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ming5201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导言》是马克思晚年面对复杂深刻的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形势,指导法国工人阶级革命活动的纲领性文献,指出工人阶级只有建立自己的工人阶级政党,通过包括革命斗争等一切手段推翻资本主义,才能彻底完成解放全人类解放自己的伟大历史使命。深入研究《导言》,不仅有利于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而且有利于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共产党走向更加辉煌的胜利提供借鉴。
  【关键词】 马克思;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内涵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065-02
  1880年5月初,马克思向法国工人党的领导人茹 · 盖得口授工人党的竞选纲领,其中理论部分即是《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以下简称《导言》),首次发表于《先驱者》第25期。《导言》不仅深刻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而且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策略与历史使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及其政党论述的经典文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
  一、《导言》的写作背景
  《导言》的写作和发表具有复杂而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线索。就时代背景而言,马克思不仅是总结以往无产阶级革命活动的经验,而且是着眼于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斗争。就理论线索而言,《导言》不仅鲜明地体现《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理,而且与《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的核心思想一脉相承。
  自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艰苦卓绝的宣传工作,使得社会主义运动逐渐地深入人心,赢得工人阶级衷心的信任和支持。正如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由于在理论上和在实践上的成就已经赢得了这样的地位,各国工人运动的最优秀的人物都充分信任他。他们在紧要关头都向他请教,而且总是发现他的建议是最好的。他已经在德国、法国、俄国赢得了这种地位,至于在比较小的国家就更不用说了。”[1]
  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开始向垄断阶段发展,资本主义的剥削更加残酷,这使得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扩大,工人阶级的贫穷不断加剧。因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严重的矛盾日益复杂尖锐,尤其是1871年巴黎公社以来,曾经陷入低谷的工人运动重新高涨,世界各国相继爆发大规模的罢工斗争。无产阶级为取得斗争的胜利,不断通过组织工会以加强团结,这表明工人阶级运动的斗争形式具有巨大进步。
  随着工人斗争运动的蓬勃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理论得到进一步传播。马克思和恩格斯大量的理论著作被翻译为多种文字。诸多国家出现一批拥护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活动家,例如法国的茹·盖得和保·拉法格,德国的威·李卜克内西、倍倍尔和梅林,俄国的普列汉诺夫等。诚如列宁所指出:“马克思主义已经绝对地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其他一切思想体系”[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先进理论进一步与各国工人运动结合,“随之而来的是世界各国工人运动空前大发展的时代,即工人运动向广度发展,以各个民族国家为基地建立群众性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的时代”。[3]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关注工人阶级政党的建立和发展,怀有极大热情地帮助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反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使之成为真正革命的、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1879年法国工人党成立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法国工人党的成长,不断给予巨大的积极帮助。以茹 · 盖得为领导的法国工人党决定通过拉法格请求他们仰慕崇拜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帮助制订法国工人党的竞选纲领草案。1880年5月10日左右,盖得抵达伦效,与马克思、恩格斯和拉法格共同制定法国工人党的纲领,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其中,纲领的理论部分即是由马克思口授,盖得笔录的《导言》。
  1880年法国工人党的代表大会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制定的《导言》纲领。但是以马隆和布鲁斯等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者反对纲领规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及其专政,只是将党的活动限制到资产阶级政权所允许的范围之内。以盖得为领导的革命派坚决反对马隆和布鲁斯等人的主张,单独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强调必须保留法国工人党的名称和党的革命纲领。盖得坚持认为,无产阶级必须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领导的国家政权,强烈谴责一切投降行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工人运动呕心沥血的指导,使得19世纪80年代法国工人党基本采取正确路线,这对于法国的工人运动具有重要的贡献。
  二、《导言》的理论内涵
  《导言》虽然全文仅约300字,但是一般精神和一般原则与《共产党宣言》高度一致,堪称最浓缩版的“共产党宣言”。有学者甚至认为,《导言》是“法国共产党宣言”[4],这足以表明《导言》具有重要的理论内涵。
