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丁 元 山 佳
面对金融业越来越广泛地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今天,我们关注银行收费,其实是在关注中资银行“求变”的信息。旧的消费观念可以打破,新的消费观念可以建立,从本质上说,我们企盼的只是一个良好金融竞争秩序的明天……
[背景]
上海市民状告花旗银行
2002年4月8日,上海市民吴卫明去外滩花旗银行浦西支行,准备存入800美元,不料却被告之,每月需缴纳5美元或50元人民币的理财服务费。吴卫明觉得不能接受,自己根本就不需要银行理财。他的储蓄要求遭到花旗银行的拒绝。
吴卫明觉得花旗的态度比较冷漠,使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认为这是对中小客户的歧视。他说:“花旗银行作为在中国经营公众储蓄业务的金融机构,理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相关的法规,吸收社会公众存款既是法律赋予银行的权利,同时也是其应当承担的法定义务。花旗银行的捆绑收费事实上是将小储户排除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外,是对商业银行法定义务的逃避,也是对社会公众的侵权。”
4月9日,吴卫明赴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状告花旗银行,称自己的消费权利受到限制,要求法院判令花旗银行赔礼道歉并赔偿34元的路费损失。
吴卫明状告花旗案无论结局如何,都反映了银行在收费问题上与储户的矛盾。送钱给银行,反而要收费,许多人对此很不理解。但西方的银行家们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他们的步调与一贯作风,依旧是我行我素;中资银行则认为,银行巨大的成本投入没有多少回报,不利于银行的健康发展;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片声浪中,有关专家也一再预言中资银行中间业务收费势在必行;面对即将告别中资银行的“免费大餐”,广大的中、小储户们,你将如何应对?
[现状]
外资银行收费:一石激起千层浪
2002年3月21日,美国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率先向中国境内的各类客户全面开办外汇业务,拉开了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服务的序幕。花旗银行一开业便规定,凡是月均存款总额低于5000美元的客户,每月需交纳5美元或50元人民币的账户管理费;紧接着,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也作出了同样的规定。外资银行设高门槛用意十分明显,他们要把自己主要的服务对象牢牢锁定高端客户。而众多的小额储户面对外资银行高高举起的“洋快刀”,却只好“望门止步”。
与外资银行对小额储户收取服务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绝大部分银行90%的收入主要来自传统的存贷利率。曾几何时,银行还采用过先付利息、给储户赠送小礼品等方式拉拢储户。在这种背景下,免费服务自然变成了理所当然。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不构成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业务,即通俗地说不花银行钱的业务)越来越多,由此占用的场地、网络、人力、技术等资源也日益增加,经营成本持续上升,银行赢利空间却日益缩小。据统计,全国几大银行仅花在中间业务上的费用就高达10个多亿。仅持卡跨行取款一项,有关人士算过一笔账,假如某人分3次跨行持卡提取300元,那么银行方面付出的成本费就达13元之多。发行一张太平洋卡的成本为10元,而全国太平洋卡的总量已达200万张,这2000万元的成本也只好让银行背着。
各大中资银行都不讳言这样一个事实:低端客户庞大无比,这些客户存折一大堆,但每个存折余额少得可怜,且常年不发生交易,成为死存折。业内人士声称,银行管理一个100元的存折与管理一个100万元的存折成本一样。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传统的存贷利润捉襟见肘的今天,相当多的商业银行还在通过少收费、免收费、代垫费等方式拉存款、拉储户,中间业务演变成拉拢客户的赠品。在长期的恶性竞争后,各家银行也逐渐难以承受不计成本的高额付出。
