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教学设计的文体意识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py2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以苏教版为例)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占的份额较大,散文、诗歌、小说各占一边天。因而,对文学作品的精心设计,就不得不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从平时的课堂观察(尤其是公开课)来看,喜欢上小说的老师居多;能把散文上好的老师甚少,选择上诗歌(尤其是现代诗)的微乎甚微。而其教学设计的目标、内容、思路等近乎草率,令听者有不解痛痒之感。
   个中原因,主要是教者没有明晰的文体意识,因而出现了教学内容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具体、板书设计(即教学思路)很零散等混乱现象。
   针对上述现象,我认为,对不同的文学作品,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具备不同的文体意识,然后从内容选择、方法选用、板书设计等方面美化我们的教学艺术。
   一.文体不同:教学内容有别
   不同的文体,其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就以现代诗《再别康桥》、散文《春》、小说《孤独之旅》为例,来阐明文体意识在教学设计中的非凡作用。
   诗是情感的中轴,诗是语言的钻石。因此,在《再别康桥》的内容选择中,我把承载情感的意象群的解读、负载情感的构思艺术的归结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
   散文形散神聚,《春》的教学,简化内容是重点。因此,我把寻找春的特点、人的特点、语言的特点,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小说,头绪繁多,人物关系复杂,主题多元。对节选小说《孤独之旅》,我选择了解“孤独”、品“旅程”为中心内容,再附带欣赏烘托手法,使课堂内容饱满而丰盈。
   二.文体不同:教学方法各异
   选择了相宜的教学内容,理应由合适的教学方法来配备,方能合理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再别康桥》:以诗解诗
   欣赏诗歌的课堂,应该本身就是一首诗。对《再别康桥》这样的经典,我想尝试用“以诗解诗”的手法,来带领学生浸泡在诗歌的海域,在诗的氛围中学诗。
   1.朗读诗歌,提炼意象,借用古诗名句说说这些意象寄予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金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青荇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
   笙箫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诗经》
   【简评】借用《诗经》中的一组诗句,来帮助学生解读本首诗歌意象所隐含的丰富内蕴。
   2.浏览全诗,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方式把这些意象串联起来的?
   结构上——康桥、康河一物贯穿始终。其中“康桥”贯通中西,串起了意象群;作者的感情像“康河”一样一波三折,带动了情感链。
   内容上——内外结合:意象、色彩、画面、情感,自然交错;
   四位一体:天上、人间、水底、心里,水乳交融。
   【简评】用整齐而诗化的语言,小结诗歌内容与结构的自然融合方式,一方面给学生以审美的快感,另一方面也给学生以创作的启迪。
   3.再读诗歌,看看作者是怎样与康桥“道别”的?
   三个“轻轻的”,三个“悄悄的”,写出了无声加无言的落寞、寂寥之情。真正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简评】引用李煜的诗句,印证诗人美梦乍醒时的无奈与愁绪。
   4.尝试借用一首古诗来解释这种“愁”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隐藏在这“愁”背后的是孤独、寂寞。这种孤独,与柳宗元先生的《江雪》有着相似的情结:“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简评】引述柳宗元的《江雪》,以其藏头的“千万孤独”为徐志摩此刻万般无奈、千万孤独的心境张本。因而,康桥不过是承载“千万孤独、万千寂寞”的容器,它使作品形神兼备而又一波三折,体现了“诗是情感的中轴”的真谛。
   (二)《春》:以表品文
   散文因其内容的驳杂,使我们难以下手设计。而如果采用具象的表格来简化其繁复的内容,也许不失为一种良策。
   1.朗读课文,尝试用一个带“春”的双音节词、四字短语、七言诗句分别概述你所看到的描写对象、画面及其特点。
   【简评】第一张表,简化了散文的内容,使学生很快捕捉到春天的画面之美、诗意情怀。真可谓:文中有画,文中有诗,诗画合璧。
   2.在诗画合璧的春天里,活跃着一群人,他们是谁?在做些什么?心理状态如何?
