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中“狼”情结的复杂性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kon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狼”情结与鲁迅思想具有很大的关联性。为此,本文着重探究了鲁迅作品中“狼”情结的复杂性。首先,分析了“狼”情结的性质,明确其分为自然与非自然两种属性。其次,论述了鲁迅思想与狼的交织。最后,对鲁迅“狼”情结的最终回归开展探讨,表明中国传统文化是最终的回归点,以期以正确视角看待“狼”情结的复杂性,深化对鲁迅思想的了解,实现对鲁迅作品的再认识,并为关注此类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 “狼”情结;鲁迅思想;马克思主义;情感交织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023-02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占有一席之地,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所创作的作品众多,具有重大影响,值得研究。在鲁迅作品中,与狼的情感交织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想透彻地研究鲁迅作品,理解鲁迅思想,探讨“狼”情结是必不可少的,是关键点。基于此,积极进行鲁迅作品中“狼”情结的复杂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需要提高关注度与重视度。
  一、“狼”情结:自然与非自然
  “狼”情结在《鲁迅全集》中体现在多个地方,大概有40余处提及狼。从整体上来看,“狼”可以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意象化的狼,另一种是自然性的狼,“狼”情结呈现了复杂性特征。对于自然性质的狼,鲁迅通常情况下不会直接对其残忍度进行描述,即便是有,也是与其他事物结合出现的。以鲁迅的《祝福》为例,作者笔下吃阿毛的狼就是其中的代表[1]。所描述的狼,实际上可以被其他食肉动物所替代,但是鲁迅仅选择了狼,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狼不可以被简单认识。
  《鲁迅全集》中关于狼的自然性揭示,一般都是借助傳统词汇或者比喻进行反映。例如,狼藉、豺狼、虎狼等词语出现多次。与此同时,这些词语在文章中还表现出特色,如在《采薇》当中,所提及的虎狼,表示的是“虎狼盗贼”[2]。在鲁迅诸多作品中,出现的狼,从表面上来看,犹如自然性的面孔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其出现具有随意性特征。但若是进行深层次分析,便可发现,鲁迅在写狼的时候煞费苦心。究其根本原因为:鲁迅个人“狼”情结的折射。在用心写“狼”的过程中,还有意识地运用了部分被“专有化”的词语,这正是思考“狼”情结的主要因素。如,“天狼的香”“狼的村”都是曾出现的词语。
  在鲁迅小说“狼”意象分析的进程中,非自然性的“狼”研究属于重中之重。在鲁迅众多作品中,《孤独者》《阿Q正传》对“狼”意象内容进行了有效概括[3]。以《阿Q正传》为例,去行刑的过程中,阿Q听到了豺狼的叫声,此时勾起了阿Q的回忆,他想起几年之前在山脚想要吃自己肉的饿狼,虽然狼的眼神中透露着凶狠,但也有些胆怯,而此时阿Q看到的眼神是从未见到的,钝中带有锋利,眼神十分可怕,可怕得似乎要咀嚼他的灵魂。在《阿Q正传的》尾声部分,作者给阿Q加入新的思想特征,这是其自身不具有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看客的中毒之深进行全面揭示,是对国民灵魂的诘问。
  无论是非自然性的狼,还是自然性的狼,都可反映鲁迅思想。在这一基础上,结合鲁迅与狼的情感交织,能够呈现出鲁迅思想的矛盾性以及时代性,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鲁迅作品中“狼”情结的复杂性。
  二、鲁迅思想与狼的交织
  在研究鲁迅作品“狼”情结复杂性的过程中,对鲁迅思想与狼的交织进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由于鲁迅所生活的时代较为特殊,生活在矛盾时代,因此“狼”意象的矛盾性也是不可避免的。处于青年阶段的鲁迅,不但注重思索国民性,还对改造国民劣根性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受种种因素影响,如时代局限性、个体认知水平等,并没有找到可靠且有说服力的依据。随着生物界进化论的出现和发展,鲁迅从中获得了新的启发,逐渐借助生物界进化论的观点审视社会,思考社会的发展。对于进化论的观点,不管何时,鲁迅始终是持有比较肯定态度的[4]。在鲁迅作品中,着重强调了狼是“物竞天择”理论的实践者,提倡“受伤的狼”“孤独的狼”。以《孤独者》为例,“狼嗥”就很好地将鲁迅自身孤独意识释放开来。虽然鲁迅对进化论是比较认可的,但是也有怀疑的心理。在与狼交织的环节中,鲁迅一边试图接受西方“狼”具有魅力的思想,另一边还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自古以来,狼在人心中大多都是吃人的形象,与狼有关的代名词也通常是贬义的。但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鲁迅看到了狼的其他方面,认为封建礼教比狼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之奴性思想的深刻,使得鲁迅能够对狼进行赞赏,明确应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尼采“权力意识”思想自从流入东方,不但给予鲁迅思想上的启蒙,而且还唤醒了鲁迅沉睡的革命意识,在进化论观点层面上,尼采与鲁迅也具有一致的态度和看法。颠覆一切的榜样是尼采对于东方文化的贡献,该阶段的中国人对这种精神食粮的需求是紧迫的。在肉食动物当中,狼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这也正是当时中国人欠缺的。基于此,鲁迅更加认为狼的野性是宝贵的、难得的。
