
  结语
  
  艰辛成就伟业,奋斗创造辉煌。葛洲坝的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中职到高职,从成人高校到普通高校。始终踏着时代的步伐,走过了艰苦创业拼搏振兴的四十年光辉历程,谱写出一幅企业办职教事业的壮丽篇章。
  四十年来,从葛洲坝职教园地里,走出的各级各类优秀毕业生3万余人,有一半进入了葛洲坝企业。他们活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战斗在亚非拉的山川河谷,遍及工程建设的各条战线……在他们之中,有青年工作标兵,有新长征突击手,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成百上千的优秀管理人员,有成千上万的生产骨干。他们已成为全面建设大强富集团的重要力量。
  四十年来,集团公司的历任领导者始终关心和支持企业的职教事业。无论是在艰苦创业的岁月,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都留下了他们坚实的足迹和心系教育铿锵有力的声音:“十年建坝,十年树人”、“无论企业怎样困难,教育的天空上没有乌云”、“办好一所大学,切实负起央企的社会责任”,他们为职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十年来,葛洲坝职教园地里涌现了一代又一代优秀教育工作者。他们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用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艺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培养一批又一批水电建设的来者。他们以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从事着他们最喜爱的事业。他们是春雨,把理想,把知识、把爱心化作甘露,滋润着新一代水电人的心田。
  四十年来,不知有多少远见卓识的仁人志士,为葛洲坝职教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奉献了他们的智慧和心血;不知有多少为人师表的园丁,为葛洲坝职教园地的春天辛勤耕耘。人们赞美葛洲坝,赞美三峡大坝,景仰建设者的丰功伟绩……然而,这座座丰碑也同样凝结着职教人的智慧和汗水。
  回首往昔,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激情满怀。葛洲坝的职教事业必将伴随企业的腾飞而再创辉煌!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开展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介绍了澳大利亚TAFE(Kechnolog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的特点,探讨了TAFE体系引入后对专业教学改革的正面影响和带来的问题,井对进一步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TAFE;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兰海燕(1979-),女,河南郑州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
期刊
摘要:科学、合理地评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习成绩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科学、合理评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的有效措施:评定方式方法多样化、评定途径广泛化、评定内容扩大化、平时成绩权重加大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综合评定  作者简介:刘圣兰(1971-),女,江西永新人,江
期刊
2010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招聘工作日前已正式启动。招聘公告于8月30日通过国资委网站和人民日报、中国日报、香港文汇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向海内外广泛发布。据悉,今年公开招聘职位共有20个。近年来,中组部、国资委已先后7次组织中央企业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从近万名应聘者中录用了113人,同时还储备了一批后备人才。一个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国家
期刊
高职教育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现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国外较成熟的高职教学模式有加拿大的CBE职教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和MES-就业技能模块教学法等。目前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出现了培训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本位,融合网络技术,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德国菲利克斯.劳耐尔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之一,许多国家都在学习、借鉴并进行本土化应用。这一
期刊
7月8日,全球经济界瞩目的2010年世界500强企业正式亮相,我国电力企业有5家跻身其中,分别是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5家电企入选世界500强,可以说既是提升我国电力企业形象的机遇,也是未来我国电力企业面临更激烈竞争挑战的开始。电力行业一直是我国支柱型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行业。未来我国电力企业不仅要在经济、技术上面对更
期刊
近年来,国学热潮广泛掀起,每个人嗅着传统文化的浓厚气息,深刻体会着其深广底蕴所带来的精神力量。我们深知,对一个民族而言,文化的凝聚力是巨大的,同样,对一个企业来讲,文化建设所带来的潜在效益也是不可小觑的。  一直以来,财力作为显性的物化指标,是企业花力气下功夫的中心课题。现如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逐渐突显,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基因是确保企业竞争力持久、基业长青的软性因素。从宽泛的意义上讲,企
期刊
摘要:海南的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廉洁文化元素对海南影响至深,继承、挖掘、发扬这种地域文化特色,与新形势下海南电网公司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结合,为教育工作创新提供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廉洁文化元素;反腐倡廉;地域文化  作者简介:钟振纲(1975-),男,海南东方人,海南电网公司纪检监察部,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纪检监察。(海南 海口572023)    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
期刊
7月份,《财富》2010年的“500强”新鲜出炉了。中国企业又有了进展,去年有43家企业进入“500强”,今年则达到54家。电力军团英姿勃发,表现得尤为引人注目,国家电网公司昂首挺进十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也纷纷在500强中赢得名次。而在9月初公布的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电力企业更是一枝独秀,有十多家企业入围。  成绩不容忽视
期刊
山西省电力公司远程培训系统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多项应用技术在国网公司领先,切实发挥了试点单位的表率作用。  你能想像电力职工培训将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即使最基层的职工也有机会接触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山西省电力公司远程培训系统可以做到。    集约成本 成效显著 掀开培训新篇章    “山西省电力公司远程培
期刊
对于河南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而言,变电运行部是管理起来最费时耗神的一个部门,干部员工有154人,其中仅运行值班人员就有130多名,他们担负着东西跨度长达150多公里、电压等级在110千伏以上、共计39座变电站的运行任务。要做好这么大一个集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绝非易事。  薛飞,变电运行部党支部书记,员工口中“爱站如家,对员工如兄妹”的好书记。凭着性格中独有的淡定和坦然,他忍着身体的病痛,几年来用心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