面对外资银行的做法,中资银行的服务收费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为此,中国银行业协会早在2001年8月就已向人民银行提交了一份《调整中间业务收费的建议》,这份《建议》目的明确,就是要建立起银行收费的基本理念,以便更好地与“国际惯例”接轨。
最近,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的个别储蓄所贴出了按客户存取金额的大小分区办理,提供差别服务的告示。该储蓄所辖区多为小额储户,结果2000元以下,的窗口排起了“长龙”,储户经常要等半个多小时才能轮到,与享受优质快捷服务的窗口相比,这些小额储户常感到“低人一等”。
不久前,虎门某银行又传出客户需存入2000元才能开户的规定。这家银行的某行长解释这样做的理由是“为了选择优质客户”。他认为银行定位为企业,追求利润是其天职,选择自己的客户也在情理之中。
面对以上做法,有关人士认为,这两家银行的做法虽然有违现行规定,但却传递出中资银行“求变”的信息。在外资银行向小额储户收取管理费的背景下,中资银行也开始选择客户,对小额储户说不。
[反响]
面对收费:来自各大城市的调查
▲银行服务收费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吗?日前,零点市场调查公司对京沪穗三地618位居民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55%的受访者能够接受银行服务收费,45%的受访者对银行收费服务觉得不合理。同时,调查还显示,北京市民对银行服务收费的接受程度高于上海和广州,达到了65.5%。
▲日前,北方调查策划事务所在天津市就银行对小额账户收费、抬高存款门槛问题,随机抽样对200名储户进行意见问卷调查,结果是:98%的储户认为银行对小储户收费,抬高门槛的做法不合理。
▲来自上海的另一项调查显示:57.15%的人认为银行是通过投资来盈利的,不应收取服务费;50.1%的人认为目前利息已经很低了,存钱再收费是不合理的。接受或赞同银行在提供存款业务时收费的市民仅占受访人数的15%,65.7%的受访者表示不应该。
赞同银行收费服务的主要原因有:促使银行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改善银行服务态度、有利于银行长期良性发展、有利于银行有序竞争、增加银行公信、提供理财信息、提高银行效益等。
认为银行收费不合理的民众认为:收费对银行有利,于是便使劲说这是“国际惯例”,可是外资银行高质量的服务却没有人说起。现在国内一些行业,已将“有偿服务”演变成“乱收费”的托词!
[观点]
储户们的声音
▲某外企咨询公司职员:同事们正在议论银行收费这件事。总的来说,都持反对态度。因为许多单位工资都是用银行卡发放,如果第一次取款就收费,定会使人反感,因为工资是税后收入。此前银行为了吸引客户乱发银行借记卡,造成死卡和无效卡,使得银行管理成本增加,各种卡混乱,银行对此应负责任。银行赔钱,是 运营成本太高,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自身的运作机制上下功夫,而不是叫消费者承担。
▲某公司市场主管:听说,由于ATM机发卡行的运营管理成本由2元提高到了4元,所以多出的2元要消费者承担。我很想知道2元的成本和4元的成本是怎样算出来的,银行收的这2元有什么依据。银行鼓励大家用电子银行,可连异行取钱都要收费,这种鼓励或是“强制推广电子银行”的举措能不能被广大消费者接受,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一小区居民认为:在商业行为中,信誉和信任是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旦国外银行被允许经营人民币经常项目业务时,国人恐怕还是要找服务好的。外国的东西对中国并不是件件都合适。外国人吃饭用刀叉,我们用筷子,谁喜欢用什么就用什么。
▲某中学的王先生认为:银行作为一种国家金融服务的工具,应该为全体公众服务,这种服务应该对所有客户都是平等的,银行不应该选择客户大小。
▲在某媒体工作的孔女士说:家里确有不少存折,许多都是死户,看着都嫌麻烦。有时想销户,但银行要求销户必须到开户行办理,否则账户里必须留1元钱保留这个存折。为了销户,不仅要搭上时间,还要车马劳顿,受排队之苦,想想也就放弃了。所以银行负担大,部分原因是自己管理不善的结果。
▲某高校教师张先生认为: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多少还承担着替政府向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的角色,这恐怕是国有银行肩上一个更大、更重的包袱。银行对小额储户收费,事实上是意图将小额储户排除在服务范围之外,是对商业银行法定义务的逃避,也是对社会公众的侵权。
