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侵蚀加剧,社会对资金的需求量进一步扩大,而银行紧缩银根、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的出现,为民间融资或民间借贷提供了巨大市场,也为一些不法分子乘机违反国家金融法规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提供了有利时机,并引发了一系列治安、刑事案件,给社会带来极大不稳定因素。
虽然高利贷有时确能解决一些个人和单位的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借贷行为不仅会损害国家的金融市场秩序,44而且会损害国家经济的发展。
“影子银行”日益嚣张
在中国的市场现实中,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了两块:一块是商业银行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
近期,在资金链中紧张得“喘过气来”的房企陈美,便寻觅出一条融资新通道,其通过与其他中小额贷款公司合作,甚至独自建立投资公司、中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方式为项目融资,参与民间借贷,变身“影子银行”的一部分。
因楼市调控愈来愈紧,陈美的房地产公司销售遇阻,据他回忆,当时他几乎每日都在联系中小额贷款、高利贷,因为其他正规渠道几乎都停止了贷款,高利贷最容易拿到钱,月息 5分、 5.5分都有,当天批次日到款。
而在与民间借贷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发现了房企及下属项目公司秘密进行的“赚钱通道”。他们手上的项目不多,却能用项目从银行贷款,甚至可以通过银信合作的渠道,获得融资。但是,他们的钱却不投在房地产项目,而是投向了其他急需资金的房企,高息给他们贷款。
于是,在缓解了自身的资金压力后,陈美从中得到启发,希望打通类似的“赚钱通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入股一家相熟的中小额贷款公司,两者达成协议,一方面,陈美需要给该中小额贷款公司寻找房地产项目;另一方面,该中小额贷款公司则以项目的收益分成作为向金融机构担保的条件。
他首先把公司定位在二三线城市那些重在城镇化建设的小型项目公司或建筑公司;此外公司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和后续管理,重在项目的盈利预期管理,而非简单的“输血”。
这样一来,陈美的公司所扮演的便是“搭桥”角色,既可以通过这些找来的项目扩张资产,提升自身的盈利预期,应对项目逐渐减少的短板,又可以借助这些项目和第三方借贷公司为自身提供能够具备融资能力的担保资质,拓展再融资能力。
“如果单纯地为房地产项目融资借债,不仅银行、银信合作会拒绝,就连贷款公司也无法正面获得融资审批”,陈美说道,“所以只好打擦边球,用自己的公司以及其他非房地产的实业项目充当中间角色,通过打包抵押、重复抵押等办法掩饰那些房地产项目的真实性。”
如今,房地产的持续升温与“影子银行”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有着很深的关系。“影子银行”体系不断增长,显示出中国房地产赖以生存的信用体系出现了诸多金融脆弱性。
现在房企们成为“影子银行”的一部分,衍生出民间借贷的利益链条。
事实上,这与金融机构至今依然愿意不断变相地给房企提供资金支持有关。由于与房地产相关的资金充足程度在市场上并不对等,才有了让金融机构和房企能够从中赚取“差价”的空间。随着各种金融机构觊觎房地产所带来的可观利益,地产商融资渠道的“另类”选择也会越来越多。
误入歧途终生悔
高利贷有主体分散,个人价值取向、风险控制无力等特点,因此,影响非常大,也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定社会问题。一些利率奇高的非法高利贷,经常出现借款人的收入增长不足以支付贷款利息的情况。当贷款拖期或者还不上时,出借方经常会采用不合法的收债渠道,如雇佣讨债公司进行暴力催讨等。于是,因高利贷家破人亡、远离他乡、无家可归的现象数不胜数。这些人已经被高利贷榨干了血,几乎都是身无分文,在外流浪,从而也形成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日前有报道称,台中一名高中女生禁不起名牌包诱惑,竟向地下钱庄借钱,因还不起高利被迫卖淫吸毒,她父亲发现心痛至极,写信向警方检举。经警方追查,此地下钱庄是由一名 52岁的庄姓男子与他 26岁、 21岁儿子及 28岁侄子所合租的,从 2010年起,便开始放高利贷给急需用钱女子,当借贷人无法还利息时,就逼迫卖淫吸毒。被害人多数是高中生、大学生和专柜小姐。而放贷人就是以他们的无知与虚荣心为诱饵,形成了这种害人害己的恶性循环。
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早前也听说,有两位男子由于借下高利贷,忽略本钱不说,只是利息都还不上,于是便萌生了骗人的念头。他们合谋以出售房屋为由骗取他人购房款,但法网恢恢,骗局终被揭穿,汪某、谭某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万元和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二万元,悔恨终生,为时已晚啊!
