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好玩?有序?贴心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顺应儿童身心特点,利用语文学科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以及汉语拼音整合编写的特点,将汉语拼音的教学视为多元的整体,整体规划汉语拼音课程内容,彰显育人价值,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基于文化、情感、知能和生活,整合教材,让课程内容变得“多元”;引入其他版本教材,拓展课外阅读资源,渗入不同学科元素,让课程内容变得“好玩”;周主题内统筹安排,周主题间螺旋上升,让课程内容变得“有序”;呼应成长节点,顺应成长节奏,呵护成长,让课程内容变得“贴心”。
  关键词:拼音学习 课程内容 教材
  拼音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工具,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拼音学习是一道难关,连语文教师也常感叹拼音难教。针对拼音教学的现状,常州市天宁区进行了汉语拼音教学改革,意在顺应儿童身心特点,利用语文学科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以及汉语拼音整合编写的特点,将汉语拼音的教学视为多元的整体,整体规划汉语拼音课程内容,彰显育人价值,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一、整合教材,课程内容变“多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在汉语拼音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汉语拼音学习的5个单元里穿插了“认一认”,要求学生认识常用字80个,开辟了汉语拼音学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的新思路。在天寧区拼音改革中,我们继续用整合的思想将汉语拼音学习与教材中的识字、阅读、口语交际、语言积累紧密结合起来,让课程内容变得“多元”,致力于全面、多向度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基于文化的整合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拼音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熏陶,更能提升汉语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内容《ie üe er》,教材展现的是传统佳节中秋夜月儿圆的情景,意在引导学生学习此内容时就可以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本课,教师可以看情境图说话的形式进行。如相机引出“练习2”中李白的《古朗月行(节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首诗活泼稚气,学生非常喜欢,在吟诗赏月的过程中,便能快速掌握诗歌内容。通过这首诗将拼音学习嵌入中秋情境中,不但能向学生传递中秋节的文化,述说中华民族的月亮情结,而且还能提高拼音教学效率。
  (二)基于情感的整合
  “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作为主观意识的情感因素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渗透在语文教材中。对语文教材中情感因素的整合,能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让学生的心灵得到熏陶和感染。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穿插在汉语拼音中的“认一认3”中有“父母儿女”这四个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后,回忆拼音《Y W》的语境歌:“小乌鸦,叫嘎嘎,捉条虫子喂娃娃。秋风起,天气凉,妈妈为我做衣裳。”在新学“练习2”的读读背背“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时,又可以将“识字”“语境歌”“儿歌”进行整合,让学生体验父母之爱、家庭亲情,体悟亲情的温馨和美好。
  (三)基于知能的整合
  汉语拼音学习关涉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将知识与技能有效地整合到拼音教学中,可以彰显语文学习的规律性和趣味性。
  如学习了“ang”“eng”“ing”“ong”几个鼻韵母后,让学生挑战一下“练习4”的“读读背背”,借助拼音拼读“红日东升”“秋高气爽”“窗明几净”“书声琅琅”。4个成语16个字中,“红”“东”“升”“爽”“窗”“明”“净”“声”“琅”这9个字都是含有后鼻韵母的音节。将这些四字成语整合到“ang”“eng”“ing”“ong”的拼读中,一方面可以巩固后鼻韵母的发音以及声母和后鼻韵母的拼读,同时也能让学生借助拼音进行识字练习,积累词语。整合知识,融会贯通,学用结合,能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四)基于生活的整合