  三、鲁迅“狼”情结的最终回归
  在鲁迅作品中,和狼的交织以及狼的情结是最突出的地方。通过分析鲁迅对狼的态度,能够了解到其是无法用爱和恨衡量的。主要是由于鲁迅生活在新与旧文化交叉的环境中,所以鲁迅对包括狼在内的很多事物都是矛盾和怀疑的,该种特点在狼情结中体现得较为明显[5]。站在全方位的视角上,可发现鲁迅的创作,存有一部分学术性的论文,其余大都是为“立人”而呐喊的檄文。为此,在分析“狼”情结的复杂性时,应该将“狼”被客观地看待作为“拿来主义”的构成部分,与西方“荒原狼”不同的是,鲁迅所说的是豺狼。
  作为自然界动物,狼主要有贪婪、团结、机智、凶残的特点。以上是中西方狼的共性,差异性则是“狼”所代表的符号特征。在西方,狼代表的意义是好的方面,如同中国“龙”的意义,而在中国,狼属于异族,往往是凶残的。面对这一现状,鲁迅对于两种狼的最终选择,实际上可看作有关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一种态度为继承,另一种态度为取舍。   鲁迅思想的发展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阶段有四个,第一阶段为自然科学主义,第二阶段为历史唯心主义,第三阶段为马克思主义,第四个阶段为人道主义。在这几个阶段中,第二个阶段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属于鲁迅思想最为复杂的时期,同时也充满着多样性。鲁迅思想之所以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其中有部分原因为其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規律相符,为自身思想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便如此,但是要想正确研究鲁迅思想,还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考虑,其是鲁迅思想的萌芽,不可忽视。因为受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所以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鲁迅是反传统的,事实上,中国文化自身的土壤蕴藏着鲁迅思想的实质[6]。对于鲁迅而言,拿来一切是至关重要的,如能够唤醒国民精神意识、推动民族富强的理想实现等等。在鲁迅漫漫人生路上,所致力实现的基本都和儒墨思想有联系。在艰难困境、处于绝望当中时,也是在此探寻希望,给予其精神支撑。
  鲁迅作品中“狼”情结的复杂性是不可否认的,虽然在与“狼”情感交织中,一方面对西方狼独特气质进行了关注,另一方面对中国狼进行引用,但是归根结底,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为鲁迅最终的回归点。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对鲁迅的影响根深蒂固,已流入到鲁迅的血液当中。若是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为一棵树,那么可将鲁迅当作一名园丁,以精神战士的身份去保护大树,让其正常生长[7]。在该种情况下,狼已经不仅仅是树自身所包含的因素,而且还是在整个拯救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选择性吸取的表现,使得鲁迅的思想呈现出矛盾性的特点。
  四、结束语
  总之,鲁迅作品中,“狼”意象的运用,属于鲁迅思想的侧面折射,强化对“狼”情结复杂性的研究意义重大。鲁迅笔下的狼有自然性的,也有非自然性的,在作品创作中,鲁迅思想与狼的交织的特点为怀疑性、矛盾性,鲁迅“狼”情结的最终回归之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学探索中,通过对鲁迅作品中“狼”意象的梳理,鲁迅思想的分析,能够提升对鲁迅作品的认识,帮助发现作品中“狼”情结所折射的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素丽.“盖着鲁迅思想的印章” ——论裘沙、王伟君夫妇对鲁迅杂文的图像建构[J].艺术广角,2021(01):67-74.
  [2]朱卫红.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1(03):39-42.
  [3]袁少冲.“《鲁迅研究月刊》创刊4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鲁迅研究月刊,2020(12):95-102.
  [4]宋雯洁.鲁迅作品中“狼”情结的复杂性初探[J].名作欣赏,2021(03):152-154.
  [5]蒋永国.论鲁迅及其作品在日本译介的肇始——“文学革命”的视野[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20,29(06):43-49.
