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往教育中封闭、单一的模式越来越不适于当前教育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家校共育这种现代教育模式。家校共育将学生的教育视为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需要双方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家庭与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学校教育是学习的基地,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双方有机结合,相互依赖和补充,共同促进学生教育的发展。然而,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家校共育的实施依然存在许多障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作用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学校的教学实践都是基于特定的教育方针与目标而进行的,其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学校的教学资源丰富,有专业的教师队伍,有明确的教学计划体系,在学生的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家长作为学生天然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教育和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待得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家庭,家庭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行为习惯。因此,学校教育应当与家庭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在教育上形成优势互补。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多多交流,通过双方的配合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直以来,我国都在对教育事业不断地探索,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在进行中,素质教育正在逐步替代以往的应试教育,其目标在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学校是主要阵地,然而素质教育要想得到全面的实施,必然要得到家庭教育的配合。在家长观念中,学生的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唯分数是重,这种思想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客观上要求家长摒弃这种分数至上的旧观念。要想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家长要转变观念,正确地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以素质教育要求为指导,对学生开展积极教育。只有在家长素质提升的基础上,学校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有利于家长素质的提高
知识就是力量,当前知识经济的兴起,更加凸显了知识的作用,小学教育更应该得到重视,家长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在学生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家长的思想行为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家长自身具有较高的素质水平。但反观当今社会,家长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工作上,无法正确认识学生的教育系统,依然有许多家长保持着十分落后的家教观念,尤其是在农村中,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成为了家庭教育最大的障碍。而通过家校共育这一教育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这种状况得到改善,教师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能够使家长接受一些正确的教学观念,促使家长自身的学习进步,进而配合学校教育形成良好的工作局面。
农村小学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
不正确的家庭教育
在农村地区,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学生的家长无论是思想观念方面,还是文化素质方面,都难以满足家庭教育的需要,由于知识水平不足,以及思想观念的落后,对子女的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德育知识普遍缺乏,采用的教育方式十分简单粗暴。只有少数的家长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在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多以物质奖励或直接打骂为主,不顾孩子的自尊而当众责罚,而完全意识不到其对孩子造成的严重伤害,如此便使得学校教育的成果被大大削弱,教师花了巨大精力取得的教育成果,往往被家长随意的行为而破坏了。
家校之间缺乏沟通
随着人们观念意识的改变,年轻一代的家长不再多生孩子,加之部分孩子随着父母进城,导致农村孩子急剧减少,许多农村小学已经裁撤或合并,由此造成一个学校的学生来自于各个村子,学生的家庭住处比较分散,使得学校难以和学生家庭进行有效的联系,家长更不会主动联系学校。由于空间、时间,以及活动方式等因素的限制,或者说由于沟通渠道的不顺畅,造成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很少进行沟通,双方缺乏有效的交流。此外,家校共育从本质上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可以平等地接受来自于家庭和学校共同的关爱,然而在家校共育实践过程中,往往是学习好的、学习差的,以及有比较严重问题的学生才能得到更多一些帮助,忽视了占学生比重最多的中等生的共育问题,导致家校共育的整体性受到质疑。
留守儿童问题带来的难题
当前农村存在许多留守儿童问题,许多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只能由爷爷奶奶照管,隔代抚养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许多代管家长对家校共育缺乏足够了解,认为学校把教育抓好就可以,自己只要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就行了,缺乏对家校共育参与的积极性,使得家校共育的实施难以进行,家校共育的目标更无从谈起。
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有效思路分析
开设家长学校,进行家校共育的专业指导
家校共育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学校而言,应当根据家长的要求,以教师教育现状为依据,对家校共育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第一,通过学校,进行平台的搭建,由教育方面的专家对家长进行教育讲座,或者通过学习培训的方式,使家长掌握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知识,增加对家校共育重要性的认识,使传统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得以改变,通过家长的指导,使其能够认识到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是好的,什么样的方式是错的,从而促进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提高。第二,作为专业的教育基地,学校要对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行创新,进行家校共育教学体系的构建工作,通過具体的实施方案的制定,全面落实家校共育的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力求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在家庭和学校共同协作的基础上,增强对小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进行家校沟通渠道建设
家校共育的实施,最重要的是家庭和学校之间能够畅通交流,这也是家校共育的基础,离开了双方的沟通交流,家校共育就成为了空谈。当前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农村家庭对外界的交流联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就当前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家长都会使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外界发生联系。因此,关于家校沟通的形式,既可以采用传统的沟通形式,如家长会、教师家访等,以此加强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还能够使用智能手机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社交软件来加强双方互动,如使用QQ、微信,既可文字交流,还可语音视频。通过这些手段,家校之间的沟通可以实现,家校共育也能够正常进行。
切实解决家庭教育缺位的问题
基于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较多,隔代抚养现象较为普遍而导致的家庭教育缺位问题,首先应当做好代管家长的思想问题。除了要求教师做好动员工作,还要发动村委会人员的作用,这些人在村中有着一定的威望,由其对代管家长进行动员解说、思想转变工作,切实改变代管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使其意识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尽量与学校配合,把孩子的教育抓好。
