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觀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将喜炎平注射液5~10 mg/(kg·d)加入液体内静滴,对照组将病毒唑10--15 mg/(kg·d)加入液体内静滴,均1次/d,连用7--1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各项辅助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提前,临床表现恢复明显提前。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对治疗病毒性脑炎治疗有效。
【关键词】喜炎平;儿童;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小儿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由各种不同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脑实质炎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重不一,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近年来,病毒性脑炎发病有逐渐增高趋势。由于本病为急性重症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毒在脑细胞内的复制和播散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故病毒病原学治疗在病毒性脑炎中显得尤为重要。自2012年6月一2013年10月,我院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0月我院住院的病毒性脑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喜炎平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岁;对照组为病毒唑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3岁。所有病例均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①患儿发病前1个月内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病史;②急性起病,多有发热和神经系统症状;③临床体征支持脑膜、脑组织受损改变;④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符合病毒感染变化;⑤脑电图背景活动明显异常;⑥头颅CT或MRI检查提示广泛或局灶性脑水肿,或呈局灶性炎症改变,以颞叶、额叶多见;⑦除外颅脑外伤、脑肿瘤、颅内出血、其他致病原所致颅内感染,以及中毒性脑病、癫痫等…[1]。两组在病程、性别、年龄方面具有均衡可比性。
1.2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以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精神障碍为主。病程中发热80例,呕吐61例,头痛42例,抽搐61例,嗜睡、昏迷50例,前囟隆起32例,精神障碍23例,有脑膜刺激征40例,病理反射56例,呼吸衰竭10例。病前或发病同时伴有呼吸道感染77例,腹泻29例,腮腺炎13例,荨麻疹6例。
1.3辅助检查①血生化:100例中低钠31例,低氯18例。②脑脊液检查:100例中有颅内压增高71例,细胞数增高35例,蛋白质定量增高25例(>O.45 g/L),糖及氯化物均正常,涂片及细菌培养、结核抗体、墨汁染色检测均阴性。③脑电图:检查96例,异常63例,正常33例,其中轻度异常27例,中度异常30例,重度异常6例。④头颅CT:检查88例,正常68例,异常20例,表现为脑水肿及低密度阴影。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一15mg/(kg·d)。治疗组则将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规格50mg,国药准字Z20026249)5—10 mg/(kg·d)加入液体内静滴,1次/d,疗程7~10 d。2组同时给予监护,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退热、止痉,降颅内高压,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措施。
1.5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体温降至正常,头痛、呕吐、抽搐停止,意识障碍恢复;有效:体温下降明显,头痛、呕吐、抽搐减轻,意识有明显恢复,显效及有效均判定;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死亡。
1.6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 治疗后2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变化 治疗组退热、头痛、恶心呕吐症状缓解、病理反射消失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9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儿主要症状体征变化如下表:
2.2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近年常见的颅内病毒感染性疾病,本病起病急进展快,起病7 d内脑电图异常率达66.6%[2],学龄期儿童为主要发病年龄,且症状较重,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预后。喜炎平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总磺化物[3],静脉注射吸收分布迅速,作用时间长,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杀菌、抗病毒及镇静作用,并能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与炎性渗出和水肿,能特异性地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加机体对病原性感染的应急能力;还可提高吞噬细胞能力,增强体液免疫功能,改善CD4/CD8水平,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抑制肌苷酸一5一磷酸脱氢酶,阻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进而抑制病毒RNA/DNA的合成。另外该药通过抑制PC的合成,使热敏神经的敏感性恢复,体温调定点下移而起到解热作用。体外病毒灭活实验表明,其具有灭活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毒的作用[4-5],本研究证实,与对照组比较,喜炎平治疗病毒性脑炎具有退热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神经症状及体征恢复快总有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且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复常时间明显提前。说明喜炎平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等.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53.
[2]傅美华,郭斌.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和临床改
变[J].山东医药,2002,41(24):42—43.
[3]魏璐雪.儿科抗病毒中药的选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
志,2001,16(8):45.
[4] 张保霞.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7):57.