  语文与生活同在,其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拼音内容充满生活气息。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拓展,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能让拼音学习更接地气。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穿插在汉语拼音中的“认一认5”出现了“瓜”“果”两个二会字。学生借助拼音能认识生字后,教师可以出示“练习4”中的学用字词句。先让学生拼读各种水果的拼音,再将实物与拼音相连,接着让学生说说喜欢吃哪些水果,并试着用书中的句式说说。这里的设计将识字与拼读练习进行整合,是与生活充分对接,使得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倍感亲切,感受到生活与学习是息息相关的。
  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加强语文课程内部多方面的联系,让拼音与识字、口语交际、倾听感悟、实践活动等有机整合,形成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二、开掘资源,课程内容变“好玩”
  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汉语拼音单调枯燥,抽象乏味。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创造性地设计了“情境图”和“语境歌”,增添了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循着教材汉语拼音教学情趣化的特色,我们大胆开掘课程资源,尝试开发充满情趣的课程内容,让学生体验到拼音学习很好玩。
  (一)引入其他版本教材
  除苏教版之外的其他主流版本教材,如人教版、北师大版、沪教版教材中的汉语拼音设计都富有特色,独具个性。教师可以从这些版本的教材中独具慧眼地选择充满情趣且让学生喜欢的课程资源。
  如沪教版教材的拼音内容最大的特色是让学生在儿歌中学习汉语拼音。在开掘版本教材内容时,我们将沪教版儿歌引入教学,作为课程资源。如学习《b p m f》时,引入儿歌《田伯伯变魔术》:“田伯伯,变魔术,手帕里变出小松鼠,手帕里变出小松鼠,衣服掀一掀,衣服掀一掀,飞出八只绿鹦鹉。”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首儿歌朗朗上口,神奇有趣。跟随这位会变魔术的田伯伯,在儿歌中变出声母“b(伯)m(魔)p(帕)f(服)”的学习,让一年级的学生兴致高昂、乐此不疲。   (二)拓展课外阅读资源
  在设计拼音课程内容时,我们还将目光投向课外阅读资源,尤其注重让绘本与拼音牵手。新西兰儿童文学研究学者多罗西·怀特指出:“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绘本充满趣味,其诙谐的插图、鲜明的角色、生动的情节、奇幻的想象、绚丽的色彩深受低年级学生的青睐。在拼音教学中引入绘本,并不是让教师教授绘本本身的内容,而是充分挖掘绘本中的“趣味因子”,并将其用于拼音学习。
  如教学“j”“q”“x”时,就借助绘本《不一样的卡梅拉》中的画面:皮迪克带着七只小鸡开心玩耍,在“七只小鸡笑嘻嘻”中引出声母“j”“q”“x”,不仅让学生的拼音学习充满奇趣,更在他们心里播下了乐学、悦读的种子。
  (三)渗入不同学科元素
  2011版课标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由此,我们打通学科界限,把其他学科的元素适切、有度、有机地融入拼音教学,为学生的拼音学习增添愉悦和灵性。
  1.玩转美术元素。
  一年级学生喜欢美术。在他们眼里,美术就是快乐的游戏,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都能成为他们自由愉快地表达自我的方式。在拼音学习中融入美术元素,让学生放飞想象,大胆创意,能使拼音学习变得轻松愉悦,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如学习“b”“p”“m”“f”时,有教师让学生用黏土捏一捏新学的声母,再捏一捏单韵母和声调,随后进行声母和韵母的拼读。
  黏土是美术课的玩意,把它用到语文课上,不仅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复习巩固拼音字母的字形,还让乏味的拼读变得好玩。一年级学生摆弄着
  黏土音节,拼读时特别地兴奋,学习效果非常好。
  2.乐享音乐元素。
  音乐与语文有着悠久的渊源,把音乐元素引入拼音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激发学习的热情。
