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人生,书写人生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千年华夏文化源远流长,三千年文明史见证了文化之路。在中华文化中,书法是必然无法避开的高峰。书法之道乃是天道,融入的是阴阳应和、相辅相成的自然之道,书法之义在于人文,承载和传递了千年以来文明演进历程的密码。天道与人文的思想在毛笔描红“人”字中展现无遗,人生必然无法处处顺遂,所以我们要学会“藏而不露”,处世待人的人际之道,要诀在于“不偏不倚”,行为中正,人生漫漫,须学会耐心等待,谋而后动,才可以“缓缓出头”。简单一撇一捺,道的是人文,演的却是天道。
  远在汉代,扬雄已然指出:“书,心画也。”执笔所写,其实是展露心中所想。书法之形让人有赏心悦目之喜,书法之韵让人有沉浸其间之乐。然而书法之乐并非起笔便可获得,正如人之入世,也无法一马平川,前途无碍。所以,“人”字的起笔要逆锋起笔,藏而不露。逆锋起笔是“人”之初笔,逆境沉潜,何尝又不是人生启端呢?“未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的歌词,指向的便是人生有为的大道之方向。
  学书之道深奥,真正有所为的书法家都懂得书法用笔有中锋与侧锋之别,然而“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用笔是否中正,与书写者内心是否平和,心志是否坚毅有莫大关系,北宋书法家米芾学书有成之后,将中锋用笔作为书法家“得笔”与“不得笔”的标志。心是物象,承载与传达书者的旨趣、情趣、乐趣,更承载着人生际遇。人生波折无常,唯有中正之道,才可劈波斩浪。“不偏不倚”,正是人生有为的必经之道路。
  书之道便是人之道,书品即为人品,人之个性不同,书写的字之神韵也自然不同。书写者宽厚,其字便厚重,书写者轻佻,其字便浮躁。“神融笔畅”的书法,才算是缓缓出头。故此,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然而滥写碑文让他的字失了沉稳,张旭狂放不羁,所写狂草龙飞凤舞,却尽展其心中郁勃之情,一生刚强。人生“缓缓出头”,本来就不宜操之过急,失去人生积淀。
  书法之道便是人生之理,生于当前浮躁的信息时代,书法的修身养性已然开始被他人所忽略,然而书法精神中的学养、胸襟与境界,却可以洗去时代的浮华,让人生重归于宁静。如果俗世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悟得这个道理,那么,人生自然有成。

■名师点评


  文化入题,立意高远。本文开头以文化入题,结合漫画中“人”字的书写,以书法是千年以来文明演进历程的密码引出书法中富有人文思想,借助“人”的笔画和书写,逐一展现了书法中的文化和为人处世之道,文化味道较浓。
  情景意识,处处体现。本次作文是材料作文,以“漫画”为材料,考生要从漫画中读懂寓意,创设相应的写作情景就是一个必然的途径了,所以本文先以文化入题,写书法蕴含有为人之道,接着写书法的真谛更在于内心以致,进而从写字的神韵来点出人品在书法中怎么体现,每一处感悟都有对应的情景,十分贴切。
  彰显气度,赤诚呼吁。写作这类人生感悟类的文章容易流于空泛,本文立足于具体的写作情景,从名家杨雄、米芾、韩愈、张旭等人的书法写作来概括其为人品质与气度,以此来写“书法之道便是人生之理”,成熟的写作笔调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時代意义,让温文尔雅的思想充溢全文。
  (点评人:祝振全)
其他文献
夏彬,硕士研究生,2010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方向室内设计。现为广东省肇庆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
期刊
家具作为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技术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中国家具的发展与人们的起居方式密切相关,分为席地坐和垂足坐两个时期(魏晋时期垂足坐已渐推广)。早期为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一些适应席地而坐的家具便应运而生。凭几便是其中一种,包山二号墓遣策有“凭(凴)几”记录,而且又于《庄子》外篇《徐无鬼》记“南伯子綦隐几而坐”吻合。《周礼·春官宗伯·司几
期刊
没有大地,草木无处扎根,屋宇无处立身,世界无以存在,人类无以存活。  姹紫嫣红的社会,或光怪陆离的尘世,昌盛也好,衰败也罢,圣洁也好,恶俗也罢,究其实质,无一不是地表的附着物。比起大地的恒久、博大和厚实来,地表上的哭哭笑笑,都宛若流星划过,飞絮飘逝。  大地是宽厚的,仁慈的,也是内敛的,谦卑的——只有付出,不求回报;只有承受,不曾抱怨。肤浅的人稍有业绩,就头昏脑胀地自我膨胀,五颜六色地自我粉饰,夸
