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著名的复调大师,他所创作的《巴赫创意曲集》是钢琴演奏者学习复调音乐一般都会弹奏的作品。《巴赫创意曲集》原本是巴赫为他儿子们练习所创作的,现在也被用来作为钢琴演奏者关于复调音乐学习的教材,目的是防止钢琴爱好者对枯燥的手指练习心生厌烦。本文首先介绍复调音乐的几种类型。其次,简述巴赫《创意曲集》的创作背景,并以《二部创意曲》为例进行分类。再次,以《创意曲集》中的两首作品为例进行演奏与教学分析。最后,总结复调音乐的重要性,以及《创意曲集》对复调音乐训练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巴赫;复调音乐;《创意曲集》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1)05-0120-03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3.21—1750.7.28),简称J·S巴赫,他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是德国著名的管风琴家、古钢琴家、作曲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复调音乐大师。巴赫虽然一生足不出德国,但他的作品却广泛地吸收了18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各种音乐风格,并对它们进行了发展与创新。巴赫的作品不仅在数量上浩如烟海,而且也具有很高的质量,其中不仅有十分个性的主题,还包含了非常完美的音乐技巧。因此,巴赫是巴洛克音乐中不可逾越的巅峰,而且也为后世音乐家树立了榜样。
一、复调的类型
复调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旋律线条同时进行,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的创作技巧。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是相对应的,主调音乐是突出一条旋律线加和声衬托性声部构成的,而复调音乐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旋律线条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同时或者相继出现所构成的多声部音乐。不同的旋律线条的同时结合,在旋律、节奏、音型、音乐走向等音乐因素方面彼此形成对比或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在不同声部中先后出现,或具有主题意义的旋律完全相同或是有些变化的先后出现在音乐材料中间,形成前后呼应的是模仿复调。同一旋律不同变化的展开进行,产生一些分支形态的声部,这些分支声部与主干声部在节奏上有时相同,有时加花变化或删繁就简;在音程的关系上时而合,时而分就是支声复调。
二、《二部创意曲》分析
复调音乐虽不容易掌握,但其对钢琴演奏者特别是中国钢琴爱好者弹出具有层次感的音乐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音乐是单声部音乐,基本是主调音乐为主,中国钢琴演奏者由于被中国音乐耳濡目染,所以学习复调音乐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巴赫的复调音乐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会怎么演奏复调音乐作品,也是我们学习作曲的入门途径之一。
巴赫的《创意曲集》是学琴者的必修课程,也是学好复调音乐的方式方法之一。《创意曲集》一共有30首曲目,包含《二部创意曲》和《三部创意曲》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分别有15首。这部作品是巴赫为他的儿子和学生们学琴所写,目的是不让他们觉得练琴枯燥乏味,防止他们对手指的独立性的练习心生厌倦。并且巴赫希望这部作品可以让想要学习好钢琴键盘演奏的爱好者们能演奏出优美的二声部线条并完美地处理好三声部的复调音乐作品,还可以学到创意、展开和如歌的演奏方法,并能获得作曲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技巧。
《二部创意曲》都是小型的复调音乐,每一首都有独特之处。从主题形态和织体写法上看,大概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卡农曲、复调小曲与赋格曲。[1]卡农曲是以严格的模仿对位卡农手法创作而成的,例如第2首和第8首;复调小曲是运用对位模仿或者是展開的手法创作而成的。一般情况下,主题是短小的,也运用局部模仿手法进行发展,例如第1、3、4、7、13、14首;赋格曲的主题一般都是比较完整的一个乐句,例如第5、6、9、10、11、12、15首。