  如在拼音学习中,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唱《声调歌》区分四声,唱《声母歌》整体记忆声母;引导学生运用喜闻乐见的歌曲,进行自主拼读,学生掌握得很不错。那些歌词押韵的经典少儿歌曲,作者往往选用咬字清晰、发音顺畅的字作韵脚,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拼读练习,能使拼音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学习“ao”时,有教师选取了《上学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去上学校, 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并将这首歌曲的韵字“照”“笑”“早”“包”“到”“劳”挑选出来让学生拼读。这首歌曲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唱,当他们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发现歌曲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有新学的复韵母“ao”时,感到十分兴奋,接下来对韵字的自主拼读练习开展也就十分顺畅了。
  三、融入主题,课程内容变“有序”
  教材的整合,资源的开发,让课程内容变得丰富。在改革中,我们还借鉴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理论,用“主题”来统整每周的课程内容,有序地串联起课内外那些散乱的“珍珠”,构成“集成块”。在周主题的统领下,依次递进课程内容,有机协调周与周之间的内容,前后衔接,有序设计。
  (一)周主题内,统筹安排
  每周的主题学习,不是课程内容的简单相加和堆叠,而是有序安排,在交叉、互动中发挥整体综合效应,帮助学生拓宽知识的广度,丰富体验的深度,拓展联想的宽度,进而全方位地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以第十一周的拼音内容为例,谈谈周主题内课程内容“海洋之旅,我们都很棒”(如表1)的有序安排。
  整周的学习都在海洋的情境中有序设计,内容承前启后:先让学生在海洋故事中开启拼音复习之旅,再带学生去海边采风,积累词串童诗。能力有序提升: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拼音复习到运用拼音这一工具进行自主识字读文,学生的学习力在不断提升。情感逐步深入:从走近海底独特的生命,到聆听海边的传奇故事,从领略白天大海的瑰丽,到投入夜晚大海的怀抱,学生越来越亲近大海,喜欢大海。
  主题统领下的有序设计,让课程内容的强度和密度以最大的可能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沉浸在情感与思维的王国里,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周主题间,螺旋上升
  纵观十一周的课程内容安排,每周的主题虽然不同,但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螺旋上升。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注重学习的次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周与周之间的联结,相邻主题的衔接,课程内容的纵向规划,避免了学习的零散无序,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1.尊重认知规律,循序渐进。
  虽然我们将拼音学习的内容分解到了十一周,但学习的先后顺序仍然依照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编排。十一周的拼音学习规划结构是:前两周进行拼音渗透;第三周开始正式进入拼音学习,先从单韵母开始;第四至第七周学习声母,进行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第八至第十周学习复韵母,学习声母和复韵母的拼读;第十一周进行拼音复习,并过渡到课文学习。这样的规划减缓了拼音学习的坡度,让学生拾级而上,从易到难,也为学习、消化和巩固提供了空间,为学生加深对拼音功能的认识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这十一周中,还遵循学生识字的规律设计相关课程内容,如与拼音学习穿插并行的识字安排。前兩周的主题学习中,学生通过绘本、儿歌认识常用字,激发识字兴趣。在拼音为主体的主题学习中,引导学生用已经认识的常用字辅助学拼音,突破拼读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在第十周,学生基本掌握了拼音之后,让学生自主识字,巩固已学的拼音知识,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并最终完成从被动识字(即由别人教识字)到主动识字(自己拼音识字)的转移。
  2.凸显关键能力,持续发展。
  叶圣陶先生说:“培养能力的事必须连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才会成功。”十一周课程内容的设计,充分凸显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发展,将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融入相关的主题学习中,前后贯通,获得持续发展。   如“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2011版课标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養。”“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在拼音改革中,我们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一学科关键能力融入相关的拼音主题学习中。如第一周《我是小学生》的主题学习中,设计了“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活动;第九周《我们都有爱心树》的主题学习中,设计了“借橡皮”的活动;第十一周的《海洋之旅,我们都很棒》设计了“听读绘本故事《勇敢做自己》——正确认识自己,尊重同伴”和“实践活动——认识小伙伴的‘姓’”等活动。