深陷浑水善身难
“如果要拍一部有关高利贷的电视剧的话,我的遭遇和所见所闻应该是不错的素材,”李然痛苦的回忆说,“这个剧本里有为利益所趋但却难收回的放贷者,有被高利贷逼得妻离子散的受害者,有深受其害的担保人等等,”而对于自己,他觉得他是被搅进高利贷这个局的受害者,从帮朋友放贷自己却不获利而且还吃官司导致自己还钱,再到后来的峰回路转,这一路走下来,他感触最深的一点是“高利贷害人,掺进这滩浑水,难保有好下场”。
李然来自苏北,而高利贷在苏北也早已不是新闻。作为一座被资本的狂躁侵蚀了许久的城市,它绑架了成千上万生活在此的人,而在这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中,能够“独善其身”的人微乎其微。
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个别地区“全民放贷”现象的频现,监管在哪里,是许多人想问的问题。而事实上,监管缺乏法律依据,并陷入尴尬的两难局面:一方面是监管主体不明确,造成了民间借贷放任自流,使民间借贷暴利及其他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抑制。另一方面是机构审批混乱,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农资合作社等等分属不同主管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监管合力,形成了对民间借贷方式、利率的监管真空。
对此,李然有些潸然地说:“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公安机关也不可能把所有参与放高利贷的全抓起来吧,尤其是放贷个人,这不是仅仅靠开几次加强打击力度的会议、组织几次专项行动便能根除的,最终问题还是要抛回给政府,结果还是解决不了。”
民间“高利贷”多为私人之间的协议,大多没有信贷担保和抵押,而且对借款人的资信仅凭个人的主观判断,主观性和随意性很强,对风险的产生也无从控制,因此隐藏了极大的风险。如果借款人不能归还贷款,对贷款人来说打击是巨大的,甚至是终身的。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民间借贷在其高风险的情况下,也是金融体制的一种补充,如能合理运用有利于盘活实体经济,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虽然高利贷有时确能解决一些个人和单位的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借贷行为不仅会损害国家的金融市场秩序,44而且会损害国家经济的发展。
“影子银行”日益嚣张
在中国的市场现实中,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了两块:一块是商业银行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
近期,在资金链中紧张得“喘过气来”的房企陈美,便寻觅出一条融资新通道,其通过与其他中小额贷款公司合作,甚至独自建立投资公司、中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方式为项目融资,参与民间借贷,变身“影子银行”的一部分。
因楼市调控愈来愈紧,陈美的房地产公司销售遇阻,据他回忆,当时他几乎每日都在联系中小额贷款、高利贷,因为其他正规渠道几乎都停止了贷款,高利贷最容易拿到钱,月息 5分、 5.5分都有,当天批次日到款。
而在与民间借贷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发现了房企及下属项目公司秘密进行的“赚钱通道”。他们手上的项目不多,却能用项目从银行贷款,甚至可以通过银信合作的渠道,获得融资。但是,他们的钱却不投在房地产项目,而是投向了其他急需资金的房企,高息给他们贷款。
于是,在缓解了自身的资金压力后,陈美从中得到启发,希望打通类似的“赚钱通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入股一家相熟的中小额贷款公司,两者达成协议,一方面,陈美需要给该中小额贷款公司寻找房地产项目;另一方面,该中小额贷款公司则以项目的收益分成作为向金融机构担保的条件。
他首先把公司定位在二三线城市那些重在城镇化建设的小型项目公司或建筑公司;此外公司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和后续管理,重在项目的盈利预期管理,而非简单的“输血”。
这样一来,陈美的公司所扮演的便是“搭桥”角色,既可以通过这些找来的项目扩张资产,提升自身的盈利预期,应对项目逐渐减少的短板,又可以借助这些项目和第三方借贷公司为自身提供能够具备融资能力的担保资质,拓展再融资能力。