[5] 张彩菊.喜炎平治疗病毒性脑炎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摘要】目的觀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将喜炎平注射液5~10 mg/(kg·d)加入液体内静滴,对照组将病毒唑10--15 mg/(kg·d)加入液体内静滴,均1次/d,连用7--1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各项辅助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提前,临床表现恢复明显提前。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对治疗病毒性脑炎治疗有效。
【关键词】喜炎平;儿童;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小儿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由各种不同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脑实质炎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重不一,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近年来,病毒性脑炎发病有逐渐增高趋势。由于本病为急性重症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毒在脑细胞内的复制和播散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故病毒病原学治疗在病毒性脑炎中显得尤为重要。自2012年6月一2013年10月,我院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0月我院住院的病毒性脑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喜炎平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岁;对照组为病毒唑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3岁。所有病例均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①患儿发病前1个月内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病史;②急性起病,多有发热和神经系统症状;③临床体征支持脑膜、脑组织受损改变;④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符合病毒感染变化;⑤脑电图背景活动明显异常;⑥头颅CT或MRI检查提示广泛或局灶性脑水肿,或呈局灶性炎症改变,以颞叶、额叶多见;⑦除外颅脑外伤、脑肿瘤、颅内出血、其他致病原所致颅内感染,以及中毒性脑病、癫痫等…[1]。两组在病程、性别、年龄方面具有均衡可比性。
1.2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以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精神障碍为主。病程中发热80例,呕吐61例,头痛42例,抽搐61例,嗜睡、昏迷50例,前囟隆起32例,精神障碍23例,有脑膜刺激征40例,病理反射56例,呼吸衰竭10例。病前或发病同时伴有呼吸道感染77例,腹泻29例,腮腺炎13例,荨麻疹6例。
1.3辅助检查①血生化:100例中低钠31例,低氯18例。②脑脊液检查:100例中有颅内压增高71例,细胞数增高35例,蛋白质定量增高25例(>O.45 g/L),糖及氯化物均正常,涂片及细菌培养、结核抗体、墨汁染色检测均阴性。③脑电图:检查96例,异常63例,正常33例,其中轻度异常27例,中度异常30例,重度异常6例。④头颅CT:检查88例,正常68例,异常20例,表现为脑水肿及低密度阴影。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一15mg/(kg·d)。治疗组则将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规格50mg,国药准字Z20026249)5—10 mg/(kg·d)加入液体内静滴,1次/d,疗程7~10 d。2组同时给予监护,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退热、止痉,降颅内高压,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措施。
1.5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体温降至正常,头痛、呕吐、抽搐停止,意识障碍恢复;有效:体温下降明显,头痛、呕吐、抽搐减轻,意识有明显恢复,显效及有效均判定;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死亡。
1.6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 治疗后2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变化 治疗组退热、头痛、恶心呕吐症状缓解、病理反射消失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9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儿主要症状体征变化如下表:
2.2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近年常见的颅内病毒感染性疾病,本病起病急进展快,起病7 d内脑电图异常率达66.6%[2],学龄期儿童为主要发病年龄,且症状较重,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预后。喜炎平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总磺化物[3],静脉注射吸收分布迅速,作用时间长,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杀菌、抗病毒及镇静作用,并能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与炎性渗出和水肿,能特异性地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加机体对病原性感染的应急能力;还可提高吞噬细胞能力,增强体液免疫功能,改善CD4/CD8水平,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抑制肌苷酸一5一磷酸脱氢酶,阻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进而抑制病毒RNA/DNA的合成。另外该药通过抑制PC的合成,使热敏神经的敏感性恢复,体温调定点下移而起到解热作用。体外病毒灭活实验表明,其具有灭活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毒的作用[4-5],本研究证实,与对照组比较,喜炎平治疗病毒性脑炎具有退热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神经症状及体征恢复快总有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且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复常时间明显提前。说明喜炎平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等.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53.
[2]傅美华,郭斌.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和临床改
变[J].山东医药,2002,41(24):42—43.
[3]魏璐雪.儿科抗病毒中药的选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
志,2001,16(8):45.
[4] 张保霞.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7):57.
[5] 张彩菊.喜炎平治疗病毒性脑炎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