银行界的说法
▲某银行职员林小姐:我认为像银行间ATM异行提款收费和存折挂失收费等,数额并不大。而且银行确实要为它们支付成本。银行的运作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商业模式,它得考虑自己的运行成本。收费的另外一个目的,应该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很多在国际上被视为通行惯例的事,在国内推广,消费者刚开始会感到不适应。但这是大趋势,相信最终大家会习惯。
▲某银行私人金融业务处王副处长:银行在中间业务收费问题上不应该搞一刀切,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银行的一些做法,应由各银行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决定。
▲某银行个人贷款中心刘副主任:收费是大势所趋,国内的消费者必须转换观念,明确银行属于服务性企业而不是公益性机构这样一个事实,认识到“服务有价”。
金融专家的评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黄研究员:目前国内银行的存贷利差还很可观,可达3个百分点以上。而发达国家的利率是市场化的,利差很小,一般在2%左右。银行通过收取账户管理费等来增加收入,这叫资产综合运用利差。国内的利差高,隐含着的一部分可以用来补贴,做到不收账户管理费。
而且,国内银行已经建立了数万个营业网点,雇用了100多万名员工,有能力为居民提供普遍的服务。目前银行对储户的服务项目还比较单一,有些服务收费已经不低(如汇款收1%的手续费)。
中国实际上还是个资金十分稀缺的国家,按目前的劳动力人均资本计算,若维持现有的就业率,将来的资本缺口压力很大。现在,企业、政府机关是资金赤字部门,近些年,这些资金缺口的75%是居民存款填补的。所以,从宏观上来看,小额储户的存款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仍然很有意义……
把对小额储户收费说成“国际惯例”,这很牵强。其实对储蓄存款,全世界的银行都不收费,顶多在提供额外服务的时候,额外收费。
▲中国银行金融研究所宗良先生:我国100元以下的储户虽多,但有其特殊的原因,这与我们的金融产品不普及、整合能力不够有关。商业银行收费是趋势,也是国际惯例,但因为我们银行间的互通还没有完成,还有以前的不少存款不是实名制的,中间业务的代收代缴这部分应如何处理,以什么方式服务都没有明确,所以说,银行收费时机并不成熟。
▲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委员艾丰:第一,从客户角度来讲,既然我已向银行付了费,那就有权向银行提出服务质量的要求;第二,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既然实行了收费机制,就要体现“优质优价、物有所值”的服务承诺。由此看来,理财服务若真能通过引进收费机制,取得理财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全新突破,应该是一件好事。
[相关链接]
▲“2002北京·金融创新论坛”2002年5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李礼辉在会上透露:中资银行正在酝酿对100元以下的账户收费,而且,中国银行业协会起草的“调整国内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有关申请”,已纳入申报程序。
▲2002年7月3日《新闻晨报》讯: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个别储蓄所贴出了按客户存取金额的大小分区办理、提供差别服务的告示。要求办理2000元以下现金取款业务的客户在一窗口排队办理;办理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存取款业务的客户则在另一窗口办理,享受优质快捷服务。
▲建行开始收费
从2002年7月24日起,建行开始向在ATM机上跨行提款的用户收取每笔2元的手续费。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陈静坦言收费4大理由:
1.银行卡跨行收费符合有关银行规定。
2.银行卡是否收费应符合市场规律。
3.目前争论的焦点是收多少钱合理。
4.即使外资银行的银行卡跨行提现,也要缴纳一定费用。