期刊
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共八套试卷九道作文题目(北京卷作文为二选一),可谓百花齐放,蔚为壮观。各题目均追求超强的价值引导性,又各有千秋。如全国甲卷细数红色节日、歌曲、英雄榜样,以饱含激情的笔触引导考生思考“可为与有为”,北京卷罗列出不同人在同一时代中的不同态度,但要求考生“论生逢其时”,可谓开门见山大气磅礴;又如全国乙卷以射箭为喻谈理想追求,新高考Ⅰ卷以“体育之效”论强弱转换,新高考Ⅱ卷以描红为喻谈
期刊
书一人生,法一世界,横竖撇捺的弧线中充满了生命的伟力;意至笔随的草书行云流水,充满了生命的激情;一丝不苟的楷书堂堂正正,显露做人的骨气;藏首掖尾的隶书端庄持重,体现人生的含蓄;质朴意拙的篆书古朴典雅,彰显人性的淳朴与真意。练笔实练心,其事虽小,却关乎道,今以“人”字为例,让我们共悟那撇捺间蕴含的哲理与伟力。  “逆锋起笔,藏而不漏”蕴涵着 “忍”的睿智与境界。  逆锋为藏锋。锋芒早露易成昙花一现,
期刊
传言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人”之一字便只有简单的一撇一捺。然而,“写人”容易,“做人”却蕴含了一生一世之真理。奋斗,便是支撑“人”之精神气脉的主线。人之一生,须沉潜方能飞跃,要厚积才可薄发。恰如写“人”之一字,年轻时需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年时要中锋用笔,不偏不倚;最后方可迎来停滞迂回,缓缓出头之日。  把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时间线拉长,青年学子便如新苗破土,恰是逆锋起笔的年华,往往藏不住锋
期刊
毛泽东曾说过:“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这告诉我们,弱者如果勤自锻炼,艰苦奋斗,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者。  就拿中国自身的成长史来看,古老悠久的中国经历过王朝盛世的繁荣,也遭遇过八国联军的重创。自那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中国变得所到之处皆是创伤,甚至外国人称我们为“东亚病夫”。那时候的中国,是积贫积弱的弱势国。中国从来都不缺乏奋
期刊
从古至今,人们都信仰“有志者,事竟成”一说。凡胸有大志者,不在少矣,然而能成事者却不过凤毛麟角,究其根本,不成事者或手中无利弓以中靶,或有弓不会使。少年如朝阳,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天地大矣,前途辽矣,吾辈青年定当修身、矫思、立义以赴中国未来无限之光。  “读书原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事,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世者,无一不是盗名欺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君子个人修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
期刊
华夏少年意气扬,理想在前,谁能挡?只讲: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把高屋建瓴的理想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需要的是行动的加持。作为当代青年,当以修身为本,思想加以引之,以义为其目标。  修身为本,提升内在,始出发。人若没有修养,在世上就如水上浮萍一般,无根无源,谈何理想?被世人称为“伟人”的列宁,在遇到端水上楼的女工时,选择请女工先上楼,不因自己地位高贵而无礼,是其修养的外现
期刊
在我看来,成功等于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要确立自我价值之所在。  对于人生而言,我以为最关键的是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能做什么”。有了明确的目标、正确的定位,才不至于迷失人生的航向。比如唐僧,他在自我介绍时总是这样说:“贫僧唐三藏,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很明显,他既知道自己是谁、从何而来,更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才能九死而仍未悔。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