  此类课程内容有序安排,巧妙地与拼音主题相融,不断地提升了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和拼音使用能力。学生在这样富有活力、螺旋上升的拼音主题学习之旅中,于潜移默化中便兴致勃勃地抵达了学科关键能力的彼岸。
  四、呵护成长,课程内容变“贴心”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佐藤夫正也说:“现代的课程改革不能不致力于发展双重意义的统整——统整教学内容,并把它统整于儿童的人格之中的课程,以最终求得儿童个性的实现。”在拼音改革中,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充分尊重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让课程内容“贴心”呵护孩子,“无缝”实现“幼”“小”衔接,是帮助学生适应小学阶段学习生活,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良性举措。
  (一)呼应成长节点
  儿童的生长需要有自己的节律,不同阶段除了有不同的特点之外,还有不同的节点。一年级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此次汉语拼音改革中,我们关注到了学生的成长节点。
  如入学前两周,淡化抽象枯燥的“a”“o”“e”内容,呈现快乐有趣的“始业教育”主题学习。所谓“始业”,字典中的解释是“学年的开始或开端”。“始业教育”是帮助一年级学生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角色转化,缓解入学之初的身心压力,呵护他们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帮助他们踏上快乐的学习旅程的有途途径。如第一周“始业教育”设计的课程内容有“我是小学生”,通过情境创设、游戏互动,让学生学会自我介绍,感受当一名小学生很自豪;有“微笑的力量”,认识“笑”字,通过听故事,读儿歌等方式了解微笑礼仪,争做“微笑天使”;有“我的学校真好”,让学生参观校园,认识各个办公室、教室、专用教室等,认识门牌上的生活常用字……相机渗透一些浅显的拼音。之所以不在开学之初急于向学生灌输拼音知识,不过早地给学生施加压力,正是为了让他们做好准备,调整好入学状态再进入拼音学习。这种“软着陆”的做法,呼应了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节点。
  (二)顺应成长节奏
  儿童的成长有自己独特的节奏,这一节奏是由儿童自身的特质决定的。教育如要促进儿童适宜的个性化发展,就需尊重儿童成长的节奏。我们在拼音改革主题学习的整体规划中,将传统一个多月高强度的纯拼音速成学习,转变成快乐有趣的十一周语文启蒙学习,充分让课程内容顺应儿童成长的节奏,让语文学习与儿童成长节奏的进程或状态协调一致,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元素,反而能快速抵达学生“人格”形成的目的地。
  如进入第五周,学生遇到了拼音学习最大的挑战——拼读。在本周的主题习中,我们安排了基于绘本《小海龟的勇敢旅程》的拼音学习,让学生在绘本的故事情境中学习拼音“g”“k”“h”,并通过绘本故事知道什么是勇敢,尝试去寻找勇敢的心,学习做勇敢的孩子,勇于迎接学习上的挑战。
  如进入第十周,拼音学习的终极挑战是吴方言区学生最难学的后鼻音,我们引出了绘本《虫虫来跳舞》,让学生扮演小蜈蚣,在教师的带领和鼓励下,突破种种困难,终于学会了“跳方位舞”。这一内容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拼音识字,又能让学生懂得: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请教,要相信老师一定可以陪伴并帮助自己走向成功。
  注重课程内容的设计与规划,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重构拼音学习设计,拓宽了学生的视域与生命成长的通道,开启了学生汉语拼音学习的幸福之旅。
  参考文献:
  [1] 窦桂梅. 朝向“伟大的事物”出发——“主题教学”的新思考 [J].人民教育,2010(5).
  [2] 朱爱华.大语文主题整合下的微课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5.
  [3] 【日】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 田涛. 尊重儿童成长的节奏 [J].教育科学论坛 ,2013(9).
  [5] 白金声.四种版本教材汉语拼音教学内容的比较 [J].学子(教材教法研究),2012(5).