  [6]辛红娟,刘梦莹.鲁迅作品的世界性意义及跨语际传播——以杨、戴《祝福》英译为中心[J].山东外语教学,2020,41(06):118-128.
  [7]周万西子.论鲁迅《孤独者》与黑塞《荒原狼》中的孤独意识[J].宜春学院学报,2017,39(11):91-95.
其他文献
【摘要】 阿列克谢耶维奇是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白俄罗斯作家。《锌皮娃娃兵》是其代表作品,该书记录了1979年至1989年这10年间的阿富汗战争。作家尝试以小人物独有的感受及碎片化记忆,揭开被遮蔽的历史面纱。本文以《锌皮娃娃兵》中47个独立采访篇目为文本对象,探析作家独特的非虚构写作手法。  【關键词】 阿列克谢耶维奇;《锌皮娃娃兵》;非虚构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经典著作,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陈望道先生因为第一个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而名垂青史。回顾《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版本的诞生历程,梳理首版本的历史性贡献,并以恩格斯校对的英文版为源文本,以翻译的视角观察当时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陈望道;译本  【中图分类号】A811
期刊
【摘要】 本文旨在运用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对比分析《金银岛》(第十三章)的三个不同个译本,在“信赖”“侵入”“吸收”“补偿”四个步骤下一一进行解读。这三个译本都体现了译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努力为译入语读者展现一个精彩纷呈的新世界。  【关键词】 乔治·斯坦纳;翻译四步骤;《金银岛》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
期刊
【摘要】 《嘉莉妹妹》作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相关研究一直争议不断。现阶段人们对其的理解更趋向于理性化,以多种角度研究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形象,对其中“女性主义”的内涵赋予了更多理解。本文首先阐述了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之后讨论了《嘉莉妹妹》中女性形象诞生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嘉莉妹妹》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 《嘉莉妹妹》;女权主义;女性角色  【中图分类号】I107
期刊
【摘要】 《主角》是陈彦继《装台》之后又一部长篇戏剧题材小说,荣获2019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一代名伶忆秦娥长达半生的成长史为主线,又在时代风云变幻中道尽传统艺术秦腔生命的起起伏伏,芸芸众生合力“演绎”热腾腾的民间温情。忆秦娥是文本意义上的主角,但在生活场域中、各行各业中都有各自的主角,“主角”一词还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因而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陈彦《主角》中的“主角”进行多重阐释。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杨绛散文以淡雅质朴的智性笔调为人称道,而《我们仨》作为杨绛先生暮年的回忆录散文集则突出表现了这一特质。文中主要运用的梦境手法,则大大增加了文章的魅力与厚度,包括开启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继承哀而不伤的文学传统,体现朦胧诗意的古典韵味,以及“人生如梦”的主题暗示。从而在虚实之间,达到新的高度,俯视痛苦,含泪而笑。  【关键词】 杨绛散文;《我们仨》;梦境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7
期刊
【摘要】 历代以来都有杜甫《登楼》诗之“玉垒”是军垒还是山名的疑惑,以及若为山名,历史记载中汶川、灌县等地均有玉垒山,因此玉垒山的实际位置也是众说纷纭。所以有必要理清历史记载背后的线索,横向对比杜甫诗中“玉垒”的含义,这也有助于理解“玉垒”一词的历史含义,更利于深刻地掌握杜甫诗歌的真正内蕴。  【关键词】 杜甫;登楼;玉垒;汶川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坂口安吾是二战后日本文坛大文豪,也是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对世界文坛影响深远。同时,坂口安吾也作为小说家、评论家、随笔家活跃于战后。《盛开的樱花林下》是坂口安吾战后发表的短篇小说。与以往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美丽的樱花相反,在这篇小说中坂口安吾把樱花林刻画成恐怖的背景,勾勒了幻化为樱花花瓣的恶毒女人和受其迷惑的山贼的形象。本文着眼于《盛开的樱花树下》中樱花的意义,分为三个部分展开。首先,通
期刊
【摘要】 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同步,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变化对语言的变迁均有影响。本文从台山话的方言特色、其英语外来语的成因、近40年来的变化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台山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与外来语引用状况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台山;方言;外来词  【中图分类号】H1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3-0123-02  台山是广
期刊
【摘要】 艾丽丝 · 门罗是加拿大著名短篇小说作家,于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作为女性主义作家,艾丽丝 · 门罗与丁玲在小说创作中具有鲜明的阴性书写特点,二人均用阴性书写的方式表达女性的压抑,展现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艾丽丝 · 门罗的短篇小说《姑娘们和女人们的生活》以及丁玲的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都描写了女性的逃离,但运用了不同的阴性书写方式。本文从
期刊