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理”在“法理”间流淌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ingfeng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法律模块因其内容专业性强又相对独立,容易造成孤立教学的现象。道德、法律都具有调整人们的行为规范的作用,但遵守法律是行为的底线,高尚的道德行为则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是课程的基本原则。因此,在法律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其中的道德元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突出以传统美德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让“情理”在“法理”间自然流淌。
  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隐私与隐私权》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实践。
  一、厘清教学目标,明确情感定位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思想品德课程总目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合格公民”这一总目标较为抽象,具体可分解为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法制观念及了解国家的历史和现状四部分课程目标。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法律模块的课程目标作了如下表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能力目标——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知识目标——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斟酌法律模块的课程目标,我们可以看出,这与法律专业的教学是有明显差别的:它不再着眼于以公民个人为中心的权利义务观,而是站在他人、国家的角度,对公共意识和公民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目标不是培养法律专家,而是培养具有基本法律常识,基本权利义务观念,对法律制度持有敬畏之心的“合格公民”。依据思想品德课程特性,在法律模块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依然处于首要的位置。
  据此,在《隐私与隐私权》一课教学中,笔者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社会交往中尊重和保护隐私权的重要性,感受法律的尊严;自觉树立尊重和保护隐私权的法律意识,在生活中践行“非礼勿视”的观念。
  能力:能够简单判断是否有侵犯隐私的行为,维护隐私权的途径。
  知识:能结合事例说明隐私和隐私权的概念,了解法律对保护隐私权的相关规定。
  此教学目标降低了隐私、隐私权等纯法律概念的要求,也淡化了民法中与隐私权相关的法律条文的解读,突出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可融入礼让、奉献等传统美德教育,突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
  二、吃透教学资源,理清情感逻辑
  有了明确的情感定位,如何挖掘课程资源以达成教学目标?教材自然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认真阅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编写者力图在法律知识中进行“道德渗透”,这样的文字处处可见。如关于遗产权,教材指出:注重情谊、互谅互让的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爱,相互尊重、宽容;遗产继承中除了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外,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关于隐私权,教材指出:在人际交往中要有保护隐私权的意识,但也不能矫枉过正,影响正常的交往;同时指出: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教师一方面要用好教材中这些道德教育元素;另一方面要通过学情分析,弄清学生的情感起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道德情感教育。
  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关系展开的特殊规范,权利的享受必须以义务的承担为前提。然而,学生很难摆脱以“我”为中心的权利观,容易关注自己的权利,而忽视所应承担的义务。教师只有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权利义务一致性”,才能进行有效的道德提升。
  理清这一情感逻辑,在综合分析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笔者搭建了本课的教学框架(见下图):
  在这一教学设计中,笔者通过教学环节中生活情境资源的引入和分析,通过“知法—用法—守法”三个认知层面逐级递进,搭建“感受法律尊严—自觉树立法律意识—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这一逻辑框架,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提升。
  三、创设冲突情境,落实情感目标
  思想品德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教学必须始终关注学生的生活,以解决学生困惑、提高生活能力为教学目标和方向。科尔伯格认为,“带有冲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是促成学生道德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希望摆脱父母的监管;另一方面,他们的心智又不够成熟,离不开师长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此时是亲子关系最为紧张的阶段。
  据此,在《隐私与隐私权》一课教学中,笔者引入“孩子的小秘密必须向父母开放吗”这一冲突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究思考中,不仅习得法律知识,更实现道德情感的提升。
  【教学片段】
  师: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以下一个报警电话就让南京某警官哭笑不得。(出示新闻引出话题:南京某中学学生小张不堪忍受其父母翻看其书包,删除聊天记录的行为而打110报警。)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能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吗?