  (一)解放全人类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马克思开篇则明确指出:“无产者阶级的解放是不分性别和种族的全人类的解放。”[5]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以贯之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这一原理表明无产者阶级的解放的普遍性。无产阶级的解放之所以具有普遍性,最根本的原因是无产阶级遭受着全世界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尤其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面临共同的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压榨命运,同时无产阶级具有共同的斗争目标和斗争任务。因此,无产阶级的解放不可能仅仅只是单纯一个国家的事情。可以说,由于无产阶级自身的阶级特点和伟大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只有首先解放整个人类,其次才能解放自己。
  (二)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是无产阶级解放的经济条件
  《导言》指出:“生产者只有在占有生产资料之后才能获得自由。”[6]马克思分析认为,生产者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两种方式,其中第一种方式是个体的占有方式。马克思认为,个体的占有方式不仅不具有普遍性,而且不断被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排斥。马克思认为,小生产方式根本不能容纳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必将被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所摧毁所取代。这是因为个体占有方式只能恢复小生产或者重新回到小生产者的地位,不可能完成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所以,马克思指出生产者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第二种方式,即是集体占有方式。集体占有方式的本质是指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度,最终是共产主义的公有制。正像所马克思指出:“集体占有方式,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发展为这种方式创造了物质的和精神的因素”[7],这充分表明集体占有方式只能是作为资本主义占有方式的对立物出现,而且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生产方式为集体占有方式提供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   (三)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斗争才能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只有推翻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度,才能实现对生产资料的集体占有,即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一切只有通过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活动才能达到目的。正像马克思认为,消灭私有制“必须使用无产阶级所拥有的一切手段,包括借助于由向来是欺骗的工具变为解放工具的普选权”[8]。马克思重点强调无产阶级必须使用一切手段实现消灭私有制的斗争目标。马克思之所以强调是一切手段,是因为不仅包括诸如普选权的合法斗争,同时包括武装暴力的革命斗争,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仍然是革命斗争手段。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排除通过和平改良的方法实现对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改造,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强大和各国无产阶级斗争的复杂实际情况,因此只有彻底的暴力手段才能真正推翻资产阶级。
  (四)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
  马克思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若想获得解放,必须实现对生产资料的集体占有,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公有制,则只有建立自己的政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工人只有组织成为先进的强大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表明广大无产阶级的成熟和发展,才能真正完成自己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才能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进行伟大的自觉的革命斗争。
  三、《导言》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制定的《导言》始终坚持《共产党宣言》所阐述基本理论,帮助刚刚建立的法国工人党克服了党内存在的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使法国工人党能够沿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路线前进发展。马克思评价《导言》指出:“这个很精炼的文件在导言中用短短的几行说明了共产主义的目的,是把法国工人从空话的云雾中拉回现实的土地上来的一个强有力的步骤。”[9]同样地,恩格斯认为《導言》,“这真是具有说服力的杰作,寥寥数语就对群众说得一清二楚,这是我少见的,说得这样简明扼要,真使我自己也感到惊奇。”[10]
  深入研究《导言》,领悟其深刻内涵,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百年辉煌的历史,才能真正坚定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7-478.
  [2]列宁.列宁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2.
  [3]列宁.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1.
  [4]常卫国.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必读经典——马克思的“法国共产党宣言”[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05):83-87.
  [5][6][7][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18.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46.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53.
