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孤胆英雄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刺客,一个让人心惊胆寒的称呼。他武艺高强、胆识过人,如同一个狙击手冷静地瞄准着自己的目标,让对手不寒而栗。
  古往今来,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影视作品,刺客的故事一直被演绎。追根溯源,把刺客故事说得最精彩的当属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其父司马谈就是汉代著名的史官。司马迁自幼博览群书,少年游历四方,成年后继承父亲鸿志,发愤著书,完成《史记》。一个个荡气回肠的刺客故事就记录在《史记·刺客列传》中。
  刺客到底有多可怕呢?举个例子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特殊的阶层开始崭露他们非凡的胆识与才华,那就是“士”阶层。他们一般都身怀绝技,扶危济困,慷慨悲壮。司马迁在描写他们的时候,同样也是满怀激情。否则,跨越千年后,我们又怎能如此真切地感受到那种直干云霄的豪气呢?
  《战国策》中有段文字专门讲“士之怒”,被选入语文统编教材九年级课文《唐雎不辱使命》里:
  唐雎(jū)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liáo)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文中,唐雎在解释“士之怒”时罗列了三位刺客的名字,并且表示自己也将和这三位刺客一样。这一下子就让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了。让秦王害怕的不仅仅是唐雎当时的气势,应该还有这三位令人胆寒的刺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司马迁的史书记载来了解他们吧。

1.专诸


  四月丙子,光(公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公子僚)。……酒既酣,公子光详(yáng)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bò)鱼,因以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
  专诸是吴国堂邑人。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名诸樊,次子名馀祭,三子名馀眛(mèi),四子名季札。其中季札最贤,人称延陵季子。诸樊虽然是老大,合法继承人,但他一直想把王位让给他的四弟。于是诸樊采用了“兄终弟及”的继位方式,可当王位传到老三馀眛的时候,季札就跑了,不愿当一国国君。按照原来的制度,诸樊应该将王位传给季札的儿子公子光,但是馀眛死后,人们却推举馀眛的儿子公子僚登上王位。这样的举措让公子光相当郁闷,他找到了专诸,密谋行刺吴王僚。在一次家宴上,专诸借献鱼炙,将匕首藏在鱼腹中,成功刺杀了吴王僚。专诸行刺虽然成功了,但自己也被左右武士杀死。

2.聂政


  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xiàng),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雠(chóu),岂不殆哉!”遂谢车骑(jì)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聂政,一位忠孝双全的义士。他事母至孝,母在不远游。虽然严仲子对他恩遇很重,但聂政身居市井,以屠养母。他说:“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等到母亲去世后,聂政才答应了严仲子的邀请,帮助他前往韩国去刺杀他的仇敌——韩相侠累。聂政独自一人,仗剑至韩,刺杀侠累,自己也不能幸免于难,落了个“尸暴于市”悲惨结局。