三、《创意曲集》的演奏分析
(一)练习《创意曲集》的前提及顺序[2]
通过对《创意曲集》的演奏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演奏出两个或三个甚至更多的不同旋律声部线条,而且能够让练琴者心中有声部进行的层次感和独立感,从而训练了演奏者的手指独立性和内心的听觉及歌唱性。通过对《创意曲集》的分析、歌唱能够逐渐地理解巴赫的复调作品所蕴含的严密构思和极强的逻辑性,从而建立优秀的复调感。学习复调音乐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学习《创意曲集》前需要练习过巴赫的《初级钢琴曲集》《小前奏曲与赋格》等一些小型的复调作品之后,再进行演奏练习和学习。对于《二部创意曲》的学习顺序应该从较简单的作品开始,循序渐进地到较难的曲目作品,顺序大致为NO.1、4、8、10、13、14、3、5、7、9、15、2、6、11、12。根据《三部创意曲》的技术难度,学习顺序为NO.8、3、6、1、4、2、12、15、10、7、13、11、5、9、14。[3]
(二)《三部创意曲》的练习步骤
在《创意曲集》中,《三部创意曲》相对于《二部创意曲》来说更复杂、更有难度、更具典型性,因此以《三部创意曲》为例说明练习步骤:
第一步,要找出主题旋律。第二步,确定指法,确定好指法后要固定,保证每一次弹奏的指法都是一样的。同时,要严格注意各声部的保留音。第三步,单手分声部进行练习。首先,要右手单独弹高声部,其次,右手单手练习中声部,再次,左手单手练习中声部,然后,左、右手合练中声部,最后,左手单手练习低声部。第四步,左手、右手合练两个声部。首先,合手练习高声部与中声部,然后,合手练习中声部与低声部,最后,合手练习高声部和低声部。第五步,双手合手完整的练习整首曲目。对曲子完全熟悉后也要慢练,遵循5遍慢速,1遍快速的练习方法,保证手指的独立与各个声部的歌唱性。第六步,背谱。背谱不仅可以提高演奏者对曲目的熟悉程度还可以加深对音乐作品更深层次地理解与体会,从而提升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多声部的作品背谱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又是十分必要的,对各个声部单一旋律线条的把握和整首作品层次的把握都会是一个质的飞跃。可以先分声部背谱,再分手背,最后合手背。第七步,能够背谱后,就《三部创意曲》来说,可以双手背两个声部,嘴唱剩余一个声部。[4]比如,手弹中声部和低声部,嘴唱高声部。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认真练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复调音乐作品而且还能提高复调音乐作品的演奏技术。 (三)以《二部创意曲》中第8首为例进行演奏与教学分析
这首二部创意曲是F大调的,且运用了卡农的创作手法。[5]这首乐曲节奏欢快,练习这首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鲜明节奏感和手指独立性。此曲一共有34个小节,分为三个部分。
主题是由两个不同的动机构成的,是卡农的形式。动机一是第1小节的八分音符,第2小节级进的十六分音符是动机二(谱例1)。这两个不同的动机在奏法和旋律走向上,均是对比的,动机一是断奏,动机二是连奏;动机一是向上进行,动机二是向下进行。这首作品的主题的演奏方法是断奏和连奏组合而成的。这也正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演奏者控制好双手的独立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强调主题需要分声部也就是分手进行单独练习。高声部是先行声部,而后低声部是追随声部,运用了对高声部模仿的发展手法创作而成。高声部与低声部横向是旋律的模仿关系,竖向是和声的对位关系。
谱例1:
第4—6小节是16分音符平稳的向下模仿进行。在演奏时,需要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加重,尾随其后的后面两组16分音符的第一个音也要适当加重,但要控制好力度,这样演奏的目的是为了演奏出四个音一组的韵律感。同时,左右手高低声部要有层次,左手相对右手来说要弱一点,是次要声部。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能把这三小节的16分音符弹得均匀、声音集中且具有韵律感的同时左右手又有强弱的力度对比。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耐心地分手慢练来达到效果。而后由于还原B的出现,在第7小节主题再现时,转入C大调。此时的主题再现是向上进行,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出力度上的渐强变化。包括第8小节低声部的主题模仿进行也要渐强。
