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觉得用来形容写作也比较合适。作文教学常常令学生和老师望而生畏。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犯难,不知道写什么,写出来也是离题甚远。而老师也发愁,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学生写作。那怎样进行作文教学才能让学生觉得写作不是一件苦事,难事,能写出文从字顺的好作文呢?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呢?经过我反复思考,学习,实践,我觉得作文指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生活是部百科全书,只要留心观察,认真体会,它可以教会我们许许多多。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我们的学生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对周围发生的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日忆”,即每日一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作文素材。这样就提醒了学生要留心周围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别人身上的;可以是在课堂上的,也可以是课堂外的;事情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坏事,只要是有意义的都可以。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去完成“日忆”,老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看看谁说的事数量多,质量高。有的学生说的事多,但是没多大意义,老师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比如,在课堂上,你大声讲话,老师批评了你,你很不开心,这是一件坏事,可是经过老师的批评教育,你知道错了,并改正了,那这件坏事就是有意义的,因为它让你进步了。班里的两名同学打架,这是坏事,但是它使“我”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要求学生把这些事情记叙下来,积极动脑,写成一篇篇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佳作。打破这些框框,学生纷纷开始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
二、养成学生勤动笔写日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每天发生的事写成日记,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呢?以下经验可以作为参考。
(一)教会学生捕捉信息,丰富日记内容。
学生写日记时最突出的问题是内容单一,总是局限于自己从早到晚做了哪些事,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记“流水帐”。这样写日记,时间一长,不仅教师觉得乏味,连学生自己也会觉得无聊,从而失去继续写下去的信心。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拓宽日记范围,教会学生捕捉信息丰富日记内容。
我在指导学生选择日记写作内容时,根据日记题材的来源,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课堂采风,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信息,可以是同学或者自己的精彩发言,也可以是课堂上发生的点点滴滴;2.家庭记事,是记叙家庭生活场景,如亲友团聚、学做家务活以及和父母相处中获得的所感所知;3.社会广角,描绘社会生活见闻,上学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4.校园风采,可以描绘校园四季景象,各类校园活动场景,以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各种感人事件等;5.影视观感 阅读心得,是指观看电影电视以及阅读课外书籍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论自己的心得体会;6.奇思妙想,小学生思维活跃,充满幻想,但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给他们自由幻想的时空太少。因此我允许他们把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写下来,无论哪方面的内容,只要是自己的想法就可以。
教给了孩子们确定选材方向后,他们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
(二)降低写作要求,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对学生的日记要求不要过高,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只要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就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能连贯地把听到的、见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就行,不要求谴词造句、布局谋篇、不强求写题目、不强求突出重点,只要富有童趣就行。让学生觉得日记好写,写日记是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会学生选准切入点,提高写作效率。
学生选好材料后,怎样才能写好日记呢?选择正确的切入点,可以提高学生写日记的效率,使写日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突破点”、“立足点”、“观察点”。即写人要选准“突破点”——从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行动或心理活动入手,先突出一点,然后再展现整个人物;写事要选准“立足点”——对事情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要从自己的看法入手,调动思维和情感,使自己投入其中;写景要选准“观察点”,也就是要选准观察的角度,因为观察包括动态观察和静态观察。在教学中,我紧扣教材,在学生阅读感悟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生活和事物的,进而帮助他们寻找写日记的切入点,以强化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理念。
三、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作文好坏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就应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发现。
而有的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就不敢说真话诉真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写作,是抒发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机会,借作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让别人来了解自己。情真意切,才能打动人,那样的作文才是优秀的。
每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好的作文题目学生一看就会激动,思维活跃,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在写作时,不妨采用命题半命题作文,如《我的家乡》、《童年趣事》、《一件难忘的事》,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敞开心扉,倾吐自己的真心话,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还有利于思维的活跃。
四、养成反复修改作文的习惯
好的文章,都是经过无数次修改才最终定稿的。学生的作文,同样要让学生反复修改。因为反复修改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和写作上的提高。指导学生反复修改时要注意他们文章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篇文章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文字表达和语言描述是否严谨、流畅。当学生向你求教时,不能心烦。即时手头工作在忙,也要暂放一下,热情的给学生以耐心启发、指导,绝对不能呵斥,对学生不懂的加以讲解。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洒下辛勤的汗水,才会有丰硕的成果。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事,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才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老师指导学生养成博览群书,多留心周围所熟悉的一切,热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养成主动感受生活的习惯。