“如果单纯地为房地产项目融资借债,不仅银行、银信合作会拒绝,就连贷款公司也无法正面获得融资审批”,陈美说道,“所以只好打擦边球,用自己的公司以及其他非房地产的实业项目充当中间角色,通过打包抵押、重复抵押等办法掩饰那些房地产项目的真实性。”
如今,房地产的持续升温与“影子银行”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有着很深的关系。“影子银行”体系不断增长,显示出中国房地产赖以生存的信用体系出现了诸多金融脆弱性。
现在房企们成为“影子银行”的一部分,衍生出民间借贷的利益链条。
事实上,这与金融机构至今依然愿意不断变相地给房企提供资金支持有关。由于与房地产相关的资金充足程度在市场上并不对等,才有了让金融机构和房企能够从中赚取“差价”的空间。随着各种金融机构觊觎房地产所带来的可观利益,地产商融资渠道的“另类”选择也会越来越多。
误入歧途终生悔
高利贷有主体分散,个人价值取向、风险控制无力等特点,因此,影响非常大,也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定社会问题。一些利率奇高的非法高利贷,经常出现借款人的收入增长不足以支付贷款利息的情况。当贷款拖期或者还不上时,出借方经常会采用不合法的收债渠道,如雇佣讨债公司进行暴力催讨等。于是,因高利贷家破人亡、远离他乡、无家可归的现象数不胜数。这些人已经被高利贷榨干了血,几乎都是身无分文,在外流浪,从而也形成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日前有报道称,台中一名高中女生禁不起名牌包诱惑,竟向地下钱庄借钱,因还不起高利被迫卖淫吸毒,她父亲发现心痛至极,写信向警方检举。经警方追查,此地下钱庄是由一名 52岁的庄姓男子与他 26岁、 21岁儿子及 28岁侄子所合租的,从 2010年起,便开始放高利贷给急需用钱女子,当借贷人无法还利息时,就逼迫卖淫吸毒。被害人多数是高中生、大学生和专柜小姐。而放贷人就是以他们的无知与虚荣心为诱饵,形成了这种害人害己的恶性循环。
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早前也听说,有两位男子由于借下高利贷,忽略本钱不说,只是利息都还不上,于是便萌生了骗人的念头。他们合谋以出售房屋为由骗取他人购房款,但法网恢恢,骗局终被揭穿,汪某、谭某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万元和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二万元,悔恨终生,为时已晚啊!
深陷浑水善身难
“如果要拍一部有关高利贷的电视剧的话,我的遭遇和所见所闻应该是不错的素材,”李然痛苦的回忆说,“这个剧本里有为利益所趋但却难收回的放贷者,有被高利贷逼得妻离子散的受害者,有深受其害的担保人等等,”而对于自己,他觉得他是被搅进高利贷这个局的受害者,从帮朋友放贷自己却不获利而且还吃官司导致自己还钱,再到后来的峰回路转,这一路走下来,他感触最深的一点是“高利贷害人,掺进这滩浑水,难保有好下场”。
李然来自苏北,而高利贷在苏北也早已不是新闻。作为一座被资本的狂躁侵蚀了许久的城市,它绑架了成千上万生活在此的人,而在这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中,能够“独善其身”的人微乎其微。
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个别地区“全民放贷”现象的频现,监管在哪里,是许多人想问的问题。而事实上,监管缺乏法律依据,并陷入尴尬的两难局面:一方面是监管主体不明确,造成了民间借贷放任自流,使民间借贷暴利及其他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抑制。另一方面是机构审批混乱,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农资合作社等等分属不同主管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监管合力,形成了对民间借贷方式、利率的监管真空。
对此,李然有些潸然地说:“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公安机关也不可能把所有参与放高利贷的全抓起来吧,尤其是放贷个人,这不是仅仅靠开几次加强打击力度的会议、组织几次专项行动便能根除的,最终问题还是要抛回给政府,结果还是解决不了。”
民间“高利贷”多为私人之间的协议,大多没有信贷担保和抵押,而且对借款人的资信仅凭个人的主观判断,主观性和随意性很强,对风险的产生也无从控制,因此隐藏了极大的风险。如果借款人不能归还贷款,对贷款人来说打击是巨大的,甚至是终身的。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民间借贷在其高风险的情况下,也是金融体制的一种补充,如能合理运用有利于盘活实体经济,从而推动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