第二部分是12—25小节,从12小节开始是C大调,主题再现最先出现在了低声部中,高声部是追随声部。在演奏方面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左手低声部是主题,所以要弱奏进入。由于降B、降E、和升G的出现,从15小节开始转入g和声小调,此时高声部是先行声部,低声部运用模仿的发展手法形成追随声部,直至第25小节。升C、还原E在第19小节出现了,所以此处调性转为d和声小调,直至第24小节降B被强调,C被还原,到第25小节逐渐转为降B大调。
第二部分中演奏难点与教学重点在于第19—25小节的左右手旋律音的演奏。第19和20小节的低声部第一拍先呈现出旋律,即G-F-G-E和F-E-F-D,在后二拍进行加花发展,即把旋律线条拉长。在演奏和教学中,要注意弹出后两拍的旋律音。从第21小节到第23小节,是运用模进的手法进行展开创作的,是整小节的模进。在演奏时要注意的是左右手断奏和连奏的协调感以及相对独立性。在教學中要提醒学生把高声部中后两拍的旋律音突出出来,以达到听觉的模进感。到了第24、25小节,模进还在继续只是交替到了低声部,此时更要注意旋律音的突出。
第三部分(26—34小节)是第一部分的假再现。在调性上是对第一部分的模仿,第一部分是从F大调转到C大调,这一部分则是从降B大调转为F大调,均是向上的纯五度关系。
整首曲目在实际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横向和纵向关系上的音乐处理。在横向关系上,旋律线条要演奏的清晰、富有歌唱性并且保持流畅连贯。在纵向关系上,要演奏出和声的协和与不协和之感,力度上要具有相对的对比性。
(四)以《三部创意曲》中第4首为例进行演奏与教学分析
《三部创意曲》是由三个不同的声部构成对位结合,是在《二部创意曲》的二声部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声部发展形成的。因为第三个声部的加入,所以音乐的织体也自然变得比《二部创意曲》复杂很多。这也导致了《三部创意曲》的主题不是单一主题,而是由两个或者三个甚至四个主题构成的。《三部创意曲》常常运用模仿和对比的手法创作而成。
这首复调作品的调性为d小调,共有23个小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8小节,第二部分是第9—19小节,第三部分是20—23小节。这首曲子的情绪是细腻、婉转、伤感、优雅的。弹奏的难点在于不仅要求各声部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还要求各声部都具有歌唱性,整体上还要有层次和平衡协调感。
在教学中不仅要要求学生分手练习而且还要分声部练习。分声部练习时不仅要明确指法、节奏、速度还要明确动机、主题、分句与分段。最重要的一点是每次主题出现的时候要确保演奏的方式方法、音色、力度、触键、表情、情感、都是统一的,不能有任何变化,包括演奏的速度。
复调音乐的分手练习的难点在于中声部的演奏。因为中声部有可能出现在F谱表中,这时只需要用左手演奏;有时也可能出现在G谱表中,只需用右手来演奏;也有可能双手同时弹奏。这就要求演奏者要十分清楚高、中、低三个声部的旋律并且知道双手弹奏的哪个音是哪一个声部的。因此对演奏者手指的独立性有相当高的要求,以此来控制手指和表现音乐,以达到各个声部衔接自然、流畅,整体平衡又具有层次感。
第1小节是高声部和低声部的自由对位,高声部的主题是模进音型,紧跟着第2小节是在a小调上对主题的模仿进行,第4小节在低声部低八度进行主题原型模仿,在5、6小节渐渐展开,第8—9小节的中声部是在F大调上对主题进行模仿。在第10、11小节音乐进入到了高潮,第13小节出现了rit,代表着段落的结束,演奏时要演奏出结束感。第14小节中声部在e小调上出现主题再现。第17小节的中声部也出现了主题,第20小节主题原型再现,而尾声coda是在20小节第3拍开始的。倒数第二小节出现dim,提示演奏者要渐弱,最后一小节出现rit,演奏时要渐慢,以达到有结束感。
总 结
巴赫的《创意曲集》不仅能训练演奏者的手指技术与能力、大脑的思维分析能力,还能够培养音乐空间立体感、内心歌唱能力和内心听觉能力。无论是钢琴演奏者还是钢琴爱好者学习《巴赫创意曲集》都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复调音乐的创作和演奏特征,对复调音乐作品内容有更深层面的解读,从而能够提高演奏复调音乐作品的能力。巴赫清楚地告诉我们怎样毫无错误的演奏二声部和怎样处理好三声部,同时还能获得更好的创意并且发展好这种创意,最终获得如歌的演奏风格和音乐欣赏及作曲上的优秀审美。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断地做好做量的积累,才有可能获得质的飞跃。所以把握和演奏好《巴赫创意曲集》是我们学习复调音乐的基石,同时也是每一个钢琴爱好者的必经之路,更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