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的发展,素质教育理念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在当前中小学教育阶段,教师也不再只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效果,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的培养,以期学生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笔者提出形成正确教育理念,明确正确的教学目标,以及积极借助现代资源等策略,浅谈如何有效地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逐步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当前课程教育教学也迈入了新的阶段,但是,从实践教学中我们能够看到,仍然存在部分制约中小学素质教育理念有效渗透的不利因素,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的内容等,改进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逐步实现全面素养的发展。
一、形成正确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指引,正确的教育理念能够促使教师设计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教育模式,但是,在传统中小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所具备的教育理念落后,常常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以至于限制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所以,在开展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注重学生本位。在现代建构主义學习理论中指出,学生基于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开展中小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将学生置于课堂中的主体位置,让学生获得话语权,更好地凸显自身的作用。
其次,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的经历,使得学生形成的智力发育环境和发育方向不同,当教师向学生教授同样的内容时,学生也会由于自身的理解能力不同,造成学习质量的差异,所以,教师应当树立差异意识,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
最后,教师要注重以生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在设定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活动设计的目的,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能够汲取养分,逐步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具备以生为本的理念,能够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
二、明确正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开端,在教学目标中不仅包含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应用的方法,同时指出学生可能发展的知识与能力上的变化,使得学生能够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所以,为了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第一,教学目标应当指向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当中应当明确包含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得学生明确学习的基础知识,以及需要建构的内容;
第二,教学目标应当切合学生实际,且难度适中。教学目标中的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切合,使得学生真正地可以从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实现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学目标的难度也应当适中,试想如果教学目标的难度较大,那么当学生不能完成目标中的要求时,学生也会打消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的自信心,而当教学目标过于简单、容易时,也很难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不能让学生为了落实目标而付出努力。
第三,教学目标应当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伴随新课改的发展,针对不同学科,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在开展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将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要求,融入教学目标之中,从而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设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逐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三、积极借助现代资源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呈现信息化,也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路径,因此,在开展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只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开展教育工作,而是应当积极应用现代教育资源,丰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使得学生在现代资源的影响下,获得自主学习的资源,将这注意力放在课堂上,从而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
比如,在实际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等教育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丰富,让学生在多变的教育样式中,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上,以便教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再如,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让学生在自主浏览微课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逐步掌握理解基础知识的规律和技巧。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开展教育工作,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积极借鉴现代化的教育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调整,从而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状态,改善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弊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逐步发展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星,范海先.小学素质教育管理水平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36.
[2]周中梁.教育学人之于素质教育[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7,33(06):102-106.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当前课程教育教学也迈入了新的阶段,但是,从实践教学中我们能够看到,仍然存在部分制约中小学素质教育理念有效渗透的不利因素,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的内容等,改进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逐步实现全面素养的发展。
一、形成正确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指引,正确的教育理念能够促使教师设计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教育模式,但是,在传统中小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所具备的教育理念落后,常常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以至于限制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所以,在开展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注重学生本位。在现代建构主义學习理论中指出,学生基于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开展中小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将学生置于课堂中的主体位置,让学生获得话语权,更好地凸显自身的作用。
其次,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的经历,使得学生形成的智力发育环境和发育方向不同,当教师向学生教授同样的内容时,学生也会由于自身的理解能力不同,造成学习质量的差异,所以,教师应当树立差异意识,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
最后,教师要注重以生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在设定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活动设计的目的,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能够汲取养分,逐步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具备以生为本的理念,能够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
二、明确正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开端,在教学目标中不仅包含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应用的方法,同时指出学生可能发展的知识与能力上的变化,使得学生能够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所以,为了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第一,教学目标应当指向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当中应当明确包含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得学生明确学习的基础知识,以及需要建构的内容;
第二,教学目标应当切合学生实际,且难度适中。教学目标中的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切合,使得学生真正地可以从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实现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学目标的难度也应当适中,试想如果教学目标的难度较大,那么当学生不能完成目标中的要求时,学生也会打消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的自信心,而当教学目标过于简单、容易时,也很难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不能让学生为了落实目标而付出努力。
第三,教学目标应当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伴随新课改的发展,针对不同学科,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在开展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将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要求,融入教学目标之中,从而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设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逐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三、积极借助现代资源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呈现信息化,也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路径,因此,在开展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只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开展教育工作,而是应当积极应用现代教育资源,丰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使得学生在现代资源的影响下,获得自主学习的资源,将这注意力放在课堂上,从而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
比如,在实际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等教育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丰富,让学生在多变的教育样式中,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上,以便教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再如,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让学生在自主浏览微课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逐步掌握理解基础知识的规律和技巧。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开展教育工作,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积极借鉴现代化的教育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调整,从而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状态,改善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弊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逐步发展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星,范海先.小学素质教育管理水平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36.
[2]周中梁.教育学人之于素质教育[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7,33(06):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