▲2002年8月13日《北京青年报》讯:昨天,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正式表态,发卡银行向持卡人收取跨行ATM取现手续费,符合现有政策规定。
但记者昨天采访发现,工行、中行、农行、招商行等都持观望态度。工行牡丹卡中心一位人士表示,银行卡跨行收费是个大趋势,但是目前的政策仍是“牡丹灵通卡跨行不收费,而且最近一段时间也不会收。”招商银行北京分行收费政策也没确定,毕竟“建行收费在社会上的反响远远超出预期,谁也不希望因此流失客户。”农行北京分行的回答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单从成本收益考虑,我们应该收费,但是目前我们不会。以后如果有三四家银行收费,我们一定会跟着。”
▲论题:银行酝酿对百元以下账户收费,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根据新浪网读者调查表(截止8月27日)统计结果如下:(共有3489人参加)
[结语]
银行收费应由市场说了算
据央行有关人士透露,中资银行将被允许收费,有关的规定可能在近日出台。目前赞成者和反对者的争论已经如火如荼。我们认为作为普通储户,要明白收费的趋势不可阻挡;而对于银行,有一点必须明确,这费不能白收,真正要让老百姓心甘情愿地交费,银行要做的事还很多。
首先,银行有收费的权利,但老百姓有选择的自由。外资银行之所以敢率先收费,是因为它有几百年来的经验积累,它所能提供的服务已经能够经得起市场的考验。由于外资银行的客户有限,提供的服务是比较优质的。在市场被细分之后,银行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对于不符合市场等价交换原则的“赔本买卖”,银行当然不干。客观地说,在某些领域,中资银行的服务也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免费的前提下,绝大部分的客户还是满意的。然而,一旦收费我们的服务能达到客户满意的程度吗?毕竟国内银行的市场化经验不足,服务产品没有创新,更谈不上细分市场了。即使国家有关部门允许银行收费,也应该是出于推动银行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和服务水平的考虑。
只要不是硬性规定所有的服务必须收费,允许市场来调节的话,相信老百姓就会有选择。如果你的服务质量低,就用脚投票,换一家吧;如果同等的服务质量,那就选择价格低的银行。因此,银行收不收费最终还将由市场决定。
面对金融业越来越广泛地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今天,我们关注银行收费,其实是在关注中资银行“求变”的信息。旧的消费观念可以打破,新的消费观念可以建立,从本质上说,我们企盼的只是一个良好金融竞争秩序的明天……
[背景]
上海市民状告花旗银行
2002年4月8日,上海市民吴卫明去外滩花旗银行浦西支行,准备存入800美元,不料却被告之,每月需缴纳5美元或50元人民币的理财服务费。吴卫明觉得不能接受,自己根本就不需要银行理财。他的储蓄要求遭到花旗银行的拒绝。
吴卫明觉得花旗的态度比较冷漠,使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认为这是对中小客户的歧视。他说:“花旗银行作为在中国经营公众储蓄业务的金融机构,理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相关的法规,吸收社会公众存款既是法律赋予银行的权利,同时也是其应当承担的法定义务。花旗银行的捆绑收费事实上是将小储户排除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外,是对商业银行法定义务的逃避,也是对社会公众的侵权。”
4月9日,吴卫明赴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状告花旗银行,称自己的消费权利受到限制,要求法院判令花旗银行赔礼道歉并赔偿34元的路费损失。
吴卫明状告花旗案无论结局如何,都反映了银行在收费问题上与储户的矛盾。送钱给银行,反而要收费,许多人对此很不理解。但西方的银行家们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他们的步调与一贯作风,依旧是我行我素;中资银行则认为,银行巨大的成本投入没有多少回报,不利于银行的健康发展;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片声浪中,有关专家也一再预言中资银行中间业务收费势在必行;面对即将告别中资银行的“免费大餐”,广大的中、小储户们,你将如何应对?