总之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才有可能学会写作,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日益提高。
一、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生活是部百科全书,只要留心观察,认真体会,它可以教会我们许许多多。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我们的学生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对周围发生的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日忆”,即每日一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作文素材。这样就提醒了学生要留心周围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别人身上的;可以是在课堂上的,也可以是课堂外的;事情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坏事,只要是有意义的都可以。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去完成“日忆”,老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看看谁说的事数量多,质量高。有的学生说的事多,但是没多大意义,老师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比如,在课堂上,你大声讲话,老师批评了你,你很不开心,这是一件坏事,可是经过老师的批评教育,你知道错了,并改正了,那这件坏事就是有意义的,因为它让你进步了。班里的两名同学打架,这是坏事,但是它使“我”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要求学生把这些事情记叙下来,积极动脑,写成一篇篇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佳作。打破这些框框,学生纷纷开始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
二、养成学生勤动笔写日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每天发生的事写成日记,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呢?以下经验可以作为参考。
(一)教会学生捕捉信息,丰富日记内容。
学生写日记时最突出的问题是内容单一,总是局限于自己从早到晚做了哪些事,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记“流水帐”。这样写日记,时间一长,不仅教师觉得乏味,连学生自己也会觉得无聊,从而失去继续写下去的信心。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拓宽日记范围,教会学生捕捉信息丰富日记内容。
我在指导学生选择日记写作内容时,根据日记题材的来源,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课堂采风,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信息,可以是同学或者自己的精彩发言,也可以是课堂上发生的点点滴滴;2.家庭记事,是记叙家庭生活场景,如亲友团聚、学做家务活以及和父母相处中获得的所感所知;3.社会广角,描绘社会生活见闻,上学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4.校园风采,可以描绘校园四季景象,各类校园活动场景,以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各种感人事件等;5.影视观感 阅读心得,是指观看电影电视以及阅读课外书籍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论自己的心得体会;6.奇思妙想,小学生思维活跃,充满幻想,但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给他们自由幻想的时空太少。因此我允许他们把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写下来,无论哪方面的内容,只要是自己的想法就可以。
教给了孩子们确定选材方向后,他们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
(二)降低写作要求,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对学生的日记要求不要过高,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只要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就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能连贯地把听到的、见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就行,不要求谴词造句、布局谋篇、不强求写题目、不强求突出重点,只要富有童趣就行。让学生觉得日记好写,写日记是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会学生选准切入点,提高写作效率。
学生选好材料后,怎样才能写好日记呢?选择正确的切入点,可以提高学生写日记的效率,使写日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突破点”、“立足点”、“观察点”。即写人要选准“突破点”——从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行动或心理活动入手,先突出一点,然后再展现整个人物;写事要选准“立足点”——对事情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要从自己的看法入手,调动思维和情感,使自己投入其中;写景要选准“观察点”,也就是要选准观察的角度,因为观察包括动态观察和静态观察。在教学中,我紧扣教材,在学生阅读感悟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生活和事物的,进而帮助他们寻找写日记的切入点,以强化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理念。
三、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作文好坏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就应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发现。
而有的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就不敢说真话诉真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写作,是抒发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机会,借作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让别人来了解自己。情真意切,才能打动人,那样的作文才是优秀的。
每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好的作文题目学生一看就会激动,思维活跃,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在写作时,不妨采用命题半命题作文,如《我的家乡》、《童年趣事》、《一件难忘的事》,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敞开心扉,倾吐自己的真心话,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还有利于思维的活跃。
四、养成反复修改作文的习惯
好的文章,都是经过无数次修改才最终定稿的。学生的作文,同样要让学生反复修改。因为反复修改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和写作上的提高。指导学生反复修改时要注意他们文章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篇文章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文字表达和语言描述是否严谨、流畅。当学生向你求教时,不能心烦。即时手头工作在忙,也要暂放一下,热情的给学生以耐心启发、指导,绝对不能呵斥,对学生不懂的加以讲解。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洒下辛勤的汗水,才会有丰硕的成果。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事,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才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老师指导学生养成博览群书,多留心周围所熟悉的一切,热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养成主动感受生活的习惯。
总之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才有可能学会写作,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日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