  作者简介:
  党涛涛,男,陕西富平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其他文献
【摘要】 “狼”情结与鲁迅思想具有很大的关联性。为此,本文着重探究了鲁迅作品中“狼”情结的复杂性。首先,分析了“狼”情结的性质,明确其分为自然与非自然两种属性。其次,论述了鲁迅思想与狼的交织。最后,对鲁迅“狼”情结的最终回归开展探讨,表明中国传统文化是最终的回归点,以期以正确视角看待“狼”情结的复杂性,深化对鲁迅思想的了解,实现对鲁迅作品的再认识,并为关注此类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 “
期刊
【摘要】 福楼拜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查理 · 包法利是仅次于包法利夫人的重要人物,却由于过于平庸而被误读和忽视。包法利先生是福楼拜按现实主义法则塑造的“一般人”形象,体现了人性的无限丰富性和复杂性:在平庸怯懦包裹之下难掩善良天性;在循规蹈矩之外亦有对自由、幸福的渴求和向往;在呆板无趣的表象里潜藏着浪漫情思。  【关键词】 《包法利夫人》;查理 · 包法利;一般人;人性  【中图分类号】I107
期刊
【摘要】 泰戈尔诗歌中的死亡主题在浩如烟海的诗歌中也存在着独特的意义,其意象的丰富与思想内涵的深刻无不打动着读者的心。本文主要从泰戈尔诗歌中的死亡主题入手,首先阐述了泰戈尔诗歌中死亡的内涵意义,接下来分析了泰戈尔诗歌中的死亡意象,并对其做出分类和举例,最后对影响泰戈尔诗歌中死亡观形成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泰戈尔;印度文化;死亡意象;诗歌  【中图分类号】J106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并不完全为西方所独创,中国传统小说中的历史叙事早已存有新奇的意味,而西方的一些文艺理论也影响到当代小说的叙事观念。莫言的小说创作诸如《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当代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发展与深化的过程,而作家莫言在这一文艺思潮中起到的深化、推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历史叙事;莫言;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I
期刊
【摘要】 黑非洲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本文以时间为脉络,论述古代及殖民时期黑非洲文学的形成与发展。这一时期的黑非洲文学既传承了该地区的厚重文化和创作风格,又融合了西方文学的元素,逐步形成独特的思想内核,并从人才、语言和思想三方面开启了迈向国际化的步伐。  【关键词】 黑非洲文学;古代;殖民时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期刊
【摘要】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人,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印记。纵观苏轼的作品以及一生的履历可以看出,乌台诗案对苏轼人生发展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乌台诗案是苏轼整个人生发展过程中遭遇的一次沉重打击,这次打击给其思想带来了深厚的影响,也是作品内容深度变为更加细腻的一次转折。本文主要对苏轼的作品进行深入地分析,从而了解乌台诗案对其词学观的重要影响,希望能够对当前历史以及文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摘要】 郭嵩焘是晚清第一任驻外公使,同时也是坚定支持洋务运动的晚清官员之一。面对西方洪流的入侵,郭嵩焘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尽可能为国家及人民争取利益,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将主要就郭嵩焘外交思想及其影响展开研究分析。  【关键词】 郭嵩焘;驻外公使;洋务运动;外交思想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047-0
期刊
【摘要】 作为“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中的经典之作,电影《阿诗玛》是根据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地方的撒尼支系同名民间叙事长诗改编而成,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影片讲述了勤劳美丽的阿诗玛和勇敢的阿黑与以阿支为代表的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使得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进入大众的视野并受到关注,逐渐形成了从《阿诗玛》到“阿诗玛文化”的转变。但时代的变迁与
期刊
【摘要】 瓷器在中非交流中发挥着多重作用,既是中国对非洲贸易的拳头产品,也是中非文明交流的载体。瓷器不仅融入了非洲国家的日常生活,对当地的建筑、饮食文化施以影响,其海外需求也影响了中国瓷器制造的形制和工艺,而中非间的瓷器贸易也同时促进了中非间的政治交流。  【关键词】 非洲;瓷器;中非关系;文明交流  【中图分类号】G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期刊
【摘要】 小说《金陵十三钗》讲述了在南京大屠杀背景下,一群妓女为挽救一群纯真美好的学生而慷慨赴死的故事。在这群妓女中,以玉墨的形象最为突出鲜明。作为典型代表的她不甘命运摆布地顽强抗争和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使读者在感慨妓女形象转变、人格健全的过程中看到人性的真善美,震撼于其伟大的女性救赎力量和人格力量。本文将分析以玉墨为代表的妓女们形象转变前后的性格,揭示其性格变化的原因,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价值与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