   【简评】第二张表,提炼出了活跃在春天里的“人”,使读者感受到:春中有物,春中有人,物我同化。
   3.这么多的内容,作者分别采用什么样的句式来承载(表达)?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简评】第三张表,在句式欣赏中领悟作者徜徉在春光中的欣喜之情、发现之喜,真正是:文中有景,文中有情,情境交融。
   以表品文,使原本纷繁芜杂的内容,变得井然有条,也使我们在教学方法的操作上,有章可循。
   (三)《孤独之旅》:以形传神
   优秀的小说,就是一首哲理诗。怎样打开学生的阅读情趣与理趣,是设计的要点。以形传神,也许是最好的办法。我用形象的视频、比喻的手段、精妙的板书,来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
   1.观影片导入新课
   观看影片,看它与文章的哪些部分较为相似?(媒体展示杜小康坐船赶鸭子及收获鸭蛋的场面,形象入手。)
   2.解标题理读故事情节
   A.解“孤独”解读全文(略)。
   B.解“旅”字理读故事情节。
   (1)请以“ 之旅”为抓手,理读情节。(生存之旅、成长之旅、求学之旅、情感之旅等。板书)
   C.让我们一起来观察板书(一座孤山,多条旅程),说说你的发现。
   观文如看山。行文构思具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美。
   (2)再看板书,你还有什么发现?
   3.品烘托赏读孤独样貌
   行文如爬山。作者像一名老到的导游,牵引我们从山脚一路往上攀爬,越往高处,景色越奇。老师把这种行文法叫做“爬坡式构思法”。
   然而,行文如爬山又超越爬山。聪明的作者总是选择从不同的角度带我们去探索一山的神秘与美丽。如果把“孤独”当作一座山,这座山可不好爬,因为它是一种抽象的情绪。
   绘文如画山。作者用一支生花的妙笔,借助形象的力量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泪、水、声、月等)来绘画孤独的真面目。他让我们明白:正是孤独,锤炼了小康,也成就了小康!小康成功地完成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加冕仪式。
   【简评】三个环节,要么借助视频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要么借助巧妙的比喻及具象的板书,让学生领略文本的构思技巧及孤独的样貌,可谓以形传神。正是形象的力量往往大于思想的力量。
   三.文体不同:板书设计纷呈
   每一份完整的板书,就是一份微型教案。它是优秀教学设计的浓缩,是行文思路的再现,也是教者艺术的彰显。根据诗歌、散文、小说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手法的区别,我们依然要有强烈的文体意识,针对不同的文本,用心设计精彩纷呈的板书(三份板书略)。
   【简评】《再别康桥》的板书(一波三折)用形象的手段显现诗歌意象群组合的方式:康桥贯通中西,康河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起伏不定的波澜。诗歌的景、情、韵三位合一。
   【简评】《春》之板书(一株花树)提炼了行文的思路,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也彰显了春天的特点:就像一株缤纷的花树,烂漫、活跃、灵动而又充满生命的张力与生机。
   【简评】《孤独之旅》的板书(一座孤山)以一山为背景,喻示行文如攀山的构思技巧,形象地展示小说的情节变化美、情感律动美、内涵丰盈美。
   文学作品,因其文体样式的繁多,负载内容的驳杂,往往蒙蔽我们的眼睛,至于粗线条设计,毛躁躁上课,使很多文本本身具有的优质资源流失于我们的课堂。而如果我们能针对不同文本自身的特点,加强文体意识,努力从内容选择、方法选用、板书设计等方面精心设计,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将韵若诗歌,形如散文,状似小说了。
  
   张五芳,语文教师,现居江苏金坛。责任编校:王玲
其他文献
本文以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为主要阐述,结合当下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提升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写作的有效方法为主要依据,从缺少生活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与此同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客观存在着些许弊端。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过分注重语文知识的灌输,忽略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让学生主動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目的。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实施的策略  若想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就应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越来越严格,小学语文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本内容的传授,还应该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
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教育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随着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标改革对于小学阶段学生
《考试说明》规定的病句类型为以下六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类型的病句,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一.语意性病句。语意性病句指句子的意思表达不确定、不明白,通常称为“有歧意”,主要指“表意不明”,有时语序不当也会表意不确定、不明白。表意不明,与汉语词语的多义性有关。   1.指代不明造成歧义。如:费德勒看见李娜脸上露出笑容;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
良好的合作学习应用策略能够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对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创新能力有重要价值。  一、合作学习应用意义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思维认知特点以及发展方向,与学生的个体需求以及大环境发展相适应,着重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老师常抱怨:“怎么教了那么多遍,学生还是不会?”确实,语文难教。教师备课辛苦,讲授辛苦,可学生还是不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倍功半甚或无功的结果?   有一项调查也反映出这一点。“教师在备课时,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哪一方面”的调查显示:“在了解学生需求上”占34.9%,位居第二,仅仅次于“研读教材”。“在你备课时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的调查中显示:“学生有无兴趣、能否接受”
为了迎合当下的教学体系,各大学校的教学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就属于新型的教育方式.许多教师将其与合作学习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教学方法.但由于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关键环节。课堂开始时的几分钟导入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因此,只有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以新颖有趣的导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索心理,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一、复习导入法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
期刊
在高中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古诗词教学.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高中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