其他文献
摘 要:优秀的绘本蕴含的很多精彩内容、细节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中,应带着学生寻找这些联系:观照整体、关注细节,赏得“画中画”;发现规律点、发觉创意点、发掘生长点,品得“话中音”;探寻积极情感、尊重多元体验,解得“语中情”。  关键词:绘本阅读 “画中画” “话中音” “语中情”  绘本,又称图画书,它将文字艺术和画面艺术和谐统一,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近年来,绘本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推广
期刊
摘 要:推理能力是“不可教”的,学生只有亲历数学推理的全过程,才能积累数学推理的活动经验,获得数学推理的一般方法,培养其数学推理能力。数学规律是培养合情推理的重要载体,具体教学中,可通过巧设情境,让数学直观成为合情推理的基点;合理引导,以科学验证夯实合情推理的重点;回顾反思,以思想渗透突破合情推理的难点。  关键词:数学规律 合情推理 教学策略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它是由已知判断(前提)推
期刊
摘 要:《一只小鸡去天国》讲了一个清浅又深刻的关于“生命”的故事。本书的阅读指导,从初步认识小公鸡,探究小公鸡变化的原因,到明白死亡的不可避免,思考应该如何活着,领悟生命的真谛,阅读指导层层推进。  关键词:生命 真谛 做自己  一、文本解读  《一只小鸡去天国》讲了一个清浅又深刻的关于“生命”的故事:刚满月的小公鸡生病了,在死神送他去天国前,他完成了很多心愿,他每做完一件事,心里就好过一些……这
期刊
摘 要:在迎接、拥抱互联网技术对教育影响的同时,应该抱有“人在技术之上”的坚定信念,用互联网思维去思考课堂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出哪些改变,可以弥补传统课堂学习的哪些不足。珠峰数字化学习平台(基于iPad平板电脑)的交互特征,可以促使学生对问题有强烈的探究内驱力,有更多对问题的思考与实践的空间,在分享、质疑、补充的过程中不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平台交互 数学学习 知识建构  新技术
期刊
摘 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尝试与猜测”的内容前置,面向四年级学生执教。教学中,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敢想、敢猜、敢试,在不断地尝试与猜测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或模式;将学生原有的认识和经验作为教学资源外显出来组织全班交流,从而使课堂由传统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引导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去读懂他人的想法。  关键词:尝试与猜测 思考 原点  “尝试与猜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9~100页的
期刊
摘 要:探索规律教学一方面要重视让学生经历、感悟、反思、迁移,另一方面更要关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乐于思考、大胆猜想、小心验证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一课,围绕经历、感悟、反思、迁移、情感五个要素展开探索规律教学。  关键词:探索规律 数学思维 要素  探索规律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渠道。探索规律教学一方面要重视让学生经历、感悟、反思、迁移,另
期刊
摘 要:数学实验能融思维和操作于一体,具有直观性、探索性、启发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具有研究价值。目前,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存在功能单一、形式僵化、组织随意、过程零碎等问题。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教学:由点到面,合理制订实验目标;化零为整,弹性设计实验活动;张弛有度,灵活调控实验进程;横勾纵连,深入挖掘实验价值。  关键词:数学实验 思维 操作 问题
期刊
摘 要:设计和开发“袋袋本”“袋袋簿”,使之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载体,催生了一系列课堂之变。遵循“学为教本”“教为学设”“依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使“袋袋本”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发现本”,使“袋袋簿”成为教师教学现场的“发现簿”。以“袋袋本”“袋袋簿”为载体推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设置个性化学习目标,关注个性化学习探究,形成个性化学习方式,重构个性化学习课程,优化个性化学习环境,真正实现
期刊
摘 要:情境创设是英语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认知规律相符合的真实情境,有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其情绪高涨地感知语言;基于文本主题,创设连贯递进、过渡自然的情境,推进话题逐层深入;结合文本特点,从课堂实际出发,营造适用、有针对性的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将情境创设的范围进行扩展,延伸学生视野,有利于联系旧知学习新知,积极进行语言输出,促发有效生成。  关键词:情境创设 四要素
期刊
摘 要:“尊重儿童”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它追求的是一种师生人性的释放,表达的是一种主动探究的愿景。“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应该营造一种有师生学习智慧的温度课堂,形成一种有数学认知与思维发展特性的气度课堂,建构一种三维的立体式角度课堂,最终实现的是由“度”到“渡”的融合。  关键词:尊重儿童 数学教学 生本  “尊重儿童”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提醒教育者在预设教学时关注儿童的数学学习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