  生答略。(大多数学生有类似经历,如父母翻看书包、QQ聊天记录等,感受到隐私被侵犯的心理痛苦。)
  师:老师能感受到到同学们的伤心和痛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但我们的父母就不懂得尊重隐私吗?他们是故意让我们难过吗?(视频播放——父母的心声)
  (生思考、感悟……)
  师:父母未经我们同意,翻看我们的日记和聊天记录,虽然行为上不可取,但大多是出于对我们的关心。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是他们的权利和责任。(链接《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监护权的相关规定)由此可见,在法律上,孩子隐私权和父母的监护权存在一定的冲突。关于父母和孩子关系的处理,我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过了,现在大家懂得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结合这些知识和生活经验,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一问题。   生1:很多父母是想要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和交友状况,才会翻看我们的书包、聊天记录。
  生2: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呀。我和爸爸妈妈无话不谈,有事他们会直接问我,而不会翻看我的东西,我们彼此信任。
  师:你们家是一个非常民主的家庭。你跟爸爸妈妈的沟通很好,所以彼此信任。如果我们学会主动和爸爸妈妈沟通,增进彼此理解,矛盾自然就解决了。那么,对于案例中的情况,请同学们从法理和情理两方面思考,为解决这一矛盾出谋划策。
  生3:未经我们同意翻看我们书包是一种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但父母或亲友往往是出于善意。如果遇事就诉诸法律,即便赢了官司,也输了亲情。
  生4:从法律上讲,这是一种侵犯孩子隐私权的行为,但也是父母行使其监护权的行为。从情理上讲,这是一种负责任家长所采取的无奈之举,当然也是不够尊重孩子的行为。处理这件事,应该以调解为主,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和理解。
  师:法律是以权利义务关系展开的特殊规范,权力的享受以义务的承担为前提。从隐私权上讲,我们有维护自己隐私权的权力,但也有主动和父母沟通,维护父母知情权的义务。法律赋予每一个人的权利是崇高而神圣的,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而造成身心伤害时,维权是一种勇气,面对侵犯者绝不退缩!但面对无恶意冒犯时,选择宽容更是一种美德。理解沟通有时可能比诉讼更有效。在社会生活的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沟通、理解是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最好方法,适度宽容、忍让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关于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权利冲突问题,仅从道德角度分析,只能让孩子理解父母,道理显得很苍白;仅从法律角度,父母翻看孩子书包和聊天记录就侵犯隐私权,有悖于生活的道德情理。因此,不少老师往往回避这一情况。在上述案例中,学生生活情境的创设,将“情理”巧妙融入“法理”中,实现了情感的步步提升,轻松化解了“清官难断”的家庭亲子矛盾。
  美国大法官亚狄瑟曾在《法律的逻辑——法官写给法律人的逻辑指引》一书中指出:“思维方式甚至比专业知识更为重要,因为专业知识是有据可查的,而思维方式是靠长期专门训练而成。”法律教学不是孤立于道德之外,脱离生活实际的说教。思想品德课法律模块的教学不只是法律知识及法律条文的普及,更应重视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只有在法律知识的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让“情理”在“法理”中自然流淌,才能实现法律教学的道德价值回归,才能使思想品德学科价值得以彰显。
  参考文献
  [1]顾润生.思想品德教学应把好隐私问题的“度”[J].中小学德育,2011(5).