[现状]
外资银行收费:一石激起千层浪
2002年3月21日,美国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率先向中国境内的各类客户全面开办外汇业务,拉开了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服务的序幕。花旗银行一开业便规定,凡是月均存款总额低于5000美元的客户,每月需交纳5美元或50元人民币的账户管理费;紧接着,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也作出了同样的规定。外资银行设高门槛用意十分明显,他们要把自己主要的服务对象牢牢锁定高端客户。而众多的小额储户面对外资银行高高举起的“洋快刀”,却只好“望门止步”。
与外资银行对小额储户收取服务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绝大部分银行90%的收入主要来自传统的存贷利率。曾几何时,银行还采用过先付利息、给储户赠送小礼品等方式拉拢储户。在这种背景下,免费服务自然变成了理所当然。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不构成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业务,即通俗地说不花银行钱的业务)越来越多,由此占用的场地、网络、人力、技术等资源也日益增加,经营成本持续上升,银行赢利空间却日益缩小。据统计,全国几大银行仅花在中间业务上的费用就高达10个多亿。仅持卡跨行取款一项,有关人士算过一笔账,假如某人分3次跨行持卡提取300元,那么银行方面付出的成本费就达13元之多。发行一张太平洋卡的成本为10元,而全国太平洋卡的总量已达200万张,这2000万元的成本也只好让银行背着。
各大中资银行都不讳言这样一个事实:低端客户庞大无比,这些客户存折一大堆,但每个存折余额少得可怜,且常年不发生交易,成为死存折。业内人士声称,银行管理一个100元的存折与管理一个100万元的存折成本一样。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传统的存贷利润捉襟见肘的今天,相当多的商业银行还在通过少收费、免收费、代垫费等方式拉存款、拉储户,中间业务演变成拉拢客户的赠品。在长期的恶性竞争后,各家银行也逐渐难以承受不计成本的高额付出。
面对外资银行的做法,中资银行的服务收费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为此,中国银行业协会早在2001年8月就已向人民银行提交了一份《调整中间业务收费的建议》,这份《建议》目的明确,就是要建立起银行收费的基本理念,以便更好地与“国际惯例”接轨。
最近,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的个别储蓄所贴出了按客户存取金额的大小分区办理,提供差别服务的告示。该储蓄所辖区多为小额储户,结果2000元以下,的窗口排起了“长龙”,储户经常要等半个多小时才能轮到,与享受优质快捷服务的窗口相比,这些小额储户常感到“低人一等”。
不久前,虎门某银行又传出客户需存入2000元才能开户的规定。这家银行的某行长解释这样做的理由是“为了选择优质客户”。他认为银行定位为企业,追求利润是其天职,选择自己的客户也在情理之中。
面对以上做法,有关人士认为,这两家银行的做法虽然有违现行规定,但却传递出中资银行“求变”的信息。在外资银行向小额储户收取管理费的背景下,中资银行也开始选择客户,对小额储户说不。
[反响]
面对收费:来自各大城市的调查
▲银行服务收费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吗?日前,零点市场调查公司对京沪穗三地618位居民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55%的受访者能够接受银行服务收费,45%的受访者对银行收费服务觉得不合理。同时,调查还显示,北京市民对银行服务收费的接受程度高于上海和广州,达到了65.5%。
▲日前,北方调查策划事务所在天津市就银行对小额账户收费、抬高存款门槛问题,随机抽样对200名储户进行意见问卷调查,结果是:98%的储户认为银行对小储户收费,抬高门槛的做法不合理。
▲来自上海的另一项调查显示:57.15%的人认为银行是通过投资来盈利的,不应收取服务费;50.1%的人认为目前利息已经很低了,存钱再收费是不合理的。接受或赞同银行在提供存款业务时收费的市民仅占受访人数的15%,65.7%的受访者表示不应该。
赞同银行收费服务的主要原因有:促使银行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改善银行服务态度、有利于银行长期良性发展、有利于银行有序竞争、增加银行公信、提供理财信息、提高银行效益等。
认为银行收费不合理的民众认为:收费对银行有利,于是便使劲说这是“国际惯例”,可是外资银行高质量的服务却没有人说起。现在国内一些行业,已将“有偿服务”演变成“乱收费”的托词!