3.荆轲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祖,古人出远门时祭祀路神的活动),取道,高渐离击筑(古代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荆轲和(hè)而歌,为变徵(zhǐ)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这是“荆轲刺秦”最悲壮的“易水送别”场景。太子和宾客们为荆轲送别,他们穿着白色衣冠,庄重肃穆。高渐离为之击筑,先发出了“变徵之声”,再发出“羽声”,从悲傷之情慢慢转变为慷慨激昂,更符合荆轲出行的阵势,以及英雄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
  荆轲是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着墨最多的侠士。时隔多年之后,唐代诗人骆宾王来到易水河畔,写下了“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的悲壮诗句。
  司马迁的《刺客列传》里记录了五位刺客: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
  他们都是令人胆寒的刺客杀手;他们也是满怀一腔热血的志士;他们更是铮铮铁骨的英雄男儿。他们或忠于国家,或感念恩德,或除暴安良,或笑傲纵横……
  那个时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道义看得比生死还重,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悲壮之歌。他们就是一群有情有义的孤胆英雄。
  司马迁在“太史公曰”里这样评价:
  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明显),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司马迁告诉后人,刺客们之所以名垂青史的原因——立意较然、不欺其志。他们展现出了古代士人身上的一种侠义风范,一种责任和担当,一种刚健的力量。
  在三名刺客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品质?
其他文献
书虫:嗨,各位,都认识我吧?一只疯狂钻书的虫!因为我爬过四大名著,游过世界经典,遛过童话寓言,蹚过散文小说……所以我经纶满腹、学富五车、博古通今……近视整整一千度,我骄傲!  经纪人小樱:好了,好了!知道你要开讲,赶紧入题,要不读者都走光了……【读前花絮】  小樱:话说起来,你上一次给父母写信是什么时候呀?  书虫:中学的时候吧,写信抗议,我不想上那么多的辅导班了!抗议成功!  小樱:唔,写信真是
期刊
【读前花絮】  小樱:最害怕看有关战争的书籍了!  书虫:啊,怎么了?  小樱:残酷的战争让我对人生感到绝望。  书虫:不怕不怕,给你推荐一本“诗体小说”——《荷花淀》,让你在残酷中感受到生命的美……【虫家讲坛】  你读过“充满荷花香气”的作品吗?  如果没有,不妨翻开《荷花淀》,在孙犁优美的文字中,感受那个发生在遥远年代的故事。《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也是“荷花淀派”文学的代表作品。全文充满诗
期刊
文艺旅行家  旅行地:瘦西湖  浪漫指数★★★★★  幻想能力★★★★★  创意程度★★★★  游瘦西湖,最理想的方式是乘彩舟画舫而行。舟行水上,看船头犁波耘浪,听水花拥吻岸壁的喧哗,再把岸上络绎行人视为流动风光,于是,便有一种穿越时空、贯通古今的超然与洒脱,弥散向园林的四面八方。  另一种清雅的意境,是沐着淋漓细雨,撑一把油纸伞,彳亍于空落寂寥的石板路上。有淡淡的音乐更好,没有,也无所谓,完全可
期刊
李家有女,人称子柒。火遍全球的“东方美食生活家”李子柒自力更生,用勤劳与智慧打动了世界各国的人民。她劈柴,烧火,种菜,事事亲力亲为。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饼;柿子红了,她拿来晾干做柿饼;酸枣掉了满地,她拾来做成酸枣糕……  看着视频羡慕李子柒田园生活的年轻人一定想不到,天台上的大爷大妈们,早就在高楼大厦之间,活成了现实世界的李子柒。  走上中国的天台,你不难发现,那里有序
期刊
二十一、白毛风  孩子们丝毫不敢怠慢。欧阳圆圆和蒋美丽铆足了劲儿,连滚带爬地不停向上,不知疲倦的动作像是“微信跳一跳”。即使董咚咚和左拉拉不说什么,他们也明白,自己肩上承担的,是整个北极。  通道里只有沿着楼梯边缘安装的照明灯带,光线很暗,向上曲折延伸,仿佛没有尽头。  逃亡过程中,那张神秘的纸条成了大家心里最强烈的疑问。究竟是谁,会在这样关键的时候帮了他们?纸条上墨迹未干,应该是刚写下不久,也就
期刊
【小草老师茶话会】  在上一期,我们刚刚系统地梳理了描写景物的方法,我们发现“四时景物皆成趣”,徐乐乐说:“其实,写景的方法多着呢!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眼下,一年中最美的四月到了,春深似海,春色无边,百花争艳,百鸟争鸣。我们可以动静结合地去表现春天之美,我们也可以变身为一朵桃花、一枝绿柳,拟人化地描写春景,还可以用抒情的语言歌颂春天的大自然,当然也可以写一处春天中的小景致。  现在,到了我们好好
期刊
炮火隆隆的革命年代,多少人为了党和国家前赴后继,牢牢捍卫着自己心中那份最炽热的忠诚。新时代,红旗招展,我们沐浴着幸福前行。那些为创造新时代而奉献过的人,那些让红旗更加鲜艳的事,值得被我们永远铭记!  本期,“红星讲解员”小鱼儿将和你们一起,拭去时光的尘埃,走进少先队的历史,重寻榜样的力量,让曾经的“少先队员”们在新时代的阳光下,再次熠熠生辉!星光人物:李铁梅  一盏红灯,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这
期刊
不是取舍,而是一种转化,一種寄托。   ——题记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黎明前一颗星子也无,稠云遮蔽了苍穹。  水生嫂的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依恋不舍,但他毫不畏惧。水生嫂也能识大体,顾大局,很快便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她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她把爱家的情感寄托在爱国之上,这一境界实现了“个人与时代的完美结合”——亲人的安危与抗战,小家与大国的矛盾,最后得以统一。国难当头之际,多少像水
期刊
都说江南是画  白墙黛瓦,碧水江花  就连城外那座不起眼的小桥  也分明是画师手中一次颇为精心的创作  可江南啊,分明是曲  尤其在六月与七月  家家户户,屋顶,檐下,井边  雨注时大弦嘈嘈  滴答时小弦切切  若是在池塘里,那便热闹起来啦  四周此起彼伏的蛙声里  如是细听  可以依稀分辨出雨的踪迹  或是潜入水中的清脆  或是打在草叶上的喑啞  声声可寻  而在夜晚的阁楼  江南的曲又多了几分
期刊
你若在场  定会惊叹于这个黄昏  感受落日西沉一霎那袭来的凉意  欣赏池月一寸寸东上时奋力的可爱  你若在场  定会与我一般闲适  倚窗,散发,吹风  嗅到,晚風阵阵送来荷香  聆听,夜露在竹林中滴答成曲  “何不抚琴一首”  亭中,便已琴声悠扬  你若在场,今夜定会生动  可流水终究少了高山  思念既起,竟于梦中见你  “下回定来拜访”  阖眼,笑意便挂满眉梢  你知道这首现代诗改编自我国古代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