结语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学校、家庭,都十分关注学生的教育问题。农村地区作为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改善农村教育刻不容缓。将家校共育模式引入农村教育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学校与家庭应当在充分做好各自工作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交流,实现家庭共育的目标。
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作用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学校的教学实践都是基于特定的教育方针与目标而进行的,其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学校的教学资源丰富,有专业的教师队伍,有明确的教学计划体系,在学生的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家长作为学生天然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教育和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待得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家庭,家庭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行为习惯。因此,学校教育应当与家庭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在教育上形成优势互补。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多多交流,通过双方的配合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直以来,我国都在对教育事业不断地探索,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在进行中,素质教育正在逐步替代以往的应试教育,其目标在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学校是主要阵地,然而素质教育要想得到全面的实施,必然要得到家庭教育的配合。在家长观念中,学生的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唯分数是重,这种思想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客观上要求家长摒弃这种分数至上的旧观念。要想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家长要转变观念,正确地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以素质教育要求为指导,对学生开展积极教育。只有在家长素质提升的基础上,学校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有利于家长素质的提高
知识就是力量,当前知识经济的兴起,更加凸显了知识的作用,小学教育更应该得到重视,家长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在学生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家长的思想行为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家长自身具有较高的素质水平。但反观当今社会,家长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工作上,无法正确认识学生的教育系统,依然有许多家长保持着十分落后的家教观念,尤其是在农村中,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成为了家庭教育最大的障碍。而通过家校共育这一教育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这种状况得到改善,教师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能够使家长接受一些正确的教学观念,促使家长自身的学习进步,进而配合学校教育形成良好的工作局面。
农村小学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
不正确的家庭教育
在农村地区,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学生的家长无论是思想观念方面,还是文化素质方面,都难以满足家庭教育的需要,由于知识水平不足,以及思想观念的落后,对子女的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德育知识普遍缺乏,采用的教育方式十分简单粗暴。只有少数的家长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在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多以物质奖励或直接打骂为主,不顾孩子的自尊而当众责罚,而完全意识不到其对孩子造成的严重伤害,如此便使得学校教育的成果被大大削弱,教师花了巨大精力取得的教育成果,往往被家长随意的行为而破坏了。
家校之间缺乏沟通
随着人们观念意识的改变,年轻一代的家长不再多生孩子,加之部分孩子随着父母进城,导致农村孩子急剧减少,许多农村小学已经裁撤或合并,由此造成一个学校的学生来自于各个村子,学生的家庭住处比较分散,使得学校难以和学生家庭进行有效的联系,家长更不会主动联系学校。由于空间、时间,以及活动方式等因素的限制,或者说由于沟通渠道的不顺畅,造成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很少进行沟通,双方缺乏有效的交流。此外,家校共育从本质上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可以平等地接受来自于家庭和学校共同的关爱,然而在家校共育实践过程中,往往是学习好的、学习差的,以及有比较严重问题的学生才能得到更多一些帮助,忽视了占学生比重最多的中等生的共育问题,导致家校共育的整体性受到质疑。
留守儿童问题带来的难题
当前农村存在许多留守儿童问题,许多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只能由爷爷奶奶照管,隔代抚养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许多代管家长对家校共育缺乏足够了解,认为学校把教育抓好就可以,自己只要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就行了,缺乏对家校共育参与的积极性,使得家校共育的实施难以进行,家校共育的目标更无从谈起。
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有效思路分析
开设家长学校,进行家校共育的专业指导
家校共育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学校而言,应当根据家长的要求,以教师教育现状为依据,对家校共育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第一,通过学校,进行平台的搭建,由教育方面的专家对家长进行教育讲座,或者通过学习培训的方式,使家长掌握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知识,增加对家校共育重要性的认识,使传统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得以改变,通过家长的指导,使其能够认识到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是好的,什么样的方式是错的,从而促进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提高。第二,作为专业的教育基地,学校要对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行创新,进行家校共育教学体系的构建工作,通過具体的实施方案的制定,全面落实家校共育的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力求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在家庭和学校共同协作的基础上,增强对小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进行家校沟通渠道建设
家校共育的实施,最重要的是家庭和学校之间能够畅通交流,这也是家校共育的基础,离开了双方的沟通交流,家校共育就成为了空谈。当前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农村家庭对外界的交流联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就当前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家长都会使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外界发生联系。因此,关于家校沟通的形式,既可以采用传统的沟通形式,如家长会、教师家访等,以此加强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还能够使用智能手机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社交软件来加强双方互动,如使用QQ、微信,既可文字交流,还可语音视频。通过这些手段,家校之间的沟通可以实现,家校共育也能够正常进行。
切实解决家庭教育缺位的问题
基于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较多,隔代抚养现象较为普遍而导致的家庭教育缺位问题,首先应当做好代管家长的思想问题。除了要求教师做好动员工作,还要发动村委会人员的作用,这些人在村中有着一定的威望,由其对代管家长进行动员解说、思想转变工作,切实改变代管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使其意识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尽量与学校配合,把孩子的教育抓好。
结语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学校、家庭,都十分关注学生的教育问题。农村地区作为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改善农村教育刻不容缓。将家校共育模式引入农村教育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学校与家庭应当在充分做好各自工作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交流,实现家庭共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