[观点]
储户们的声音
▲某外企咨询公司职员:同事们正在议论银行收费这件事。总的来说,都持反对态度。因为许多单位工资都是用银行卡发放,如果第一次取款就收费,定会使人反感,因为工资是税后收入。此前银行为了吸引客户乱发银行借记卡,造成死卡和无效卡,使得银行管理成本增加,各种卡混乱,银行对此应负责任。银行赔钱,是 运营成本太高,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自身的运作机制上下功夫,而不是叫消费者承担。
▲某公司市场主管:听说,由于ATM机发卡行的运营管理成本由2元提高到了4元,所以多出的2元要消费者承担。我很想知道2元的成本和4元的成本是怎样算出来的,银行收的这2元有什么依据。银行鼓励大家用电子银行,可连异行取钱都要收费,这种鼓励或是“强制推广电子银行”的举措能不能被广大消费者接受,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一小区居民认为:在商业行为中,信誉和信任是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旦国外银行被允许经营人民币经常项目业务时,国人恐怕还是要找服务好的。外国的东西对中国并不是件件都合适。外国人吃饭用刀叉,我们用筷子,谁喜欢用什么就用什么。
▲某中学的王先生认为:银行作为一种国家金融服务的工具,应该为全体公众服务,这种服务应该对所有客户都是平等的,银行不应该选择客户大小。
▲在某媒体工作的孔女士说:家里确有不少存折,许多都是死户,看着都嫌麻烦。有时想销户,但银行要求销户必须到开户行办理,否则账户里必须留1元钱保留这个存折。为了销户,不仅要搭上时间,还要车马劳顿,受排队之苦,想想也就放弃了。所以银行负担大,部分原因是自己管理不善的结果。
▲某高校教师张先生认为: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多少还承担着替政府向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的角色,这恐怕是国有银行肩上一个更大、更重的包袱。银行对小额储户收费,事实上是意图将小额储户排除在服务范围之外,是对商业银行法定义务的逃避,也是对社会公众的侵权。
银行界的说法
▲某银行职员林小姐:我认为像银行间ATM异行提款收费和存折挂失收费等,数额并不大。而且银行确实要为它们支付成本。银行的运作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商业模式,它得考虑自己的运行成本。收费的另外一个目的,应该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很多在国际上被视为通行惯例的事,在国内推广,消费者刚开始会感到不适应。但这是大趋势,相信最终大家会习惯。
▲某银行私人金融业务处王副处长:银行在中间业务收费问题上不应该搞一刀切,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银行的一些做法,应由各银行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决定。
▲某银行个人贷款中心刘副主任:收费是大势所趋,国内的消费者必须转换观念,明确银行属于服务性企业而不是公益性机构这样一个事实,认识到“服务有价”。
金融专家的评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黄研究员:目前国内银行的存贷利差还很可观,可达3个百分点以上。而发达国家的利率是市场化的,利差很小,一般在2%左右。银行通过收取账户管理费等来增加收入,这叫资产综合运用利差。国内的利差高,隐含着的一部分可以用来补贴,做到不收账户管理费。
而且,国内银行已经建立了数万个营业网点,雇用了100多万名员工,有能力为居民提供普遍的服务。目前银行对储户的服务项目还比较单一,有些服务收费已经不低(如汇款收1%的手续费)。
中国实际上还是个资金十分稀缺的国家,按目前的劳动力人均资本计算,若维持现有的就业率,将来的资本缺口压力很大。现在,企业、政府机关是资金赤字部门,近些年,这些资金缺口的75%是居民存款填补的。所以,从宏观上来看,小额储户的存款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仍然很有意义……
把对小额储户收费说成“国际惯例”,这很牵强。其实对储蓄存款,全世界的银行都不收费,顶多在提供额外服务的时候,额外收费。
▲中国银行金融研究所宗良先生:我国100元以下的储户虽多,但有其特殊的原因,这与我们的金融产品不普及、整合能力不够有关。商业银行收费是趋势,也是国际惯例,但因为我们银行间的互通还没有完成,还有以前的不少存款不是实名制的,中间业务的代收代缴这部分应如何处理,以什么方式服务都没有明确,所以说,银行收费时机并不成熟。