  (作者单位: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
  浙江宁波 31502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其他文献
1. 走进大自然,让童真再现  写景作文,如果大家呆坐在教室里,没有接触到美丽的大自然,还让你们写出如何美丽的写景文章,这简直太折磨大家了。在写关于春天景色的作文时,正值开学初,天气还有些乍暖还寒,我们都以为春姑娘还没那么早来呢!可是,当我们去校园里寻找春天的时候,我们竟然找到了好多春姑娘的足迹。不信,请看下文。    冬爷爷刚刚离去,春姑娘就像童话里美丽的仙女,接受了我们的邀请,来到了我们美丽的
有个老人砍了柴,把柴扛在肩上,走了很远的路。他累极了,便把柴放下,呼唤起死神来。死神来了,问老人为什么呼唤他。老人说:“为的是请你把那捆柴放到我肩上!”  这故事是说:人人都爱惜生命,即使遭受了无数灾难,也还是不想死。    (选自《伊索寓言》)    特里什卡的外套  [俄国]克雷洛夫    特里什卡的那件外套,在胳膊肘的地方破了一个洞。这有什么值得长时间考虑的呢?特里什卡里克拿起针和线,把一只
【摘要】动画电影的字幕翻译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时空的制约、文化差异的制约、儿童认知能力和审美习惯的制约等等,这些制约因素导致译文在翻译过程中经常发生改写现象。近年来,我国引进了大量的英文动畫电影,通过分析汉译字幕中的改写现象,笔者发现改写后的汉语字幕不仅更符合儿童的认知,也增加了译文的通俗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英文动画电影;字幕翻译;制约;改写  【作者简介】董怡欣(2000.07-
诗歌让我回到了无忧无虑的梦幻童年:我曾经是超人,我曾经是青蛙王子,我曾经是战斗机……童年真让我怀念!我想做一把没有钥匙的锁,把童年的回忆永远锁住。  ——潘嘉裕    幸福的事——读《祝你生日快乐》    每个人都有孤单寂寞的时候,小熊也不例外。小熊爬到山上和月亮说话,可是月亮说的每一句话都与小熊说的一样,其实那是回音。我们在生活中有父母的呵护,有老师、同学的关爱,是件很幸福的事。  ——黄碧柔 
“致善教育”,这是笔者与浙江象山县海韵幼儿园的园长、教师们共同琢磨出来的一个词,意思是举全园之力引导幼儿向善、求善。“致善”与“至善”不同,强调的是过程,即我们永远在至善的教育之路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专一,需要竭尽全力。  1.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致善教育”的源泉  “至善教育”与典出《尚书》《大学》的“正德厚生”“止于至善”关联。  “正德”是“正身之德、正物之德”,这里的“德”拿现在的话说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许多心理品质是在小学阶段奠定基础和培植起来的。因此,小学教育应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各学科教学为载体,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营造和谐氛围  【案例】   《全神贯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片段:  师:《全神贯注》这篇课文的2—4自然段具体写了那天下午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经历的事情。现在我们来举行一次比赛,
你试过和植物约会吗?这看起来有点可笑,但是你每次看到喜爱的植物,细细欣赏它,你不是正在与植物“约会”吗?可有趣呢。  妈妈曾跟我说:“你种种豆子看看,可好玩了。”我试着种了绿豆、黄豆、黑豆、眉豆这四种豆子,看看它们的芽有什么不同。我先把豆子放在湿纸巾上,用盘子装着,放在窗台上,每天晒晒阳光。上学前,我会给它淋点水。过了几天,有趣的现象出现了:绿豆率先膨胀,绿色的嫩芽一点点拱破豆皮,又过了两天,嫩芽
【摘要】阅读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如今的英语学习对英语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图式理论的理解入手,结合当前中学阅读课程存在的三个问题,提出了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的策略,以辅助学生进行阅读。  【关键词】图式理论;中学英语;阅读  【作者简介】孟鑫(199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阅读在中学
“在这一次为四川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中,我们班的同学齐心协力,捐出了310.5元……”还没等我说完,小组长徐强“噌”地一下站起来说:“老师,我们这一组的小艳同学一分钱都没捐。”话音刚落,39双眼睛齐刷刷地射向了角落里的她。  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真没爱心!”“真可耻!”……在自己的“罪行”和一片愤怒的责骂声中,小艳的脸涨得通红,豆大的泪珠不停地滚落下来,瘦弱的身子因为抽泣而不停地颤动着。  看
摘 要学校通过实施“番禺潮”特色课程,倡导幸福教育,创建活力校园,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从而营建积极的德育生态,引领师生追寻幸福人生。  关 键 词积极德育生态;“番禺潮”特色课程;幸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5-0044-03  拥有2200年历史的番禺文教鼎盛,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在这里,士大夫文化之厚德载物、敦厚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