▲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委员艾丰:第一,从客户角度来讲,既然我已向银行付了费,那就有权向银行提出服务质量的要求;第二,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既然实行了收费机制,就要体现“优质优价、物有所值”的服务承诺。由此看来,理财服务若真能通过引进收费机制,取得理财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全新突破,应该是一件好事。
[相关链接]
▲“2002北京·金融创新论坛”2002年5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李礼辉在会上透露:中资银行正在酝酿对100元以下的账户收费,而且,中国银行业协会起草的“调整国内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有关申请”,已纳入申报程序。
▲2002年7月3日《新闻晨报》讯: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个别储蓄所贴出了按客户存取金额的大小分区办理、提供差别服务的告示。要求办理2000元以下现金取款业务的客户在一窗口排队办理;办理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存取款业务的客户则在另一窗口办理,享受优质快捷服务。
▲建行开始收费
从2002年7月24日起,建行开始向在ATM机上跨行提款的用户收取每笔2元的手续费。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陈静坦言收费4大理由:
1.银行卡跨行收费符合有关银行规定。
2.银行卡是否收费应符合市场规律。
3.目前争论的焦点是收多少钱合理。
4.即使外资银行的银行卡跨行提现,也要缴纳一定费用。
▲2002年8月13日《北京青年报》讯:昨天,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正式表态,发卡银行向持卡人收取跨行ATM取现手续费,符合现有政策规定。
但记者昨天采访发现,工行、中行、农行、招商行等都持观望态度。工行牡丹卡中心一位人士表示,银行卡跨行收费是个大趋势,但是目前的政策仍是“牡丹灵通卡跨行不收费,而且最近一段时间也不会收。”招商银行北京分行收费政策也没确定,毕竟“建行收费在社会上的反响远远超出预期,谁也不希望因此流失客户。”农行北京分行的回答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单从成本收益考虑,我们应该收费,但是目前我们不会。以后如果有三四家银行收费,我们一定会跟着。”
▲论题:银行酝酿对百元以下账户收费,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根据新浪网读者调查表(截止8月27日)统计结果如下:(共有3489人参加)
[结语]
银行收费应由市场说了算
据央行有关人士透露,中资银行将被允许收费,有关的规定可能在近日出台。目前赞成者和反对者的争论已经如火如荼。我们认为作为普通储户,要明白收费的趋势不可阻挡;而对于银行,有一点必须明确,这费不能白收,真正要让老百姓心甘情愿地交费,银行要做的事还很多。
首先,银行有收费的权利,但老百姓有选择的自由。外资银行之所以敢率先收费,是因为它有几百年来的经验积累,它所能提供的服务已经能够经得起市场的考验。由于外资银行的客户有限,提供的服务是比较优质的。在市场被细分之后,银行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对于不符合市场等价交换原则的“赔本买卖”,银行当然不干。客观地说,在某些领域,中资银行的服务也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免费的前提下,绝大部分的客户还是满意的。然而,一旦收费我们的服务能达到客户满意的程度吗?毕竟国内银行的市场化经验不足,服务产品没有创新,更谈不上细分市场了。即使国家有关部门允许银行收费,也应该是出于推动银行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和服务水平的考虑。
只要不是硬性规定所有的服务必须收费,允许市场来调节的话,相信老百姓就会有选择。如果你的服务质量低,就用脚投票,换一家吧;如果同等的服务质量,那就选择价格低的银行。因此,银行收不收费最终还将由市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